吉利入股蔚來併為其代工?若傳言為真,誰更值得期待?

2020年1月,蔚來品牌的整體交付量為1598輛,同比下滑11.47%。而蔚來李斌表示,由於1月僅有16個有效工作日,較往年減少6日。如果計算日交付量,蔚來銷量是提升22%。呃…好像似乎有點道理哈。

即使如此,蔚來的日子也並不好過。2020年初,首先是高瓴資本清掉了手上持有的蔚來股份。此前,高瓴資本一直是未來汽車的主要投資方,是蔚來汽車的第三大股東,連續三輪投資。其次還曝出延遲發放工資,擬用股票抵年終獎的消息……

吉利入股蔚來併為其代工?若傳言為真,誰更值得期待?

同時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今年1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同比大幅下降,幾乎腰斬。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0萬輛和4.4萬輛,同比分別下降55.4%和54.4%。再加上2019年下半年開始的下滑,新能源汽車告別野蠻生產時代,是不爭的事實。這對蔚來來說,更是難上加難!所以,蔚來急需大量的資金注入。

吉利入股蔚來併為其代工?若傳言為真,誰更值得期待?

今年1月15日,有消息傳出,廣汽即將投資蔚來汽車。廣汽隨後澄清,並非以集團名義,而是旗下子公司以自有資金對外募集基金的方式參與投資。廣汽同時表示,預計自有基金及募集基金總額不超過1.5億美元”。蔚來汽車多次強調,融資一直在順利進行,“只是暫時還不方便公佈投資方”。而這1.5億美元以蔚來的燒錢速度來說的話,根本不屑一提。

吉利入股蔚來併為其代工?若傳言為真,誰更值得期待?

隨後,2月18日,又有一則關於蔚來融資的傳聞,吉利以大約3億美元的投資金額入股。同時,吉利可能會對蔚來進行產能整合,日後將由吉利方面為蔚來代工生產。按照蔚來汽車剛剛在一級市場進行的可轉債3.07美元核算,吉利此輪投資後,將佔到蔚來汽車10%不到的股份,有望成為蔚來汽車第三大股東。

但是,隨後兩天雙方就對此傳聞進行了回覆,吉利汽車方面回應稱:“我們不對市場作出評論。”蔚來汽車方面回應稱:“對於該傳聞不作評價,所有融資相關均以公告為準。”

吉利入股蔚來併為其代工?若傳言為真,誰更值得期待?

吉利入股蔚來併為其代工?若傳言為真,誰更值得期待?

今年,蔚來宣佈已相繼獲得累計2億美元的可轉債融資項目,但仍不足以填補蔚來對資金的龐大需求。蔚來在品牌在成立之初,除強產品力、高智能化的純電SUV外,還在以近乎不計成本的高質量服務與其它競爭對手實現差異化。

但這種營銷模式利弊共存,好的方面,蔚來可以通過優質服務迅速拉攏客戶,形成自己的核心車主群體,並且進一步提升品牌定位與口碑,鞏固豪華純電品牌的形象。壞的方面則是,在資金並不充裕的情況下,蔚來一直試圖以降本、瘦身擺脫困境,所以服務政策的“縮水”或者說微調。

近日,蔚來就針對此前的“服務無憂”增值服務進行了部分調整,這就是蔚來持續進行開源節流減少運營支出的體現。而可能會導致了老車主與新車主一定程度上的不滿。 因此怎樣權衡成本與服務之間的關係,能讓所有車主認可與信服,成為蔚來目前最大的“矛盾”之處。

吉利入股蔚來併為其代工?若傳言為真,誰更值得期待?

目前來看,蔚來在市場上的應用口碑較為不錯,缺資金是其最大的痛點。若消息為真,對蔚來而言,3億美元或許是杯水車薪,但資金短缺的情況在近期會有一定緩解。同時論財力,吉利連番的買買買,讓人們對其資金流頗具信心,若蔚來獲得吉利投資,從另一方面看就如同獲得了一張在資本市場通行範圍更廣的“信用卡”。最重要的是,蔚來可以向吉利學習,在銷售網絡、一部分的傳統汽車技術等,形成很好的互補。

吉利入股蔚來併為其代工?若傳言為真,誰更值得期待?

吉利入股蔚來併為其代工?若傳言為真,誰更值得期待?

近兩年,吉利以打造全球化汽車集團為目標,致力於從傳統汽車集團向移動出行服務商轉型。全球化與科技化也成了李書福必談的兩大戰略,雖有豪華品牌沃爾沃加持,但吉利一直襬脫不了傳統車企的標籤。後續收購的汽車品牌也以小眾為主,市場極為細分,打造全球化品牌並非易事,吉利需要新的籌碼。

吉利入股蔚來併為其代工?若傳言為真,誰更值得期待?

前不久,吉利競購阿斯頓·馬丁以失敗告終,再加上最近特斯拉的資本表現不錯,可能會催化吉利投資蔚來的決策速度。雖然蔚來與吉利旗下的高性能電動車品牌極星汽車是競爭關係,但二者基因不同,以蔚來互聯網式運營思維,其在消費者眼中註定是特立獨行的存在,若將來吉利將蔚來收入旗下,不排除內部賽馬機制式的正面PK。所以,吉利投資蔚來是有可能性的。

吉利入股蔚來併為其代工?若傳言為真,誰更值得期待?

但是若消息為真,從目前來看也只是吉利財務投資性入股蔚來,也許就是阿斯頓馬丁沒收成,轉手投資蔚來了。雖然吉利這個投資人車企的身份引人遐想,甚至有猜測其將為蔚來代工,但目前來看還是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比如江淮蔚來工廠目前年10萬臺的全鋁車身生產線產能怎麼辦?吉利是否願意追加投資為蔚來定製全鋁車身生產線?蔚來是否要在代工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相比入股投資,兩家中國車企,傳統和新勢力之間,若能在技術、平臺共享等方面展開合作,可能更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