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柴达木盆地变成一个大湖,会有什么影响?

Mr_Dash


柴达木盆地我国四大盆地一,与塔里木盆地、准葛尔盆地、四川盆地,合称为我国四大盆地。位于我国第一阶梯之上,属内陆盆地。盆地呈三角形,东西长约800公里,南北宽约300公里,面积25万平方公里,我国第三大盆地,平均海拔2600—3000米之间,盆地内河流如网,湖泊如珠,大小湖泊20多个,但多为咸水湖,水源主要来源于高山冰川融水,属高原气候,降水稀少。柴达木盆地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北部,与青海湖互为“邻居”。柴达木盆地西北至阿尔金山山脉;西南抵昆仑山山脉;东北部有祁连山山脉,为断裂型封闭式盆地,被称为我国的“聚宝盆”。盆地内矿产资源丰富,盛产盐矿、锡矿、铜矿、硼矿、氯化钾、氯化镁等等。柴达木盆地是我国盐矿最多的地方,在世界上盐矿也名列前茅,因此,又称为“盐的世界”。



那么,如果柴达木盆地变成一个大湖,会有什么影响?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第一、我国将结束没有巨型湖泊的“尴尬”局面。大家知道我国最大的湖泊是青海湖,也就是柴达木盆地的“邻居”,面积4436平方公里,世界上排名第三十四位,而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未免有一丢丢的“尴尬”,我国没有大型湖泊。而如果柴达木盆地变成湖泊,面积25多万平方公里,如果再和青海湖相连,面积将达26万平方公里左右,将成为世界第二大湖泊,改变世界湖泊排名,面积仅次于面积38万平方公里的里海;超过现有的第二大湖泊,苏必利尔湖的面积8.2万平方公里,我国成为名符其实的拥有大型湖泊的国家,结束没有大型湖泊的“尴尬”局面。


第二、改变该地区水资源格局。柴达木盆地属于山间塌陷盆地,四周高山林立,比如阿尔金山山脉、昆仑山山脉、祁连山山脉等,这些山脉顶部常年积雪,拥有永久性冰川,柴达木盆地内河流湖泊水源补给主要来自于高山冰川融水。如果柴达木盆地形成巨型湖泊,盆地内的河流湖泊将会消失,像茶卡盐湖、可鲁克湖、魔鬼城、水中雅丹、柴达木温泉等等,而青海湖可能也会受到影响,该地区将会形成一个巨型湖泊,被称为“柴达木湖”或者“柴达木海”。而盆地内矿产资源,只能沉于湖底,大大增加了我们开采的困难;著名景区青海湖、茶卡盐湖也将不复存在;柴达木盆的称谓“盐的世界”和“聚宝盆”也将被取消,当然还会有新的称谓出现。


第三、当地环境气候的改变。柴达木盆地属高山、高原大陆性气候,气候以干旱为主要特点,年平均气温5℃左右,温差较大,年降水量自东南部的200毫米递减到西北部的15毫米,年均相对湿度为30-40%,多强风暴,蚀积强烈。 如果柴达木盆地形成巨型湖泊,将彻底改变当地的气候环境。里海,面积33万平方公里,在里海周围形成了自己的小型气候,影响滋润着周围人们的生产生活。柴达木盆地面积25万平方公里,蒸发量大大增加,水蒸气增多,上升遇冷形成降水,周而复始,周围动植物得到雨水洗礼,植被茂盛,动物增多,彻底改变附近人们生活条件,人们的皮肤应该是变化最大的。如此良性循环,气候得到转变,原来的高山、高原大陆性气候变成高原温带季风气候,耕地面积增加,适合人类生存的空间变大,可以缓解东部沿海地区人口过于密集的压力,使该地区变成又一个“塞外江南”。


个人观点,谢谢阅读。


这么近那么远F4


如果柴达木盆地变成一个大湖,会有什么影响?

柴达木盆地在新疆吗?这可能是很多朋友的第一印象!其实这个盆地位于青海省北部,在阿尔金山、祁连山和昆仑山之间,南北最宽约350千米,东西长约800千米,总面积约为20万平方千米!

柴达木盆地曾经是一个巨大的内陆湖泊,由于极大的蒸发量以及青藏高抬升,以及降水量偏少,湖水不断蒸发,最后剩下这样一个天然盐湖盆地!

柴达木盘地变成一个大湖,会有什么影响?

