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白茶,还没普通寿眉好喝,这是怎么回事儿?

荒野白茶,还没普通寿眉好喝,这是怎么回事儿?

《1》

关于荒野白茶是不是智商税这件事儿。

没有喝过真正荒野人,是不会懂的。

并且,也没有什么话语权。

但,喝过的人所得出的结论,就一定是对的吗?

同样不一定。

有位茶友说,荒野牡丹和春寿眉比,还是寿眉要好喝一些。

偶买糕,怎么会?

排除外部条件的影响,在品质相同的情况下。

荒野白茶生长在荒野中,内质积累更夯实,而且浑身都透露出一股野劲。

这种劲道,是荒野茶坚韧的属性。

使得荒野茶香气更胜,更有张力。

然而汤水当中的劲道感,才是真正的主角。

美好的物质丰厚到可以铺天盖地,漫天飞雪一般落在汤水里。

以至于汤水喝起来是尤其绵密的质感,喝过的人必然深有体会。

堂堂荒野牡丹,竟然被春寿眉给比下去,不应该呀!

荒野白茶,还没普通寿眉好喝,这是怎么回事儿?

荒野白茶,还没普通寿眉好喝,这是怎么回事儿?

《2》

投茶量不同,是导致荒野牡丹不及春寿眉的罪魁祸首

发了一条朋友圈,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查。

茶友喝茶时,是否有称茶习惯呢?

没想到绝大多数的茶友,答案都是没有。

“没有称,大致量一下。”

“不称茶的,根据经验随手放。”

“没有称过。”

……

泡茶,尤其是好白茶的时候,是要根据固定的投茶量冲泡的。

5克的干茶,搭配100~110毫升的沸水的搭配,正确冲泡出来的茶汤滋味,最标准。

这位茶友会不会是冲泡的过程中,没有称茶。

投茶量放的不对,才导致冲泡出的茶汤滋味不正。

这才影响了判断,反而认为荒野茶的滋味要逊色一些,这可真是误会大了!

“没有,我冲泡的时候,都是一模一样的,完全一样。”茶友说。

“装的时候,我还特意看茶装到哪个地方,换另一种茶的时候,跟它放的位置一样高。”

原来如此,终于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了!

茶友在投茶的时候,并没有使用克秤。

而是根据投茶后,茶叶的高低位置进行投茶的。

同样的盖碗、同样的投茶位置、同样的注水量,同一个人冲泡。

看似是完全相同的冲泡方式,但实际上,茶友忽略了一点:两种茶的密度不同。

荒野牡丹的模样更俊俏,更小一些。

而春寿眉和牡丹相比,叶片更大,茶梗更明显,也要更加蓬松一些。

同样的,分别投入荒野牡丹和春寿眉,至临近碗沿的位置。

看似干茶量相同,实际上,春寿眉因为更蓬松的原因,重量要更轻一些。

就拿2018年的一级春寿眉来做例子,5克的重量,投入100毫升的“小陈茶事”定制盖碗中。

稍稍归置整理,刚正好处在临近碗沿的位置,盖子正好盖上。

而荒野牡丹密度较大,若是将干茶同样放置在碗沿处,重量是远远要高于5克的。

这样一来,可以知道,将干茶投放至碗沿处。

春寿眉冲泡之后,是接近于正常冲泡出的茶叶滋味的。

但荒野牡丹,投茶量太多,又因为内质十分丰厚的缘故,被冲泡的过浓。

再好的茶,冲泡过浓,也几乎算是毁茶。

连荒野牡丹都经不起任性投茶,看来茶友们在喝茶的时候,为了尝到好滋味,可不得不在冲泡的细节处格外注意。

荒野白茶,还没普通寿眉好喝,这是怎么回事儿?

荒野白茶,还没普通寿眉好喝,这是怎么回事儿?

《3》

投茶比例,是将茶泡好的首件大事。

投茶比例,实属冲泡重点,但在生活中,许多茶友并不重视投茶。

茶叶么,多一些少一些,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这样的想法,很是常见,并不是一两个人独有的想法。

尤其是有些茶友认为,泡茶用秤实在是太夸张,实属没有必要。

有些茶叶确实如此,在冲泡的时候,多放些或者是少放一些,差别不大。

茶叶本身内质比较匮乏的情况下,滋味物质也少,所以对茶汤的影响较小。

但茶友要考虑到,如果是好茶,它的内质是尤其丰富的,就像是吸饱水的海绵。

在饱和的情况下,要是继续往海绵里倒水,水就会溢出来。

而这溢出的水,就像是茶汤中多余的内质,自然而然的令茶汤苦涩。

准确投茶,是为了让茶汤的滋味,恰到好处。

之前也有茶友,在看完文章之后,将信将疑的用太姥山的高山白茶做了实验。

用5克搭配110毫升的方式冲泡,和自己用手,用经验估摸的冲泡方式进行对比。

投茶多一点或者少一点,滋味真的不一样。这是茶友实验之后的真实感受。

荒野白茶,还没普通寿眉好喝,这是怎么回事儿?

