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2020年開年就爆款基金頻現,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淡淡禪風


近期的爆款產品均出自明星基金經理之手或者主動權益比較強的公司。如果哪天,一些大家沒聽過的基金經理也能募集到爆款,那市場可能就到頭了。

招商證券研報則表示,要辯證看待爆款基金。近期爆款基金接踵而至,百億基金再現,反映居民資金正在積極入市。歷史上公募基金髮行破百億不僅出現在股市高點,也出現在牛市的起點。

2004年3月、2007年6~8月、2009年8月、2015年5~6月、2018年1月等階段對應利率高企或估值高位,導致股市吸引力下降,經歷基金髮行火熱後市場下行。而當前更類似2006年5月基金髮行破百億的環境,市場處於低利率環境,且A股估值仍具吸引力。我們更傾向於認為,當前爆款基金是新一輪居民資金加速入市的開端,有望開啟A股7年宿命牛。

我們既不能簡單的把爆款基金等同於行情見頂,也不能粗暴的認為,A股馬上要迎來大牛市。

與歷史上權益基金爆款出現在泡沫頂峰不同,2020年此輪基金髮行爆款現象產生時,A股總體沒有泡沫,而且處於橫向和縱向比較的明顯價值窪地。Wind數據顯示,上證綜指最新市盈率(PE-TTM)為13.25倍,處於歷史估值百分位的17%;滬深300最新市盈率為12.62倍,處於歷史估值百分位的38%,估值都處於合理偏低估狀態。

2020年爆款基金頻出,其背後的邏輯主要是去年權益基金的盈利效應,使越來越多的小夥伴認識到基金專業投資的好處,“炒股不如買基”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另外,投資就是賭國運,越來越多的聰明投資者看好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前景!

最後友情提醒一句:基金的熱銷通常是賺錢效應導致的滯後反應,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盲目追逐爆款基金並不可取,而且選擇爆款基金並不意味著一定能獲得超額收益;市場不缺好基金,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股市散淡人


在家躺著賺錢,看來是真的,至少今年以來真如此。

雖然許多基民所處的行業因疫情尚未復工,但部分公募基金經理已為不少基民賺了足足一年的收益。新冠肺炎肆虐下的A股行情,火爆程度令人咂舌。Wind數據顯示,截至2月17日,在不足30個交易日內,公募基金今年以來最高收益率已超40%,而在2018年最牛基金經理辛苦一年也才16%。

公募基金的火爆行情可能還要繼續。綜合券商和公募基金的分析報告認為,再融資新規落地,有利於A股後市,尤其是創業板上市公司,而公募基金恰恰在去年末加倉創業板超過兩個百分點,為公募基金進一步提高收益率提供了火力支持。

疫情擋不住做多,基金迎來搶錢行情

2月17日,滬深指數繼續大幅上揚,上證指數漲2.28%,報2983點,深證成指也大漲2.98%,創業板指數表現最為亮眼,當日大幅上漲3.72%,創下創業板指三年新高。在指數連續上揚的背景下,公募基金賺錢效應立顯,疫情因素也擋不住基金經理進一步做多的意願。

Wind數據顯示,截至2月17日,今年以來收益率超過20%的公募基金數量達到154只,收益率超30%的公募基金數量達14只。其中,萬家經濟新動能基金今年以來收益率更是超過40%。

在疫情擾動內需和A股的大背景下,萬家經濟新動能基金是如何在A股市場搶錢的呢?

根據萬家經濟新動能基金披露的2019年末最新持倉,該基金截至去年底的前十大重倉股清一色為科技股,包括雲計算、雲安全、雲教育領域的相關個股,這部分倉位合計佔比超過了76%,這意味著萬家經濟新動能基金幾乎可以完美迴避疫情對持倉的直接影響。

不僅如此,上述持倉還因為“雲”的特點顯著受益於戰“疫”時期的雲辦公需求這一熱門概念。

數據顯示,萬家經濟新動能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中,有五隻股票今年以來的漲幅超過50%,其中漲幅最大的一隻股票當屬安恆信息,後者是萬家經濟新動能基金的第十大重倉股,今年以來該股票的漲幅已經超過82%。

安恆信息的股價表現不僅成就了萬家經濟新動能基金,也成就了華潤元大傳媒科技基金。Wind數據也顯示,截至2月17日,華潤元大傳媒科技基金今年以來的收益率達到36.81%,暫列今年以來主動偏股型基金業績排名第二。