柴达木在蒙古语中的意思就盐泽,盆地内的盐储量十分丰富,除了各位熟悉的食盐以外,还有钠、钾、镁、锂、溴、碘......当然了,盆地结构还是石油和天然气富的集地。

从早期的化石了解,在4000万年年前还不过是一片汪洋大海,沧海桑田,到了现在居然是一片高原盆地,并且柴达木盆地还拥有地球上最高的沙漠!

历史上柴达木盆地的地位并不重要,最多只能刷刷存在感,在两宋之前河西走廊一直非常通畅,因此柴达木盆地这个高原内陆的盆地很少有人了解,要说最知名的就是柴达木附近出过一个小国吐谷浑,鲜卑慕容部所创,相信大家都不知道这个国家,但要说这是真实版的“九层妖塔”的墓主人所在的国家,估计大家肯定会恩恩啊啊,但相信仍然是云里雾里!

现代的柴达木盘地成了重要的工业矿产基地,锡铁山矿区、察尔汗盐湖、茫崖石棉矿、尕斯油田等等都是20多万平方千米的盆地的经济支柱!另外还有青新公路(G315国道)、敦格公路(G215国道)、青藏公路(G109国道)与铁路通过柴达木盆地,成了重要的交通要道!

  • 如果变成一个大湖呢?

假如将柴达木恢复到早期的湖泊水准,这可有些尴尬,大部分位于盆地底部的盐矿以及钾盐和各种附加产品提纯的企业,估计就要遭殃了,还有路过的公路与铁路,相对于掩护海拔并不高,它们也将断断续续淹没水下,通向新疆和青藏重要的交通要道将被封堵,这事有点严重!不过假如不考虑这些后果仅仅从生态角度来假设一下呢?

  • 夏季降水,秋冬季暴风雪

平均海拔2600-3000米左右的高程,地处内陆西北,冬季封冻是肯定,但春季和秋季两个季节的气候可能会比较好玩,春季暖湿气流会从东南向西北进发,而秋季则会西北向东南进发,因此两个季节中,处在下风区的两侧会打来大量的水汽,过了湖面之后遇到高山冷气流立马会凝结成降雨或者暴风雪,这个中地理位置其实可以参考处在五大湖南侧美国汽车城的底特律,每年的超级暴风雪将会准时光顾!

美国五大湖

夏季则会形成强大的降雨,黄河与长江的发源地都可以惠及,因此可以相信柴达木湖一旦形成,长江和黄河流域的水量肯定会增加,对于黄河中上游的似乎是一件好事,毕竟可以分得更多的水资源,比如宁夏河套地区将可以扩大耕种,而无需担心下游水量不足!

长江流域水量本身就比较丰富,这是个比较现实的问题,降水量增加,而且集中在夏季,那么想必中下游抗洪抢险问题会变得更严重!

但这个湖泊的存在必将惠及新疆,因为这些降水也会到达塔里木盆地,形成更多的绿洲,新疆东部的面貌可能将彻底改变!似乎是好事。

塔里木盆地的绿洲

但有一个问题必须考虑,柴达木盆地高达20万平方公里,巨大的水体质量增加会形成库区塌陷型地震,而且位于青藏高原的板块到中原的俯冲前期地带,那么这个大湖的增加势必将增加成青藏高原以及周边的地震频率,至于多大我们很难预估,但增加是肯定的!

青藏高原应力场

怎么样让柴达木盆地变成大湖?

如果从现实条件来看,塔里木盆地还可以挖一条从渤海到新疆的大河,可能坡度不够,需要增加一些抽水泵站,但柴达木盆地本身就比较高,这个些泵站需要提升的扬程将近3000米,实在够呛!所以必须得请能将喜马拉雅山炸一道口子的男人-牟其中出山,让他负责这个工程,开一道上百千米的通道,让印度洋水汽直达南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这些水汽到达塔里木盘地,不过到柴达木盆地仍然有非常大的困难!

但理论上仍然是可行的,只不过这个代价实在太大,得不偿失!


星辰大海路上的种花家


在我国的四大盆地中,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都位于西北地区的新疆,是位于干旱地区的盆地,塔里木盆地中分布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噶尔盆地降水相对较多,分布有草原荒漠。四川盆地是位于东部季风区中南方地区的一个盆地,气候十分湿润温暖,内部为成都平原,被誉为天府之国。柴达木盆地位于我国的第一级阶梯上,是一个高原盆地,属于封闭的山间断裂陷落盆地,周围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昆仑山脉围起来,总面积约为26.5万平方千米。

