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笔下的人物最坏的是谁?

曾经樱桃没有小丸子


梦露居士为你解读金庸武侠,点击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金庸先生在十四部小说中描写了不少坏人,可谓形形色色,不胜枚举。那么这些坏人之中谁最坏呢?这可就值得好好说道说道了。

首先,这个人不能有苦衷。

在金庸小说中,很多人作恶是有苦衷的。这样的人虽然罪大恶极,但是尚能悔改,不能算是最恶之人。

比如《倚天屠龙记》中的金毛狮王谢逊,他在江湖上滥杀无辜,可以算是大恶人了。不过谢逊的所作所为全是他师父逼的,因此他心中也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是错误的,并最终在少林僧人如空见、三渡等人的感召与度化下彻底悔悟了。所以谢逊看行为是穷凶极恶,但看内心尚不算最恶之人。

其次,这个人必须心智正常。

这一条主要针对《天龙八部》中的穷凶极恶岳老三。岳老三身为四大恶人之一,可谓名不虚传。他杀人毫无理由,想杀就杀,而且以恶为荣。比如钟万仇的仆人说他不是恶人,他便怒火中烧,将其杀死。岳老三可谓恐怖至极的一个恶人了。

但是读者们都知道,岳老三的心志不健全,脑子不清楚。所以他的恶完全是率性而为的从心所欲,岳老三虽然恶,却憨直得可爱,最终因为救段誉而死。所以岳老三也不算最恶之人。

最后,这个人所做恶事必须达到骇人听闻、突破伦理、常人难以想象的地步。

金庸小说中很多人做的坏事,无非是背信弃义、恩将仇报、杀人放火等等而已。这在刀头舔血的江湖中,其实不算什么大事,试问常走江湖之人,谁手上没有一两条人命?除了洪七公,谁敢说自己杀的一定是罪有应得之人?

比如《倚天屠龙记》中有这么一段情节:

最后一名长须道人出来,稽首说道:“贫道太虚子,我两位师兄命丧谢大侠拳底,贫道今日得见谢大侠风范,深自惭愧,贫道剑下也曾杀过无数黑白两道的豪杰。我若找你报仇,旁人也可找我报仇。”说着拔出长剑,左手振指一弹,当的一声,长剑断为两截。他将断剑投在地下,向谢逊行礼而去。

所以如果只做过杀人放火等事,虽然也是恶人,但是在恶人榜上绝技排不上前列。必须做出其他恶人不忍为、不愿为的恶事,才有可能被称为最恶之人。

那么金庸笔下最恶的人到底是谁呢?综合上述三个条件,居士我认为非《连城诀》中的凌退思莫属!此人虽然没什么名气,但他做的恶事实在是骇人听闻,哪怕段延庆、欧阳锋这样的恶人,也决计不会去做!

凌退思为了谋夺藏宝秘笈《连城诀》,竟然将自己的亲生女儿钉入棺材之中,活活闷死!此人的残酷、贪婪,令人不寒而栗。古话说:虎毒不食子,凌退思却能作出这种灭绝人伦的恶事,死有余辜,绝对能算金庸笔下第一恶人了!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我是@梦露居士 ,为你解读金庸武侠。欢迎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梦露居士


