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解析《紅樓夢》 第一回


第一回的回目是:


甄士隱夢幻識通靈

賈雨村風塵懷閨秀

建議小夥伴們如果手頭有書的話,先看一遍書的內容之後再看老王的評論——

如果你已經讀過了,那麼我先提問: 看完第一回,最深刻的印象是什麼?

老王最深的印象是,一開頭就掀起了一個高潮,展現了一個極具衝擊力的畫面:火光沖天,大起大落,一夜之間安富之家灰飛煙滅,驚荒敗落!與此同時展開的,是人事升沉,世情冷酷。這似乎是全書大戲的一個預演。也是為全書情節的展開定下了基調。而細看情節的轉換,卻十分自然,不露聲色。這樣的大手筆。這樣的文字的“張力”,讓人歎為觀止。同時也為後續的發展,埋下了多條線索。

這一回如果看到較早的版本,前面還有一段類似說明性的文字,主要交代一下“作者自雲”:因曾經歷過一番夢幻之後,故將真事隱去,而借“通靈”之說,撰此《石頭記》一書也。也就是提示讀者,這本書是一個已經有了結局的故事。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也可以理解為是“倒敘”的方式。

因為是一部大戲的開頭,或者說是“序幕”,全書有無數條線索需要展開。這些線索或明或暗,不可能、也不必要在開頭全部露出來。有的會陸續出現,有的只是先“埋下”伏筆。

正文開始後,特用一段文字敘述了一個用以遮人耳目的,貌似“荒唐之言”的故事。然而,細想其實也未必“荒唐”,將要出場的主人公,似乎是一個“無才補天”的“頑石”。但這裡也隱藏著一個疑問,而要回答這個疑問,也許得等讀完全書之後。不過,可以適當思考一下:這個“天”指的是什麼?究竟是“無才補天”,還是這個天已經“無法”補救了呢?

在這“荒唐”的故事之中,出現了“一僧一道”——“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這兩個虛幻的人物。其實這兩個都是無關緊要的人物,只是因為“通靈寶玉”是最重要的主線,而這個主線是在開頭的“荒唐”故事中出現的,必須得藉助他們把“通靈寶玉”的這根線索在開始的時候抖落開,又在最後的時候收回去。在後面展開的全書中,有時忽眀忽暗,若隱若顯地在某些關鍵時刻出現(再出現的時候可能是化身)。成為串場人物。大概也是為了“將真事隱去”的一種必要的障眼法吧。

這一回中,除了那一僧一道,有兩個相對重要人物出場了。一個叫真廢(甄費),另一個叫假話(賈化)。那甄費字士隱,就是甄士隱(真事隱),賈化號雨村,就是賈雨村(假語存)。用似乎調侃式的姓名,告訴讀者,真事兒隱藏在裡面,假語存在表面。這裡說這兩個人物“重要”,是因為這兩個人一方面具有體現主題的,象徵性的符號意義。另一方面,賈雨村這個人物形象非常典型的代表一類人(緊接著的後面幾回會逐漸展開)。在這一回中,賈雨村在甄士隱的幫助下得以首次登入仕途。

類似的隨手帶出的諧音名字還有諸如:十里(勢力)街,仁清(人情)巷,以及甄士隱在敗落後不得不投靠的那位極為勢力淺薄的老丈人,名字叫封肅(風俗),這風俗,當然就是普遍存在的那種人情世故了。

這一回還隨筆交代了一下“神瑛侍者”,“絳珠仙草”也就是寶玉、黛玉的“木石前盟”,埋下“還淚”的因由。當然,我理解,曹公制造這種所謂“前世因緣”的迷霧,也是屬於一種類似“掩蓋”的手法。其實,細讀全書,就會看到,寶黛的愛情,真正的基礎是志同道合,而其相同的“志”和“道”則是封建統治秩序所不容的叛逆思想。所以需要掩蓋。這當然是後話,老王將在具體的章節中分析。

甄士隱的女兒,叫甄英蓮(真應憐),在這一回短暫出場後,即刻就消失了。似乎不經意間,也為後文埋伏下了線索。此外,“涉筆成趣”或者巧妙利用諧音的地方還有很多,比如這一回中,“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等等都是……不能不驚歎曹公對語言的出神入化的駕馭能力,僅僅從人物名字雙關的巧妙設計,也能見其一斑。而這些,在整部小說中,不過是一點兒小技巧,小遊戲而已。然而卻能起到某種點綴的“花絮”或者小碎“包袱”的作用。在後邊老王隨時還會提到。這許多,讓人讀之在倍感酸楚中,又加深了對文學魅力的感受。

“跛足道人”的《好了歌》及甄士隱的《好了歌解》,先為全書作一個提示。也為結局作了一個暗示。

這一回中,作者讓甄士隱在夢中最先見識了“通靈”。有什麼“深意”呢?有人說,這是表明,甄士隱就是賈寶玉的化身。也許這應該屬於更深層次的延伸性問題吧。小夥伴不妨有自己的看法。至於“懷閨秀”的話題,還是放在下一回說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