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時期的成化犁庭究竟是怎麼回事?

庭州行者


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簡單剖析一下“成化犁庭”這四個字的意思:

  1. 成化,即明朝第八位皇帝朱見深的年號;

  2. 犁庭,“犁”為動詞,即為犁平和掃蕩之意;“庭”,則為龍庭,指的是古代匈奴的統治中心。

《漢書》中記載:“固已犁其庭,掃其閭,郡縣而置之。”

所以,通過這樣的簡單剖析,我們大致可以得知,所謂“成化犁庭”,他指的是明朝時期對於關外少數民族部落的一場軍事行動。那麼具體情況如何呢?請聽筆者細細道來。

成化犁庭之背景:關外少數民族部落的崛起,成為了大明的潛在威脅

英宗時期,明朝的軍事實力受到了重創導致明軍對東北邊境的遼西地帶管控鬆懈了不少,女真部落也在這一時期羽翼豐滿,當時女真的首領就是愛新覺羅·董山。

由於明軍對這一地區放鬆了管理也造成蒙古部落對這一地帶的勢力日益滲透,遼西地區也只有通過錦州這一狹長的防線與朝廷取得聯繫。

成化之後,明朝開始不斷擴充軍力加強對這一地區的管理。因此當時的女真也就是愛新覺羅其實也是大明的臣民,不過成化時期,大明朝為了遏制女真部落的經濟發展企圖瓦解女真部落愛新覺羅勢力,就經常在貿易上為難女真。

在成化時期,由於朝廷對女真過度打壓封鎖經濟,所以當時上臺的愛新覺羅·董山就出了奇招。這也就是為何明朝會出現犁庭事件。

成化犁庭之始末:一場大明對外的軍事壯舉

明朝可以說是所有朝代中比較硬氣的朝代,在朱元璋定下嚴格的祖訓之後,明朝歷代帝王都是秉持著“不割地、不賠款、不妥協”的祖訓,對領土是寸土不讓,所以明朝的歷代帝王基本上都會在成年之後親自率兵收回失地,包括這位在歷史上功過存在爭議的憲宗也是如此。

朱見深的父親也就是朱祁鎮在閹人王振的誘導下親子出兵瓦剌,後兵敗被俘,回到明之後又被囚禁幾年,後在部分將領以及太監的支持下順利復位。之後朱見深繼位,他登基之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為朱祁鈺和于謙平反。

憲宗為了恢復明朝的根基,在全國範圍內減賦,從而迎來了短暫的太平盛世,可是這時北方少數民族包括瓦剌和女真族也迅速壯大起來,讓憲宗很是擔憂,為此憲宗開始加強軍事建設,幾次對外用兵,在幾次用兵中極大的打擊了北方少數民族部落,尤其是女真族。在當時是有效的維護了邊境的穩定和發展。

根據史料記載,憲宗分別在公元1467年和1479年對女真族用兵,而且規模都挺大的,而這兩次用兵也是所有戰役中最為有成效的。

那麼憲宗在位時期對女真大量用兵與我們所說的犁庭事件有什麼關係呢。首先我們需要知道犁庭是什麼意思。

綜合來分析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解釋,所謂的成化犁庭其實是在明朝成化時期發生的主要針對東北一些少數民族部落的事件。也就是說事件的主要人物就是以朱見深和以董山為首的勢力長期進行鬥爭的從而形成犁庭。

當時董山認為自己是大明朝的子民,就應該得到救濟和互開貿易,可是朝廷不給吃穿,自己總不能餓死,所以就想到了去搶。於是就出現了1466年的三道關事件,三道關是女真部落與明朝之前的一道屏障,董山入侵三道關並且佔領了這一地區,也準備給剛剛登基的新帝朱見深一份特殊的禮物,讓董山沒有想到的是這個新帝也是不好惹的。

董山由於趁著朱見深剛登基,所以明軍沒有機會去收拾,導致女真大舉入侵在短時間內就攻破寧遠等軍事重鎮,之後董山對大明的勢力範圍進行燒殺搶掠,死亡多達10萬多人。

董山這一做法徹底激怒了剛剛登基的朱見深,朱見深是一個飽受戰亂之苦的皇帝,早在年輕時就兩次被廢黜,也親眼看到了自己的父親本瓦剌所俘,所以知道受到屈辱的滋味,得知董山不斷入侵,十分氣氛,隨即召開了廷議,結果是主張議和的大臣獲勝。