连城诀里一大票,凌退思,戚长发,一个连女儿都害死,一个连女儿都不管,毒蝎心肠,无丝毫人性可言。

射雕之杨康,为己为私,手段卑鄙,对母亲欺骗,对完颜洪烈更多是依恋荣华富贵而非亲情,对师父欲害之,对兄弟捅刀子,除了对穆念慈还有些真心,可说凉薄之至。

黑风双煞,拿活人练功,九阴白骨爪不知杀了多少无辜之人。

神雕之李莫愁,滥杀无辜,自己不开心要天下人也跟着她不开心,早已深中情毒无可救药。

赵志敬,心胸狭隘,背信弃义出尔反尔,为掌教不惜投降蒙古,毫无底线可言。

公孙止裘千尺,一对天造地设的极品夫妻,都是凉薄之人,男的无耻,女的狠恶,谢天谢地,让他俩相爱相杀到死,才是对世人最好的结果

天龙八部叶二娘,也是李莫愁一号的人物,甚至更盛,一生不知残害了多少婴儿。其情虽可悯,然而她和李莫愁却把怨毒洒向更弱者,反社会的渣子。

慕容博,为复国挑拨宋辽武士雁门关血战,欲搅动天下大乱,害了多少无辜之人。虽说慕容家数代身负复国之志,慕容博也有其不得已之处,但这笔血债还是该算慕容博头上。

鹿鼎记洪教主,身为教主,对属下作威作福,令人厌恶,更为勾结俄罗斯甘当汉奸走狗。


相忘于江湖7555


金庸里的坏人,大抵分为几类:

一、为武功或财宝不择手段的,比如《连城诀》里的几位仁兄、岳不群、朱九清之流,害女弃妻的;

二、为功名、事业,比如慕容博、杨康之流,运用计谋搞得天下腥风血雨的;

三、为一己私情的,比如成昆。

像四大恶人之类的,虽然直接冠之以“恶人”,但其实还不是最坏的,他们或多或少有自己的苦衷,要是我排的话,我排出前5位,其它随意:


1、玄慈方丈(天龙八部)

此公第一当仁不让了。为什么把他排第一呢?因为他间接导致了好几个婴儿的悲惨命运。世间最大恶者,就是拿刚来到世界上的婴儿开刀的,虽然这个直接施行人是叶二娘。但玄慈难逃其咎。

他霸占了叶二娘,然后吃干抹净抽一口事后烟后就拍拍屁股走了 ,导致叶二娘心性大变,把气都撒在别家孩子身上。

而且叶二娘残害别人孩子,作为少林寺的方丈,他不可能不知情,出家人慈悲为怀,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就没想过加以干涉吗?于心何忍啊。

无非就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清誉。

第二,作为当年那一役的带头大哥,他没有勇气面对当年的错误不说,在萧峰被质疑身世后的一系列事件中,他依然隐忍,没作任何表示,如果他早出来承认当时的事件,也不大会有后面知情人陆续死掉的事发生了(虽然那些事是萧远山做出来的,但玄慈如果早出来澄清,以萧峰的心智,也会阻止他爹继续干这事)

坏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身为其中的责任人,却不作为,隐忍,纵容坏横行。


2、慕容博(天龙八部)

此君属于奸雄一类的人物了,为了复国,报假情报,挑起两国矛盾,妄想渔翁得利,进而造成了几十条生命的直接损失。而间接和长远的损失是,导致两国关系紧张,从而更加深尤其是边疆人民的疾苦。


3、成昆(倚天屠龙记)

此君真的很莫名其妙,为了一己之情,和阳顶天夫人私通被发现,人家没怪你,陌顶天还就此呜呼哀哉,从此就跟明教过不去了,还投靠外族势力,策划六大派围攻光明顶,这中间的损伤也是不计其数。


4、凌退思(连城诀)

人家说“虎毒不食子”,此君不管不顾自己的女儿,直接拿女儿当诱饵,把丁典害的那个惨了,有情人牢里牢外两地分隔,丁典每天只能远远地看着阳台上的花.....


5、梅念笙的三个徒弟(也是连城诀)

金庸仿佛要在《连城诀》里把所有的人性的坏写尽,反正他小说中的一大半坏人都在这本里。

这三徒弟以戚长发为代表,为了得到连城剑法,亲手害死自己的师傅。在古代尊师重教的礼法下,师傅就相当于半个父母一样,因为你吃饭的本领、在江湖上赖以生存、扬名立万的本领都是来自于师傅,你把他干掉了,属于比较禽兽忘本的事情,四大恶人都干不出来。


万亩福田


小哥出品,必属精品!

