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云长为什么败走麦城?身死孙权之手?

嘟嘟历史瞎


1关羽狂妄自大,不搞好与友军的关系,变成敌对势力。2与下属将领也不对付,下属将领纷纷投降敌军,搞的自己没有退路。3智商不够,还写书信谴责吕蒙,被吕蒙使攻心计搞的军心涣散,军士纷纷逃跑。4打不败救援的徐晃,没法提振军心!关羽应该是后代君王树立的忠君爱国的典型,实在够不上古代名将之列!!!


安徽解


关羽败走麦城的原因非常多,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刘备和孙权在赤壁之战后分账不均,给后来孙刘联盟的破裂埋下了隐患,最终导致了孙权偷袭荆州,关羽兵败被杀。公元208年曹操大军南下夺取荆州,刘备放弃新野逃走,曹操在长坂坡追上了刘备,刘备侥幸逃出生天,转移到了刘琦驻守的江夏。(赤壁之战前孙权攻占了大半个江夏,刘琦只有小部分的江夏)

刘琮向曹操投降之后,曹操的势力直接威胁到刘备和孙权的安全,其中孙权占领江东六郡和大半个江夏郡,实力远胜于同时期的刘备。刘备的地盘只有半个江夏,兵力也只有一两万人,整体实力远不如孙权。

虽然孙权和刘备的实力差距明显,但是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曹操,孙权和刘备还是选择联手对敌。赤壁之战中孙权派遣了3万军队直接参与作战,《三国志》没有明确记载刘备方面参战的兵力,但是一些野史中记载刘备只派遣了2千人参战。

诸葛亮在前往江东游说孙权的时候,对孙权说刘备的兵力大约还有两万人。因为诸葛亮的目的是要劝说孙权和刘备联合,所以诸葛亮说刘备的兵力有两万人,肯定是只多不少。即使刘备真的有两万军队,去掉刘备防御江夏的兵力,刘备参与赤壁之战的兵力十分有限。

从赤壁之战的参战兵力对比不难看出,孙权是赤壁之战的绝对主力,然而在赤壁之战结束后,刘备却收获了赤壁之战全部的胜利果实,孙权白白忙活了一场,只是给别人做了嫁衣。赤壁之战结束后,周瑜乘胜追击发动南郡之战,将曹仁的势力赶出了南郡。

刘备趁着孙权占领南郡,派人接管了荆州南部的四个郡,并且从孙权的手中借走了南郡。(南郡之战时期,孙权也派人攻占了荆州南部四个郡的部分土地,刘备在借南郡的同时,将这些土地全部借走。)看到这里很多人都明白了,孙权拼死拼活打了两场仗,刘备却得到了五个郡的土地。

孙权吃了这么大的亏,肯定不愿意善罢甘休,刘备攻占益州的时候,孙权就想要把荆州要回来。结果刘备翻脸不认账,孙权派兵武力夺取了荆州地区的两个郡,刘备只能就坡下驴,将这两个郡还给了孙权。孙权得到两个郡之后并不满足,一直想要找机会夺回南郡,而刘备镇守荆州的大将关羽,又对孙权十分的不礼貌,更加坚定了孙权偷袭荆州的决心。

公元219年孙权趁着关羽在襄樊之战作战,派遣军队夺取了荆州,关羽带领军队南下反攻荆州,战败后被迫退到麦城。后来关羽从麦城突围而出,在距离益州只有几十里的临沮被俘虏后杀害。孙权偷袭关羽镇守的荆州,表面上是因为关羽骄傲自大“大意失荆州”。实际上孙权偷袭荆州的真正矛盾是由于赤壁之战后刘备多吃多占,导致了孙刘联盟破裂,最终才引发了孙权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


史海泛舟摆渡人


关羽也知道孙刘联盟不巩固,他看见孙权的大将吕蒙屯兵陆口,为了避免在自己北征樊城时孙权在背后捅自己一刀,他在走之前对糜芳和傅士仁是千叮咛万嘱咐的,要他们一定要小心镇守荆州,并将大部份军队留在南郡。同时他又沿江设防,二三十里设一个岗楼,建起烽火台,想着万一荆州有变,就尽快回援。

关羽在襄樊的兵马越来越多,加上新得于禁降军数万人,军粮很快就不够吃了。他就责备后勤人员糜芳和傅士仁的运粮工作不到位,并大怒说:“还当治之!(回去再收拾你)”这不行啊,没吃的,哪有力气打仗?于是,关羽就把人家孙权贮藏在湘关的粮食给抢了。孙权正好找到借口,派吕蒙领兵袭击关羽的后方。

