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寶寶化身“小惡魔”?父母做好這幾點,讓孩子順利度過敏感期


兩歲寶寶化身“小惡魔”?父母做好這幾點,讓孩子順利度過敏感期


朋友前日向我抱怨,說家裡兩歲半的“小惡魔”最近變得越來越不可理喻了:

  • 洗手,必須他擠洗手液。最近特殊時期,要經常洗小手,每次他都要自己擠洗手液,有時擠不出來幫他一把,他就哭鬧並大喊:“我來我來”!這時候,要把他手上的洗手液擦掉讓他重擠一次,要是還擠不出來,他又會再次苦惱,開始躺地打滾。
  • 有人敲門,必須他開。有天朋友過來,我去開門,他聽到敲門聲從陽臺跑過來,看到我已經開了,怒氣衝衝把朋友推出去,要求重來一次,改由他開門。
  • 進電梯,必須他按。出門回家坐電梯時,必須得他按,有些樓層夠不著,就要求我抱他按,如果別人不小心按了,他就大哭大鬧,要求出去重來一次。

朋友說,真是苦不堪言呀!

蒙臺梭利博士明確指出:“兒童在每一個特定時期都有一種特殊的感受能力,這種感受能力促使他對環境中的某些事物很敏感,對有關事物的注意力很集中,且很有耐心,而對其他事物則置若罔聞。”他把兒童呈現這一現象的關鍵期稱之為敏感期。

朋友孩子的行為是“執拗”的一種表現。這個年齡的孩子具有著不可逆的“任性”行為,“我就要”、“我就不”、“重來一次”、“我說了算”等等,一旦有些事不能隨他的意,他就發脾氣、扔東西甚至打人,特別考驗父母的耐心。如果你的小寶貝開始出現這樣的行為時,表示他已經進入“執拗敏感期”了。


兩歲寶寶化身“小惡魔”?父母做好這幾點,讓孩子順利度過敏感期


一、什麼是執拗敏感期?

簡單地說就是,孩子對於環境中的物體定向位置及活動安排、次序及物品的所有權等非常敏感,一旦這些秩序遭到破壞,孩子就會極度不安,焦慮,甚至會發現出極端的激烈反應。


孩子的執拗敏感期很大一部分來源於秩序感,他們對於生活中的事物與變化往往還沒具備如何變通的能力,只是固執地認為,一切只有按自己的秩序來進行時,才是最理想的。所以,當身邊的人與物無法按他的思路來時,他就會表現出“任性”、“不講道理”。

這個敏感期的孩子一般要持續到4歲左右,這個年齡剛好已步入幼兒園,開始從自己玩耍過渡到渴望融入小集體,也標誌著他進入了社會行為敏感期的階段。而進入這個階段之前,父母不妨多給孩子一些關愛,讓他順利過渡到下一個敏感期。


兩歲寶寶化身“小惡魔”?父母做好這幾點,讓孩子順利度過敏感期


二、執拗敏感期的孩子有哪些具體表現?

“執拗敏感期”是孩子成長道路上必經的過程,是任何孩子都難以逾越的,這與孩子的心理發育特點密切相關,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在這個階段,通常有以下表現。

1、思想倔強、哭鬧、暴力

這個階段的孩子思想倔強,他們堅持自己的準則,你的道理與威逼利誘對處於秩序敏感期和執拗敏感期的孩子來說根本沒用,他自有他的邏輯與評判。在這一時期裡,孩子會想當然地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而且這個時候他們的行為常常不容變通。

執拗敏感期一般伴隨秩序期的出現,期待世界按照這種秩序感運行,就如同他的大腦中有一個特定的辦事程序般,認為事情只能按照他的設想發生。如果有人打破他的設想,他就會無所適從,以發火、哭鬧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比如,天冷的時候孩子非要穿夏季的衣服,你不讓,孩子的“執拗勁”就上來了,開始表現出煩躁或大哭。這時一旦你用強硬的方式逼他就範,他就會動手打人或仍東西。特別是有些父母經常對孩子使用暴力教育的,孩子更容易受到影響,他們會把父母的方式吸收進來,從而導致性格變得暴戾、動不動就發脾氣等。