你们这些金庸先生的假粉丝,都给我放开这个问题,让我来回答。


金庸先生武侠作品集。

飞雪连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

以上两句诗,分别代表了金庸先生十五部武侠小说,分别是《飞狐外传》(1960年)、《雪山飞狐》(1959年)、《连城诀》(1963年)、《天龙八部》(1963年)、《射雕英雄传》(1957年)、《白马啸西风》(1961年)、《鹿鼎记》(1969年)、《笑傲江湖》(1967年)、《书剑恩仇录》(1955年)、《神雕侠侣》(1959年)、《侠客行》(1965年)、《倚天屠龙记》(1961年)、《碧血剑》(1956年)、《鸳鸯刀》(1961年)。

短篇小说《越女剑》(1970年)。


金庸先生武侠小说里面,最坏的人出自《天龙八部》,他有多么坏呢?可以说是不顾万千百姓死活,简直是丧心病狂的大魔头。

他就是-慕容博!

慕容博有多坏?小哥一一为大家解开这个恶魔的人皮面具。


制造宋辽交战的争端。

在《天龙八部》里面,所有故事的起源,都源自于三十年前雁门关外的一场大屠杀,少林寺高僧玄慈大师被江湖妖人所骗,妖人传信玄慈大师,告诉他辽国要派高手去少林寺抢夺武功秘籍,为了保护中原武林安危,保护少林寺百年荣誉,玄慈大师带头组织了一匹江湖高手,前往雁门关进行狙击。

一场大战,战况惨烈,有多么惨烈呢?妖人慕容博目睹了大战经过,直接吓成了神经病,跑回老家燕子坞,躲在地窖里面五天五夜不敢出来,经过妻子的安慰鼓舞,最后才精神恍惚的出来,虽然多年来一直调理,但是这后遗症太厉害,导致慕容博后面即便练成了高深武功,还是时不时的发病。

而这惨案的根源,就是慕容博想制造宋辽争端,他好乘机复国。


制造吐蕃和大理的矛盾

慕容博为了让天下大乱,简直是处心积虑,连大理这样的边陲小国都不放过,他接触鸠摩智,明知道鸠摩智是个武痴,他故意告诉鸠摩智,大理的《六脉神剑》是天下第一剑,精妙绝伦,威力无穷,堪称世间最强剑法,最强武功秘籍,这样做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呢?

鸠摩智勤学苦练,最后去大理天龙寺,先礼后兵,先给天龙寺发帖子,以吐蕃国师大明轮王鸠摩智的身份拜访天龙寺,直言要借《六脉神剑》剑谱一看。到天龙寺之后,发现人家根本不给面子,随后大打出手,后来更是不惜挟持保定帝(大理国君),最后被枯荣禅师三言两语说的失去了方寸,觉得抓保定帝确实没意思,索性抓了段誉而逃,为的就是学习他心心念念的《六脉神剑》。

天龙寺是大理的国寺,因为大理段氏很多领导人或者皇亲国戚,大部分最后都去天龙寺修习佛法,了此终生,所以天龙寺在大理,它的意义比大理皇宫还要重要,是大理国的精神支柱,也是大理国的核心所在。枯荣禅师几句话,就命令保定帝段正明出家为僧,修习《六脉神剑》共抗强敌,段正明毫无怨言,可见天龙寺于大理的重要性。

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是魔头慕容博算计好的,他要让吐蕃国和大理国产生矛盾,最好因此而发动战争。


制造大理和大宋的争端。

少林寺在大宋(中原)武林堪称翘楚,和丐帮一起统领江湖正道。

少林寺玄苦大师遭人暗算,因为样貌像极了自己的爱徒乔峰,因此玄苦大师至死也没有说出凶手是谁,他不说不代表少林寺高僧不会把这件大事就此揭过。

江湖中一时间山雨欲来风满楼。

少林玄慈方丈接到消息,四大恶人要去大理皇宫闹事,因为当年大理国发生争权大恶斗,延庆太子失败,被驱逐出皇宫,流落江湖,经过多年的勤学苦练,招纳团伙,现如今要回来报当年的仇了。

