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SCI使得科研被人操纵,学术生态扭曲,投入浪费巨大,你怎么看?

61535423146


现有的问题和SCI一点关系都没有。

人家SCI本来就是一个索引工具,可以让研究者更容易检索已获得的研究进展,更方便地评定这些进展的研究价值,以便把有限的精力用在更有价值的研究上。

对研究者来说,SCI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也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它,研究者无法在浩如烟海的垃圾和有价值混杂的研究论文中找到自己需要的。

那么,问题出在何处?

虽然说依据SCI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评定研究的价值,但只能作为研究者判断之用,因为研究者在判断的时候,还会用到其它一些依据,特别是自己的经验。

如果政府等机构用它来判断,很容易被研究者作弊所蒙蔽,比方说研究者可以通过同事、朋友、同学、学生之间的互引,迷惑SCI一类检索工具的编篡机构,这类机构不可能像研究者对自己狭小研究领域那么熟悉,可以去伪存真。

因此,现在的问题,不在SCI,表面上,原因是用它做评判指标的问题,深层次的问题是国民缺乏正直,缺乏追求真理的批判精神,社会也缺乏信息透明的氛围,这些,让作弊成为有利可图的生意。只要这些问题存在,无论你用什么衡量指标,都会南辕北辙。


鱼眼猫眼鹰眼


中国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投入不大。

关于基础研究领域的学术生态,创新几乎没有;大多都是为晋级而写的论文,或者是为结题拼凑的急就文章,破绽百出。

基础研究领域是西方人的天下,中国人要在基础研究领域创新,就要质疑、批判,建立自己的学术体系。事实上,张海亭先生提出来的“铁镁质橄榄岩和菱镁矿”的陨落成因、杜乐天先生提出来的“石油的无机成因”、武汉地质大学教授李德威先生提出来的“层流”说,都是地质学、物理学、化学领域基础理论创新的突破口。可是这些突破口由于会损害某些“国内外学术集团”的利益,被刻意回避,无人问津。

看看今天中国的某些研究,不是大陆漂移,就是板块下插;要么就是光速不变,高能粒子对撞;或者今天讲澳大利亚研究团队发现上地幔熔融的铁镁质橄榄岩“踪迹”,明天又说该国的研究人员认为地幔岩浆会产生岩石的相变。这些研究者全然不顾张海亭先生指出来的“板块假说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也不会顾及杨振宁先生指出来的“高能粒子对撞的研究方向错了”,更不记住丁肇中先生指出来的“高能粒子对撞机的研究”违背了它的“初衷”!











金童希瑞


结合这两天《冰川冻土》事件,谈谈我的看法,正因为大家质疑国内期刊的公正性,才有了国外sci这把尺子。sci虽说不能完全反映科研评价的公正作用,只能说在国外的期刊杂志对国人应对来说评价更加公平一些。就好比没有人认为高考是完全公平的,但是如果没有高考则更加不公平。

科学有一个所以人必须遵守的规则,就是同行评议,论文能否发表首先要通过同行评议,未经同行评议发表的论文,如民科公开发表的内容,都不算科学一部分。一个期刊的好坏,其实是由审稿人决定的,投稿人达不到审稿人的要求,论文就不可能发表。审稿后还要再经过编辑这一关。国际期刊就一般由具有国际视野的编委会和审稿人组成。所以一般发表在国外sci期刊评价要比国内一般期刊高,因为前者获得国际同行认可,后者仅仅是国内同行。这也是学术评价认可sci的重要原因

尽管学术期刊对中国人普遍严格要求,但基本上尺度是一致的。避免了国内近亲繁殖,如自己弟子文章更容易在自己主编期刊上发表论文。人们质疑《冰川冻土》正是质疑的这个。这些负面事件严重影响众人对国内期刊的认知,希望国内期刊知耻而后勇。


kyle5862


就算是被操纵,也是间接的。直接的原因则是中国人自己没有靠谱的评价体系和能力。自己评,人情关系影响巨大,中国人也不相信自己人的评价,只相信外国人的评价,不得已,只好选择以发表在外国刊物上为评价依据,那就是“外国的审稿人、编辑都认可了,一定水平不差”。许多单位也都是这样认定,发在外国刊物上的就牛,给予的奖励就高。早期,发国外刊物的论文很少,这种政策鼓励,也还算有一定正面作用。现在则显现出越来越大的负面作用,让中国科研人员免费为外国打工,还贡献了巨额的版面费。但是解决之道是客观、公正、自信的科研评价体系的建立,这个工作做不好,则唯sci、唯发洋刊的现象难以消除。


new电动车快快来


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无论国内外刊物,无论sci与否,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因为:创新始于继承,创新需要检验,知识需要共享。

问题出在将sci及其影响因子作为尺子,作为荣誉获取、授予,资源分配,个人待遇,乃至仕途升迁等的标准。因此,成了指挥棒,且是位置最高的指挥棒,造成对国家利益日益严重的损害。


地理行摄


真正的科研是当你发现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你又想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可能途径和方法的时候,你去用实验验证并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而现在中国的科研是国家发布了一个科研经费申请指南,你根据这个指南发挥写本子的水平,写出一个感天动地的本子,最后成功地拿到了科研经费,经过一二年全身心地努力,把科研经费聪明地花完了,还产出来了论文,尤其是产出来了SCI论文,顺利地完成了科研项目。这是一个没有任何价值的所谓的科研,可这却是中国的科研现实。


学生求识


实践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知行合一应该是科研的方式,学术终究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正常的逻辑是:正因为实践中有了疑问,才会有论文,然后才有了方法论或解决问题的思路。如果参加这次救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医生们能将自己的救治经验及体会写成文章,不论长短,不管是否是论文,应该是比所谓"影响因子"影响更大;而如果管理者和相关防疫人员能将这个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成文章,不论长短,结集出版,也可以是论文,这也是比"论文"更有意义的事。


卓哥视界


大出版商~评级机构~排名榜~试剂、实验设备、药品生产商。人家明显是个“局”。

中国的大学、科研院所…,还伸着脖子上套![得意][偷笑]


耳鼻咽喉头颈科樊大夫


问题是不看SCI,看什么?看关系?看课题,还是关系……。 重点是SCI文章中的内容经得起推敲、研究方向有价值,大多数文章都是为利益而发的灌水、基础薄弱、甚至基础错误的文章


春雨留芳294


这个太专业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立项就给钱,而很多项目最终不了了之,很多教授就是靠这个活着。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科研,需要科研,只是科研领域的弊端我们不能装作视而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