吕蒙等人伪装成商人,昼夜兼程溯流而上,神不知鬼不觉地干掉了关羽的沿江暗哨,占领了关羽的两处军事要塞公安和江陵,将关羽的老窝端掉。关羽素来轻视儒生,公安守将傅士仁和江陵太守糜芳平日就因此不满,于是就在吴军兵临城下的时候,献城出迎,吕蒙就此一举夺回被刘备占领的荆州。

吕蒙进占江陵后,尽得关羽及其将领的家属。他对他们加以优待和抚慰,并下令将土不得侵扰百姓,还对全城百姓表示关心,给有病的送医药,给饥寒者赐衣粮,使城内秩序迅速恢复。而骄傲轻敌的关羽对吕蒙的袭击行动竟一无所觉。

孙权写信向曹魏称臣,提出讨伐关羽以效忠朝廷,并请求曹操为他的行动保密。曹操却将孙权要攻打江陵的消息写在纸条上射向樊城内外,樊城守军士气大涨。

樊城外面,洪水退去,关羽失去优势。徐晃的到来又成功地遏制了关羽的攻势,曹操援军还在陆续地来到,关羽军队己经没有什么优势可言。正当前方失利的时候,荆州失守的消息传来,军心顿时涣散,这仗再也打不下去了。无奈之下,关羽退守麦城。

最后,关羽和长子关平被擒,孙权招降关羽,关羽宁死不屈,与关平在临沮为潘璋所杀。刘备追谥关羽为壮缪侯,其子关兴嗣。


峰回路转说历史


欢迎来看子正寻道。

导读:随着刘备从曹操手中夺回了汉中,再加上已经拥有的荆州和益州,实力达到了巅峰。鉴于曹操已经加封魏王了,为了与之抗衡,刘备在部下的拥护下,进位称汉中王。此时身在荆州的关羽,看见曹操刚刚遭遇汉中的失败,孙权又在围攻合肥,而刘备在汉中也拥有重兵,便觉得攻打曹操的时机到了。接下来关羽就有了北上夺取襄阳、樊城的想法。

关羽败走麦城一事,源自于襄阳和樊城久攻不下,从而被吕蒙偷袭了荆州。按照正常的情况,关羽觉得襄阳和樊城应该守备空虚,很快可以攻下,谁知道曹仁严防死守,以至于变成了长期对峙。关羽的大军长久在外,导致荆州防守薄弱,这才被吕蒙打了个措手不及。后来关羽又遭到东吴军队的攻击,发生了败走麦城一事,结果死在了东吴手上。

至于关羽为何败走麦城,大抵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下面分析一下。

其一:关羽过于自信,对东吴充满藐视,又觉得襄阳、樊城唾手可得。

对于东吴,关羽没有给予足够的警惕,以为吕蒙不足为据,还是昔日的“吴下阿蒙”。在北上攻击襄阳一带的时候,带走了荆州的大部分兵力,一定程度上给了东吴可乘之机。另外关羽留守荆州的将领,并不是十分可靠之人,麋芳、傅士仁平素里与关羽的关系并不好,现在把荆州的重镇交给他们,很不妥当。若是关羽进展顺利也没有大的问题,关键是出现了胶着局面,就危险了。此时只要东吴在背后捅刀子,关羽就会陷入危险的境地。

其二:戍守襄阳和樊城的曹军,拼死抵抗,出乎于关羽的预料。

原本以为曹操会顾不上襄阳和樊城,曹仁又不是张辽这样的有勇有谋之人。另外孙权也在侵扰合肥,对于襄阳一带,曹操或许会暂时放弃。其实襄阳一带是曹操绝对不能放弃的战略重地,此地离关中地区以及许昌都不远,一旦失守,曹操在中原的统治就会受到严重威胁。因此曹操不仅让曹仁拼命抵抗,还调集大军前往,先是于禁和庞德,接着就是徐晃。关羽虽然打出了水淹七军的绝佳战绩,但是在徐晃勇猛冲锋下,始终难以夺取襄阳和樊城。于是慢慢地两军形成了对峙,形势开始变得对关羽不利,东边的孙权也在蠢蠢欲动。

