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小屋”、消毒車胎……專家提醒,過度消毒小心危險

​伴隨著疫情持續,一些消毒舉措不斷“升級加碼”。這樣看似“貼心”的消毒是否行之有效?我們該如何科學消毒,防患於未然?

在日前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針對大家關心的生活環境消毒問題,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馮錄召提醒,“消毒不宜過度,還是要按照規範來做,並且要注意潛在風險。”


“消毒小屋”、消毒車胎……專家提醒,過度消毒小心危險

網上流傳圖片


“消毒小屋”是否可行?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對付新冠病毒,認清“敵人”刻不容緩。

“根據對SARS 和 MERS 等冠狀病毒的理化特性研究可以得知,新冠病毒對紫外線和熱敏感,56℃ 30分鐘、乙醚、75%乙醇(酒精)、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劑,均可有效滅活病毒。”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陶勇說。

摸清了“敵人”的“弱點”,消毒成為科學防控新冠病毒的一個重要手段。目前市面上見到的酒精,即是常見的消毒用品之一。

根據陶勇的介紹,酒精是一種廣泛用於臨床的消毒劑,一般場合均可使用,75%濃度的酒精最適合用於消毒。但鑑於酒精消殺依賴於高濃度,因此只能用於體外的消殺。而大面積消殺常用含氯消毒劑,如84消毒液等。

含氯消毒劑,是指溶於水產生具有滅殺微生物活性的次氯酸的消毒劑,其滅殺微生物有效成分常以有效氯表示。這類消毒劑包括無機氯化合物(如84消毒液、次氯酸鈣、氯化磷酸三鈉等),有機氯化合物(如二氯異氰尿酸鈉、三氯異氰尿酸、氯銨T等)。

“消毒是切斷傳播途徑、控制傳染病流行的一個重要手段,但是不宜過度。”陶勇表示。


“消毒小屋”、消毒車胎……專家提醒,過度消毒小心危險


不過,隨著市民防疫意識的增強,近期在一地方陸續出現了一些過度消毒現象。前不久突然走紅的“消毒小屋”即是個代表。

什麼是過度消毒?疾控中心有關專家解釋,是指在很少受到病原體汙染的、沒必要消毒的地方反覆消毒或是堅持使用某種不起作用的消毒方法,其最大特點即“沒有必要”。

那麼,什麼情況下不需要消毒?

2月15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如是回應:根據新冠病毒傳播的特點,不需要對室外的地面,綠植等進行消毒,不需要對室外空氣進行消毒。對於很少用手觸及的室外場所及物品,如地面、綠植、牆面等,沒有明確受到嘔吐物、分泌物、排洩物汙染,不需要消毒。社區、單位不需要對進入社區內或單位內的人員、汽車、自行車等進行人體、車體消毒。

“面對過度消殺的現象,我們要理性地從專業和科學的角度及時糾偏。按照規範來做,並且要注意潛在風險。”陶勇說。


過度消毒小心危險


或許有人不以為然,“消消毒,過了也沒啥大事。”

對此,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林白雪提醒,“過度消毒不僅起不到相應的作用,而且還會對人畜及環境產生危害和汙染,甚至還存在無法進行定量評估的潛在風險。

林白雪以含氯消毒劑的過量使用舉例介紹,含氯消毒劑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次氯酸具有一定的氧化性、腐蝕性以及致敏性,過量或長期接觸可能會致人體灼傷,甚至有可能引起中毒,與其它物質混用,有可能發生化學反應引起中毒。

而且,消毒劑對物品有腐蝕作用,特別是對金屬腐蝕性很強,如果長時間直接和人體接觸,對人的皮膚和粘膜有較大的刺激,會有輕微的疼痛感。

不僅如此,含氯消毒劑如84消毒液等,暴露在空氣中易揮發出氯氣,氯氣是一種有毒氣體,它主要通過呼吸道侵入人體並溶解在黏膜所含的水分裡,生成次氯酸和鹽酸,對上呼吸道黏膜造成有害的影響,1L空氣中最多可允許含氯氣0.001mg(毫克),超過這個量就會引起人體中毒。

此外,84消毒液使用後會殘留在空氣中不揮發,汙染水源或餐具,增加了致癌、致畸、致基因突變的危險,對人體造成相當大的危害。

“消毒劑的過度使用,會對人體帶來傷害,而且如果不加以注意,造成的傷害可能是無法彌補的。”林白雪表示。

而這只是問題的冰山一角。

根據林白雪的說法,對道路、綠化等環境進行大面積消毒,會使消毒劑滲透到地下會汙染水源,或殘留在土壤中,使得微生物和其他生物有潛在危險。殘存在城市表面的消毒劑如果隨著雨水進入河流,則會對環境造成更為長期的影響。


如何科學消毒?


既然如此,疫情防控攻堅階段,如何科學消毒?

發佈會上龐星火介紹,新冠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為飛沫傳播、接觸傳播。這意味著新冠病毒集中出現在病例或無症狀感染者飛沫能夠到達的區域(通常在1米範圍內)和手經常接觸的部位(如扶手、座椅、門把手、電梯轎廂、按鈕、扶梯、辦公桌面、共用電話、車的把手、方向盤等細節處)或地點(病人停留過的室內環境、電梯)等。瞄準病毒經常“光顧”的部位和地點做消毒,才有意義。

出門一趟,回家要不要對著鞋子、衣物大面積消毒?

龐星火表示,從傳染疾病的角度來看,“鞋子更安全,接觸到飛沫的機會更少。”回家之後放在門廳就可以,如果觸碰洗手即可。

他說,在人均密集的場所,比如會議室、賓館、超市等,如果沒有確診患者,以加強清潔為主,手能夠接觸到部位進行消毒,其他部位清潔即可。

“面對疫情,我們應科學、適度消毒,避免殘留的消毒劑對人和環境造成汙染。”林白雪呼籲。

“消毒小屋”、消毒車胎……專家提醒,過度消毒小心危險

經濟日報經點科學工作室

記者:沈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