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的农民为啥不愿种地了?

祝国安


对于题主的问题,我认为很有代表性,现在有的农民为啥不愿种地了,应该有下面的因素:

一、种地的经济效益太低。

如果是种植传统的农作物,收益的确比较低。比如种植传统的水稻,一担谷(100斤)目前售价150元左右,种一亩田亩产1200斤,毛收入不足2000元,除去人工成本、化肥农药等,一亩田辛辛苦苦的种几个月的收益还不如帮人地打一个月的工。因此,很多人都萌生退意,不愿意再继续种地属于正常的心理。

二、种地比较辛苦。

毕竟农民的生活是比较辛苦的,虽然现在农业技术提高了,不再是传统的刀耕火种的模式,耕种已经不需要面朝黄土,背朝天那么悲催,但天天在田间地头工作,风吹日晒也是挺辛苦的。现在的九零后,零零后,生活条件优越了,没吃过什么苦,觉得种地那么辛苦。因此,现在还在拼命耕种的人少了,基本上是上了年纪的人舍不得那些田地,年轻人都不愿意种地。

三、改变观念,科学种植。

其实,种地虽然比较辛苦,但随着如今社会的发展,在农村发展种植业其实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当然,我们已经告别了父辈那种传统的落后的耕种方式,传统的耕种作物。在田地里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等收益低的传统作物,而是选择新的种植水果、中草药、或者盆景、鲜花等附加值高的作物,甚至把田地充分利用起来,成立专业合作社,搞起休闲观光农业等新型的种植模式。这样,经济效益会极大提高,农民也是个有文化的职业。

尤其是现在由于很多人不愿意种地了,土地闲置,如果不耕种会很浪费土地。如果把他租赁过来大片开发利用,租金便宜,效益更显著。很多人都是通过在农村搞种植而走上了致富之路。

我是愚人跳农门,喜欢我请点赞和关注!


愚人跳农门


现在有的农民为啥不愿种地了?

近年来,在农村中确实出现了种地的人越来越少、并且种地的大多数人中老年人,大批的青壮年人口流向了城市,或务工、或经商、或从事其他行业。题主的问题或许是很多人的困惑,这些人为什么不愿种地了?


笔者下乡的时候和一些老乡聊天中了解到,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种地赚钱太少。这是人们不愿意种地的主要原因,比如我们下乡扶贫有个村子,一共有116户,每人分得承包田5.3亩,都是旱田,一个三口之家,16亩地种玉米收入只有,纯利润加补贴一共收入1.2~1.3万元,这也就是个温饱。结果这个村子只剩下42户,其余都到外地打工或经商去了,外出人员达到63.8%。

二、有更好的赚钱方式。

有的农户在当地转包些地也是可以维持生活的,但如果在城里或外地有亲戚朋友做生意好的需要人手,或者有其他更好的赚钱机会,就会把手里的土地流转掉,选择赚钱更多的事儿做。

三、年轻一代人不喜欢种地这个行当。现在绝大多数年轻人不喜欢种地,有可能是嫌脏,有可能是嫌没出息,也有可能更喜欢城市中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宁可少赚钱,叶不愿回农村种地,现在到农村低于35岁的年轻人少之又少,这是也是不喜欢种地群体中比较多的一种类型。


四、还有一部分人无地可种。题说的农村土地荒芜每人种,和这部分人一点关系都没有,原因是第二轮土地承包时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分得土地,其中最多的就是刚技术1997年分地刚结束就出生了,农村结婚早,有些不到20就结婚了,再生个小孩,三口人都没地,只能外出务工。综上所述,一些农民不愿种地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答题原因就是以上几种。以上为个人观点,如有不同意见请留言交流。如果喜欢本文,可以关注“田埂花开”!谢谢!