三:孙权不会协助关羽夺取襄阳和樊城,反而会拆台。

本来孙权在围攻合肥,失败后,竟然与曹操达成了和解。曹操见东吴与自己和好了,便集中全力对付关羽的进攻。他不仅让曹仁绝不能投降,还调集大军前往增援,自己也来到距离襄阳不远处督战。孙权的拆台给了关羽巨大的压力,变成了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曹操势力,如此很难胜出。更狠的是,孙权还要派吕蒙偷袭荆州,形成了与曹操两面夹击的局势。结果关羽在失去荆州以后,军队士气低落,在撤退途中,暂居于麦城,最后遭到了东吴的擒杀。

总之,关羽北上进攻襄阳和樊城,这一步非常凶险,是在孙权与曹操之间的战略博弈。在曹操眼里,此地不容有失;在孙权眼里,关羽拿下了襄阳和樊城,刘备的实力变得更强了,对自身不利。况且刘备还占着荆州不还,现在正是联合曹操攻击关羽,然后收回荆州的好机会。

关羽若想要北伐,有一点必须要满足,那就是不要自作主张,要得到刘备的配合。这样的话,即使北伐不成功,也不会发生丢失荆州,自身也遭到擒杀的惨剧。


子正寻道


 关羽败走麦城,孙权为什么不留下他?关羽非杀不可的原因是什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三国中刘关张三人的情谊可谓是坚如磐石,他们三个人的出身都是相差不大,刘备虽说是中山靖王之后但也沦落到卖草鞋去了;在刘备创业初期,正是因为有张飞的资助,才让他有了第一支军队,然而他们三个的死并没有间隔太多的时间。

  而且他们的死和东吴还都有关系,最初是因为关羽在襄樊战役之后连连失利。因为当时他并没有多少兵力,而且在危急的时候又没有人来救援。所以在东吴打荆州,而他为了回去解荆州之围的时候,不幸被俘虏了。但是让人感到非常奇怪的是,孙权竟然不和刘备商量一下,就将关羽杀了。这和关羽曾经被曹操俘虏的待遇差了很多,难道孙权不知道关羽和刘备的关系吗?他就不怕刘备会找他拼命吗?这些我们能够想到的问题,孙权当时肯定也想到了。

  但他还是将关羽杀了,因此这就不得不让我们追究其中的原因。其实这和关羽本人的傲气很大关系,因为关羽出名的比较早。虽然当时他备受关注,可以说在三国之中,人们对他都非常的熟悉。出了名的关羽也不能免俗,他感觉有一点飘了。所以经常会有一些傲慢之气,因此有时候会得罪一些人。这其中就包括孙权,其实刚开始的时候,孙权一直想要和关羽交好。有一次,孙权派诸葛瑾去找关羽想让自己的儿子娶他的女儿。但是这个诚恳的请求却被关羽断然拒绝,不仅如此,而且还将孙权羞辱了一番。甚至还说孙权是一条狗,这就有点让人不能忍了。虽然曹操比较厉害,但是他曾经也夸过孙权。说明孙权还是有着一定的能力的,但是在关羽的眼中,地位却如此低下。所以让孙权感到心里面非常的不平衡,自己好心好意去联姻。没想到不仅被拒绝了,而且还被侮辱了一番。这对于一般人来说都是无法忍受的,更何况自己是一国之主。

  如果传了出去,那么自己就完全没有形象而言。因此孙权当时感觉非常的丢脸,心里面就记下了仇。想着有一天,如果关羽能够落在自己的手中,一定不会放过他。有人可能就会问了,为什么关羽这么看不起孙权呢?这就要从关羽和孙权的出身说起了,因为关羽本来就是一个卖枣的。而他的大哥和三弟出身也不是很好,所以他们才能走到一起。而孙权就不一样了,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富二代。所以关羽对他非常的反感,尽管孙权做了那么多事情。在关羽看来,也都是不值得称道的。关羽认为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白手起家,这样的人才能值得敬佩。所以他对孙权没有一点好感,甚至还有点厌恶。而且他对于孙权的作战方式也是不苟同的,因为他觉得孙权经常会搞一些偷鸡摸狗的事情。虽然说有的时候会获得一些胜利,但采取的都是一些不太光明的手段。

