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人的責任與擔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直面挑戰

大小新聞客戶端2月19日訊(YMG全媒體記者安益 李俊玲 通訊員 雪巖 馮雪英 邢月梅 王豔豔攝影報道)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連日來,面臨新型冠狀病毒引發肺炎的嚴峻形勢,煙臺疾控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直面挑戰,日夜嚴守在抗擊疫情戰鬥的第一線,用實際行動展現著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的衝鋒在前和疾控人的責任與擔當,以上率下,留下了“最美逆行者”的身影……

最長連續工作21個小時,市疾控中心應急檢驗組逆行而上

正當萬家團圓時,一場形勢嚴峻的疫情防控阻擊戰驟然打響。

疫情襲來,黨員帶頭,聞令而動,逆行而上。

“我是黨員,更要堅守在防疫一線,我們能做的就是快速準確的檢測出樣本的陰性或陽性,第一時間上報給相關部門,做好疫情的精準防控。”從接到第一例應急檢測樣本開始,煙臺市疾控中心應急檢驗組的組長徐迎春和他們科室的17位同事就開始了24小時的堅守和隨時待命。

疾控人的责任与担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直面挑战

“我已經十多天沒看見孩子了,每天都要工作到後半夜,基本上沒有凌晨12點之前收工的。這些天經常都是在辦公室行軍床上打個盹,然後繼續工作。”徐迎春說,“我是一直待在這裡的。不管是作為一名黨員,還是作為一名基層檢測人員,面對當前疫情,我必須時時刻刻堅守在這裡,與大家共同面對,更是要讓老百姓心安。”徐迎春說。

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開始以來,徐迎春就和他的團隊一直奮鬥在檢驗崗位上,完善應急檢測預案、嚴格檢驗程序、規範檢驗操作,為確保檢驗質量和生物安全做好了充分的技術和物資儲備。隨著疫情進入暴發期,疑似病例越來越多,徐迎春更是不眠不休,及時組織完成全市所有樣品的應急檢測工作。

24小時待命,最長連續工作21個小時,有時連飯都來不及吃,醫院的病患樣本到位後,第一時間就會被送到檢驗科所在的實驗室裡進行檢測。按照要求,檢測人員會使用兩臺核酸檢測儀,兩種廠家的不同檢測試劑,進行對比檢測,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徐迎春離家很近,十多分鐘就能到家,但自煙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後,他就很少回家,9歲的兒子因為多天見不到爸爸,很想他,就在臥室門口放了一個盒子,留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爸爸,你都幾天不回家了,我很想你,你今天要是能在半夜12點前回家,我就把我的壓歲錢都給你!”徐迎春的聲音哽咽,這個一米八的漢子瞬間淚奔。

大事難事看擔當,危難時刻顯本色。獵獵飄揚的黨旗指引著煙臺疾控中心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衝鋒,越是艱難越向前,越是險峰越登攀。

在微生物檢驗科,像徐迎春這樣的同志還有很多。疫情開始時,徐迎春考慮老同志體力有限,優先安排了年輕同志值守,但老同志們紛紛找到徐迎春,主動要求同年輕人一樣值守。全科17名同志,10名黨員,危難面前,關鍵時刻,共產黨員毅然迎難而上,紛紛請戰上前線。在這場戰役中,黨員當表率,群眾爭進步,整個戰鬥團隊沒有一個人掉隊,個個都是排頭兵,充分發揮了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

宮連鳳,這是一名55歲的老專家,面對疫情,她甚至比年輕人走得都晚,來得都勤。晚上加班到深夜,早上她的身影又出現在實驗室內。

丁學斌,一個剛結婚2個月的新郎官,按規矩春節本應回老家拜親戚。但疫情出現後,小夥子放棄了休假,主動請纓,即使不是他值守的年三十,他也來到實驗室開展檢測。新娘子怕黑,丁學斌就把媳婦帶到單位。每天工作至凌晨,媳婦都在椅子上坐著睡著了……

副科長孫振璐,在北京讀博,假期返回煙臺後第二天便加入到了戰鬥的隊伍中。父親在老家萊州等待她回家過年,但至今連面還沒有見上。

微生物檢測實驗室是最危險的地方,為了樣本檢測的準確性,工作人員要在密閉空間裡連續工作三四個小時,一個樣本檢測完畢常常已經累得大汗淋漓,年齡大的工作人員從實驗室出來幾乎累得虛脫。即便是這樣,徐迎春和他的同事們卻沒有一個人退縮,大家紛紛主動請纓,要求給自己多排班,讓其他同事多一點休息時間。

“每一份陽性檢驗標本都含有大量的活病毒,雖然我們時刻面臨著危險,雖然晝夜辛苦勞累,但是有領導、同事和親朋好友的關心和支持,我們有信心戰勝病魔!”徐迎春說,煙臺的防疫工作其實已經做到了“前面”。而這個“前面”,是指將發現的有武漢流行病學史的、懷疑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人,即使達不到疑似病例的標準,都進行了篩查,工作已經提前大量完成。“按照當前咱們煙臺市委市政府這種‘拔釘子’的精神來講,找到一個檢測一個,把每一個都仔細找出來!”徐迎春表示。