少林寺为中原佛教首领,天龙寺为大理国佛教之尊,两寺时常交流学习,玄慈得到这个消息,就派玄悲大师去大理助阵保定帝段正明。

结果,在大理身戒寺,玄悲大师被人用“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给打杀了。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慕容博得知玄悲大师要去大理,为了挑起大理和大宋的争端,他在大理境内把玄悲大师杀害了,本来慕容博用的是大理绝学“一阳指”,将杀玄悲大师的罪孽嫁祸给大理,结果因为他“学艺不精”,和玄悲大师交手,被玄悲大师以“大韦陀杵”打的“登感不支”,生死关头顾不了那么躲了,慕容博施展家传绝学“斗转星移”神功,以玄悲大师的“大韦陀杵”击杀了玄悲大师。

然后少林寺就要找慕容复的麻烦了。

慕容博为了制造混乱,挑起国与国之间的战乱,可谓是东奔西走,疲于奔命。



杀害江湖德高望重之人,挑起中原江湖纷争。

慕容博杀害的江湖人士,比较出名的就是黄眉僧人和玄悲大师,但是因黄眉僧人心脏和一般人不同,他的心脏长在右边,所以才大难不死,此时慕容博是幼年。

杀害玄悲大师,则完全是为了嫁祸给大理段氏,挑起大理和大宋的争端。

慕容博的一生,杀的人可不止这两位,因为在原著中,慕容复要自杀的当口,慕容博来了,他亲口说了这样的话。

当年老衲从你先人处学来,也不过一知半解、学到一些皮毛而已,慕容氏此外的神妙武功不知还有多少。嘿嘿,难道凭你少年人这一点儿微末道行,便创得下姑苏慕容氏‘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大名么?”

这段话非常直白的告诉慕容复,“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为什么如此名扬天下,响誉江湖?难道是靠你这个毛头小子吗?不是的,是靠我给你宣传的。

而在《天龙八部》中,王夫人就说慕容博为了复国,能巴结的巴结,能收编的收编,不听话的,当然是除掉了。

所以说,慕容博杀的人,不在少数。



传播歪理,训练私兵,意图趁乱起事。

慕容博为了复兴大燕真是处心积虑,他做生意,筹集复国资金。他组建了一只小“义军”,准备在起事的时候大显神威,为他攻城掠地。他四处奔走,巴结那些位高权重的贪官污吏,制造阶级矛盾。他收编那些有能力有野心的人,共同谋化天下大事。对于那些自己无法驾驭,不能被自己所用的有能力的人,他就杀人灭口。

可以说,他所作所为都是无时无刻都在想着复国的事。

看看慕容复,比之慕容博差的远了。

慕容博这个魔头,在少林寺藏经阁,面对萧远山父子,还不忘传输自己的理念,告诉萧峰父子以国家大事为重,还在妄图挑起大宋和辽的战争,为了达到目的,甚至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当然他自己心里也清楚,自己练功走火入魔,命不久矣。


在少林寺藏经阁,隐藏了不知道多少年的扫地僧为什么会出现呢?就是被萧峰义薄云天,正义凌然的大义所感动,他也不顾忌自己的身份了,走了出来,对乔峰大加赞赏,而乔峰最终的成就如何呢?

乔峰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以自己个人荣辱为代价,换取了宋辽两国几十年的和平,拯救了千万黎民百姓的性命。

而慕容博,为一己之私,视他人性命为草芥,不惜挑起天下战乱,别人再坏,也不过祸害几十人几百人,而大魔头慕容博苦心经营三十年,他要祸害的,可是几百万人。

所以说,金庸先生武侠小说里面,最坏的人,非慕容博莫属。

谢谢大家。

喜欢的记得点关注。

(评论区开放,不服来辩。祝大家生活愉快。)


古梁镛


金庸先生的武侠巨作有多经典,相信大家都知道。各路电视剧争先恐后要进行翻拍,人们也非常喜欢看这种武侠电视剧,饮马江湖、锄强扶弱,打抱不平、行侠仗义这是一代人的梦想。每个少年心中都或多或少有过一个江湖梦。

那么看了那么多金庸老先生笔下的巨作拍成的电视剧之后,你觉得哪个人物最坏呢?