  关羽的死和他本身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关系,他为人比较傲慢,当时荆州本来是完全能够守住的。但他却想攻下襄樊这个地方,在前期也斩杀了于禁和庞德,让敌军闻风丧胆。曹操手下大将曹洪也抵挡他不住,于是曹操就让徐晃派兵去增援。而这时候,东吴这方面,大都督吕蒙又称病,推荐陆逊做大都督。这关羽就想陆逊是个书生,就毫不把他放在眼里。于是就把江陵的兵力全部抽到了荆州的前线。没想到,陆逊却白衣渡江,偷袭了江陵。关羽败走麦城,最终被杀。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因为孙权太过小肚鸡肠,甚至有些鼠目寸光,因为关羽之前曾得罪过他,于是他贪图一时痛快,杀害了关羽,根本没有考虑后果。关羽在襄樊之战前,的确曾得罪孙权,并且得罪了不止一次。

  孙权基本上都是靠偷袭得逞,对关羽来说,这是万万不能容忍的。而且关羽当时也是不可能投降的,一是因为他瞧不起孙权的人品。第二个就是因为关羽的年龄当时也不小了,而且都知道他是一个重义气的人。如果投降了,那么很有可能就会让他以前的名声全部都败坏了。而且他知道就算自己投降,也不会得到重用的。因为孙权并不是一个大气之人,一定会把他杀死的。

  关羽以忠义著称。最典型的证据就是,当初刘备败于曹操之手,失去了立足之地,只能跑去寄人篱下。这种情况下,关羽遭到曹操的生擒,曹操不仅为他破例,没有将其杀害,还把他拜为了偏将军,平时对他也“礼之甚厚”。这些待遇,比起早已投靠曹操的名将张辽,有过之而无不及。当他于万军之中,取颜良首级,为曹操解了白马之围后,又被表封为了汉寿亭侯。可是,他觉得自己报答了曹操的典恩情之后,还是“拜书告辞”了。有这一先例,他更不可能转投江东,所以,对江东而言,关羽是留不下的。


孙远远


关云长败走麦城,最终死于孙权之手。有几方面的原因,1,关羽凭借勇猛异常,英武过人,过于骄横。从不把天下豪杰放在眼里,关羽温酒斩华雄,除颜良,文丑,威名远播,跟随蜀主刘备东征西战,也有些踞功自傲,不可一世之嫌。2,不能正确评判敌我壮态和形势,关羽踞守荆州时,孙刘联盟破裂,随之孙曹联盟,孙权由彼时的同盟关系变为敌我关系,但关羽意识不到独守荆州的危险性。3,孙权集团此时武将林立,后辈武将也纷纷脱颖

而出,在军事上孙权己处于上风,而此时蜀国兵少将寡,国力空虚,明显处于下风。况且荆州距蜀国相距较远,刘备无法有更好的办法实施营救,蜀国内部有奸臣,关羽荆州遇险时,身为蜀将孟达,刘封拒不出兵相救,致使关羽荆州失守,败于麦城,关羽麦城兵败被俘时,身边仅剩区区十几员小卒,大雨滂沱,道路泥泞,人困马乏,其惨壮实为读者之落泪,一代英豪就此殒命。








虎哥143993466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动襄樊战役。在此战中,关羽连败曹仁守军,并且水淹七军,全歼了于庞德的援军,此时关羽声势大振,“威震华夏”,曹操甚至商议迁都,以避关羽之锋,可以说此战达到了关羽军事生涯的定点。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在关羽志得意满、步步紧逼之际,司马懿向曹操献计,刘备与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孙权必定不高兴。可以联络孙权,袭扰关羽后方,答应事成之后,将江南之地分给孙权,这样襄樊之围自解。孙权对荆州垂涎日久,得到曹操书信,欣然答应。


孙权把驻守荆州的名将吕蒙,换成声名未显的陆逊,以此麻痹关羽。关羽见陆逊年轻学浅、初来乍到,放松了警惕,并把本来防备东吴的军队抽调至了前线。这时,孙权暗中任命吕蒙为大都督,与陆逊会合。吕蒙带领士兵化妆成商人,偷渡湘江,对关羽发动奇袭,并成功招降防守东吴的傅士仁、糜芳,得以轻而易举占领公安、江陵,俘虏关羽妻小和军士们家属。关羽得知后方失守后,慌忙撤兵,并不断派遣使者打探消息。吕蒙趁机发动心理战,让使者周游江陵全程,看到蜀军家属,有病的给药治疗,饥寒的赐给衣裳粮食。使者返回后,把情况一讲,蜀军将士斗志锐减,无再战之心,纷纷逃归家乡。关羽这得退守麦城。孙权派人招降,关羽假意愿降,暗中在麦城树立旗帜、假人,乘机逃跑,半道被孙权俘获处死。