萬眾一心,沒有翻不過的山;心手相牽,沒有跨不過的坎。煙臺市疾控中心應急檢驗組在疫情防控面前譜寫了一曲壯麗的讚歌:牢記人民利益高於一切,擔當盡責、堅守崗位、迎難而上,築起紅色“長城”,守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崗位就是“戰”位,福山疾控黨員先鋒衝在前戰疫堅守葆初心

農曆庚子年初,新型冠狀病毒肆虐,一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一面黨旗就是一個堅強的陣地,一名黨員就是一個筆直的標杆,在疫情防控的集結號拉響之際,福山區疾控中心黨員身先士卒扛起責任、挺身而出、擔當作為,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疾控人的责任与担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直面挑战

福山區疾控中心全體黨員幹部自大年三十以來,放棄了與家人春節團聚的溫馨,以單位為家,崗位就是“戰”位,為人民的健康保駕護航。,他們奮戰在抗戰疫情的最前線,用自己的實踐行動踐行著“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的錚錚誓言。

丁培遠,福山區疾控中心辦公室主任,36歲,黨齡5年,他在同事的眼中是一個全能的人,單位同事工作中遇到什麼困難時,第一反應就是找他,沒有什麼能難倒他,每次找他的時候,他不是在電腦前處理公務,就是樓上樓下協調業務,他的口頭禪是:“等會兒,我忙完這個,立馬就處理。”在這次疫情中,他更是義無反顧的投入到抗疫工作中,本是消殺組隊員的他,在流調組缺人的情況下,他立馬加入流調組,從年三十到初一,他現場流調密切接觸者3人,其中兩人最後為確診患者,而他去流調時是按照當時標準要求一級防護去的,大家問他去流調時是否害怕時,他說:“我是一名黨員,疫情來了,困難來了,就必須站在疫情防控鬥爭的第一線!”

疾控人的责任与担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直面挑战

王海婷,檢驗科副科長,37歲,黨齡16年。作為採樣組的一員,她主動請纓,義無反顧的衝到戰“疫”第一線。防護服、手套、鞋套、N95口罩、防護鏡、面屏……厚厚的裝備可以說每次採樣都是一次負重前行。工作時,她都會耐心核對身份信息,採樣,把樣品放回採樣箱,消毒處理,再提著重重的採樣箱趕去採集下個樣本。站起,蹲下,不斷重複著一個個動作。此時,呼吸蒸汽導致護目鏡和眼鏡形成霧氣,大大增加了採樣的難度,汗水早已流進了眼裡,鼻涕也流到了嘴裡,這種情況下,硬是堅持了三個小時她才結束採樣工作,最後,累的蹲在了地上。就是這樣,她克服種種困難,圓滿完成每次的採樣工作。不管任何時候,作為一名黨員的她都隨時待命,時刻準備出發。

王文傑,慢病科副科長,32歲,黨齡10年,自參加工作以來,始終盡職盡責、無私奉獻、任勞任怨,在這次疫情中參與了首例確診患者的流調,在消殺組缺人的情況下,他又主動請願加入消殺組,截止到16日,共參加消殺任務14次。參與到7個疫點消毒工作,協助完成消殺面積3700餘平方米,在這次疫情中他的口頭禪是:我來,我上,我一個人進去就行。現在他又加入到復工企業的疫情防控工作中……

這三位黨員同時也都是兩個孩子的爸爸、媽媽,在每次跟孩子們視頻時,面對哇哇大哭的孩子們,他們強忍淚水,把對孩子們的想念埋在心底,選擇了舍小家為大家,義無反顧的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的最前沿。

危難之處見黨性,關鍵時刻顯擔當。他們只是福山區疾控中心黨員的一個縮影,在疫情面前,中心全體黨員,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先鋒模範作用和戰鬥堡壘作用,不忘初心,不負重託,做好黨旗下的疾控先鋒隊,與全區百姓共同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阻擊戰。

聽!疾控密接協查組組員們有個心願

如果我有一盞阿拉丁神燈,

我希望新冠肺炎疫情,煙消雲散,

我希望戰“疫”逆行者,順風而歸,

我希望人民健康,國泰民安,

我希望……

芝罘區疾控中心的密接人員協查、彙總信息組,每天以新冠肺炎確診或高度疑似患者為軸心,通過各種途徑、手段,儘可能在第一時間篩查到與他們密切接觸的人員信息。摸排其行蹤路徑,精確到每小時,他們去了哪裡?怎麼去的?他們做了什麼?接觸過誰?並做好這些人員的思想工作,消除他們的恐懼心理,使其不恐慌,主動配合社區醫護人員居家隔離。

她們每天雖然不與病毒“面對面”,但也一時不得閒,每天核不完的表格,打不完的電話,說不完的話語。她們是與星月相伴的人,凌晨的煙臺,總是出現她們下班的身影;她們是疾控“福爾摩斯”,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不放過任何一個可疑的人員,全力追蹤她們的運動軌跡;她們是守護健康的人,找到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避免二代病例,拼盡全力給群眾營造健康、安全的生活環境,盡最大能力把疫情傳播控制在最小範圍,為攻克這次罕見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下牢固的根基。下面,跟隨記者一起走進她們的世界,傾聽她們的心願。