所谓不怕小人就怕伪君子、明刀易躲暗箭难防。小人并不可怕,可怕的就是伪君子。

而金庸笔下的《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岳不群是华山派的掌门,令狐冲的师傅,其武力高超,精通紫霞神功,江湖人称“君子剑”。但是实际上的岳不群却是一个伪君子,一个小人。

岳不群表面温文儒雅、风度翩翩、饱经诗书、正义凛然,实际上卑鄙无比,心狠手辣。为了辟邪剑谱,不惜要杀害自己的徒弟,自己的妻子和自己的独女岳灵珊。为了得到辟邪剑谱,不惜利用自己的女儿岳灵珊做美人计。得到辟邪剑谱后又嫁祸于令狐冲、杀害自己的弟子,为了练就辟邪剑谱不惜自宫。表面上谦谦君子,背地里小人嘴脸,得到辟邪剑谱之后,下令逐令狐冲出师门,还号令天下正派之友诛杀之。

相信电视剧开始之前,小伙伴们都被岳不群的谦谦君子的形象所迷惑了,一直以为他是一个很好的师傅,很好的丈夫很好的爹,但最后,回过头看看,原来我们都错了,他才是整部电视剧中最大的反派,最狠毒,最心狠手辣,最心机的一个人。

相信看过《笑傲江湖》的小伙伴都应该很懂,应该都对岳不群咬牙切齿,恨不得把他杀了。

所以金庸小说中,最坏的人非岳不群不属。


小酷游戏


赵志敬。

从头到尾坏。而且蠢。从一出场被郭靖误伤就一直记仇杨过,使尽坏水。遇到危险就舍弃尊严求荣,没有一丝一毫人性的善良。

在尹志平侮辱小龙女这件事情上,处心积虑,尽可能把对杨过小龙女的伤害放大到最重。在小龙女不知情的情况下告诉小龙女事实真相,在比武大会上当天下英雄的面逼迫尹志平说出事实。用心险恶下流之极。

而且,当小龙女出手制止他时,还不忘恬不知耻地调戏小龙女:你摸我干嘛?我又不是你姘夫。结果被小龙女重伤,真是活该。

赵志敬的坏,是小人的坏。正因为是小人,阴险得防不胜防。再是大人物也会冷不丁地着了他的道。

天底下最难防的就是赵志敬这种小人。


守候青鸟的露台—青儿


金庸小说中,我确实没有找到那个最坏的,因为我们平常的“好坏”尺度放在金庸小说中难以成立。用陈世骧先生对《天龙八部》的评语“无人不冤,有情皆孽”来评价金庸小说的人物实在太过贴切。因为金庸小说的人物并不是单纯的“坏”,而是真正坏的有深度,有感情,坏到让人觉得可爱,真实,又感慨。

《笑傲江湖》里的林平之和岳不群够坏了吧,但通读小说,林平之的坏拷问的不是他自己,而是拷问了那个武侠世界,是那个环境把原本正直林平之逼成了那个阴鸷的复仇者。岳不群够坏了吧,为了成为武林盟主搞得家破人亡,但他作为一个没落门派的掌门人,他的目的又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像这样的人确实是不少。

《连城诀》里面就更多了,除了狄云,水笙,空心菜等少数几个人外基本都是坏人。而且一个比一个坏,血刀老祖甚至还不如凌退思坏。但是当读到最后天宁寺时,感受到的不是这些人的坏,而是他们生命的可怜。因为《连城诀》中那些人的坏太真实了,容易让人联想到自身。

《天龙八部》这样的作品相比《连城诀》这些,反派和坏人显得就要温情很多,丁春秋这种坏人似乎总不如凌退思他们恶毒和恐怖。慕容复这样表里不一的小人最后在石头上坐着春秋大梦又让人恨不起来。