关羽在短短几个月时间,从威震华夏到被俘处死,主要原因:

1.实力悬殊是关羽失败的根本原因。关羽本来以荆州不足一州之地,对抗曹操。实力本来就已经捉襟见肘。虽然关羽成功全歼于禁援军,但是紧接着徐晃的援军赶到,并击败关羽。之后,还有张辽等名将也将陆续赶赴荆州前线。正是关羽面对前线的巨大压力,才不得不不断抽取后方防备东吴的兵力支援前线,导致东吴有机可乘。

2.内部失和是关羽失败的直接原因。关羽对待上层人物态度傲慢,不利于荆州高层人士团结。驻守防备东吴前线的傅士仁、糜芳二将,因为供应军资不及时,关羽扬言回来后,要惩办他们。结果东吴利用这一矛盾成功招降二将。当然,二人与关羽矛盾绝非一朝一夕,特别是糜芳还是刘备小舅子。要他下决心投降孙权出卖刘备,肯定已与关羽水火不能相容,置
自己兄长糜竺身家性命与不顾。害的事后,糜竺自缚到刘备处请罪。幸亏刘备念及糜竺旧功没有追究。


3.轻视东吴是关羽失败的重要原因。在襄樊之战前的孙刘联盟就因为荆州而岌岌可危。孙权派吕蒙夺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亲率五万大军进驻公安,要夺回三郡,大战一触即发。但因为曹操进军汉中,刘备害怕腹背受敌,只得与孙权平分荆州。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关羽独据荆州,不去想法设法弥补已经破裂的孙刘关系,反而处处在精神方面压制孙权,比如面对孙权示好求婚,不但不许,反而辱骂使者。特别是对陆逊的轻视,放松了对东吴的警惕,最终落得丧土杀身的悲惨结局。


一壶清茗品春秋


首先在主观上,刘备的蜀汉政权占据荆州,荆州地处长江上游,对长江下游的孙吴政权构成极大威胁。随着刘备入主西川,蜀汉政权的地盘和实力都大大增强,这样在三国鼎立之中,孙吴政权的实力和地盘不仅处于劣势,而且无时无刻都有来自荆州的威胁,所以孙权要想尽一切办法攻下荆州。

第二在客观上,刘备入川之始遭遇挫折,不仅损兵折将,还折损了副军师庞统,在这种进退两难的情况下,诸葛亮率领张飞、赵云等主力战将及数万大军进川支援刘备,在客观上造成了荆州守备兵力的不足。

第三关羽骄傲轻敌。关羽名震天下,从心底瞧不起孙吴政权,也没有把诸葛亮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国策放在心上。他先是带领主力主动出击攻打樊城,后在屡攻不下自己又受箭伤的情况下,仍不肯回兵荆州,给了孙权可乘之机。

第四,孙权有识人之明,大胆启用吕蒙和陆逊等年轻将领,先是吕蒙称病,后是陆逊示弱。在关羽放松了对孙吴的戒备之下,吕蒙派军士扮做客商,白衣渡江,奇袭了荆州,而樊城前线,曹操的援军已经赶到,关羽进退无路,只能败走麦城,进而失败。


酒味悠悠过


事件起因

公元219年,刘备取得了汉中争夺的胜利,曹操被迫退守北方,长达两年的战争拖累了曹操北方势力的发展,使得很多地方的人民哀声怨道。

身在荆州的关羽觉得夺取天下的机会来了,同时受到刘备汉中争夺战胜利的鼓舞,关羽率军从荆州出发北伐曹操。

关羽一路势如破竹,率先攻下了襄阳,曹操势力周边的郡县,得知关羽北伐曹操,纷纷响应关羽,一时间关羽声势浩大。


驻守樊城的曹仁得知关羽打了过来,要弃城跑路,毕竟樊城仅有几千人,面对关羽得上万人马,根本毫无抵抗之力,曹仁的这种想法,受到了满宠阻拦,他认为弃城等于将宛城、许昌暴露给关羽,到时候一发不可收拾,不如坚守城池,等待援兵,曹仁觉得也有道理,放弃了跑路的想法。

后来曹操集结了七个军的兵力,由于禁带领驰援樊城,于禁和关羽对峙了数月之久,结果因为连续的暴雨打破了平静,关羽利用地形优势,决堤水淹了于禁军,于禁战败被擒,数万曹军被俘虏。


