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白茶,還沒普通壽眉好喝,這是怎麼回事兒?

荒野白茶,還沒普通壽眉好喝,這是怎麼回事兒?

《1》

關於荒野白茶是不是智商稅這件事兒。

沒有喝過真正荒野人,是不會懂的。

並且,也沒有什麼話語權。

但,喝過的人所得出的結論,就一定是對的嗎?

同樣不一定。

有位茶友說,荒野牡丹和春壽眉比,還是壽眉要好喝一些。

偶買糕,怎麼會?

排除外部條件的影響,在品質相同的情況下。

荒野白茶生長在荒野中,內質積累更夯實,而且渾身都透露出一股野勁。

這種勁道,是荒野茶堅韌的屬性。

使得荒野茶香氣更勝,更有張力。

然而湯水當中的勁道感,才是真正的主角。

美好的物質豐厚到可以鋪天蓋地,漫天飛雪一般落在湯水裡。

以至於湯水喝起來是尤其綿密的質感,喝過的人必然深有體會。

堂堂荒野牡丹,竟然被春壽眉給比下去,不應該呀!

荒野白茶,還沒普通壽眉好喝,這是怎麼回事兒?

荒野白茶,還沒普通壽眉好喝,這是怎麼回事兒?

《2》

投茶量不同,是導致荒野牡丹不及春壽眉的罪魁禍首

發了一條朋友圈,做了一個小小的調查。

茶友喝茶時,是否有稱茶習慣呢?

沒想到絕大多數的茶友,答案都是沒有。

“沒有稱,大致量一下。”

“不稱茶的,根據經驗隨手放。”

“沒有稱過。”

……

泡茶,尤其是好白茶的時候,是要根據固定的投茶量沖泡的。

5克的幹茶,搭配100~110毫升的沸水的搭配,正確沖泡出來的茶湯滋味,最標準。

這位茶友會不會是沖泡的過程中,沒有稱茶。

投茶量放的不對,才導致沖泡出的茶湯滋味不正。

這才影響了判斷,反而認為荒野茶的滋味要遜色一些,這可真是誤會大了!

“沒有,我沖泡的時候,都是一模一樣的,完全一樣。”茶友說。

“裝的時候,我還特意看茶裝到哪個地方,換另一種茶的時候,跟它放的位置一樣高。”

原來如此,終於知道問題出在哪兒了!

茶友在投茶的時候,並沒有使用克秤。

而是根據投茶後,茶葉的高低位置進行投茶的。

同樣的蓋碗、同樣的投茶位置、同樣的注水量,同一個人沖泡。

看似是完全相同的沖泡方式,但實際上,茶友忽略了一點:兩種茶的密度不同。

荒野牡丹的模樣更俊俏,更小一些。

而春壽眉和牡丹相比,葉片更大,茶梗更明顯,也要更加蓬鬆一些。

同樣的,分別投入荒野牡丹和春壽眉,至臨近碗沿的位置。

看似幹茶量相同,實際上,春壽眉因為更蓬鬆的原因,重量要更輕一些。

就拿2018年的一級春壽眉來做例子,5克的重量,投入100毫升的“小陳茶事”定製蓋碗中。

稍稍歸置整理,剛正好處在臨近碗沿的位置,蓋子正好蓋上。

而荒野牡丹密度較大,若是將幹茶同樣放置在碗沿處,重量是遠遠要高於5克的。

這樣一來,可以知道,將幹茶投放至碗沿處。

春壽眉沖泡之後,是接近於正常沖泡出的茶葉滋味的。

但荒野牡丹,投茶量太多,又因為內質十分豐厚的緣故,被沖泡的過濃。

再好的茶,沖泡過濃,也幾乎算是毀茶。

連荒野牡丹都經不起任性投茶,看來茶友們在喝茶的時候,為了嚐到好滋味,可不得不在沖泡的細節處格外注意。

荒野白茶,還沒普通壽眉好喝,這是怎麼回事兒?

荒野白茶,還沒普通壽眉好喝,這是怎麼回事兒?

《3》

投茶比例,是將茶泡好的首件大事。

投茶比例,實屬沖泡重點,但在生活中,許多茶友並不重視投茶。

茶葉麼,多一些少一些,有什麼太大的關係?

這樣的想法,很是常見,並不是一兩個人獨有的想法。

尤其是有些茶友認為,泡茶用秤實在是太誇張,實屬沒有必要。

有些茶葉確實如此,在沖泡的時候,多放些或者是少放一些,差別不大。

茶葉本身內質比較匱乏的情況下,滋味物質也少,所以對茶湯的影響較小。

但茶友要考慮到,如果是好茶,它的內質是尤其豐富的,就像是吸飽水的海綿。

在飽和的情況下,要是繼續往海綿裡倒水,水就會溢出來。

而這溢出的水,就像是茶湯中多餘的內質,自然而然的令茶湯苦澀。

準確投茶,是為了讓茶湯的滋味,恰到好處。

之前也有茶友,在看完文章之後,將信將疑的用太姥山的高山白茶做了實驗。

用5克搭配110毫升的方式沖泡,和自己用手,用經驗估摸的沖泡方式進行對比。

投茶多一點或者少一點,滋味真的不一樣。這是茶友實驗之後的真實感受。

荒野白茶,還沒普通壽眉好喝,這是怎麼回事兒?

