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民居、公館……一磚一瓦一段歷史,去年渝中區完工27處文物保護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何浩/文、圖、視頻

今年初,渝中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去年,渝中區完工巴縣衙門舊址等20餘處文物保護工程,建成開放韓國光復軍總司令部舊址等3家博物館、陳列館,文化魅力不斷彰顯。此前,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從渝中區文旅委獲悉,去年完工的文物保護工程為27處,其中包括修繕工程、搶險加固、保養維護及陳列布展等。

這些隱藏於繁華都市裡的歷史文物代表了我們這座城市的記憶,青磚灰瓦的建築雖然與我們相距百年,卻又和我們近在咫尺。春節前,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對部分文物保護項目進行了實地走訪,今天我們來看看它們的“廬山真面目”。

主要為古建築和近現代代表性建築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從渝中區文旅委瞭解到,去年完工的27處文物保護項目中主要為古建築和近現代代表性建築,大部分為續建工程,新開工為2處。

記者梳理27處文物保護項目,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包括通遠門搶險加固工程、國民政府外交部舊址和聚興誠銀行舊址修繕工程,還有美豐銀行舊址保、川康商業銀行舊址、交通銀行舊址保養維護工程等。

老重庆 | 银行、民居、公馆……一砖一瓦一段历史,去年渝中区完工27处文物保护

修繕完工的國民政府外交部舊址

此外,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有7處,包括中蘇文化協會舊址修繕工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禮堂舊址修繕工程、李耀庭公館修繕工程等。其餘包括渝中區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巴縣衙門舊址的修繕工程以及雷家坡古道遺址等文物點修繕工程。

“國保級”文物中,記者發現4處為金融機構,這些銀行舊址主要集中在渝中區小什字、打銅街、道門口一帶,而且大多數今天還在“服役”中,郵政、建行等金融機構在使用。

老重庆 | 银行、民居、公馆……一砖一瓦一段历史,去年渝中区完工27处文物保护

搶險加固後的通遠門城牆

金融機構舊址都聚集在打銅街一帶

為何金融機構舊址都聚集在這一帶?70多年前,這一帶曾經享譽海內外——抗戰時,這裡是中國金融界大亨叱吒風雲之地,曾被譽為“中國的華爾街”。去年進行保養維護的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國民政府經濟部舊址也在這一帶,該處成了後來的重慶飯店,當年各大銀行、錢莊都圍繞國民政府經濟部興建。

此前,記者曾對渝中區啟動打銅街傳統風貌區進行報道,相關負責人表示,打銅街輝煌時,街道兩旁銅器店不下百家,晝夜可聞打銅聲,錢莊銀行達到150多家。

老重庆 | 银行、民居、公馆……一砖一瓦一段历史,去年渝中区完工27处文物保护

磅礴大氣的聚興誠銀行舊址側面

成立於1915年3月16日的聚興誠銀行舊址是重慶市第一傢俬營商業銀行,如今位於解放東路的銀行舊址於1917年建成。記者在現場看到,雖歷經百年,修繕後的聚興誠銀行舊址外牆以黃色為主,從側面看,西式立柱、拱形門窗做工細美,造形大方。

相關負責人介紹,銀行舊址為中西磚木結構,地上為四層磚木結構辦公大樓,地下為金庫和庫房,高空俯瞰呈工字形佈局。“這是日本留學歸來的工程師餘子傑仿照日本三井銀行樣式設計,是近代中國中西合璧式折中主義建築風格在重慶地區的代表。”

老重庆 | 银行、民居、公馆……一砖一瓦一段历史,去年渝中区完工27处文物保护

位於打銅街的川康商業銀行舊址

這些銀行建築舊址在今天看來仍然磅礴大氣,每棟建築都有不平凡的歷史和過往,從打銅街路過,一根羅馬柱、一扇雕花的門窗足以讓你駐足驚歎。

比如,川康商業銀行舊址最主要的業績不是金融業,而是對故宮文物的保護。九一八事變後,故宮10萬多箱近60萬件文物分批遷往南京保存,七七事變後又分3路轉移,其中一路輾轉至重慶,約9000餘箱,是3路文物中數量最大的一批。因為川康商業銀行舊址二樓倉庫異常堅實,便將其中部分文物選擇存放於此。

古道遺址曾被誤認為南紀門

27處文物保護項目中雷家坡古道遺址和白骨塔兩處文物點為去年新開工的文物修繕工程。其中,雷家坡古道為渝中區近年來發現的文物點,發現之時曾被誤認為“九開八閉”十七座城門之一的南紀門,後來經專家論證和現場勘察、清理,證實了此處僅是造型像城門,位於南紀門外的一條清代官道遺址。去年修繕完成後,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曾到現場進行獨家探訪。

修繕好的雷家坡古道遺址恰好位於南區路高架橋下,旁邊是正在施工的雷家坡立交。由於雷家坡古道遺址緊靠石壁,在一塊天然基岩上,道路遺址由券拱橋樑和石踏跺構成,石踏跺從券拱橋樑頂部經過。

老重庆 | 银行、民居、公馆……一砖一瓦一段历史,去年渝中区完工27处文物保护

雷家坡古道遺址

因為很像城門,又地處南紀門附近,這個石洞曾經被認為就是殘存至今的南紀門古城門。渝中區文管所相關負責人曾用4點證據向記者證明了此處並非南紀門舊址,最顯而易見的就是城門洞內不會出現一塊天然基岩擋住城門。

今年將實施10處保護修繕工程

27處文物保護項目中包括很多民居,比如文物點十八梯171號民居,還有馬鞍山傳統風貌區內的29、30、31、63號建築,這些建築體現了重慶近現代民居建築的特點。

比如馬鞍山29號建築,據渝中區文管所資料顯示,該建築為一樓一底建於1930年,為良莊的三幢建築之一,代表了20世紀30年代近現代民居建築特色,是重慶最要的近現代建築。據介紹,良莊曾為私人公館,李公樸、王炳南也在良莊內居住、活動過。其中,馬鞍山29號建築旁邊還有沈鈞儒舊居。

老重庆 | 银行、民居、公馆……一砖一瓦一段历史,去年渝中区完工27处文物保护

修繕中的李耀庭公館

此外,修繕完成的李耀庭公館又叫卜鳳居,始建於清末,由兩棟小樓構成,這裡不僅曾居住西南首富李耀庭,重慶第一盞電燈也從這幢樓點亮。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從《2020年渝中區政府工作報告》中瞭解到,今年,渝中區將加強文物保護修繕,精心實施老鼓樓衙署遺址公園等10處保護修繕工程,接續實施郭沫若舊居等4處文物展陳工程。啟動策劃《渝中故事》叢書編撰,以國際村、領事巷等社區為單元,打造歷史文化主題街巷、院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