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前,英国为什么要对纳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

导语:

绥靖”一词,来源于《三国志·吴志·陆逊传》,意思是“安抚平定”,到了现代,作为政策,它成为一种姑息养奸的做法。因此,绥靖政策也称姑息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国。

那么英国为什么要对纳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其结果又会是怎样呢?

一、根本原因:经济的崩溃

英国在一战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战后经济恢复非常缓慢。从美国的主要债权国变成了债务国,欠债额度高达8.5亿英镑。伦敦已经不再是世界唯一的金融中心,这使英国金融实力和国际金融地位与信用开始崩溃。

最重要的是,此时英国国内的工业生产根本不可能满足大规模战争的需要,但德国完全可以。这也是英国对纳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的根本原因。

二战前,英国为什么要对纳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


二、其他原因

1、英国国内舆论不同意开战

德国在慕尼黑会议的时候,战争准备并不是很充分,甚至希特勒对捷克斯洛伐克并不像对于波兰那样铁了心要用军事手段来吞并,更多是想用外交讹诈,如果这个时候英法果断出手制止,打败德国付出的代价可以小很多。

但是英国国内舆论根本不同意开战,绥靖政策在英国国内是有着深厚的民意基础的,民心所向,民主政客必须考虑自己的前途和声誉。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阵亡90万、伤残者更多,国民财富缩水严重,因此国内不希望再有这样一次胜利了。

二战前,英国为什么要对纳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


2、英国政府为达到目的

二三十年代,英国历届政府都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经济问题上,把重整军备看作是恢复经济的障碍,企图以没有实力为后盾的外交政策,达到保住霸主地位的目的

二战前,英国为什么要对纳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


3、当时两种社会制度共存

十月革命后,国际关系中开始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和斗争。英法等西方国家为阻止苏联的影响,把德国当作反布尔什维主义的屏障。当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进而撕毁凡尔赛和约对外扩张时,英法竭力把这股祸水引向东方。

二战前,英国为什么要对纳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


三、绥靖政策的主要表现及其结果

1931年“九一八事变”,容忍日本侵略中国东北

1935年3月容忍希特勒重整军备

1935年8月美国通过中立法

1935年10月容忍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6年3月放任希特勒武装进占莱茵区

1936年8月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不干涉”政策

1937年7月纵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此后又策划太平洋国际会议,阴谋出卖中国,同日本妥协

1938年3月默许希特勒兼并奥地利

二战前,英国为什么要对纳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英法迫对德宣战,绥靖政策走向失败。

四、总结

英国对纳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一战后英国经济崩溃,且经济恢复缓慢,国内的工业生产根本不可能满足大规模战争的需要是其对纳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的根本原因。英、法及幕后支持它们的美国,妄图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为代价,在欧洲实现“普遍绥靖”,求得“一代人的和平”,实质上是推动德国进攻苏联。历史证明,绥靖政策是一种纵容战争、挑拨战争、扩大战争的政策。它无法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却鼓励了侵略者冒险,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