憲宗十分不滿,惱怒之下將主和派的大臣下獄問罪,就這樣犁庭事件開始了。犁庭的高潮其實是從憲宗的“兵分三路,朝鮮夾擊”這一軍事策略實施開始的。1467年,憲宗下令讓明軍採取打秋風的軍事模式,這一模式在歷史上也被稱為是薩爾滸的套路,也正因為這一套路讓女真部落節節敗退,明軍打的董山無還手之力。

儘管明軍打敗董山,可是憲宗還是不解氣,直到明軍一直攻入董山的老巢,並且在一個月內不斷對董山的老巢實行殘酷的圍剿,在歷史上,很多學者也認為此次圍剿對於女真的有些過分。

根據史料記載,當時明軍一共將女真斬首1700多人,後來有明軍記述當時女真人的血血流成河,而董山本人也被明軍俘獲,不僅如此,整個建州三衛的人都幾乎被殺光,被殺的人佔建州的總人數三分之一。

因此史學界也對憲宗的這一做法表示有些過分,甚至是對其譴責,後世對憲宗也是有褒有貶。而實際上有學者認為憲宗當時的做法完全是為了震懾遼東尤其是震懾蒙古等部落,後來,憲宗的這一做法也確實起到了震懾的作用。

當時在民間有一個說法,“焚蕩殆盡,部落殘破”,這意思就是說建州的部落幾乎遭到了亡族滅種,這個說法其實也不誇張,確實,當時的建州是達到了被滅種的地步。

歷史上將這次事件稱為成化犁庭,這個歷史事件也合乎“犁庭”之意,犁庭本意就是徹底掃蕩的意思,而朱見深的這一做法在當時來說完全有朱元璋子孫後代的氣概。

明朝經歷過這次大規模對部落的掃蕩之後,一時之間遼東地區也穩定了不少,也起到了震懾蒙古部落的作用,之後明朝直到薩爾滸戰役之前都沒有再飽受北邊少數民族的侵擾,如此一來當時明朝也就可以有足夠的精力對付盤踞在北方的蒙古勢力了。

不過不到十年,女真部落又開始以各種理由侵擾邊境,這次讓朱見深十分更加震怒,認為女真死不悔改,就下令讓明軍大規模進攻女真,當時朝廷派大太監汪直率軍前往。

這次圍剿也和前次一樣重創了女真,當時俘獲了不少女真人,也斬殺了不少。在遭到了兩次重創之後,女真部落也安靜了許多,歷史上將這兩次圍剿建州部落合稱為“成化犁庭”。

此外,在之前還有一次,加起來一共是三次打擊女真部落。女真也在此後的一百多年時間裡一蹶不振,直到後來上臺的努爾哈赤,在努爾哈赤上臺之初,明朝的軍事力量由於沒落,而不再像憲宗當年,明朝在對女真部落的兩次大規模掃蕩中,可以說也確實是歷史上少有的。

在很多人看來,憲宗所進行的幾次掃蕩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真正的做到了建州三衛寸草不生。明朝在經歷了與瓦剌對戰的土木堡之變之後就再沒有其他較大的軍事行動,也沒有什麼成功的壯舉,而在成化,對女真大規模用兵,可以說算是歷史上的一次維護邊疆穩定的壯舉。

結論:

所謂的成化犁庭其實是指朱見深對女真部落兩次大規模用兵,重創女真,以至於維護了建州三衛100多年的穩定。它屬於歷史上與少數民族之間對戰的一場軍事壯舉。


舊時樓臺月


明成化年,是明憲宗朱見深的年號。說起朱見深這個皇帝,也算是有些天命,當太子的時候發生了土木堡之變,那個被瓦剌打敗活捉,率軍五十萬御駕親征的明英宗就是他爹。他爹被瓦剌活捉“北狩”了,帝位也被他叔叔明代宗繼承了,隨後他叔叔廢了他的太子位,按理說,大明歷史不會再有朱見深這麼一個皇帝。

之所以說他是天命所歸,明代宗朱祁鈺本來立了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誰知第二年朱見濟就死了,朱祁鈺因為傷心也一病不起,朱祁鎮發動了奪門之變奪得帝位,轉了一圈,帝位又回到了朱見深手裡。

就是這麼一個玄乎的皇帝,卻是大明王朝最後一抹異彩,在他的任上,對於北方遊牧民族以及一切叛亂,從來沒有綏靖的說法,就四個字:不服就幹。廣西瑤族叛亂、南漳亂匪劉通、蒙古毛裡孩入寇、建州女真犯邊、靖州苗亂、蒙古小王子進犯,朱見深是露頭就打,毫不猶豫。估計是為他老爹土木堡慘敗出口惡氣,抑或是吸取了他老爹的教訓。