雖然業績暫時屈居第二,但華潤元大傳媒科技基金在重倉股抓取上表現更猛,其第二大重倉股是中微公司,該股票今年以來的漲幅已經高達122%。考慮到萬家經濟新動能基金重倉股中表現最好的股票為第十大重倉股,而在基金經理最為看好的前五大重倉股中,今年以來股價漲幅最大的一隻為69%,這就意味著華潤元大傳媒基金的基金經理,在核心重倉股的選擇上更勝一籌,因為其最看好的股票漲幅最佳。

兩位基金經理對前十大重倉股的持倉結構上,萬家經濟新動能基金十大股票合計佔比高達76%,華潤元大傳媒科技基金前十大股票合計佔比為65%,顯示出萬家經濟新動能基金策略更為激進,華潤元大傳媒科技基金經理的持倉相對分散,和相對保守,另外考慮到華潤元大傳媒科技基金的重倉股在節前已經大幅上漲,亦不排除該基金在節前已降低部分倉位,從而使得個股表現最強的華潤元大傳媒科技基金暫時落後於萬家經濟新動能。

躺賺行情又迎政策利好,創業板成公募加倉方向

考慮到2018年公募基金的冠軍收益率僅16%,在一個月內獲得30%、40%的收益率意味著,基金經理在開年不到30個交易日裡面,已經為不少基民賺到了足足一年的錢,尤其是在疫情因素下,國內許多行業實際上並未正式復工。

A股的賺錢行情卻是擋不住,尤其是在公募基金本身對疫情衝擊有限的判斷下,創業板再融資的鬆綁,使得原本就已被長期低估的創業板,在結構性強勢的背景下,繼續走出強勢行情。

“疫情對創業板相關個股影響很小,實際上還是因為這類股票本身就沒有太多拋壓。”華南地區的一位基金經理坦言,創業板股票原本就已經被拋棄多年,機構還在從低配轉均配的買進當中,而且過去幾年滯漲嚴重,可以消化諸如疫情這樣的利空因素。

滬深多家基金公司均認為疫情不能改變A股中長期的投資邏輯,尤其是在科技股已經成為長線佈局的核心背景下,結構性行情將成為A股市場的核心特點。長盛基金認為,回調即是買入機會,借鑑非典時的市場表現,疫情對市場的衝擊可能是階段性的,且不改變市場的強勢板塊風格。

而當再融資新規出臺,機構投資者對A股市場尤其是強勢板塊的看法愈加堅定。

本人也認為,疫情衝擊下,央行大規模提供流動性並降息,時間節點明顯提前,體現了貨幣政策“靈活適度”的總基調,有助於激發A股市場活力,盤活存量資金,吸引增量資金,總體上利於投資者風險偏好的提升。

考慮到再融資新規有不少亮點指向了創業板,包括精簡了發行條件、拓寬了創業板再融資服務覆蓋面等。風險偏好的提升顯而易見的令資金進一步流向創業板,而這正是公募基金已經提前撒網的領域。

國金證券的研究報告顯示,基金經理從去年四季度開始連續加倉創業板。報告稱,主板倉位在2019年四季度遭到公募的大幅減持,配置比例為60.59%,較上期下降幅度達到2.58個百分點;相比之下,創業板成為基金倉位變化的大贏家:數據顯示,去年四季度公募基金繼續增持創業板,當季配置比例為15.73%,較上期上升了2.15個百分點%,主要歸結於加倉創業板的科技股。

“當前A股市場佈局結構上看好科技成長股。”博時基金首席分析師魏鳳春認為,全國除湖北以外地區新冠肺炎新增確診總人數逐漸走低,政策重點逐漸走向疫情防控與生產復工並重,一行兩會出臺各項政策措施穩增長支持恢復生產,再融資新規超預期落地,預計市場短期風險偏好和情緒有望延續。

基金公司也指出,再融資新規落地,有利於A股後市,為上市公司再融資鬆綁,其中較為利好創業板上市公司。這家基金公司認為投資的重點將重新回到行業、公司的中長期發展趨勢上,中長期依然看好消費和科技兩個板塊。


持倉記錄市場


2019年到哪裡現在,基金收益不錯,原因有幾個方面:

