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老板们说35岁以上的工人是不能招的,他们已经在别的企业被用“废了”,这是真的吗?你怎么看?

佛说善有善报


作为一名

刚刚35岁的HR,我很愿意和大家分享下我的招人考虑。

我没有在工厂上班的经历,一直是在轻资产公司工作。所以招人来说,我从没有想到过工人的身体因素。但是我觉得35岁,依旧是一条重要的标准线

我来讲讲我的想法。


1.思维固化。

因为35岁,至少进入社会工作有十来年了(博士除外),这么多年的工作,会形成固化思维。事情要怎么做,怎么理解,都会有自己的价值观。那每家公司也有自己的文化和制度,一般超过35岁,进入新公司会很难适应。

那要是这个人换过好几个行业,会不会不那么固化。答案是会好一些。但是频繁的转行,意味着该人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

2. 技能过时

35岁了,还要通过招聘找工作,而不是很多人来挖,来抢,说明什么?很大一个原因说明他的能力过时了。打个比方,以前卖服装靠的是守店面,而现在是直播带货是吧。而这种销售技能的区别是很大的。


3. 家庭压力大

35岁,一般孩子上小学了。即使无房贷、无车贷,家庭开支依旧会越来越大。那不是很好吗?压力越大,员工的越拼命干活,越不会轻易离职。但是如第二点里讲的,很多情况是技能过时了,既然过时了,怎么可能拿到太高的薪资呢!工薪可以激励人,也可以打击人。不满意的薪资,是会起到消极作用的。

很多时候,我们在工作中,像温水煮青蛙,慢慢落后,自己没发觉,企业也不提醒。然后突然有一天和你说,你已经OUT了。这是很多人到中年,在职场的无奈

那肯定会有说,35岁有丰富的阅历,有广泛的人脉,更懂得工作的意义,更重视工作的人呀!!!

我想说肯定有很多这样的职场人,但是这样的职场人基本已经告别面试。猎头、HR都会来挖,来抢,根本不会愁工作的。

【总结】对自己有一定的职业规划非常重要,有意识地进步,不停地进步。工作不止眼前的任务,更要着眼未来的幸福

我是汪Sir,希望我的经验分享可以帮助你及每一位职场人。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欢迎点赞,评论,转发。


汪Sir聊HR


题主的观点是:有些老板不招35岁以上的工人,是因为他们以前累出病,招进来就生病,怕赔不起,吃大亏了。这个观点,非常片面。35岁,无论男女,都是身体、精力和经验、水平的黄金时期,都是成熟的“果子”,按道理说,应该成为招聘市场上的主力军。但为何有些老板和有些公司,把招聘门槛卡在35岁呢?35岁以上的人,就没人要了吗?

第一,把招聘限定35岁以下的,一般都是通用性基础岗位。比如,餐馆服务员、一线操作工人、简单技能劳动岗位、低层级的文员职位。但是招聘中高层管理人员和复杂技术的专业人员,一般没有35岁的年龄限制,这是因为35岁正是成熟的年龄。

第二,通用性岗位为何不招35岁以上的人呢?一是性价比不合适,有效职业生涯断十年。因为简单技能岗位,不需要十年的培养期。比如,服务员培训两周就可以上岗。最好用的年龄段是18岁到28岁,也就是说这个职业是吃青春饭和体力饭的。过了三十岁,体力精力就下降了,但工资要高起来了,还有结婚生孩子照顾孩子,有效工作时间也要减少。

第三,35岁的员工不太好用。通用性职业,18岁就可以工作,混到35岁还在求职的人,可见能力也不够强。再说,混到35岁,胆子就大起来,脸皮就厚起来,心眼也多起来,哪里像小青年那么好使唤?如果同样性质工作,年轻人有上进心,就会好好工作。但35岁以上的员工,想法就多了,偷工减料的手段也多了。难怪有些公司不愿意招35岁以上的普工。

第四,35岁的员工有效工作时间会无形减少。35岁的员工,优点是有经验了,但缺点是家庭负担重了,分流了他们的工作精力。比如,一个25岁未婚的小伙子,可以加班加点几天。但35岁的人呢,男的,上有老小有小;女的,要么在生娃,要么在养娃,大大分流了精力。这些人也看透了职场看透了生活,上司骂几句根本不在乎,工作就是一个挣钱的工具,家庭的事情为大。


职场火锅


哈哈,老子就是40多岁呢,50岁不到点!朋友也40多岁做车间主任,老板把我也拉过来了,混个副主任,明年转技术部。咱大学毕业国企也干过,倒闭过,也干过技术工人3年,一直技术部当工程师。现在车间人手不够自己干数控操作。感觉干这种活需要编程动脑子外都是体力活,也蛮不错的,虽然身体累点但脑子不累!老板最信任还是我们,经常管理层开会出去吃饭喝酒。经验最丰富的,老板也省心!