金庸先生在塑造人物时可以读到受了西方文学的很大影响,在乔峰身上我们能看见俄狄浦斯王的影子,在《鹿鼎记》和《鸳鸯刀》里面似乎又有一些《堂吉诃德》相似元素,这可能和金庸先生本人的博学相关。西方文学经典的中心是莎士比亚,而莎士比亚的人物特色在金庸的人物中也同样有很多体现,尤其是人物复杂性方面,这是金庸先生对中国现代小说的一个巨大贡献,也是金庸人物的深刻特点,没有单纯扁平的“好坏”,而是充满了人性复杂和生命选择的痛苦与悲哀。

我仍然认为,金庸小说里没有最坏的人,也没有最好的人,因为我们先要定义“好坏”。


sumr849


所谓坏人,只是从大多数人眼里来看的。如果真要有一个尺度,一个衡量的标准,那就以中国几千年的道德传统来看。真小人落井下石,真君子雪中送炭,伪君子表面雪中送炭,实则落井下石。因此,坏人不外乎两类:一类是真小人,典型是《笑傲江湖》里的左冷禅,一类伪君子,典型是《笑傲江湖》里的岳不群!个人以为,真小人易躲,伪君子难防!


真的很难说


金庸作品里谁是最坏的人,这个本身就不好下定义。我觉得每个人都有每个人在作品中的定位,都是相互影响和推动的情况,好坏不能用二维方式、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去分。

一、看是正义的非常态,却又邪恶的十分。你比如说《天龙八部》中的乔峰是个大主角,是个大英雄,可一心想弄清楚自己的身世,找出带头大哥是谁,在那个动荡的社会背景下,丐帮以及其他名门正派利用了乔峰的正义感和英雄感,都不给他说带头大哥是谁,为什么导致了现在的这个局面,直到“带头大哥”乔峰的爹出现,引发了重重血案,这里面这些名门正派既有集体犯罪的正义感,视乎每个人都是好人都可以脱罪,都没有犯错,但这个正义感的集体缺充满了邪恶,成为了最坏的群体,成为金庸作品中抨击的对象。另外在金庸作品中,带头大哥和慕容复的爹同时出现的时候,各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运筹帷幄一些事情,哪有什么对错和好坏,只是立场和方式不同。最后出现了据说是少林寺中武功最高的扫地憎用深藏的绝世武功解决了问题。那这个扫地僧这么厉害,为什么不能用自己的所学及早解决问题呢,为什么非要到事情千钧一发的时刻出现,才挺身而出呢?好坏只是相对而言的。

二、看是邪恶的人,又往往充满了正义。《倚天屠龙记》中的明教开始被江湖人士统称为邪教,还有四大护法,个个恶贯满盈,还有个蝙蝠侠吸血鬼,让人感觉这是个无恶不作的最坏的集体组织,里面的人肯定最坏。但是事实上,代表正义一方的各大门派,不都是为了“武林至尊、倚天屠龙”而去的,洗劫光明顶,用阴险毒辣的手段覆灭明教,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秘密。要不他们也不会被少林寺的那个假和尚成昆这么轻易的所骗。这里让人感觉成昆是这里面最坏的人,但成昆也有自己不幸福的人生,“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情人被明教教主霸占,蒙蔽了头脑出家当和尚,嫁祸明教一心想要报复。演到最后又看到了这个大恶人至情至性的一面,你说到底是好是坏呢?《天龙八部》中的四大恶人,也是这样。《射雕英雄传》里面的坏人也是这样,好人也是这样。《鹿鼎记》中的主人公,韦小宝十足的小混混,大坏蛋,各种出卖各种奉承,最后成为屌丝逆袭的代表让人膜拜,书中暗喻是否更让人深思。


窥探历史者


所有的人,都没有简单的好坏之分。尤其是在金庸小说中,人物不是脸谱化的,所有人的善恶都有其原因。好人有其善良的地方,恶人也有善良的地方,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大奸大恶,即便是做了几件好事,也不能掩盖其罪行。



就我印象中的金庸人物,《连城诀》里的血刀老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恶人,生平没有做过一件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