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在深深伤害了别人之后,可以若无其事当作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的继续来往?

岷玥心


这种人太多了,真的是一种病。可惜等人弄明白他这种是病,周围的人都巳经被他消耗光了力量。他就像吸血鬼,吸光了能量。

工作,学习等等都被影响,总是防不胜防的被伤害,透支了自己的心情和体力。一个看上去正常但其实边缘的人,伤害性太大。这是一种令人心碎的处境,可是却又毫无办法。


张看的树


为什么有些人在深深伤害了别人之后,可以若无其事当作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的继续来往?

有两种可能性:

01 对方是无意识的伤害

正如每一个人的笑点不一样,每一个人的泪点也不一样。 一个爱你的男人都一定能才出来你为什么会哭,你怎么能期待你的同事、老板、普通朋友,能够知道你为什么会哭呢?

比如, 多年以前,我下班的时候,偶然跟同路的同事聊起公司装修的事儿。我说,这个装修公司用的材料太差了,味道特别大,简直是让女员工不敢生孩子的节奏啊。时隔很久,我才从另外一个同事那里听说,当时同路的那个女性同事正在积极备孕,听了我说的话以后,哭了很久。我冤啊,我怎么知道,我只是想开个玩笑。

02 自己的玻璃心太重

日常生活中,大家总要说说话的。有的人口无遮拦,啥话都能说、啥话都敢说。这就是社会。总不能把人家的嘴巴用封条贴上, 不让人家说话。社会生活需要钝感力,否则不如回家待着, 谁也别见。 谁没受过委屈呢?我上一次委屈,是在出差的时候,做展会布置,我的顶头上司因为家具需要自己动手组合,就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晚上9点、10点让我一个人跑到市区去超市买东西。我一个人提着重重的塑胶袋,觉得很难过。但是第二天,我仍然买了早点给他,在开展之前吃。再后几天,他感冒发烧,我也分给他退烧药片。 我做这些,不是因为他是我上司,而仅仅因为我是个人,我不能眼睁睁看着别人受罪。虽然,当时,我已经下定决心离职。当我感到委屈的时候,我不期待别人会忏悔,我只会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总的来说,我觉得,如果受了伤害,别管别人是怎么想的,也别管别人会怎么做。原谅可以原谅的,离开应该离开的。

欢迎关注我I生活,分享40+的活法!


我I生活


是的,有一种人:不管干了什么坏事,毫不愧疚;对朋友或家人的祸福,漠不关心;不承担任何责任;没有负罪感;没有羞耻心;就像是一只冷血动物,就像是一块冰…


而这类人被称为“反社会人格障碍”,又被称为“无良症”。


简单的说,就是:有这样一种人,他们没有爱的能力,没有共情能力,他们只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对他人没有任何怜悯之心。


也许很多人都以为,反社会人格者都是连环杀手、悍匪、变态杀人狂…比如,滴滴司机杀害空姐案;比如,米脂校园惨案;比如,杭州保姆纵火案;比如,前几年发生的孕妇诱骗少女案…

从这些案件的各种细节推测,凶手很可能都是反社会人格者。


但并不完全是这样,反社会人格者的数量很大,据精神疾病专家统计超过4%(在中国和日本这样的东方国家,数量比西方国家少,略低于4%),也就是说,每100个人里就有4个,每25个人里就有1个反社会人格者。

其中的绝大多数,是“非暴力反社会人格障碍”。他们不是连环杀手,也不会轻易犯罪,他们就在我们身边:他们很可能就是为吃软饭而结婚,不关心孩子的男人;心怀怨恨,给邻居制造麻烦的老妇人;性侵女同事的公司总裁…


根据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发布的信息显示,如果一个人具备以下7个特征中的3个,那么这个人就可以被确诊为患有反社会人格障碍:

1、完全不遵守社会规范。

2、习惯性撒谎或操控他人。

3、行事冲动,无法提前计划。

4、易怒,具有攻击性。

5、毫不顾忌他人安危。

6、一贯不负责任。

7、在伤害他人之后毫无悔意。

“我没有错”“我也是被逼的”“我是迫于无奈”把责任推给别人,推给社会,甚至推给受害者的习惯,也正是反社会人格者的典型特征之一…

哈佛医学院的精神病专家,玛莎·斯托特写了一本名叫《当良知沉睡》的书,用大量的案例,揭露了反社会人格者的恶行,总结了一套识别反社会人格者的方法,为善良的人们敲响警钟,提醒有良知的人们提高警惕,保护自己。作者提供了13条自我保护法则,为普通人避免被反社会人格者伤害提供一些方法。