影视音书论坛


我就是从事人力资源这块的,题主的这个问题可以从几个方面回答:

1.如果是普通产线工人的话,技能技术简单,可替代性强的岗位,35岁以上的应聘人员,因为长期从事简单机械劳动,基本已麻木,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的激情已经被磨灭,如果说是废人,这只能代表这个老板的思想认识不成熟,或者企业管理能力不足,没办法让员工完成合理既定的任务。

2.如果这个岗位需要的是富有激情的工作,比如销售,面对客户的窗口岗位,那么年轻确实有优势,这并不代表35岁以上的就是废了,只是这些就是吃青春饭的岗位。

3.如果是招聘管理职能的岗位,也要看企业的发展阶段,初级阶段的企业往往倾向于招聘有经验有阅历的管理者,职位越高要求的年龄也会高,一般在30~40岁比较吃香。成熟的企业就不一样了,他们有丰富的经验积累,组织需要有活力的血液注入,他们招聘管理的对象一般是初出茅庐的学生娃娃。

4.如果是招聘通用技能型人才,也是要看企业发展阶段的。初级阶段的企业,快速发展阶段的企业需要的都是有经验的应聘者,但对年龄还是有限制的,一般在30岁左右最吃香,35岁基本是最后的机会了,如果你是从事这样工作的做好30~35之间跳到一个更好的平台。

5.如果你是特殊技能人才,比如导弹专家,心理医生,OD组织专家,咨询顾问,那么恭喜你,50岁之前你还是很吃香的。

世事无绝对,这是变化超级快的时代,越来越多的95后走上舞台,他们活力四射,他们桀骜不驯,他们有自己的价值观,他们衣食无忧,他们有70后了不起的父母。所以他们是挑企业挑老板的,发展不好的企业,看不到前途的岗位,辛苦的岗位,未来相当长的时间还是会被挑剩下来的35岁以上的人补充,直到这些岗位消失或被变革。

如果想自己挑工作,不被工作挑,要么让自己变得年轻强壮,要么让自己更具价值!




锐利思维


我44岁了人家还要我干活问我过完年一定要来,反而不要哪个2O多岁的跟我已一起报名干活哪小伙勤快聪明眼睛不近视挑货快叫他过完年别来了,反而要我这眼睛不好使的挑货久有时笨得要经理教我包装连老板都教过我包装,现在我都想不明为什么要我这笨炉作不要人家年轻能干的作


鬼谷学钟鼎


奇了怪了,这些老板还有处工情结。真正是奇葩年年有,此说更奇葩。

’废了‘’这个词说出来非常恐怖,从中折射了职场的蛮荒和工仔们的血泪辛酸!


回到所谓三十五岁现象,说到底还是有些老板的思维还停留在上个世纪未,超级人口红利的时代,还没有从里面走出来。那个时候工人任你挑选!

但现在的局面是全国性的招工难,这已是不争的事实!面对这种现实,我奉劝那些老板还是醒醒吧!上帝不会因为你们的需求,而特意制造出大批九零后或零零后来! 就纵使给你们大批九零后和零零后,你们也还会抱怨,他们怎么不如六零、七零、八零那么好管!而且他们来的为什么不都是老、少、边、穷地区的吃苦耐劳!


回答这样的问题,一般人都认为年龄大了,力量跟不上等等!事实这些人大多都没在工厂做过,不了解现代流水线作业原理。现代流水线其实人只是机器的一部分,由人操作的部分都是一些简单的重复。一般的人在法定工作年限内都可以胜任。绝大多数工作都没有重体力活,就在零零年前我就见过有四十多的在线上操作,到过日本和欧洲的工厂的人,应该见到他们线上很多大龄工人!

出现三十五岁现象:无非是1,跟风,人家搞一个年龄限制,自己不搞,不上档次;2,私企加班较多;3,产品低附加值,其实加班也与之有关。

下面是我对老板们的衷告: 老板们,如果你二十年来一直从事一些低附加值的产品时,你们是不是想过我们要把东西做好些,再做好些把品质做上去。从品质上多找点附加值来。


你们是不是一直深陷在薄利多销的怪圈中走不出来,在同质竞争的泥潭里挣扎着。一会儿怨国家政府,一会儿怨工人! 老板们,面对时代的变迁。我认为你们要变一变。这是个变化的时代,变是永恒的真理。

我是万方,和工友一样,也是一个工仔,说我们的辛酸,道我们的梦想,赞我关注我!


万方谈人生


工厂的一线工人需要良好的体能去工作,需要眼疾手快,35岁以后的工人体能精力和20岁左右的年轻人比较还是有一定劣势的,但是如果你一直在同一个行业坚持做到35岁,可能你就不仅是简简单单的工人了,你会是技术型工人、资深熟练型教练了,可以考虑比如做些轻便的有技术含量的工种或者作为资深从业者指导新手,不能和20岁左右年轻人去拼体力了,要和年轻人拼技能拼经验拼熟练度,只要宁有一技之长55岁又何妨。


饮清露居士


看了这些老板们所说的话,那么他们自己担心什么呢?我们通常也会看到这样的招工信息,就是年龄在35岁以下,那么为什么他们要把年龄规定在35岁以下呢?那些没有到达退休年龄的人就不能被录用吗?