疾控人的责任与担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直面挑战
疾控人的责任与担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直面挑战疾控人的责任与担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直面挑战
疾控人的责任与担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直面挑战

李秀燕:做好疫情防控“偵察兵”,爭分奪秒防控疫情

2019年年底,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煙臺市疾控中心應急處置科副科長李秀燕放棄了與家人團聚,選擇了與疫情對抗到底,日夜堅守只為更多人的團圓與健康。“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疾控人必須要堅守在第一線,這是職責所在。”李秀燕這樣對記者說。

在煙臺市疾控中心,記者瞭解到李秀燕所在的應急處置工作組是處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而她肩負的則是疫情防控“偵察兵”的職責。

疾控人的责任与担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直面挑战

應對疫情,“兵貴神速”。第一時間發現可疑病例、第一時間介入疫情處置,方能牢牢掌握疫情防控主動權。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李秀燕和同事們全天候瀏覽疫情網絡,力爭早發現、早報告,為早期處置贏得先機。1月20日,國家衛健委發佈2020年第1號公告,將新冠肺炎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並採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公告的出臺對新冠肺炎報告時限和報告內容要求更為嚴格精準,每例新冠肺炎病例均要在2小時內完成病例報告、縣市省三級審核、預警信息核實和突發信息報告。

李秀燕告訴記者,新冠肺炎疫情報告管理強調三個字,快、準、全。鑑於報告審核時限和數據統計原則,每天都要嚴陣以待,保質保量做好疫情信息報告審核、重卡處理等工作,以確保我市疫情數據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多少個不眠之夜,她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每一個病例,每一次新情況的出現,每一個系統,一遍遍的調查溝通,她事無鉅細,耐心指導。她說,對於每一起疫情,我們後續還要每天跟進疫情調查處置進展,完成相關信息報告。

疫情監控責任重大,自從負責這項工作,李秀燕就沒有睡過一個囫圇覺,深夜或者凌晨,總會突然驚醒:有沒有疫情報告?疫情審核了沒有?突發信息處理了沒有?這些工作已經深深融入她的生活。

疫情就是命令,崗位就是陣地。現代社會是信息社會,疫情處理也不例外。李秀燕介紹,為做到早起發現疫情風險,她們制定了本轄區基本預警指標,每天24小時嚴密監測疫情,收集各級各類醫療衛生單位上報的病例個案信息,主動搜索轄區罕見病例和單位聚集暴發疫情,及時發出預警信號,確保疫情早發現、早處置、早控制。強化疫情分析研判頻次,及時跟進每例新冠肺炎病例的調查處置進展,做好疫情周分析、月分析、每日新冠疫情分析和研判,同時,需要完成市衛健委、省疾控交辦的任務信息,處理縣市區疾控反應的問題。

李秀燕對記者說,在做好我市新冠疫情報告審核的同時,我們還密切關注全國全省的疫情發展走勢、新冠肺炎疾病最新研究進展,結合我市流行病學調查和防控措施開展情況,進行分析研判,為一項項重要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為分類行動迅速反應提供科學指導。每天,這項工作都是在深夜各方信息彙總後開始,凌晨形成專業分析報告和研判報告,清晨遞交煙臺市疫情防控指揮部……

作為一名在疾控戰場上堅守了15年的優秀戰士,李秀燕始終秉持“踏實做事,誠懇做人”的作風,努力工作,不計回報。2009年新發甲型H1N1流感來襲時,她主動迎戰,駐紮機場和學校,義無反顧地投入到防控一線,並在各類突發公共衛生處置中積累經驗,現如今她已在疫情報告管理工作崗位上默默堅守了10個年頭。

採訪中,記者還了解到,煙臺市疾控中心應對疫情,反應迅速,1月18日啟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日報告制度,全體機動隊隊員24小時應急值守,堅守工作崗位。作為一線科室,從臘月二十七至今,應急處置科的同志們放棄與家人的團聚,堅守崗位,很多時候都是通宵達旦的工作……

“我們的家人早已適應了我們戰時狀態,加班到深夜的工作節奏。”李秀燕說,目前,新冠肺炎防控形勢嚴峻,自己能站在一線為疫情防控盡心盡力,這是使命,更是責任。“希望和防疫戰線同仁一起早日戰勝疫情,”她滿懷希望,又不好意思的說。李秀燕告訴記者,從春節前,她和愛人就各自奔赴工作崗位,愛人到現在沒有回過家,自己也是早出晚歸,加班加點,家裡老人和年幼的女兒都照顧不上。“多虧家人的支持,我能在工作崗位上毫不分心,堅守至今。等疫情結束了,我要給家人好好做一頓飯。”她紅了眼眶,內疚地說,“我還要滿足女兒的願望,陪她放一次節日的煙花。”

這就是李秀燕的堅守,在防控疫情的阻擊戰中,她有苦不言苦,有難不說難。她把平凡和普通,留給了自己,卻把無畏與奉獻,留給了群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