1、首先你必须承认这个事实:某些人就是没有良心。

2、做判断时,依靠直觉,不要被对方的身份影响。

3、用“事不过三”原则检验对方。不要把你的钱财、工作、感情,葬送在一个“事会过三”的人身上。

4、不要相信所谓的权威。

5、小心过度奉承你的人。

6、分清尊敬和害怕。

7、不要试图加入他们的游戏,你不是他们的对手。

8、切断一切和反社会人格者的联系,拒绝和他们沟通和接触。

9、不要有妇人之仁。

10、不要去弥补已经无法改变的损失,咽下这口气,及时止损。

11、不要帮他们隐瞒任何事情。

12、相信人性,相信大多数人是有良知的。

13、好好生活,是对他们最大的报复。

简而言之,要远离那些反复撒谎,反复承诺又不兑现承诺的人。


请叫我羊先生


这种人不知道世上有羞耻二字。这种性格的人,心里扭曲,自私自利 狂妄自大,喜欢操控别人,总觉得自己是世上最聪明的人。

尽量不要和这种人有交集,及时止损,这种人不会改变的,远离,免得再次受到伤害。还喜欢狡辩,没有廉耻,脸皮厚,没有道德观念,不知悔过,就没长心。积攒够了,不是老天收,就是受到法律制裁。

善良的人,擦亮眼睛,遇见这种人,就算是自家都不要理,更别说是外人了。这种性格的人,不配称作人。




平安256348005


伤害他人,有两种情形:

一是刻意的伤害他人。自己的有主观上的故意,有行为上的具体行动。

二是无意识地伤害他人。自己没有主观上的故意,行为上也不认为会伤害到他人。

在情感关系当中,大多数都是无意识地伤害他人。当加害方使用行为时,不仅没有意识到这对他人来说是一种伤害。甚至是在加害方的意识中,我都是为你好,我是帮助你的。

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有一个孩子对中医针灸很感兴趣,喜欢研究这个。孩子的父亲就不高兴了:“你这上高中了,自己的功课都忙不过来了,你咋地还整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呢?”

父子两个人因为这闹翻了,整的孩子火大的要离家出走。

孩子有兴趣爱好是很好的事情,我们一天到晚的说要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可是当孩子真的有兴趣爱好时,家长又会以影响学习为由横加干涉。

对孩子来说是受到了很大的伤害,不惜离家出走了都。

对父亲来说能认识到时伤害了该子吗?恐怕很难,他认为是为了孩子好。今天的局面是孩子不懂事,不听话造成的。

因此,结论是:如果是有意伤害他人的话,那一定是有来往的,没有来往怎么伤害他人呢?

如果是无意识地伤害他人的话,那也是会有来往的,因为得帮助他人。

决定是不是要继续来往的人是受到伤害的人,而不是伤害他人的人。这样,我们的思路就清楚了。


博睿迪


在现实中,网络上,确实常有些失德小人出没,口无遮拦,寡无廉耻,不积口德,恶意伤人。对于这些人,我觉得真应学学孔子教人的“以直报怨”了,该指责就指责,该痛斥就痛斥。不这样就不能让他们警醒、收敛!听之任之不唯会让他继续为祸人间,更助长其嚣张气焰了!指责、声讨、痛骂,这本身就是要他们回到正道上来,就是与人为善了!

退一步,若然我们不愿与人结怨,更想息事宁人,则至少我们也得不为这种人太过伤神。

这不值得!失德的是他,又不是我!留耻的是他,又不是我!所以在这点上,我们也要学会自我宽心了。



蟹小鱼


自私自利,无情无义,有人说这种人有一天会幡然醒悟,会后悔,我觉得不会,因为他们天生就是这个坯子,基因就是如此。


晓维24


蛇🐍不知道自己有毒,苍蝇不知道自己能传播疾病,身上有狐臭的人自己是闻不到的,伤害别人的人认为它的伤害是对的


追梦人144888756


的确是这样,我自己就亲身经历过。第一种人,就是特别有城府,处事方式比较圆滑,老练。这样的人不一定有职位和能力,但是在出理人际关系是绝对游刃有余。第二种人,那就是性格大大咧咧不拘小节,说过什么做过什么转脸就好像忘了,不放心上。第三种人,那就是自私自利了,贪图便宜了。为了某些利益和好处会暂时委屈自己去讨好对他有利的人。

无论是哪一种人,我觉得都要警惕。违反原则的事不能容忍,踏破自己底线的事不能原谅。其他的事也可以和他一样装聋作哑,但是一定要心中有数,最好不要再给他一次机会来伤害自己。


福星happy


做小三的破坏人家家庭,伤害对方感情,却若无其事,心安理得,谈情说爱,谈笑风生,没见网上小三有半点内疚,也无反思之心,该小三资格甚老,已年代久远,要金钱及情爱,情欲诱惑,但凡小三有点自尊也就不成其为小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