這時,父母不妨先接納孩子的情緒,然後告訴他,穿這件可以,但因為現在天冷,穿這麼薄的衣服容易感冒,如果感冒了,就要吃藥打針,你想好了嗎?一般孩子聽到吃藥打針都會比較抗拒,通常情況下都會放棄最初的念頭並妥協。

2、不合作

這個階段的孩子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不肯合作,對於父母說的話置若罔聞,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表達方式,如果你經常用命令或不友好的口吻時,他們更容易抗拒與不合作。

比如,孩子在玩玩具,你說“馬上過來洗手吃飯"或”不要玩了,過來吃飯“,他們肯定當耳邊風。如果你硬把他們拉過來並讓他們洗手,那麼得到的回應絕對是“不洗”、“不吃”等絕對性回應。

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他們也渴望被尊重,在執拗期的孩子更甚。父母需要的是贏得孩子的合作,讓孩子主動配合而非被動服從,當你想讓孩子執行你的指令時,不妨換種語氣。

比如,用輕鬆的口吻對孩子說:開飯嘍!今天媽媽有做寶貝喜歡吃的菜哦!孩子一聽到好吃的肯定會飛奔過來,這時,再跟他說,吃飯前應該先幹嘛呢?當他們回答“洗手”時表明已經默認了這一程序,從而乖乖地配合執行。

這個階段,父母需要少些煩躁、多點耐心,不要用武斷、強硬的態度逼迫孩子就範,而是要了解他們行為背後隱藏的真正原因,並做到共情、接納與尊重。


兩歲寶寶化身“小惡魔”?父母做好這幾點,讓孩子順利度過敏感期


三、關於孩子的執拗敏感期,父母該如何應對?

意大利著名教育學家蒙臺梭利說:“對成人而言,兒童的心靈是一個難解之謎。我們應該努力地探尋隱藏在兒童背後的那種可理解的原因。沒有某個原因,某個動機,他就不會做任何事情。一個成人若想找到這些謎底,他必須對兒童採取一種新的態度,增強對孩子的責任感。他必須成為一個研究者,而不是一個遲鈍麻木的管理者或專制的評判員。”


作為父母,在發現孩子變得越來越“任性”時,首先我們需要做的是接納;其次是去了解孩子為什麼會這樣的背後動機;最後才能更有效的去解決。所以,對於執拗敏感期的孩子,家長不妨這樣做。

1、避免衝動,給孩子多點耐心並正面引導

魯道夫•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戰》一書中提到:“如果孩子的行為破壞規則、不合作,那麼他就是在用錯誤的方法達到自己的目的,而大人不假思索的衝動反應,則會強化孩子的這些錯誤方法和目的”

這個時期的孩子通常是“討人厭”的,如果父母失去耐心,對孩子的行為表現出不耐煩與衝動反應時,勢必給孩子帶去負面影響,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這容易讓孩子養成脾氣暴燥的性格,同時也會破壞親子關係,導致兩敗俱傷。

比如開頭,朋友家的孩子因為洗手液的問題大發脾氣,這時如果媽媽情緒激動了並朝孩子發火,不僅無法解決問題,反而與孩子產生權力之爭,換來的可能是更為嚴重的“災難現場”。

德國心理學家卡羅拉·舒斯特曾說:“孩子哭的時候,最先需要處理的是父母的情緒。”因為只有自己冷靜了,才有辦法去接納孩子。

這時,不妨先等孩子冷靜下來時再過去抱抱他,告訴他:媽媽知道你擠不出洗手液很著急,但你可以告訴媽媽,我們一起來想辦法。當孩子得到媽媽的“共情”後,情緒就會有所緩解,這時候你再去教孩子正確擠洗手液的方式,不僅平復了孩子的情緒,也讓孩子學到了方法。如果孩子成功擠出洗手液,媽媽應及時給予鼓勵與肯定。

