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看的書再多也做不好價值投資?


為什麼看的書再多也做不好價值投資?

為什麼看的書再多也做不好價值投資?

大家有沒有感覺到自己在看書一段時間後對投資的理解會比較深刻,但一旦進入股市的環境裡,暫別了書中的教誨的時候,你彷彿學到的知識和理念全然無用。你好像瞬間就變成了另外一個人,一個在股市裡賭博投機的人。

這種情形重複地在我身上不斷地出現。每過一段時間我在投資上就會迷茫。我甚至有時候會覺的自己不會做投資了。被市場先生徹底欺騙了。

其實這就是我們人類的弱點太多了。從行為金融學的角度來看,從芒格說過的話來看,人的大腦在資本市場上會被欺騙和不理性的方面有上千處,我們大腦到處都是弱點讓市場先生所利用。比如,你認為資金量小就應該做短線。你認為小盤股就應該比大盤股漲的快漲的好。比如你認為這個星期你接收的新聞和信息讓你有把握知道未來幾個月大的方向是上漲還是下跌。比如你拿在手上的低估的基本面很好的股票就應該上漲。看到最近的創業板漲的比你手中的低估價值股漲的好,你心裡就不高興,不舒服。比如你認為你在Yi 情發生前就能拋出,避免年後的不理性,然後再能低價接回來。事後看,的確是按你心中設想一樣,你認為你自己能做到。你認為市場只有你理性。其它人都不理性。你對你理性地持有低估價值股不漲感到不滿意不高興。你認為不應該這樣,

以上總總都是我們大腦運行的弱點,真正的價值投資本身就是逆人性的。這也就不奇怪為什麼虧錢的人佔90%以上。只要你是一個正常人。你就會自然犯一些正常人的錯誤。我現在可以說“巴菲特”“芒格”不是正常人。首先他們的智商比一般人都要高。其次他們通過大量的閱讀讓自己的心性修練到了一定的境界。使他們能看透一些事物的本質。他們用強大的自我管理讓他們避免受到市場先生和行為金融學的萬有引力。

我記的“巴菲特”和“比爾”都說過他們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專注”巴菲特每個禮拜有70個小時花在思考投資上。想想就是每天10個小時,從早上起來8點。到晚上6點全天無休。想想有幾個正常人能做到。先不說智力上的差別。就是努力上的差別。外人都沒有人能做到。這就是專注的力量 ,這就是興趣的力量。這就充分地說明了為什麼我們看書的時候能理解投資。但一會不看書的時候卻感覺不會做投資了。要知道巴菲特和芒格全天無休地無時無刻地在閱讀。他能成功就一點都不奇怪了。你不能成功就很正常了。

那我們正常人怎樣才能接近巴菲特的成功呢?我想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像巴菲特那樣不斷閱讀和思考投資。你既然想像巴菲特那樣賺很多錢。那你不可能不像他那樣做那麼多努力。世界上沒有這麼好的事。你想要結果卻不付出過程。投資和做任何一件事都一樣,你想要什麼樣的結果。先想好你要做怎樣的努力。

20202.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