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加上周围山脉包围,海洋水汽难以进入,所以气候十分干旱,年降水量多在200毫米以下,属于干旱地区,特别是柴达木盆地的西北部降水更为稀少,年降水量可能不足15毫米,不过虽然气候十分干旱,但是柴达木盆地却是一个“聚宝盆”,因为盆地内蕴藏着丰富的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如果,柴达木盆地变成了一个湖泊,我们可以称为“柴达木湖”,那么首先就是这些矿产资源的开发受到很大阻碍。

此外,对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个“柴达木湖”的面积达到26万平方千米左右,相当于是世界上最大湖泊里海面积的三分之二,是我国最大湖泊青海湖面积的五十多倍,如此大面积的湖泊对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形成大湖效应。对于周边地区来说,年降水量将会增加,气候趋向湿润,同时年平均气温将会升高,气温年较差将会减少。此外,柴达木盆地形成的湖泊,很有可能是咸水湖,虽然不能直接利用,但是我们可以建设引水工程,引部分“柴达木湖”的湖水进入塔里木盆地,形成咸水湖,增加水分蒸发,改变塔里木盆地的气候。


地理沙龙


感谢提问,这个问题需要从柴达木盆地所处的地理环境说起。

众所周知,我国的地形多种多样,在我国辽阔的大地上,既有雄伟的高原和高耸的山地,也有起伏的山岭和低缓的丘陵,还有地势平缓一望无际的广阔平原和四周群山环绕中间低平的盆地,陆地上主要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以及盆地这5种地形类型。

就盆地而言,主要分布在我国第一、二级阶梯上,按照面积排名主要有四大盆地,分别是塔里木盆地(约40万平方公里)、准噶尔盆地(约30万平方公里)、柴达木盆地(约26.5万平方公里)和四川盆地(约26万平方公里)。

从我国四大盆地所处的具体位置来看,面积排名第一和第二的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分别位于我国新疆的南疆和北疆,也就是所说的“三山夹两盆”。柴达木盆地处在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的西北部,主体部分位于青海省海西州境内,而四川盆地则由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华莹山、大巴山环绕而成,基本上囊括了四川省中东部和重庆市西部。

作为我国四大盆地之一的柴达木盆地,主要被昆仑山、祁连山、阿尔金山等山脉环抱封闭,是我国地势最高的盆地和典型的高原型盆地,它的形成主要与地壳运动有关,属于封闭性的巨大山间断陷盆地。

实际上在地质历史上,柴达木盆地及其周边的广阔区域曾经是一片广阔的海洋,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猛烈撞击作用下,青藏高原逐渐隆起,使得高原以北的区域形成巨大的内陆湖,后又受高原的阻挡降雨持续减少和剧烈的蒸发作用,柴达木盆地最终形成了一个面积巨大的盐盆,拥有丰富的盐类和其他化学元素。


假如柴达木盆地变成一个大湖,在笔者看来虽然我们失去了一个规模巨大的钾肥等资源的开采基地,但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形成一个面积巨大的湖泊其利要远远大于弊,其所带来的生态效应不可估量。

我们都知道,北美有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也就是五大湖,它由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组成,总面积约为24.566万平方公里,总库容大约比俄罗斯的贝加尔湖小8000亿立方米。并且在日本的西北有一个海域叫日本海。由于五大湖和日本海分别冬季风的下风向,当冬季极地气团南下经过五大湖湖面或冬季的西北风经过日本海时,温度相对较低的空气与相对温暖的水面接触交汇从而形成丰富的降雪,因此冬季的美国和日本往往暴雪天气较多。

北美五大湖地图

而我国西北地区深居亚欧大陆内部,由于距海较远海洋水汽难以深入,再加上青藏高原和众多山脉的阻挡,常年气候干旱、降雨稀少,荒漠、半荒漠区域广布。如果这时候柴达木盆地能够变成一个大湖,总面积为26.5万平方公里,其“大湖效应”有望比北美的五大湖要更强,届时我国西北将会出现规模不小的绿洲。

不过,俗话说得好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我国西北地区之所以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归根结底是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没有水的滋润土地自然就被沙化。

那么要想使柴达木盆地变成一个大湖,去哪里找水源呢?很显然,从长江、黄河调水不太实际,毕竟长江和黄河还承担了中下游广大区域的生产生活用水,而且所谓的海水西调(从渤海引水到西北)也不太靠谱。唯有从印度洋暖湿气流的深入和藏水入疆(或藏水入青)这两个方面考虑较为稳妥,凿开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形成一个巨大的“口子”使得西南暖湿气流能够深入到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在地形的阻挡作用下形成地形雨,同时积极开展雅鲁藏布江的引水工程建设,将丰富的水资源调往青海西北部的“柴达木湖”。

以上内容,欢迎点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