當我們不再像以前那樣衝動反應,孩子的錯誤努力就會失效,從而更有信心找出更好的解決方式。


兩歲寶寶化身“小惡魔”?父母做好這幾點,讓孩子順利度過敏感期


2、轉移目標、分散注意力

每個孩子的特性不同,教育方式也不同,有些孩子道理很難講得通,一旦他想怎樣,就會跟你倔到底,面對這樣的孩子,很多父母通常會“忍無可忍”,直接發火或體罰,從而結束這場戰爭。

其實家長這樣的教育方式是不可取的。因為喝斥或體罰只能取得短暫效果,並不能解決長期問題。教育學家曾指出:不要指望6歲之前的孩子能明白你所講的道理。因為在0-6歲這個階段,決定孩子行為的主要是情感而非理智。

所以,當孩子執拗毛病犯了時,家長不妨先讓孩子冷靜,然後轉移目標、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有次去朋友家聚會,他三歲的兒子一直吵著喝可樂,對於這麼小的孩子來說,顯然是不合適的,奶奶怕影響到大家,一直在旁邊勸著,說就讓他喝一點吧,朋友礙於婆媳關係,就給兒子倒了一小杯,可那小子喝完了還想要,不給倒就開始大哭起來。

朋友的做法很聰明,她不去理會,而是給孩子夾了他平常最喜歡吃的菜,並說:“寶寶,今天媽媽做的這道菜好像有股怪味道,你幫我嚐嚐是什麼,是奧特曼的怪味嗎?”她兒子哈哈大笑起來,並大大吃了一口,說沒有呀,很好吃哦!然後開始跟朋友討論奧特曼。

朋友用孩子最喜歡吃的菜與最喜歡的玩具成功地轉移了孩子的注意力,避免與孩子硬碰硬,讓孩子愉快地度過了餐桌時光。


兩歲寶寶化身“小惡魔”?父母做好這幾點,讓孩子順利度過敏感期

3、杜絕無原則的縱容,並做到溫柔而堅定

執拗期的孩子心裡大多都住著一頭“牛”,倔得不行,同時也比較敏感易怒。一般來說,這個時期的孩子執拗行為是無法完全去除的,只能是有所緩解。緩解的方法就是父母給予孩子足夠的理解,並儘可能去順從他的要求,以此來減輕孩子內心的焦慮與不安。但順從不是無原則縱容,如果孩子提出的問題已經觸犯到底線與原則,父母就不應該支持了。

法國思想家、教育家盧梭在《愛彌兒》裡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當孩子哭鬧著要這樣或者要那樣時該怎麼辦?自從他學會了說話並能以此方式索要物件後,假如他依舊要用哭鬧來達成目的,那麼無論他是想更快地得到哪一物件,還是想以此來要挾別人不敢不給,都應該乾脆地拒絕。”


上次帶孩子去博物館,看到一媽媽也帶著兒子前往,那孩子3歲左右,正處於好奇心旺盛的年齡,所到之處都喜歡伸手去摸摸,後來他看到了恐龍化石骨架時,非得翻過圍欄進去摸摸,得不到媽媽的支持時開始生氣大哭起來。

我看到媽媽保持著溫和態度,過去把孩子抱起來,帶到角落,讓孩子發洩完再輕聲跟他解釋著,整個過程和顏悅色,沒有呵斥也沒有發火,直到孩子平靜下來。

這位媽媽做到了“不縱容又溫柔而堅定”。正如簡尼爾森在《正面管教》裡提到的:“我們不去訓斥懲罰孩子,使孩子喪失自尊,而是要溫柔而堅定地對待,這是充分尊重孩子,而又不能沒有原則。


兩歲寶寶化身“小惡魔”?父母做好這幾點,讓孩子順利度過敏感期


四、結語

總之,孩子的執拗敏感期其實也沒有我們想象中的可怕,更不是什麼壞事,它是孩子心理發展的一個必經階段,是孩子獨立意識形成的一個成長過程。

而作為家長,我們應儘量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做到接納與理解,只有父母的引導正確了,才能讓孩子順利度過這個敏感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