农事指南


因为现在种地很多都是亏钱, 例如今年种的小麦都不够本钱,因为经常下雨,所以麦子都被淋坏了,小麦都收获的季节很多小麦都已经上霉了。一般往年一亩地都能收1000斤左右的小麦,今年一亩地收200斤就不错了。这200斤,连小麦本钱都不够,更何况还要打地钱,收割钱。人家农民本来挣的就是辛苦钱,一年辛辛苦苦却还亏本,你想谁还愿意去种地呢?


一般农民种地是要看天气,如果那年收成好的话辛辛苦苦还是值得的,如果那年连续下雨或者不下雨的话
那收成肯定不好。不同的农作物种植的步骤也是不一样。比如种小麦也特别辛苦需要耕种,播种,化肥,还要除草,灭虫,收割。这种正是应验了那句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所以说农民是十分辛苦的。
你现在如果出去打工的话,就算最基本的进厂一个月都是3000左右,一般厂里面都是管吃管住的。今天农村人出去打工,一般都比较节俭,一年下来存3万块钱应该不是问题的,如果夫妻两个一起出去打工,一年稳稳的会存5万块。如果选择在家里种地的话,就算大丰收你家大概有七亩地多,一年也挣不了1万块钱而且还特别辛苦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出去打工。


萌妹子说三农


“现在有的农民为啥不愿意种地了?有些土地都是荒芜着,荒草丛生,觉得是在浪费资源”农村农民越来越不愿意种地,这的确是目前农村的一个现状,主要原因是因为,很多农民都觉得种地越来越不赚钱,或者是觉得说,赚钱越来越难了,因为很多时候,种地是要付出很多精力的,当你获得了一个好的收成,但你却不见得能获得一个可观的收入,因为农产品的价格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这就直接导致农户的收入高低受到一个重要影响;

因此,基于这种情况,很多农户就都选择去到城市打工,虽然同样辛苦,还远离农村老家的家人,但是,赚的钱相对来说更多,能够让家里的生活条件更好;

不过,这不是一个长久之计,农村农民中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农村老家的土地无人耕种,这是资源的浪费,所以国家近年来有提出严格的土地政策,对于长期闲置的土地,要收回,并鼓励农户回到农村发展,提升农村的经济发展活力;

关于上述内容,有任何观点,欢迎评论区畅所欲言!


爱农帮


土地荒芜的现象毕竟是少数。眼下的农村,的确有很多的农民是不愿种地了,尤其是农村中的年轻人,不会种地,更不愿种地。如今种地的多是五、六十年代的老农民,只是怀着对土地的一种情结。我也是农民,我来说说我们这里的农民不愿种地的真正原因:

种地成本增大,还要受到自然条件及气候的影响。种地离不开种籽、化肥、农药、农膜及机械(或畜力),种植面积大的还得雇请帮工,这些开支一年一个价,也就相对地增加了种地的成本,很明显已经超出了种地带来的收益;如果遇到雨水减少或者雷雨天气,粮食减产甚至欠收严重,种地基本上只能解决一家人的口粮问题,

挫伤了农民种地的热情。

粮价处于低位状态,农业补贴还是太少。也许是受国际粮价的竞争,我国的粮食价格一直徘徊在低位。农民种地的目的就是自用外,总想拿多余的粮食换钱支付土地的投入和家庭的开支,但是粮价不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成本却在不断上涨,农民对种地缺乏信心;虽说国家每年都对农民种地有巨额的农业补贴政策,但对于一个农业大国来说,真正分到每个农民身上的补贴还是有限的,再说国家大的涉农补贴侧重于新型经营主体、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公司等规模种植者,绝大多数家庭种植者不符合补贴资格,从根本无法对农民土地的收益带来大的改观。



出外打工省心、无风险、赚钱多。这些年农村出现的“空巢”和“留守”老人现象,正是农村青状年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的。既然种地赚不了钱,那打工就是农民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了。农民出外务工,会从事于建筑、加工等各种行业,虽然工资有高有低,但包吃包住,每月有既定的工资收入,不用承担风险,还省心,更重要的是打工的收入比种地的收入高出好多倍。