荒野白茶,還沒普通壽眉好喝,這是怎麼回事兒?

《4》

還有沖泡用的茶具和水,也會對茶湯滋味造成影響

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

沖泡茶具和沖泡時使用的水,同樣會影響茶味。

例如,最合適沖泡白茶的茶具其實是蓋碗。

蓋碗是常見的一種沖泡白茶的茶具,在沖泡的時候,最有特點的地方在於出水口。

蓋碗出水的時候,出水口可以自行控制大小。

並且,出水口的形狀,呈現彎彎的月牙狀。

在出水的過程中,呈現出瀑布狀出水的樣子,和尋常的茶壺相比,在出水的效率上有很大的差異。

茶壺出水,是涓涓細流一般,呈現柱狀出水。

柱狀出水和瀑布狀出水,在出水的時間就相差太多了。

至於在沖泡的過程當中,凡是茶葉和水接觸,內質的釋放就一直在發生。

同樣條件下,出水慢的茶具中,茶葉析出的內質就要更多。

如果茶友對滋味的感受比較敏感,便會覺得茶湯的滋味過於刺激濃郁,並不好喝。

至於沖泡用水對茶湯滋味的影響,主要是水質上的不同。

令茶湯感覺滋味甜潤,除了茶氨酸,多糖類物質之外,礦物質也有一定的話語權。

好的山泉水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

陸羽在《茶經》當中說到:山水上。

其中“山水”,指的就是山泉水,用它來泡茶能夠有更好的滋味,可以說是古今以來的共識。

而在沖泡的時候,絕對不建議使用的是自來水。

經過自來水廠處理的自來水中,可能還含有一部分殘留的物質,雖然人體飲用之後影響不大。

但對於茶葉來說,並不有利於香氣的釋放和滋味的正常呈現。

至於沖泡用水對於茶湯,究竟有多大的影響呢?

可以參照蓋碗沖泡時候的投茶比例5:110,進行類推。

佔據茶湯重要組成成分的水,對於茶湯口味的好壞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荒野白茶,還沒普通壽眉好喝,這是怎麼回事兒?

荒野白茶,還沒普通壽眉好喝,這是怎麼回事兒?

《5》

注水的方式,也會對茶湯滋味有一定影響

投茶量、茶具、沖泡用水,都影響茶湯滋味。

但連注水方式都有問題,對於沖泡者來說,是否太過苛求?

當然不會!

喝茶,且是喝好茶,饒是一件妙趣橫生的事情,怎麼能算是苛求。

泡茶,最是考驗對細節之處的把握。

靜心喝茶,可以修身養性。

蓋碗沖泡,又不是大碗茶一般,走不拘一格的路線。

在沖泡的時候,自然要精益求精。

在沖泡白茶的時候,建議使用鶴嘴壺。

在注水的時候,水柱不會過大,或者是過小,能夠連續以柱狀釋放出沸水。

若是寬嘴壺,很容易一下子讓大量水噴湧出,不僅不能均勻的注水,還有可能面臨燙傷。

即使萬幸之下,沒有燙到自己。

要是灑了一桌面的水,在美觀上,也欠妥當。

選好鶴嘴壺之後,就要開始注水了。

注水的線路要好好規劃,用“Z”形或者是“S”形,都不太合適。

像是畫棒棒糖一樣的環繞式,是最好的。

在注水的時候,從外往內畫圈,這樣能夠均勻將所有的茶都衝淋一遍。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所有的都能夠和水接觸,釋放內質。

如果單一的使用“定點注水”,也就是注水點一動不動的方式注水。

可能會因為茶葉上防水的白毫比較多,或者是帶有防水的蠟質層比較多。

從而導致幹茶沒有全部被浸潤,釋放內質,這樣茶湯的滋味會受到影響。

荒野白茶,還沒普通壽眉好喝,這是怎麼回事兒?

荒野白茶,還沒普通壽眉好喝,這是怎麼回事兒?

《6》

忽然覺得陽光有些刺眼,明晃晃的照耀著。

晶瑩剔透的公道杯裡,盛著淡琥珀色的茶湯。

在陽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的盪漾出明亮的色彩。

分一小杯在品茗杯裡,拿起品嚐,必然是心中所想的鮮美滋味。

甚至比心中所想還要更勝一籌。

而這一切,都得益於好茶和好沖泡的完美搭配。

陽光正好,唯有好茶可以與之相配。

版權聲明:本文歸白茶大課堂菇涼陳(cunguchen201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