“犁庭”,犁地的犁耙直接耕你的王廷,耕地的犁耙所到之處是個什麼場景,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這個詞語的全稱是“犁庭掃穴”,就是徹底摧毀敵人、連根拔起的意思。

《漢書·匈奴傳下》:“固已犁其庭,掃其閭,郡縣而置之。”說的是漢武帝掃蕩匈奴的戰績。成化犁庭,大致也是這個意思。

成化犁庭,戰略規劃者就是明憲宗朱見深,實施者是大太監汪直。不要聽到大太監三個字就反感,明朝還是有幾個好太監的,比如三寶太監鄭和,本篇主角之一汪直,萬曆朝的馮保,都是有大局意識的好太監。

朱見深在位23年,從成化元年派趙輔出征廣西開始,直到成化二十二年,也就是他駕崩的前一年,還在對付西北犯邊的蒙古小王子,一邊還要騰出手料理安南和占城的軍事糾紛。

成化犁庭就是掃蕩建州女真,但是建州女真作亂這回事,在成化年間其實只能算是一個小事情。

建州女真的祖先猛哥帖木兒死後,建州左衛由他弟弟凡察掌管,猛哥帖木兒有個兒子叫做董山。

董山又稱充善、童倉,充善有三個兒子:妥羅、妥義謨、錫寶齊篇古。這個董山就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的五世祖。

正統五年,建州左衛的凡察、董山為了躲避野人女真,率部族遷移到了建州衛的首領李滿柱這邊,一同居住在蘇克素護河流域。

凡察是董山的叔叔,猛哥帖木兒死後,兩人一直爭奪建州左衛的首領,為了安撫他們,明朝又設立了建州右衛,由董山統領,兩人同為都督同知,從此建州女真分為建州衛、建州左衛、建州右衛三個部分,這就是建州三衛的由來。

後來明朝政府又應董山的要求,開設馬市。“未幾徇董山之請,特開撫順關,為建州專設馬市。”(《清朝前紀》)

但是遼東苦寒,無所產出,三衛人眾生活困頓,即使開設了互市,還是很窮。窮則變,變著搶。這就是北方遊牧民族自古以來的邏輯。要搶就要搶肥的,南方的中原自古以來就是北方遊牧民族眼裡的肥羊。建州女真糾合其他部族,先後殺掠明朝邊民數萬,搶奪的財物不計其數。

《建夷考》:“董山糾毛憐、海西諸夷,盜邊無虛月。”

在成化二年(1466年)和成化三年,建州女真年年犯境。成化三年從一月到三月,甚至連續兩次入犯,明朝都指揮史鄧佐在交戰中中伏陣亡。

要官給官,要互市設互市,還喂不飽了,敢來咬主人?朱見深火了,當即下詔:“搗其巢穴,絕其種類”。

明憲宗派武靖伯趙輔領兵五萬,兵分三路進剿,同時命令藩屬國朝鮮出兵協助。

經過一個月圍剿,明軍的戰果是斬首六百三十餘人,俘虜二百四十餘人,李滿住(後來建州女真改稱“滿洲”,就是從他的名字而來,即“李滿住的建州女真部”之意)和他的兒子被朝鮮軍隊斬殺。董山被明軍抓獲,在押送途中試圖逃脫被殺。

看起來好像沒有多大戰果,實際上算算直到滿清入關前,皇太極手裡掌握的兵力也才十二三萬人,這是經歷了努爾哈赤數十年的努力後發展而來,那麼一百多年前的建州一部,總共能有多少人?

而且此次是深入建州敵人巢穴作戰,斬首和俘獲數量總共九百餘人,那麼建州部落的損失必定遠遠超過這個數字,傷亡當在數千人,這個損失,對當時的建州女真來說,損失巨大。最重要的是建州三衛三大首領全部授首,在那個時代,這就是亡國滅種的打擊。

這一次,打的建州女真十年不敢犯境。十年後,逐漸恢復實力的建州女真又聯合海西女真,入侵遼東,遼東巡撫陳鉞反擊,獲得小勝。

這個時候,我認為的明朝三大好太監之一的汪直登場了,這是一個跟三寶太監鄭和志趣相投的太監,“直年少喜兵”,是一個愛帶兵打仗的主兒。朱見深命令他去遼東考察形勢,汪直一番調查下來,得出的結論是:這些傢伙著實欠打,以前打的不夠,沒有長記性,必須徹底的收拾。