1)房地產調控比較嚴,整體房價停滯不漲,實業也難做,市場上的錢找投資渠道,只有股市一條道

2)A股市場處於估值的低位,去年美國股票經歷大幅度上漲,處於估值高位,國際基金通滬股通和深股通投資A股

3)市場不缺資金和流動性,近期疫情,銀行投放幾千億元資金救實體經濟,但是還是存在流入股市的情況

總之,當前情況下,上班族如果有閒錢,購買股票基金是比較合適的,3500點以上賣出部分。



大叔聊理財


【行情給力 基金業績“水漲船高” 今年以來多隻基金淨值漲幅超40%】2020年以來,已有基金年內淨值漲幅突破40%。數據顯示,截至2月17日,排在榜首的萬家經濟新動能A今年以來淨值漲幅達42.73%,此外,淨值漲幅超30%的基金已有28只。這些基金中,大部分都為科技主題基金。基金經理表示,持續看好受益於科技創新週期和5G落地的電子、計算機、通信等行業。行情給力 基金業績“水漲船高”



好白菜的白


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認為,3000點左右是比較適合的基金髮行時機,從歷史數據看,3000點買基金中長期大概率能賺錢。今年基金業績走好,“炒股不如買基金”越來越深入人心,是今年權益基金髮行規模暴漲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明星基金經理光環效應引發投資者追捧。這一趨勢有望延續,資金會逐漸集中於優秀管理人所發行的產品。


小小墨墨嘰


2020年疫情之下爆款基金頻現主要可以從宏觀角度和微觀角度來看。

宏觀上看,流動性增強,且股市整體處於黃金坑。

2月3日央行1.2億元逆回購和2月17日1年期中期借貸便利,釋放了大量的流動性,也降低了資金成本,這個促成了股市的異常火熱。此外,疫情導致很多股民在家,空閒時間多,加速了股民的炒股熱情。截至前兩天,股民數量突破1.6億。

股市經過春節後開盤首日大幅下跌後慢慢回漲,股市整體市盈率處於歷史地位,股市處於黃金坑形成共識,長期看好中國的觀點也逐漸成為主流。

微觀上看,主要有三點。

1、爆款的基金主要是權益性投資較強的大型基金公司,本來就有很好的吸引力。

2、爆款多集中在科技、消費等市場熱點領域,引發認購熱潮。

3、近幾年來,炒股不如買基金的觀點也慢慢升入人心,導致基金認購暴漲。


生活的財經小知識


出現“爆款”基金主要有基金經理自身影響力和市場“走牛”兩方面因素,但並不是“爆款”基金就一定賺錢。對於限量版、爆款、明星基金經理等熱門營銷手段,投資者應有理性認識。


不論是普通基民,還是基金公司的銷售人員,今年以來最大的感受一定是“新基金賣瘋了”。自興全合宜基金宣佈募集規模超過320億元以來,截至2月6日,今年發行規模超過100億元的“爆款”新基金數量已達3只,規模超過50億元的新基金超過10只,尤其是新發行權益類基金數量遠超2019年同期。對投資者而言,該如何看待基金髮行火爆現象?又該如何選擇“爆款”基金?


久違的權益基金熱潮

1月16日,僅募集1天的興全合宜基金宣佈結束募集,最終成立規模達327億多元,比原定募集截止日1月22日提前5天之多。


Wind資訊顯示,截至2月6日,今年以來處於發行期的新基金有174只,新成立基金數量達86只,其中新成立的權益類基金達61只,遠高於去年同期的34只。這是自2015年基金髮行熱潮出現以來,時隔5年再現新發權益類產品熱銷的盛況。


出現“爆款”基金主要有基金經理自身影響力和市場“走牛”兩方面因素。天風證券分析師吳先興表示,目前基金髮行中由明星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往往會被爭相搶購,沒有過去業績支撐的基金經理會較難募集到資金。


伴隨著2020年開年A股市場連續走高,權益類基金也掀起發行熱潮。格上研究中心研究員王聯表示,今年2月A股市場活躍度整體上較2019年12月上升明顯,2月份滬深兩市日均成交額為9194.29億元,較2019年12月份上升37.28%。從大類資產配置角度看,今年大多數知名陽光私募基金管理人也表達了對權益類資產的偏愛。


從市值角度看,2018年資金或更傾向於配置中等市值股票,核心關注因素不是市值本身,而是在我國當前經濟發展背景下,無論是一線龍頭還是二線龍頭都有很多投資機會,尤其是對於估值不高的中小盤股票,比較容易受到權益類基金關注,這也是基金髮行熱潮出現的重要原因。


“爆款”基金優劣需看清

在普通投資者印象中,規模超過100億元的“爆款”基金,往往在市場“走牛”甚至已到達牛市頂點時才出現,這些產品的倉位和業績比較難琢磨,如何判斷“爆款”基金該不該買?


