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两地书》,字字都是情

一则发生在疫区的感人故事,一封来自北京的暖心信件;抗疫一线的真实主角,与满怀挂念的电影人,相隔两地却始终用爱穿越距离、心心相连。

2月3日晚,由CCTV-6电影频道和武汉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今日影评》栏目制作的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特别节目《两地书》,在CCTV-6电影频道播出了。

一封《两地书》,字字都是情

《两地书》节目单集时长8分钟,每期都设置一个不同的主题,选择一个发生在武汉“战疫”前线的感动人物向观众讲述属于他们的平凡却又不凡的故事。

同时,节目组还邀请郭晓东、林永健、李光洁、刘佩琦、陆川等多位与主人公有着相似经历的嘉宾来写信,表达他们对这些平民英雄的质朴感情。节目一经播出,收获无数感动。

一则疫区故事,无数平民英雄

2020年春,新冠病毒来势汹汹,一场疫情阻击战在武汉,在全国打响,无数平凡英雄奔赴“战疫”前线。

他们中有医护人员,有基层干警,有建筑工人,有媒体记者......他们来自天南地北,性格特点各不相同,但都不约而同地赶往“战疫”前线为我们筑起生命的防线。

57岁的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自疫情爆发起就带领着全院六百余名医护人员奋战在最前线。两点睡,四点起,身患渐冻症的张定宇不只是在跟病毒作战,更是和自己的生命赛跑。

一封《两地书》,字字都是情

武汉市江岸区航务社区的彭书记,平均每天工作14个小时,全社区11094人,他挨家挨户排查、宣传防控知识。在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他尽己所能,为居民服务。

大年初二,《长江日报》摄影记者詹松上了微博热搜。当天是武汉中心城区机动车禁行首日,詹松骑着电动车,沿着武汉街头一路用手机为观众直播武汉市区的实时状况。当来到往日车水马龙,如今却空无一人的晴川桥,詹松再也抑制不住情绪数度哽咽。

疫情爆发以来,为给病人提供更好、更集中的治疗,火神山医院的建设,成为了人们关心的头等大事。仅仅耗时十天,火神山医院就拔地而起。在这样的中国奇迹背后,是无数建筑工人的日夜坚守。从山东潍坊赶来帮助施工的田文志,临行前立下遗嘱:“若我有个万一,不要难过,朝着武汉的方向磕个头就行了。”

一封《两地书》,字字都是情

首期节目中,电影人郭晓东在信中写到鲁迅先生的话“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样的人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还有许许多多。人有千万人,心却都是一个中国心。

一封《两地书》,字字都是情

《两地书》并不是电影频道的一次意外之作。2018年的电影专题片《影响——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电影》;去年10月,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推出的《足迹——银幕上的新中国故事》,都是电影频道从微观出发,为观众带来的温情之作。

作为权威性的电影媒体,电影频道一直坚持着从普通人的角度,以温暖的光影,纪录时代中的每一次变革与挑战。

一封“两地书”,连接千万心

《两地书》的播出成绩无疑是优秀的。节目首播收视率为0.79,收视份额达3.19;截至2月12日,节目微博话题“武汉我想对你说”阅读量达2亿次,登上微博热搜榜第6位,视频全网播放量超过2000万次。

除了惹人热泪的平民英雄故事,《两地书》能得到观众喜爱的原因,也在于节目中电影人一封封温暖而动人的书信。

在网络时代,人和人之间的物理距离很近,心里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书信,这个有些“过时”的联络方式,逐渐被人们所遗忘。在时下这个特殊时期,那些科技发展带来的沟通方式,或许有些稍显冰冷,而这封未必能寄达的“两地书”,却有着特殊的温度。

一封《两地书》,字字都是情

《两地书》中的书信,均由与故事主人公有着相似经历的电影人亲自书写。真情实感的流露让它不是对英雄的简单歌颂,更像是朋友、亲人间的声声问候。

同样做过建筑工人的郭晓冬,在信中打趣瞒着家人到武汉驰援火神山的建筑工人臧涛,“臧涛小兄弟,你瞧你干这事儿,跟女朋友撒谎才能逃出来,这回去怎们跟他们交代呀。”

空军出身的林永健,在给空军驰援武汉的女护士郭玮的信中写道:“你先吃口热乎的,最好是汤汤水水,别干咽。”像极了在家中唠叨孩子的老父亲。

一封《两地书》,字字都是情

大鹏在给不幸染病的一线医护人员余昌平的信中写“余昌平大哥,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我拍摄的视频,但是我却反复多次看过你拍摄的视频。”读到这句时,大鹏的语气中一些带着不易察觉的骄傲。

还有导演陆川的那句“我们素未谋面,不过我却认识你。”也透着隐隐的欢喜。在“你”不知道的时候,我们能有幸认识,这份特别的相识,让人欢喜。

两地书,万颗心,声声慢,字字情。这些书信,这些朴素的话语,不只是电影人的感受,也是观众们的心声。

最后借用武汉人朱一龙在节目中用乡音朗诵的片头来结尾:

你在哪里?你好吗?看不见、听不见你的我,忐忑、牵挂;一次次冲动,多想把自己留下和你在一起,爱满山遍野的花。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