明憲宗一聽,欠打那就打唄,明成化十五年十月,朱見深再次下令,由汪直監督軍務,撫寧侯朱永為總兵,巡撫陳鉞參贊軍務,統帥大軍,進剿建州。這次遠征,汪直是實際上的統帥。才十二月,汪直就報上了戰功:“建州賊巢在萬山中,山林高峻,道路險狹。臣等分為五路,出撫順關,半月抵其境。賊據險迎敵,官軍四面夾攻,且發輕騎焚其巢穴。賊大敗,擒斬六百九十五級,俘獲四百八十六人,破四百五十餘寨,獲牛馬千餘,盔甲軍器無算。”《憲宗實錄》

看看,同樣是太監,人汪直就比那個土木堡之變的罪魁禍首王振更不像太監。

經過這次犁庭掃穴的徹底進剿,建州女真老實了一百多年,直到明朝此後昏君頻出,國力逐漸衰微,努爾哈赤率領建州女真逐漸崛起,最後成為埋葬明朝江山的心腹大患。


謝金澎


“犁庭”指的是“犁庭掃穴”,是徹底摧毀敵人的意思。

《漢書·匈奴傳下》:“固已犁其庭,掃其閭,郡縣而置之。”

說的是漢武帝掃蕩匈奴的戰績。

成化犁庭,大致也是這個意思。

由於清朝刪改史書的原因,成化犁庭一向記錄缺失、細節不詳,但天下人之口,卻也不是那麼好堵的,不少史料中,還是留下了蛛絲馬跡。

成化犁庭的兩位主角是:明憲宗朱見深,大太監汪直。

這倆人都是鐵桿的鷹派。

朱見深在位23年,從成化元年派趙輔出征廣西開始,直到成化二十二年,也就是他駕崩的前一年,還在對付西北犯邊的蒙古小王子,一邊還要騰出手料理安南和占城的軍事糾紛。

不聽話的就是敵人,對於敵人,朱見深只有一個字“打”,廣西瑤族叛亂、南漳亂匪劉通、蒙古毛裡孩入寇、建州女真犯邊、靖州苗亂、蒙古小王子進犯,朱見深打得不亦樂乎。

建州女真作亂這回事,在成化朝還真算不上什麼大事。

大致經過是這樣:

建州女真的祖先猛哥帖木兒死後,建州左衛由他弟弟凡察掌管,猛哥帖木兒有個兒子叫做董山。

董山又稱充善、童倉,充善有三個兒子:妥羅、妥義謨、錫寶齊篇古。

努爾哈赤的父親是塔克世,塔克世的父親是覺昌安,覺昌安的父親是福滿,福滿的父親是錫寶齊篇古,所以董山是努爾哈赤的五世祖。

正統五年,建州左衛的凡察、董山為了躲避野人女真,率部族遷移到了建州衛的首領李滿柱這邊,一同居住在蘇克素護河流域。

凡察是董山的叔叔,猛哥帖木兒死後,兩人一直爭奪建州左衛的首領,為了安撫他們,明朝又設立了建州右衛,由董山統領,兩人同為都督同知,從此建州女真分為建州衛、建州左衛、建州右衛三個部分,這就是建州三衛的由來。

後來明朝政府又應董山的要求,開設馬市。

“未幾徇董山之請,特開撫順關,為建州專設馬市。”(《清朝前紀》)

但是遼東苦寒,無所產出,三衛人眾生活困頓,即使開設了互市,還是窮得不像樣。咋辦呢?只有去搶了,去哪搶呢?北面有死敵野人女真,比建州更窮,西面是比女真更狠的蒙古,比建州更能打,那就只有南面的大明瞭,既富又比蒙古好搶,就像幾百年後努爾哈赤所做的那樣。

建州女真糾合其他部族,先後殺掠邊民數萬,搶奪的財物不計其數。

《建夷考》:“董山糾毛憐、海西諸夷,盜邊無虛月。”

在成化二年(1466年)和成化三年,建州女真年年犯境。成化三年從一月到三月,甚至連續兩次入犯,明朝都指揮史鄧佐在交戰中中伏陣亡。

朱見深這個鷹派如何能忍?下詔:“搗其巢穴,絕其種類”。

注意“絕其種類”四個字,這基本就是格殺令了,朱見深的強硬可見一斑,這是要永絕後患的意思。

明憲宗派武靖伯趙輔領兵五萬,兵分三路進剿,同時朱見深命令朝鮮出兵協助。

這次軍事行動,有點類似於幾百年後的薩爾滸之戰,也是女真叛亂,大明兵分幾路出兵進剿,也有朝鮮軍助戰。所不同的是結果,成化年間的女真和萬曆晚期的女真不在一個檔次,經過一個月圍剿,明軍的戰果是斬首六百三十餘人,俘虜二百四十餘人,李滿住(後來建州女真改稱“滿洲”,就是從他的名字而來,即“李滿住的建州女真部”之意)和他的兒子被朝鮮軍隊斬殺。董山被明軍抓獲,在押送途中試圖逃脫被殺。

除了斬殺了李滿柱和董山,明軍的戰績看上去...似乎不算太大...