部分农民土地被租赁种植或被政府征收。租赁经营土地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土地,像我们这里只给农民留下了水浇地,其他的山、原地都以380元/亩/年租赁种植油用牡丹了;还有农民的土地被政府征收用于企业项目建设和房地产开发,越来越多的农民没地可种也是事实。


提神只为自己


大部分地还是要种的,尽管很多农民朋友说着种地不挣钱,费力费工收益低,但出于对土地的感情,还是不愿意让耕地荒着的。当然,也不是说没有撂荒的情况,像华北有些边角地块,南方的有些丘陵田或不好的田块,确实有不再耕种的,任由杂草生长。

其实,撂荒的情况毕竟是少数,真正应该引起注意和思考的是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下降了,有些地方的种粮大户选择退租甚至“跑路”的情况,对于我国粮食生产稳定和保障粮食安全的支撑力也随之下降。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应该怎么改变这个状况的延续?这才是真正应该关心的问题。

一方面来看,尽管很多人在说种地的主力军是50、60岁以上的人,因为各方面的限制,不利于农业科技的应用和发展,但其实也应该看到,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包括一些农业方面的理事会、合作社的牵头人或负责人,很多都是年轻的生力军,我在河南、湖南、湖北、黑龙江等好几个地方,和一些20多岁、30多岁的合作社负责人、或者既有加工厂又流转很多耕地的人聊过,他们对农业是看好的,对农村和农业是有感情的,也抱有很大的期望,但同时,对于我国目前农业的现状也存在很多无奈之处。

他们在农民之中,是对市场最为敏感的群体之一,也是把农业生产作为“职业”的群体。他们有着市场经营的思路和意识,对于农业发展的不均衡、存在的问题也有着更深切的感受。对于他们来讲,感触最深的是农业的脆弱和参与市场的无力,体现在自然灾害的不可抗、政策调控的不匹配、市场话语权的缺失、应对风险的能力比较脆弱等等,进而对自己的收益无法做到足够的掌控。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华北黄淮地区2016年的夏粮、2017年的秋粮接连因灾减产、品质下降,使得很多种粮农民亏损惨重,粮食卖不上价、收益收不回来,再加上国家取消了对种粮大户的直接补贴,面临着定期要交付的流转费用,很多种粮大户选择了退租,之前很长时间形成的土地流转的良好局面“功亏一篑”。查到一组数据,也足以说明一种现象:据民政部网站消息,2016年,中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台风、风雹和地质灾害为主,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近1.9亿人次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2622万公顷,其中绝收290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032.9亿元。而据中国保监会消息,中国农业保险为4575万户次农户支付赔款348亿元,在重大农业灾害中成为农民恢复生产的重要资金来源。

另一方面来看,从更多的农户来说,一家一户的耕种面积毕竟有限,在当前各类生活支出、生产成本高涨的时代,靠几亩、十几亩的土地,基本上就满足不了需求的。为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外出打工,尽管这与国家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推进等大趋势是正向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农村、农业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化。这个变化的最终效果应该是好的,很多人都看在眼里的规模化种植、家庭农场式种植等等,规模效益将是我国农业生产未来追求的方向。但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必须要面对的现状,就是农业收入和工资收入结构的不匹配,让越来越多的农民不再重视粮食生产,很多人存在着这样的心理:“反正卖粮也挣不了几个钱,种够吃的就行,多在外面打几天工就啥都有了”。与这一心理相印证的是,前些年每逢夏收夏种、秋收秋播时,火车上、公路上返乡的农民工浩浩荡荡,如今变得“门前冷落车马稀”。