老板们说35岁以上的工人是不能招的,因为他们在别的企业已经被用费了,身体上有各种疾病,而一旦发病或者出现意外,企业就会给他们进行赔偿,尤其是私企经常加班,违规使用劳动者,增加了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与劳动强度,很少有私企是采用8小时工作制,双休节假日的用工制度,因此只要工人打官司企业就会败诉,接下来自然就是给劳动者提供赔偿,老板们损失了金钱,这是老板们不愿意看到的,因此35岁的劳动者在他们眼里就已经废了,他们认为风险太大,所以宁愿招不到工人也不愿意找到这样的人来上班。

不管这些老板们说的有没有道理,但是实际的情况就是这样,年龄35岁以下成了招聘员工的潜规则。


当然,这主要说的是流水线的工人,这些工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像机器一样长年累月的干,干的时间久了,身体自然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甚至疾病,而且年轻人工作效率高,头脑敏捷,接受能力强也给企业会创造更大的财富,但35岁以上的人,这些人相比较自然就缺少了激情,工作没有动力而且难以管理,毕竟他们的社会经验丰富,而这些人从事流水线的工作,自然没有那些20多岁的年轻人,工作效率高,相比较而言,没有几个老板愿意使用35岁以上工人的。

我们这里也有一家招工单位,还是一家外资企业,工资每月3500元,8小时工作制,但是要三班倒,可想而知肯定是流水线工作。每月工资3500元,工资太低了,他们的要求也是一样,35岁以下。已经招工了好长的时间,但是就是招不到人。

每月工资3500,除去路费住宿费,再扣完社保,实际拿到手的或许更少,这还要好好干,靠加班费勉强可以拿到4000元,这样的工作年轻人自然不愿意干,像坐牢一样。


当然规定是死的,如果他们的确招不到人,相信年龄也不是那么严格了,毕竟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招工难的确是企业老板们头痛的问题。


乡村小二哥


如果哪个老板相信这样的观点,那么,最先要废的,不是35岁以上的工人,而是有这种观点的老板和企业。

实际上,35岁以上的工人,是最有使用价值和贡献能力的,也是经验比较丰富、阅历比较广泛、家庭压力相对较小、时间和精力都比较充裕的。招收35岁以上的工人,对企业来说,应当是最合适,最有用,最具效率的。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完全相反的观点呢?原因很简单,发布这种观点的人,根本不了解什么叫工人,为什么要工人,工人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发挥工人的作用。如果了解工人,了解企业,了解工人与企业的关系,就不会提出这种完全不符合实际的观点。

更重要的,这种观点对很多达到这个年龄的人来说是一种心理伤害。所以必须予以回击与批评,切不可用一种错误的观点误导舆论。


谭浩俊


整体企业主的看法还是普遍的,包括我自己在招人的时候35岁以上的我都会特别留意,如果不是有过硬能力,我是不会要的,大概说一下这里边的逻辑。


第一、大公司,世界500强35岁左右的执行层还是比较多,因为他们希望招来的每个人在所属领域都有着不错的资历和经验,所以说去混大公司话,35岁年纪确实也不小,但也还好,不过大公司对招人本身要求就很高,在大公司里35岁,你可能是一个执行层,不过,如果放到小公司做个管理层是没有问题的。


第二、小公司,整个公司人员并不多,35岁左右基本上都是公司的总监层级了,而且小公司的资金实力有限,他们基本的业务架构是找个厉害点的总监,下面带一帮小兵干活,这和大公司有着本质的区别,大公司基本上希望每个岗位都很优秀,不怕你开薪水,就怕你不敢开口,所以说在公司35岁以及以上还做小兵的话就很尴尬,如果没有一技之长或成功案例,小该公司也不会要,很多时候就算要,你也不愿去,因为你的领导可能是个90后;



第三、35岁的人基本上工作已经有10年左右了,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经验,进入公司之后,如果自己不是管理层,而是作为一名基层员工,管理难度是比较大的,就算口头对你的指令表示赞同,内心很有可能是排斥的,这一点没法和年轻人比,这一点是人之常情。另外35岁以上的人,基本上都有家庭了,无法全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最重要的是如果35岁还没做到管理层,基本上说明能力一般,或者态度一般,薪资成本高,管理成本高,家庭负担大。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老板说不愿意招35岁以上员工的原因,所以说无论如何一定要让自己在35岁之前做到管理层,并且有一技之长,因为我们经常碰到的问题是,我们很缺人,我们也需要35岁左右职场能力很强的人,太年轻很难有非常强的职场能力,但很多35岁左右的人,其能力和年龄并不匹配,所以我们的岗位宁愿空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