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2020年开年就爆款基金频现,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淡淡禅风


近期的爆款产品均出自明星基金经理之手或者主动权益比较强的公司。如果哪天,一些大家没听过的基金经理也能募集到爆款,那市场可能就到头了。

招商证券研报则表示,要辩证看待爆款基金。近期爆款基金接踵而至,百亿基金再现,反映居民资金正在积极入市。历史上公募基金发行破百亿不仅出现在股市高点,也出现在牛市的起点。

2004年3月、2007年6~8月、2009年8月、2015年5~6月、2018年1月等阶段对应利率高企或估值高位,导致股市吸引力下降,经历基金发行火热后市场下行。而当前更类似2006年5月基金发行破百亿的环境,市场处于低利率环境,且A股估值仍具吸引力。我们更倾向于认为,当前爆款基金是新一轮居民资金加速入市的开端,有望开启A股7年宿命牛。

我们既不能简单的把爆款基金等同于行情见顶,也不能粗暴的认为,A股马上要迎来大牛市。

与历史上权益基金爆款出现在泡沫顶峰不同,2020年此轮基金发行爆款现象产生时,A股总体没有泡沫,而且处于横向和纵向比较的明显价值洼地。Wind数据显示,上证综指最新市盈率(PE-TTM)为13.25倍,处于历史估值百分位的17%;沪深300最新市盈率为12.62倍,处于历史估值百分位的38%,估值都处于合理偏低估状态。

2020年爆款基金频出,其背后的逻辑主要是去年权益基金的盈利效应,使越来越多的小伙伴认识到基金专业投资的好处,“炒股不如买基”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另外,投资就是赌国运,越来越多的聪明投资者看好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前景!

最后友情提醒一句:基金的热销通常是赚钱效应导致的滞后反应,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盲目追逐爆款基金并不可取,而且选择爆款基金并不意味着一定能获得超额收益;市场不缺好基金,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股市散淡人


在家躺着赚钱,看来是真的,至少今年以来真如此。

虽然许多基民所处的行业因疫情尚未复工,但部分公募基金经理已为不少基民赚了足足一年的收益。新冠肺炎肆虐下的A股行情,火爆程度令人咂舌。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17日,在不足30个交易日内,公募基金今年以来最高收益率已超40%,而在2018年最牛基金经理辛苦一年也才16%。

公募基金的火爆行情可能还要继续。综合券商和公募基金的分析报告认为,再融资新规落地,有利于A股后市,尤其是创业板上市公司,而公募基金恰恰在去年末加仓创业板超过两个百分点,为公募基金进一步提高收益率提供了火力支持。

疫情挡不住做多,基金迎来抢钱行情

2月17日,沪深指数继续大幅上扬,上证指数涨2.28%,报2983点,深证成指也大涨2.98%,创业板指数表现最为亮眼,当日大幅上涨3.72%,创下创业板指三年新高。在指数连续上扬的背景下,公募基金赚钱效应立显,疫情因素也挡不住基金经理进一步做多的意愿。

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17日,今年以来收益率超过20%的公募基金数量达到154只,收益率超30%的公募基金数量达14只。其中,万家经济新动能基金今年以来收益率更是超过40%。

在疫情扰动内需和A股的大背景下,万家经济新动能基金是如何在A股市场抢钱的呢?

根据万家经济新动能基金披露的2019年末最新持仓,该基金截至去年底的前十大重仓股清一色为科技股,包括云计算、云安全、云教育领域的相关个股,这部分仓位合计占比超过了76%,这意味着万家经济新动能基金几乎可以完美回避疫情对持仓的直接影响。

不仅如此,上述持仓还因为“云”的特点显著受益于战“疫”时期的云办公需求这一热门概念。

数据显示,万家经济新动能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中,有五只股票今年以来的涨幅超过50%,其中涨幅最大的一只股票当属安恒信息,后者是万家经济新动能基金的第十大重仓股,今年以来该股票的涨幅已经超过82%。

安恒信息的股价表现不仅成就了万家经济新动能基金,也成就了华润元大传媒科技基金。Wind数据也显示,截至2月17日,华润元大传媒科技基金今年以来的收益率达到36.81%,暂列今年以来主动偏股型基金业绩排名第二。

