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美学意义与艺术手法?

欲翾飞峘


美学意义的精髓在于美的一系列观念和理论,它们高度概括了关于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的内涵和规律。但美学同时也是一门建立在人类审美实践和创造美的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是一门与每个人的现实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密切相关的科学。因此,掌握美学艺术的手法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觉联系自身的审美体验和审美实践理解美学理论。古人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追求美。一个人的审美观和审美实践体现在众多方面:从每天的着装、发式到说话、做事的方式,从家居饮食到工作学习,从收看电影、电视到欣赏音乐、画展,从具体小事到为人处世的哲学观念等。学习美学时,一方面可以结合自身的审美实践和审美体验加深对美学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要自觉地在美学理论指导下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感知和审美判断的能力。通过美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应该能够不断认识到自己在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第二,要掌握正确的哲学思考方法,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观是我们解析美的根源、美的本质的根本出发点,也是我们认识人类审美实践和美的创造活动的指导思想。因此,学习美学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掌握正确的方法论。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认识、分析客观事物的基本方法,对美学现象的认识和分析就不会偏离大的方向,许多看似复杂难解的疑难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当然,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取代美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它只是指导性的方法论;另一方面,美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如心理分析法、实证法等,是对审美活动进行科学分析的具体方法,它们也不能取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美学研究方法论上的指导作用。

第三,要结合人类历史,尤其是审美实践的历史、审美创造的历史、美学自身的发展史。不了解人类的过去,就无从认识人类的今天和未来。不了解人类审美实践的历史,就难以从本质上认识美、美感、审美活动的本质和意义,也不能全面理解审美的规律。美学原理不是单就眼前的事实就能得出的理论概括,而是研究了人类有史以来的审美活动及其与人类其他社会活动的关系、与人类不同时期的生存环境的关系之后才得出的理论概括。因此,在学习美学时,我们应尽可能多地了解有关历史知识。从原始社会的服饰、居舍、劳动工具、家具用品,到古代社会、近现代社会的各种艺术品,世界各国的文学史、建筑史、雕塑史、绘画史、音乐史乃至延续了数千年的中外政治、经济、文化变迁史,都应该成为我们广泛涉猎的对象。当然,单就我们的课程学习来说,不可能要求学习者在有限的学期内扩展大量史学知识,只需要熟悉教材中列举的艺术史料和中外优秀艺术作品,并能够结合这些史料和作品理解有关理论。此外,了解美学自身的发展史,对学好美学也非常重要。了解美学史上已有的研究结论、研究方法、研究经验,是我们学好美学、进一步研究美学的基本前提。

第四,学习美学要边学习边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为我们学习和研究美学提供了最基本的方法论,但并不能直接为我们提供现成的美学结论。美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还有许多重大问题没有定论,还有许多研究领域有待开拓。教材中涉及的理论研究成果也有不完善之处。因此,艺术要善于思考,善于提出疑问,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同时可以结合自己的爱好和知识积累,研究一些有待解决的美学问题,提出自己的美学见解。


妃妃的2020


美学意义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美的”,每个时代每个群体的认知对“美的”的认识和定义都不一样,但是,如果某个东西对于某个群体认为是“美的”的那一部分有帮助有提升,那么就认为是具有美学意义的,所以美学意义也不是个死的东西,他它是活动是需要随机应变的是具体的。艺术手法主要是偏重于技术这一块,为了艺术作品的实现,中途所经历的制作过程。


文心心说


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由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鲍姆加登首次使用的。他的《美学(Aesthetica)》一书的出版标志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

直到19世纪,美学在传统古典艺术的概念中通常被定义为研究“美”(Schönheit)的学说。现代哲学将美学定义为认识艺术,科学,设计和哲学中认知感觉的理论和哲学。一个客体的美学价值并不是简单的被定义为“美”或者“丑”,而是去认识客体的类型和本质。


热爱生活的小男孩


抽象,通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