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據江湖的貓鼠遊戲遊戲何時休?

“只能說未來票據中介業務需要轉型,但不能說完全沒有生存必要和發展空間了。”老沈(化名)是別人口中的“票據販子”或者“票據倒爺”。

貓鼠遊戲猶在

據介紹,“票據掮客”獲利方式大致可以分為兩種:

一種是通過蒐集他人已經持有的銀行承兌匯票進行倒賣。以低價從那些急需將票據變成現金的企業手中收購票據,然後再以高價出售給其他需要使用承兌匯票的企業;

另一種情況則是通過設立“皮包公司”、偽造虛假貿易背景等手段直接向銀行申請簽發銀行承兌匯票,然後再倒賣給他人。

隱患票據種類:假票、“克隆票”,“光票”(即無真實貿易背景的銀行承兌匯票)、“包裝票”、“倒票”、“真假票”等。

票據江湖的貓鼠遊戲遊戲何時休?

舉例而言,“光票”套現一般模式是,A、B兩家關聯公司偽造虛構貿易合同,各自在銀行存入500萬元保證金,開出1000萬元票據,銀行資金根本沒有進入實體企業。傳統開票的行業多為建築、紡織、鋼鐵、貿易等,企業套出投資各種領域,可以說是“空手套白狼”。

貓鼠遊戲存在的原因:

  1. 目前多數銀行的紙票和電票的業務結構是7:3,小型銀行、村鎮銀行的紙票佔比更高;
  2. 不法分子利用虛假材料和公章,在銀行開設同業賬戶,並開出了鉅額電子票據。由此可見,電票交易是低風險的,卻非零風險;
  3. 票據市場對承兌行的資信要求往往較高,使得一部分由“小銀行”承兌的票據不被認可,給了“販子們”倒票的空間。

商業銀行“金融軍”突破。

浙商銀行近日就推出“湧金票據池3.0”,不僅支持所有銀行承兌的票據,更鼓勵小銀行、小面額、餘期短的票據入池。據浙商銀行副行長徐仁豔介紹,湧金票據池入池票據中,承兌行為“小銀行”(部分城商行及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的票據張數佔比超35%,票面金額佔比超20%。

全電子化任重道遠

“票據實現全電子化無疑是終結票據市場非法套利空間的“利器”。”多數專家認為。


票據江湖的貓鼠遊戲遊戲何時休?

隨著央行下發《關於規範和促進電子商業匯票業務發展的通知》(簡稱《通知》),票據的全電子化將加速。《通知》對額度和過渡安排提出了具體要求,“自2017年1月1日起,單張出票金額在300萬元以上的商業匯票應全部通過電票辦理;自2018年1月1日起,原則上單張出票金額在100萬元以上的商業匯票應全部通過電票辦理。”

對銀行來說,電子票據不像紙質票據那樣能找到逃避信貸規模等規避監管約束的套利空間,由於票據佔了貸款規模而無法發放其他貸款所帶來的機會成本,可以用票據消規模的通道成本來衡量。對企業來說,電子票據的利率比紙質票據要高,企業從融資成本角度考量,更願意開紙質票據,不願意開電子票據。”

為了鼓勵電票,央行《通知》規定,對於資信良好企業申請承兌的,金融機構通過審查合同、發票等材料影印件,企業電子簽名的方式,對電票的真實交易關係和債權債務關係進行在線審核。

票據的全電子化任重道遠,除了監管部門的大力推動,新技術的應用更刻不容緩。招商證券人士分析,未來票據可能引入區塊鏈。金融行業區塊鏈技術的切入點在於那些低頻大額交易或者存在人工操作風險的業務,票據業務正好滿足這些條件

“票據販子”轉型不易

銀行業內人士對記者坦言,“票據販子”也並非完全沒有積極作用。“比如有很多小票,票面金額可能只有十幾萬元甚至幾萬元,在市場上很難流通,‘販子’就把這些票收集整合起來。而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預計這些小票仍將大量存在,‘票據販子’的生存空間尚存。”

專家認為,專業化的經紀市場是成熟市場的標誌,經紀市場是票據市場的潤滑劑,但票據中介或者說是票據經紀的轉型已經刻不容緩。長期以來,票據經紀市場一直處於缺乏監管、定位模糊、魚龍混雜、野蠻生長的狀態,近年暴露出票據風險案件中大多牽涉票據經紀公司。

上海金融學會票據專業委員會會長肖小和建議,儘快發展票據評級子市場,建立全國性票據市場評級機構,並結合票據市場的特點,對票據承兌主體、貼現主體等信用主體進行多層次、系統性、動態化的信用評價與管控,可選擇或組建專門為票據市場服務的專項評級機構,並進一步提升票據市場各參與主體的參評意識,為票據市場投資提供權威、科學的投資依據,進一步規範票據各子市場的運行。構建全國性、一體化的票據市場評級體系將為票據各子市場的快速發展奠定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