基于此,尽管我们知道转型必然要有阵痛,但国家粮食安全无小事,农业生产无小事,在转型的过程中,更要关注、关心农业及粮食生产可能发生的问题,通过顶层设计的政策措施,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和种粮积极性。毕竟,城镇化的趋势已是不可逆的,农村人员的外流也是大势所趋,特别是更多地年轻人通过考学也好、打工也好、创业也好,将目光转向了城市,在县城、市区等买房的意愿越来越强、现状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农业来说,应该警惕的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少的问题。


粮小咖


你如果是一个农民,种了几十年地,最近五六年只赔不赚,每天累死累活,你心里会怎么想,老婆孩子还要生活,小孩的学费,老人的药费,每天都要开支啊。还不如岀门打工,虽然苦点累点,但每天还能挣个一百两百的,种地不让烧荒桔杆,每亩每季增加支岀近两百元,但是增产不增收,粮价低,化肥种子倒是涨价了,不赚钱的生意,有谁去做,虽然农民实在,但是也不傻吧,土地荒了又没有罪!


北方的冬季77295990


我只想说说我自己为什么不想种地的事情吧!我前几年是我们村里的种植大户!在家承包了30多亩土地!种了两年时间个种滋味是没有搞过农业的人无法体会的。

首先来说这几年农作物的价格不高,何况现在种地的群体是五六十岁以上的。所以这个又累又不挣钱的活随着这老一代农民的老去!土地有谁来种植真是不好说!现在流行的是七零八零后不愿意种地,九零后不会种地,零零后不知道种地是咋回事!


第二就是现在的农药化肥的价格一再上涨,直接导致种地的投资成本大增。所以现在种地也成为了一个高风险的工作了。投资和收入不成正比极大的破坏了老百姓种植的热情!

总之就是我们国家的土地会慢慢的流转到种植大户的手里,从而加快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和现代化!我们这里是平原地带更适合搞集中连片的土地承包。所以我们这里的土地不会荒芜的!!!!


豫东小农


现在还有农民呢?哈哈,开个玩笑,题主问现在有的农民为啥不愿意种地了?额,确实有,而且还不少,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我想,我对于这个问题应该还是有点发言权的,八十年代的计划生育让八零后九零后很多都是独生子女,而娇惯子女是每一对父母的天性,所以很多八零九零的年轻人基本都是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中长大的,田地里的农活更是不用多说,肯定是做不了多少的,而现在社会的主力军正是八零九零这一批人,农活又不会做,种地又累赚的钱还不多,又从何处来的愿意种地这一说呢?另外物质条件的增长,让很多农村人都富了起来,同时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也让以前落后的农村现在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和社会接轨,各种各样的投资机会得以展现在农民的眼前,试问,在花样繁多的投资机会面前,还有几个人愿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去种地,即使去种地的,也大都是一些有头脑的,利用自身的一切优势去种植一些经济作物,谋取利益。以前得为了糊口养家而种地的模式早已一去不复返了,所以说,现在的农民不是不愿意去种地了,只是很多人被投资项目看花了眼,想下本投资的同时又怕赔的一干二净,所以,有那么一部分人会宁愿把地荒着,自己去做其他的事情,捎带找找机会,反正地又不会跑,对吧?


大木话情感


很多杂草丛生的土地是被流转走了,没有进行耕作,有的是新农村建设,拆迁的土地,所以你能见到很多杂草丛生的土地,说不上浪费,只是没有利用。

此外现在提倡休耕,不能连续不断向土地索要,也会出现很多地荒着。

针对很多农民不愿意种地的说法,我不太赞同,说说理由。

作为一个农民,只要有地很少会让他闲着,奈何很多农民没有地了,随处可见在工地开荒的人,河道开荒的人。所以,农民还是很勤劳的。

再有,很多农民年纪集中在60岁以后,因为他们在城市中找不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了,年轻一点的能不在田里劳动就出去奋斗了。举个例子,一斤小麦1.15元,国家保护价,一瓶怡宝2块,农民辛辛苦苦种一亩麦子产1000斤,不如拉一车水价格高,年轻人不肯干这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