荒野白茶,还没普通寿眉好喝,这是怎么回事儿?

《4》

还有冲泡用的茶具和水,也会对茶汤滋味造成影响

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

冲泡茶具和冲泡时使用的水,同样会影响茶味。

例如,最合适冲泡白茶的茶具其实是盖碗。

盖碗是常见的一种冲泡白茶的茶具,在冲泡的时候,最有特点的地方在于出水口。

盖碗出水的时候,出水口可以自行控制大小。

并且,出水口的形状,呈现弯弯的月牙状。

在出水的过程中,呈现出瀑布状出水的样子,和寻常的茶壶相比,在出水的效率上有很大的差异。

茶壶出水,是涓涓细流一般,呈现柱状出水。

柱状出水和瀑布状出水,在出水的时间就相差太多了。

至于在冲泡的过程当中,凡是茶叶和水接触,内质的释放就一直在发生。

同样条件下,出水慢的茶具中,茶叶析出的内质就要更多。

如果茶友对滋味的感受比较敏感,便会觉得茶汤的滋味过于刺激浓郁,并不好喝。

至于冲泡用水对茶汤滋味的影响,主要是水质上的不同。

令茶汤感觉滋味甜润,除了茶氨酸,多糖类物质之外,矿物质也有一定的话语权。

好的山泉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陆羽在《茶经》当中说到:山水上。

其中“山水”,指的就是山泉水,用它来泡茶能够有更好的滋味,可以说是古今以来的共识。

而在冲泡的时候,绝对不建议使用的是自来水。

经过自来水厂处理的自来水中,可能还含有一部分残留的物质,虽然人体饮用之后影响不大。

但对于茶叶来说,并不有利于香气的释放和滋味的正常呈现。

至于冲泡用水对于茶汤,究竟有多大的影响呢?

可以参照盖碗冲泡时候的投茶比例5:110,进行类推。

占据茶汤重要组成成分的水,对于茶汤口味的好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荒野白茶,还没普通寿眉好喝,这是怎么回事儿?

荒野白茶,还没普通寿眉好喝,这是怎么回事儿?

《5》

注水的方式,也会对茶汤滋味有一定影响

投茶量、茶具、冲泡用水,都影响茶汤滋味。

但连注水方式都有问题,对于冲泡者来说,是否太过苛求?

当然不会!

喝茶,且是喝好茶,饶是一件妙趣横生的事情,怎么能算是苛求。

泡茶,最是考验对细节之处的把握。

静心喝茶,可以修身养性。

盖碗冲泡,又不是大碗茶一般,走不拘一格的路线。

在冲泡的时候,自然要精益求精。

在冲泡白茶的时候,建议使用鹤嘴壶。

在注水的时候,水柱不会过大,或者是过小,能够连续以柱状释放出沸水。

若是宽嘴壶,很容易一下子让大量水喷涌出,不仅不能均匀的注水,还有可能面临烫伤。

即使万幸之下,没有烫到自己。

要是洒了一桌面的水,在美观上,也欠妥当。

选好鹤嘴壶之后,就要开始注水了。

注水的线路要好好规划,用“Z”形或者是“S”形,都不太合适。

像是画棒棒糖一样的环绕式,是最好的。

在注水的时候,从外往内画圈,这样能够均匀将所有的茶都冲淋一遍。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所有的都能够和水接触,释放内质。

如果单一的使用“定点注水”,也就是注水点一动不动的方式注水。

可能会因为茶叶上防水的白毫比较多,或者是带有防水的蜡质层比较多。

从而导致干茶没有全部被浸润,释放内质,这样茶汤的滋味会受到影响。

荒野白茶,还没普通寿眉好喝,这是怎么回事儿?

荒野白茶,还没普通寿眉好喝,这是怎么回事儿?

《6》

忽然觉得阳光有些刺眼,明晃晃的照耀着。

晶莹剔透的公道杯里,盛着淡琥珀色的茶汤。

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的荡漾出明亮的色彩。

分一小杯在品茗杯里,拿起品尝,必然是心中所想的鲜美滋味。

甚至比心中所想还要更胜一筹。

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好茶和好冲泡的完美搭配。

阳光正好,唯有好茶可以与之相配。

版权声明:本文归白茶大课堂菇凉陈(cunguchen201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