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調查」負重前行的供應鏈,復工後麻煩不斷

【編者按】突如其來的武漢疫情,讓中國芯片面臨巨大考驗。如何應對化解危機,成為當下業界最為關注和焦慮的問題。為此,集微網推出“中國芯疫情危機與應對”系列報道,深入調查採訪半導體產業鏈,瞭解企業在恢復生產中面臨哪些困難,以及需要政府提供哪些扶持政策,併為相關政府部門提供參考依據。

「芯調查」負重前行的供應鏈,復工後麻煩不斷

集微網消息(文/Jimmy) 自2月10日全國多地進入復工狀態已過去一個星期,綜合來看,首個復工周復工率低,返崗率也低。而IC重大項目成為各地領導調研復工復產情況的重點目標,不少IC企業順利復工。

半導體行業整體復工率超6成,IC封測復工進度緩慢

IC產業鏈牽一髮而動全身,為了保證能夠穩定持續生產,各家半導體廠商都在爭取早日復工,甚至春節假期期間不休。據上證報多方獲悉,半導體產業目前復工情況良好,整體復工率超過了60%。一份賣方統計數據顯示,不管是消費電子領域,還是面板、集成電路領域,大部分電子類上市公司均已於2月10日復工。

據集微網不完全統計,大陸已復工的主要IC設計企業有:兆易創新、景嘉微、北京君正、中穎電子、紫光展銳、西安紫光國芯、全志科技、華大半導體、匯頂科技、順絡電子、士蘭微。

IC製造企業有: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粵芯半導體、長江存儲、積塔半導體、武漢新芯、臺積電、三安光電,中圖半導體、華潤微、中科渝芯、廈門聯芯、蘇州和艦。

IC封測企業有:長電科技、華進半導體、利揚芯片、通富微電、華天科技、晶方科技。

臺企有:鴻海(深圳、鄭州)、臺積電(南京、上海)、科嘉(蘇州)、光環、康控(崑山)、英業達、虹揚、今展科、光耀科技、欣厚科技、弘凱光電、久正光電、振維電子、健鼎科技(無錫)、瑞儀光電、紘康、國巨、群創光電(寧波、上海、佛山)、統懋半導體、雲光科技、研華(崑山、北京、上海、廣州)、立隆電子、京鼎精密(上海)、百容電子(蘇州)、世禾科技。

外資企業在內地已復工的有:三星(蘇州LCD廠、東莞模塊廠、西安芯片廠)、特斯拉上海廠、LGD(煙臺、南京顯示模塊廠)、LG化學南京廠、SK創新常州、SK海力士無錫廠、SK海力士重慶、索尼、蘇州松下電子材料、晶端顯示精密電子(蘇州)。

從復工情況來看,IC設計優於其他供應鏈企業,而IC封測受影響較大。IC設計企業大多無製造廠,因此並不是勞動密集型,且對物流要求不高。不過,IC設計企業主要集中於北上廣深等一線人流量密集城市,是節後返工潮需重點防控的區域,復工率低、返崗率低或是採取在家辦公等分散式措施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研發效率,但綜合其他類型企業的情況來看,IC設計企業受到疫情影響有限,倒是受到製造廠和封測廠的復工效率影響比較大。

製造企業雖普遍都有大型製造廠區,但本身自動化生產程度極高,勞動密集型程度尚小。雖然製造企業也普遍處於國內一線二線城市,但受惠於政府對IC重點項目的關注,以及其本身一年365天持續生產的運營模式,這兩點理由相加之下,只要企業獲得政府開工許可,疫情對已經成熟的產能釋放並不會有太大影響,新增的產線建設將有一定程度受到人員、物流等影響。

封測企業對人工及原材料等需求較高,相對屬於勞動密集型。而國內封測企業集中於長三角地區,復工進度緩慢,面臨原材料供應及返工率低的問題。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國內封測企業產能一直處於緊張狀態,疫情導致的開工難問題,將影響至上游IC設計企業。

“封裝廠肯定得全面開工,否則,作為國家‘工業糧食’的芯片將無法進入最後一環,整個社會工業類和消費類電子產品就會停止生產。” 國內某封裝廠高管向集微網表示。

斷料危機、效率低下,復工之後困難重重

疫情除了直接導致半導體廠商員工復工返崗受阻之外,還面臨原材料供應不足的斷供危機,以及原本有望新擴的產能投產也因疫情停擺,這在當前勞動力需求較大和產能緊缺的封裝一環中尤為顯現。

在國內三大封裝廠中,保守估計目前至少共有1.3萬名生產工人沒有返廠復產,給復工產能的提升帶來很大影響。雖然有封裝廠會考慮增加員工倒班次數和工時,逐漸提升產能,但原輔材料緊缺,使得封裝廠正面臨不確定的斷料風險。