虽然业绩暂时屈居第二,但华润元大传媒科技基金在重仓股抓取上表现更猛,其第二大重仓股是中微公司,该股票今年以来的涨幅已经高达122%。考虑到万家经济新动能基金重仓股中表现最好的股票为第十大重仓股,而在基金经理最为看好的前五大重仓股中,今年以来股价涨幅最大的一只为69%,这就意味着华润元大传媒基金的基金经理,在核心重仓股的选择上更胜一筹,因为其最看好的股票涨幅最佳。

两位基金经理对前十大重仓股的持仓结构上,万家经济新动能基金十大股票合计占比高达76%,华润元大传媒科技基金前十大股票合计占比为65%,显示出万家经济新动能基金策略更为激进,华润元大传媒科技基金经理的持仓相对分散,和相对保守,另外考虑到华润元大传媒科技基金的重仓股在节前已经大幅上涨,亦不排除该基金在节前已降低部分仓位,从而使得个股表现最强的华润元大传媒科技基金暂时落后于万家经济新动能。

躺赚行情又迎政策利好,创业板成公募加仓方向

考虑到2018年公募基金的冠军收益率仅16%,在一个月内获得30%、40%的收益率意味着,基金经理在开年不到30个交易日里面,已经为不少基民赚到了足足一年的钱,尤其是在疫情因素下,国内许多行业实际上并未正式复工。

A股的赚钱行情却是挡不住,尤其是在公募基金本身对疫情冲击有限的判断下,创业板再融资的松绑,使得原本就已被长期低估的创业板,在结构性强势的背景下,继续走出强势行情。

“疫情对创业板相关个股影响很小,实际上还是因为这类股票本身就没有太多抛压。”华南地区的一位基金经理坦言,创业板股票原本就已经被抛弃多年,机构还在从低配转均配的买进当中,而且过去几年滞涨严重,可以消化诸如疫情这样的利空因素。

沪深多家基金公司均认为疫情不能改变A股中长期的投资逻辑,尤其是在科技股已经成为长线布局的核心背景下,结构性行情将成为A股市场的核心特点。长盛基金认为,回调即是买入机会,借鉴非典时的市场表现,疫情对市场的冲击可能是阶段性的,且不改变市场的强势板块风格。

而当再融资新规出台,机构投资者对A股市场尤其是强势板块的看法愈加坚定。

本人也认为,疫情冲击下,央行大规模提供流动性并降息,时间节点明显提前,体现了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的总基调,有助于激发A股市场活力,盘活存量资金,吸引增量资金,总体上利于投资者风险偏好的提升。

考虑到再融资新规有不少亮点指向了创业板,包括精简了发行条件、拓宽了创业板再融资服务覆盖面等。风险偏好的提升显而易见的令资金进一步流向创业板,而这正是公募基金已经提前撒网的领域。

国金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基金经理从去年四季度开始连续加仓创业板。报告称,主板仓位在2019年四季度遭到公募的大幅减持,配置比例为60.59%,较上期下降幅度达到2.58个百分点;相比之下,创业板成为基金仓位变化的大赢家: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公募基金继续增持创业板,当季配置比例为15.73%,较上期上升了2.15个百分点%,主要归结于加仓创业板的科技股。

“当前A股市场布局结构上看好科技成长股。”博时基金首席分析师魏凤春认为,全国除湖北以外地区新冠肺炎新增确诊总人数逐渐走低,政策重点逐渐走向疫情防控与生产复工并重,一行两会出台各项政策措施稳增长支持恢复生产,再融资新规超预期落地,预计市场短期风险偏好和情绪有望延续。

基金公司也指出,再融资新规落地,有利于A股后市,为上市公司再融资松绑,其中较为利好创业板上市公司。这家基金公司认为投资的重点将重新回到行业、公司的中长期发展趋势上,中长期依然看好消费和科技两个板块。


持仓记录市场


2019年到哪里现在,基金收益不错,原因有几个方面:

1)房地产调控比较严,整体房价停滞不涨,实业也难做,市场上的钱找投资渠道,只有股市一条道

2)A股市场处于估值的低位,去年美国股票经历大幅度上涨,处于估值高位,国际基金通沪股通和深股通投资A股

3)市场不缺资金和流动性,近期疫情,银行投放几千亿元资金救实体经济,但是还是存在流入股市的情况

总之,当前情况下,上班族如果有闲钱,购买股票基金是比较合适的,3500点以上卖出部分。



大叔聊理财


【行情给力 基金业绩“水涨船高” 今年以来多只基金净值涨幅超40%】2020年以来,已有基金年内净值涨幅突破40%。数据显示,截至2月17日,排在榜首的万家经济新动能A今年以来净值涨幅达42.73%,此外,净值涨幅超30%的基金已有28只。这些基金中,大部分都为科技主题基金。基金经理表示,持续看好受益于科技创新周期和5G落地的电子、计算机、通信等行业。行情给力 基金业绩“水涨船高”