但是樊城的顽抗超出了关羽得想象,为了尽快攻取樊城,关羽又抽调了荆州部分守军。

得知消息的孙权,知道机会来了,写了一封密信给曹操,想寻求合作,而曹操将密信转给了关羽。

对于这封密信,曹操和孙权都心知杜明,都是互相利用对方罢了。

随后,孙权趁荆州防务空虚,偷取了荆州。

关羽败走麦城

关羽得知荆州被孙权偷取之后,阵脚打乱,此时第二拨由徐晃统领的救援队,知道机会了来了。

徐晃率兵杀出,对关羽得军营发起猛攻,关羽军中多为荆州将士,家眷都在荆州,此时荆州被偷袭,将士根本无心恋战,纷纷弃械逃走。

面对徐晃的攻势,关羽有些招架不住,随后,率军突围,因为大部分将士纷纷逃跑,如今关羽身份仅有亲卫跟随。


关羽战败,曹操对于关羽颇有好感,不希望关羽身死,当然也不希望将关羽得麻烦引到自己身上,下令士兵不允许追击。

孙权懂得这个道理,也不想招惹关羽这个麻烦,下令不允许追击关羽。

而孙权得手下吕蒙,并不听从孙权的指令,一直追击关羽到麦城,坚守麦城的关羽,兵力悬殊根本无力招架吕蒙的攻势。

关羽知道大势已去,从麦城的小道,想逃回汉中,但是退路却被早有准备的吕蒙给封死了,结果被吕蒙生擒,最后被斩杀。


关羽为何会败走麦城?

关羽得失败,究其原因可以说是自傲和不懂得分析天下局势。

①自傲

北伐之前,关羽曾因为自己的自傲得罪过孙权,孙刘联合的使者鲁肃已经去世,孙刘联合关系有些尴尬。

孙权为了缓和尴尬的局面想将女儿许配给关羽得儿子关平,联姻本来是件好事,当初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为巩固关系,刘备娶了孙权的妹妹,而且王女配将子,绰绰有余的,但是关羽自傲,有些看不起孙权,看不起就看不起吧。还还辱骂了孙权。


而孙权作为王,被如此羞辱当然非常的生气。给了孙权出兵的想法。

②不懂得天下局势

天下局势是一家独大两家联合,曹操独大,孙刘两家联合,这一点孙权和曹操比关羽清楚,想要攻打一方,必然要安抚另一方,不然背后捅刀子,最后就是满盘皆输。

但是关羽却不懂这个道理,他觉得自己就是老大,想打谁就打谁,结果被两家夹击,最后惨败。

两点原因的结合下,导致关羽败走麦城


历史黔


公元219年七月,关羽“自率大军攻曹仁于樊城”;8月“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数丈,于禁等七军皆没”这就是关云长水淹七军的记载;可是谁也没有想到仅仅三个月之后,关羽便败走麦城,最后身死陨灭。

关于关羽的死亡有人说关羽败走麦城是诸葛亮借刀杀人,也有人说是刘备维护王权的开始,真正的原因可能谁也无法知道,不过我们可以从关羽的自身来分析一下:

1.太过于自负

关羽的性格一直以来都太过于傲慢,以至于自负大过于自信,自负的人在社会上势必会产生一种影响,就是与同事的关系不太好。

在三国演义中关于他性格方面的情节颇多,比如刘备封赏五虎(关羽,张飞,赵云,黄忠和马超)之时,关羽就说到: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我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意思是说黄忠没有资格。

再比如孙权派诸葛瑾去找关羽希望能称为亲家,关羽说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呼?不看汝弟之面,立斩汝首。再休多言。意思就是我的是虎女,你的儿子配不上。

2.战略上太过于轻敌

关羽败走麦城,主要原因是吕蒙赢得了荆州,打破了关羽的后路,和曹操夹击一起打败了关羽。为什么吕蒙能够赢得荆州,就在于关羽太相信东吴和蜀的联姻关系,政治结盟关系,以至于轻敌大意。

3.用人不当

关羽手下傅士仁、糜芳等人叛逃魏国,后来荆州失陷这正是他用人不当的表现。

4.不能听取他人意见

司马王甫曾建议关羽,说潘濬是一个嫉妒和有利可图的人,不能使用,关羽却置之不理。

我想关羽败走麦城正是他自身的缺陷所造成的。

公元219年12月,关羽败走麦城以后,率数十骑出逃,一路突围至距益州不过一二十里的临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遇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被擒,和长子关平于临沮被害。而下令斩首的正是孙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