實際上,戰果是巨大的。

算算直到滿清入關前,皇太極手裡掌握的兵力也才十二三萬人,這是經歷了努爾哈赤數十年的努力後發展而來,那想想幾百年前的建州一部,總共能有多少人。

寧遠之戰,袁崇煥堅持抵抗了三天,還動用了紅衣大炮,最後的戰果也不過是:

寧遠捷功奴夷首級二百六十九顆,活夷一名,降夷十七名獻俘報可。《明熹宗實錄》

已被稱為大捷。

而且深入建州作戰,斬首和俘獲數量總共九百餘人,那麼建州部落的損失必定遠遠超過這個數字,傷亡當在數千人,這個損失,對當時的建州女真來說,損失巨大。

這次失敗,建州女真元氣大傷,夾起尾巴,十年不敢犯境。

十年後,逐漸恢復實力的建州女真又不安分起來,聯合海西女真,不斷入寇遼東,遼東巡撫陳鉞反擊,獲得小勝。

這時候,明朝有個宦官正炙手可熱——汪直。

汪直是個聰明人,也是個跟朱見深同樣強硬的鷹派,“直年少喜兵”,朱見深命令他去遼東考察形勢,汪直一番調查下來,得出的結論是:上次沒打夠,必須進剿,狠狠的進剿。

兩個鷹派一拍即合。

成化十五年十月,朱見深再次下令,由汪直監督軍務,撫寧侯朱永為總兵,巡撫陳鉞參贊軍務,統帥大軍,征剿建州。這次遠征,汪直是實際上的統帥,戰果是這樣的,十二月,汪直等上奏報捷:

“建州賊巢在萬山中,山林高峻,道路險狹。臣等分為五路,出撫順關,半月抵其境。賊據險迎敵,官軍四面夾攻,且發輕騎焚其巢穴。賊大敗,擒斬六百九十五級,俘獲四百八十六人,破四百五十餘寨,獲牛馬千餘,盔甲軍器無算。”《憲宗實錄》

同樣的,戰爭細節我們在各種史料中都難以看到,原因和上面說過的一樣。雖然具體細節不詳,但看事後的封賞可知一斑。

擔任總兵官的朱永原為撫寧侯,此役後被封保國公,遼東巡撫陳鉞晉升右都御史,汪直加俸三十六石(明朝太監無品級可升,最直接的封賞就是加俸,三十六石相當於三級俸祿),並由此總督十二團營,成為第一個掌握禁軍的內臣。

(直聽之,用撫寧侯朱永總兵,而自監其軍。師還,永封保國公,鉞晉右都御史,直加祿米。)

這就是“成化犁庭”的始末,

經過這次犁庭掃穴的進剿,建州女真安分了一百多年,直到努爾哈赤崛起後,才逐漸成為明朝的心腹大患。


小院之觀


成化犁庭,是指發生在明朝成化年間的對東北地區女真部落的一次滅族戰爭,戰況極其慘烈,就如犁庭掃穴一般,是役滿清熱的祖先,建州女真部落幾乎被剿滅殆盡。


在明朝開國之初,就打的東北一帶的少數部落跪地唱征服,明王朝設立建州衛管轄,並且任用女真人來管理。女真人慢慢的趁機勢大,翅膀子硬了征服不想唱了,想翻身農奴把歌唱。在土木堡事變後,明朝國力明顯的衰落,建州衛的蠻子立馬抖起來了,不服管教,開始不斷的騷擾入侵遼東地區。

此時的大明王朝雖然國力衰退了,但是老話說的好,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你個女真小崽子在我家門口成天的瞎蹦噠,難道我就不要臉面了嗎?於是在成化三年,憲宗朱見深下令進剿建州衛的女真部落亦既是滿清的先祖,下達的敕令是“搗其巢穴,絕其種類”。



姑臧山鷹


成化犁庭充分證明,我大明對東北進行了有效管理,東北不屬於我大明的謠言不攻自破。


風華少年654


很簡單,鎮壓叛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