好白菜的白


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认为,3000点左右是比较适合的基金发行时机,从历史数据看,3000点买基金中长期大概率能赚钱。今年基金业绩走好,“炒股不如买基金”越来越深入人心,是今年权益基金发行规模暴涨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明星基金经理光环效应引发投资者追捧。这一趋势有望延续,资金会逐渐集中于优秀管理人所发行的产品。


小小墨墨叽


2020年疫情之下爆款基金频现主要可以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来看。

宏观上看,流动性增强,且股市整体处于黄金坑。

2月3日央行1.2亿元逆回购和2月17日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释放了大量的流动性,也降低了资金成本,这个促成了股市的异常火热。此外,疫情导致很多股民在家,空闲时间多,加速了股民的炒股热情。截至前两天,股民数量突破1.6亿。

股市经过春节后开盘首日大幅下跌后慢慢回涨,股市整体市盈率处于历史地位,股市处于黄金坑形成共识,长期看好中国的观点也逐渐成为主流。

微观上看,主要有三点。

1、爆款的基金主要是权益性投资较强的大型基金公司,本来就有很好的吸引力。

2、爆款多集中在科技、消费等市场热点领域,引发认购热潮。

3、近几年来,炒股不如买基金的观点也慢慢升入人心,导致基金认购暴涨。


生活的财经小知识


出现“爆款”基金主要有基金经理自身影响力和市场“走牛”两方面因素,但并不是“爆款”基金就一定赚钱。对于限量版、爆款、明星基金经理等热门营销手段,投资者应有理性认识。


不论是普通基民,还是基金公司的销售人员,今年以来最大的感受一定是“新基金卖疯了”。自兴全合宜基金宣布募集规模超过320亿元以来,截至2月6日,今年发行规模超过100亿元的“爆款”新基金数量已达3只,规模超过50亿元的新基金超过10只,尤其是新发行权益类基金数量远超2019年同期。对投资者而言,该如何看待基金发行火爆现象?又该如何选择“爆款”基金?


久违的权益基金热潮

1月16日,仅募集1天的兴全合宜基金宣布结束募集,最终成立规模达327亿多元,比原定募集截止日1月22日提前5天之多。


Wind资讯显示,截至2月6日,今年以来处于发行期的新基金有174只,新成立基金数量达86只,其中新成立的权益类基金达61只,远高于去年同期的34只。这是自2015年基金发行热潮出现以来,时隔5年再现新发权益类产品热销的盛况。


出现“爆款”基金主要有基金经理自身影响力和市场“走牛”两方面因素。天风证券分析师吴先兴表示,目前基金发行中由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往往会被争相抢购,没有过去业绩支撑的基金经理会较难募集到资金。


伴随着2020年开年A股市场连续走高,权益类基金也掀起发行热潮。格上研究中心研究员王联表示,今年2月A股市场活跃度整体上较2019年12月上升明显,2月份沪深两市日均成交额为9194.29亿元,较2019年12月份上升37.28%。从大类资产配置角度看,今年大多数知名阳光私募基金管理人也表达了对权益类资产的偏爱。


从市值角度看,2018年资金或更倾向于配置中等市值股票,核心关注因素不是市值本身,而是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背景下,无论是一线龙头还是二线龙头都有很多投资机会,尤其是对于估值不高的中小盘股票,比较容易受到权益类基金关注,这也是基金发行热潮出现的重要原因。


“爆款”基金优劣需看清

在普通投资者印象中,规模超过100亿元的“爆款”基金,往往在市场“走牛”甚至已到达牛市顶点时才出现,这些产品的仓位和业绩比较难琢磨,如何判断“爆款”基金该不该买?