國內三大封裝廠之一的高管表示,由於一些小包裝材料在復工方面存在問題,被當地政府認為是不重要的工廠,復工難度比較大,且在員工復工方面,還會存在問題。而這就會影響封裝廠的產能供應,如果沒有包裝材料,也就沒有辦法發貨。另外,物流能不能儘快恢復,也給封裝廠原材料供應帶來不確定性。

另外一邊,看似復工條件及狀態不那麼艱難的IC設計企業復工後也面臨一系列問題:一是無法集中辦公延緩工作進展;二是芯片供應亦受下游終端廠商開工進度的影響;三是防護物資緊缺,防控措施難以持續堅守。

作為疫情防控的關鍵期,遠程辦公成為復工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半導體產業鏈中,真正能夠實現遠程辦公的,主要是IC設計類企業。實際上,從集微網此前調研的結果來看,更多IC設計企業對遠程辦公並不那麼看好,甚至敬謝不敏。

通過採訪多家設計企業,遠程辦公的弊端見於以下幾點:

1、IC設計都是硬件廠商,研發與測試跟著一起走,作為團隊整體以遠程辦公模式運作溝通不便,且實驗設備與器材無法滿足;

2、網速限制、溝通協調效率低、計劃外的交流不便這三點導致辦公效率低下,工作目標難以完成;

3、研發數據、設計數據圖紙、代碼等核心業務數據的安全性是個難題,遠程辦公環境下加劇數據洩露與被攻擊的風險。

站在企業運營角度而言,選擇遠程辦公實乃迫不得已,縱觀整個IC相關企業,僅有小部分選擇在家辦公或再度推遲復工時間,而大部分去公司辦公的企業也未必一帆風順。

首先,業務開展同樣有問題。雖然沒有了遠程辦公帶來的效率低下、溝通難問題,但是下游終端廠商開工進度不一,客戶層面有些開不了工,一直出不了貨造成庫存積壓,新品研發進度也遭延緩。

其次,員工全體到公司辦公,防控措施進一步升級,從個人擴展至全公司,但防護物資跟不上節奏,沒有口罩、消毒水難以滿足當地園區或政府的防控要求,這一問題儼然成為了IC設計公司傷口上的那一把鹽。

疫情停工、復工問題波及全球企業

全球商業研究公司鄧白氏(Dun&Bradstreet)針對疫情嚴重的中國省份進行分析發現,截至2月5日確診病例超100例的地區覆蓋了中國九成以上的企業,其中約有4.9萬家企業是外資設立的分公司或子公司。報告顯示,在中國疫區設有子公司的外資企業中,近一半(49%)總部位於中國香港,而美國佔19%、日本佔12%、德國佔5%。

美國商會於2月11至14日對109家上海製造商進行調查顯示,雖然截至上週末為止,已有2/3的企業復工,但有78%廠商找不到足夠工人,無法全面恢復生產。將近半數抱怨指出,武漢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影響到全球業務的運作。

上海美國商會總裁Ker Gibbs表示,缺工是最嚴重的問題,交通遭封鎖、政府實施檢疫這兩大議題最棘手。

隨著疫情發展,這兩大問題逐漸顯現出更廣泛的影響。

包括三星、LG Display、LG Chem和SK Innovation的部分工廠都已在10日恢復生產,但有媒體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影響,部分韓國工程師無法返回中國,韓國電子企業在中國復工緩慢。LG Display曾表示,中國工廠將在開年第一季投入量產,而現在也只能將時間推遲至第二季。

鴻海兩大主力代工廠深圳、鄭州廠雖然先後獲得當地政府的復工許可,但報道指出,其返工率只有10%。此外,為了應對中國工廠無法及時復工的情況,鴻海有計劃暫時將產能轉移到了墨西哥、越南、印度等國家的工廠,嘗試填補產能問題。

韓華集團旗下韓華思路信11日召開理事會,決定暫時停止位於忠清北道的鎮川郡和陰城郡兩座工廠的運作。韓華就停工問題解釋稱,由於中國目前為防止疫情擴散採取的包括限制運輸交通、封城、封閉式管理、分批覆工、延長春節假期等措施,致使零部件供應商出現暫時性供給問題。

在此之前,現代汽車集團出現了零部件供貨中斷的情況。現代表示,公司將暫停韓國工廠的車輛生產工作。據悉,現代汽車在韓國設有七家工廠,韓國是現代汽車最大的生產基地。

疫情期間停工、復工問題是懸在所有企業頭上的兩把刀,對於大型企業而言尚不帶來致命問題,但對於不少小甚至微型企業而言或遭滅頂之災。企業內部的團結一心,與客戶之間周密的協調屬疫情當下最要夯實的基礎,除此之外,地區政府、園區的幫扶措施作為企業的一顆定心丸也應當持續跟進,才能渡過這段最艱難的時期。

(校對/範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