影響權益類基金業績的排名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基金倉位,二是市場環境,三是市場風格。對投資者來說,首先要關注“爆款”基金的倉位是否受到限制、變化的幅度和靈活性與市場真實走勢相比有哪些優勢等;其次,超100億元的基金髮行後,應關注市場環境發生劇烈變化的情況以及牛熊市轉換的情況;第三,“爆款”基金髮行後,應密切關注市場風格劇烈轉換的情況。


Wind資訊統計顯示,2009年初至2019年10月,所有首發規模超過100億元的權益類基金約有41只,這些“爆款”基金在最初3個月的業績表現並不如預期。在最初管理的3個月內,41只爆款基金中大部分產品的業績排名僅列全部同類基金的後50%。


多數“爆款”基金歷史業績欠佳的原因何在?業內人士表示,首先,由於受發行時間點限制,“爆款”基金往往在牛市頂點或者市場熱度提升時發行併成立,在牛市中,倉位較高的“爆款”基金尤其是股票型基金雖然能夠在開始取得較好業績,但在牛熊風格劇烈轉換時,很可能受到市場行情變化的影響而表現較差。


其次,市場環境變化對以混合型基金為代表的權益類產品業績影響很大,尤其是遇到疊加外部市場、政策變化、資金面變化等因素時,受限於國內對沖工具稀少,權益類產品一般很難找到真正的“避風港”,規模較大的基金業績更是受影響較大。


再次,從市場風格看,自2015年以來,成長股和藍籌股之間的切換就時常發生,部分實施靈活配置策略的權益類產品表現明顯優於單純聚焦於某類主題的公募基金,投資者在選擇“爆款”基金時不應過於偏愛某一類主題或某一類型風格,即便是此前大熱的消費升級主題基金,也可能會在未來的風格切換中失寵。


從持有風險看,“爆款”的股票型基金由於權益類倉位較高,海量資金可選擇股票不多,一般比較容易“扎堆”某些個股,而混合型基金由於倉位靈活,並不存在明顯的“扎堆”現象。因此,投資者對於“爆款”股票型基金的選擇和持有時間應更加慎重,避免短期個股回調帶來的風險。


非理性現象需警惕

對於限量版、爆款、明星基金經理等熱門營銷手段,投資者應有理性認識,並非“爆款”基金就一定賺錢。


2018年1月23日,中國證監會機構監管部下發的2018年第1期《機構監管情況通報》明確指出,近期權益類基金持續熱銷,既有市場環境改善、基金管理人品牌基礎、基金經理過往業績表現等積極因素的影響,也需關注“追熱點”“捧明星”“過度營銷”等非理性因素的苗頭。


通報下發後,東方紅睿澤、富國成長優選3年定開等熱門基金就分別採取了設定認購上限等規模控制措施。最新消息顯示,部分“爆款”基金最終募集規模可能有所回調。富國基金相關人士表示,出於對投資者負責和利於基金管理的考慮,並不希望募集過大的規模。


“對於偏股型基金來說,過大體量一般與良好業績不可兼得。對基金而言,優質投資標的是有限的,規模過大會攤薄平均收益。同時標的的價格會隨著基金的買入而被拉高,從而抬高基金的建倉成本。規模過大,也不便於基金靈活調倉。投資者沒有必要過分追求明星基金經理,更重要的是找到長期業績優異、回撤控制良好的基金經理,獲得長期穩健的收益,標準之一是看一隻基金產品在3至5年的長期投資歷史業績中能否排在行業前列”。


高手低手


昨天看到有人問,為什麼有個基金一推出,很快就有1200億的申購,是什麼原因呢?

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很簡單,因為市場上的資金太多了,多次降準加上降息加上逆回購,現在流動性非常寬鬆,當然這和爆款基金本身的業務關係也很大,另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很多資金在國內的投資渠道是有限的。

這一次的病情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非常大,對於引導資金進入實體經濟也有負面影響,後面的工作難度加大了。

無論如何,都需要將資金引導入正常的流動渠道,不能讓資金再次在虛擬經濟中流轉。


海色民生


基金銷售大多是都是以歷史業績來銷售,去年很多科技類的基金長得非常的好,很多銷售人員就會說這隻基金漲了很多很多,從而推薦客戶購買,往往今年的金牛基金第二年很難持續。爆款基金頻出的時候往往要注意指數回撤風險,但是銷售人員往往只告訴你過去的收益進行營銷,就這樣形成了爆款基金。就像我跟你說去年房價漲了一倍,今年趕緊買房是一樣的道理。這樣去追高還能繼續賺錢概率有多大?


股海放牛娃


基金不太懂,入門選手。

買的

諾安成長混合

諾安和鑫靈活配置混合

廣發雙擎混合

萬家行業優選

暫時看起來還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