影响权益类基金业绩的排名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基金仓位,二是市场环境,三是市场风格。对投资者来说,首先要关注“爆款”基金的仓位是否受到限制、变化的幅度和灵活性与市场真实走势相比有哪些优势等;其次,超100亿元的基金发行后,应关注市场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情况以及牛熊市转换的情况;第三,“爆款”基金发行后,应密切关注市场风格剧烈转换的情况。


Wind资讯统计显示,2009年初至2019年10月,所有首发规模超过100亿元的权益类基金约有41只,这些“爆款”基金在最初3个月的业绩表现并不如预期。在最初管理的3个月内,41只爆款基金中大部分产品的业绩排名仅列全部同类基金的后50%。


多数“爆款”基金历史业绩欠佳的原因何在?业内人士表示,首先,由于受发行时间点限制,“爆款”基金往往在牛市顶点或者市场热度提升时发行并成立,在牛市中,仓位较高的“爆款”基金尤其是股票型基金虽然能够在开始取得较好业绩,但在牛熊风格剧烈转换时,很可能受到市场行情变化的影响而表现较差。


其次,市场环境变化对以混合型基金为代表的权益类产品业绩影响很大,尤其是遇到叠加外部市场、政策变化、资金面变化等因素时,受限于国内对冲工具稀少,权益类产品一般很难找到真正的“避风港”,规模较大的基金业绩更是受影响较大。


再次,从市场风格看,自2015年以来,成长股和蓝筹股之间的切换就时常发生,部分实施灵活配置策略的权益类产品表现明显优于单纯聚焦于某类主题的公募基金,投资者在选择“爆款”基金时不应过于偏爱某一类主题或某一类型风格,即便是此前大热的消费升级主题基金,也可能会在未来的风格切换中失宠。


从持有风险看,“爆款”的股票型基金由于权益类仓位较高,海量资金可选择股票不多,一般比较容易“扎堆”某些个股,而混合型基金由于仓位灵活,并不存在明显的“扎堆”现象。因此,投资者对于“爆款”股票型基金的选择和持有时间应更加慎重,避免短期个股回调带来的风险。


非理性现象需警惕

对于限量版、爆款、明星基金经理等热门营销手段,投资者应有理性认识,并非“爆款”基金就一定赚钱。


2018年1月23日,中国证监会机构监管部下发的2018年第1期《机构监管情况通报》明确指出,近期权益类基金持续热销,既有市场环境改善、基金管理人品牌基础、基金经理过往业绩表现等积极因素的影响,也需关注“追热点”“捧明星”“过度营销”等非理性因素的苗头。


通报下发后,东方红睿泽、富国成长优选3年定开等热门基金就分别采取了设定认购上限等规模控制措施。最新消息显示,部分“爆款”基金最终募集规模可能有所回调。富国基金相关人士表示,出于对投资者负责和利于基金管理的考虑,并不希望募集过大的规模。


“对于偏股型基金来说,过大体量一般与良好业绩不可兼得。对基金而言,优质投资标的是有限的,规模过大会摊薄平均收益。同时标的的价格会随着基金的买入而被拉高,从而抬高基金的建仓成本。规模过大,也不便于基金灵活调仓。投资者没有必要过分追求明星基金经理,更重要的是找到长期业绩优异、回撤控制良好的基金经理,获得长期稳健的收益,标准之一是看一只基金产品在3至5年的长期投资历史业绩中能否排在行业前列”。


高手低手


昨天看到有人问,为什么有个基金一推出,很快就有1200亿的申购,是什么原因呢?

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很简单,因为市场上的资金太多了,多次降准加上降息加上逆回购,现在流动性非常宽松,当然这和爆款基金本身的业务关系也很大,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多资金在国内的投资渠道是有限的。

这一次的病情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非常大,对于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也有负面影响,后面的工作难度加大了。

无论如何,都需要将资金引导入正常的流动渠道,不能让资金再次在虚拟经济中流转。


海色民生


基金销售大多是都是以历史业绩来销售,去年很多科技类的基金长得非常的好,很多销售人员就会说这只基金涨了很多很多,从而推荐客户购买,往往今年的金牛基金第二年很难持续。爆款基金频出的时候往往要注意指数回撤风险,但是销售人员往往只告诉你过去的收益进行营销,就这样形成了爆款基金。就像我跟你说去年房价涨了一倍,今年赶紧买房是一样的道理。这样去追高还能继续赚钱概率有多大?


股海放牛娃


基金不太懂,入门选手。

买的

诺安成长混合

诺安和鑫灵活配置混合

广发双擎混合

万家行业优选

暂时看起来还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