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治療的效果不好?這4個誤區最常見

帕金森病雖然命名上是單一種類疾病,但實際上是多種症狀組合(運動症狀和非運動症狀)、包括多種類型、病情緩慢進展的“綜合徵”。因此,在帕金森病的治療中,需要考慮到帕金森病的這些特殊性和多樣性,分析多種因素,才能精準治療、提高療效、減少不良反應。

但在實際中,很容易忽視帕金森病的特殊性和多樣性,由於考慮的因素不夠全面,就可能陷入種種治療的“誤區”,導致帕金森病的治療效果並不盡如人意。

帕金森病治療的效果不好?這4個誤區最常見

誤區一:沒有分清病情所處的階段

帕金森病是慢性進展性疾病,在早期、中期和晚期,病情變化較大,每個階段有相應的病情特點,患者的需求有較大差異,治療的側重點應不同。

早期帕金森病,運動障礙並不嚴重,治療重點在於預防運動併發症。此時如果過度追求療效,大劑量用藥,特別是複方多巴類藥物,可能較早出現運動併發症。

帕金森病患者出現運動波動、劑末現象,提示治療“蜜月期”的結束和“進展期”的開始。這個階段帕金森病患者的運動障礙比較顯著,需要較大劑量的藥物組合治療。有些患者此時治療劑量過低、治療藥物過於單一,導致治療不充分,生活質量差,貽誤了治療時機,人為加重了病情。

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除了運動障礙加重之外,還有直立性低血壓、幻覺、智能減退等一系列非運動症狀。在治療運動障礙時,需要兼顧非運動症狀。抗帕金森病藥物劑量過大或者種類過多,可能加重非運動症狀。

帕金森病治療的效果不好?這4個誤區最常見

誤區二:沒有區分帕金森病的具體類型

對不同類型的帕金森病患者,如果是簡單地用相同的治療方法,將難以獲得滿意的療效。例如一般人都認為“美多芭是治療帕金森病的金標準”。這種觀點可能適合於強直-少動為主的帕金森病患者,但對震顫為主型或者步態障礙為主型患者的療效很可能不理想。

震顫為主型患者的起始治療一般不宜選美多芭、息寧,一方面難以抑制震顫、效果不好,另一方面遠期副作用多。從平衡療效和風險的角度,選擇普拉克索、羅替高汀等多巴胺受體激動劑作為起始治療藥物比較好;這類藥物對震顫有中等程度的療效,還有望推遲運動併發症。安坦對震顫療效優於多巴胺受體激動劑,但由於其長期應用的風險,一般只用於震顫明顯、70歲以下、認知功能較好的帕金森病患者,服用時間避免過長,同時也要嚴密監測認知功能等。

帕金森病發病年齡多在55歲-60歲之間。一部分帕金森病患者發病年齡低於50歲,被稱為早髮型帕金森病。這類帕金森病之所以發病早,可能與遺傳因素相關。這類患者進展相對較慢,出現運動併發症較早,出現痴呆、跌倒的時間比較晚,因此治療的“時間窗”比較寬。

對早髮型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療應側重於預防運動併發症。起始治療應在多巴胺受體激動劑、B型單胺氧化酶抑制劑、金剛烷胺等一線藥物中進行篩選。隨著疾病進展,可添加藥物治療,但治療中避免過度追求療效、避免複方多巴藥物劑量過大。

帕金森病治療的效果不好?這4個誤區最常見

誤區三:選擇藥物的種類過於單一

帕金森病的病情複雜多樣,在動態變化中,很難用單一藥物改善所有症狀。因此研發了多種抗帕金森病藥物,這些藥物各有優勢和特點,適合不同情況,需要專科醫師根據病情和藥物的特性合理選擇搭配。

抗帕金森病藥物不僅有美多芭、息寧等複方多巴藥物,有傳統藥物金剛烷胺和安坦,也有多巴胺受體激動劑、B型單胺氧化酶抑制劑、COMT抑制劑等。

由於各種原因,一些國外的經典藥物在國內被認為是新藥。實際上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和B型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即開始用於治療帕金森病。從普拉克索(經典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到羅替高汀(多巴胺受體激動劑皮膚貼劑),從司來吉蘭(第一代B型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到雷沙吉蘭(第二代、高度選擇性B型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已經在歐美國家廣泛用於帕金森病的治療。

在選擇藥物時,應從多種藥物中選擇,而不是僅僅爭論用左旋多巴好還是用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好。

如果單藥療效不理想,應積極應用抗帕金森病藥物的合理組合。經典藥物的合理組合,有望揚長避短,提高療效、降低風險,實際效果是創造了適合患者的“新藥”。

帕金森病治療的效果不好?這4個誤區最常見

誤區四:藥物劑量欠合理

帕金森病患者病情不一樣,體內缺失多巴胺的程度有差異,體內的多巴胺受體功能存在差異,因此需要補充的左旋多巴等藥物的劑量是不同的。

如果過度擔心藥物不良反應,服藥劑量過低,沒有達到能夠起效的閾值劑量,療效不理想、甚至無效都是可能的。有一些帕金森病患者雖然服藥種類、服藥時機是合理的,但服藥劑量不足,效果差就認為是藥物本身的問題,甚至停藥,延誤了治療。

有些患者為了追求“完美”的療效,期望恢復完全正常的狀態,大量服用藥物,產生較多隱患。由於病變的特殊性,在過大劑量服用抗帕金森病藥物時,療效增加的程度可能趕不上副作用加重的程度。

確定藥物劑量的合理方法是進行標準化的藥物療效評測試驗,根據客觀的評分結果確定合理劑量。國外專科醫師應用可穿戴運動功能評測設備(PKG運動評測裝置)精準地評測運動症狀來篩選合理的藥物劑量。

帕金森病藥物的療效與潛在風險都與藥物劑量有密切關係。在抗帕金森病藥物治療過程中,應採用“劑量滴定”的方法,逐漸將劑量調整到療效與風險相對平衡的水平,才是長久治療的合理選擇。

最後提醒各位帕金森患者,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和藥物調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