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入院後要對其進行“軌跡”消毒 機器人助醫護人員減少感染機率

患者的暖心提醒

作為瀋陽市第二批收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定點醫院,瀋陽市第四人民醫院北陵院區經過近一週的佈局改造、人員培訓、收治患者演練等前期工作,於2月7日15時正式開始收治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現在醫院的收治情況如何?一線醫護都是怎樣工作的?帶著這些疑問,2月11日上午,瀋陽晚報、沈報全媒體記者走進了瀋陽市第四人民醫院北陵院區。

三天時間改造出所有隔離病房

1月29日,瀋陽市第四人民醫院接到通知,要把醫院北陵院區作為瀋陽市第二批收治新型肺炎患者定點醫院。醫院第一時間啟動隔離病房的改造建設工作。“我們醫院的北陵院區在去年年底進行過裝修改造,當時是按著醫養結合模式做的,但並不符合傳染病院隔離病房的要求。”瀋陽四院副院長李濟強告訴記者,隔離病房和普通病房不一樣,它分清潔區、半汙染區、汙染區,出入不能走一個通道,醫護通道和患者通道也都是分開的。醫院後勤人員接到命令後迅速展開工作,晝夜趕工,僅用3天就完成了整個佈局改造,達到了傳染病醫院“兩通道”“三分區”的要求。“我們還在每個房間裡安裝了監控設備、熱水器、空調、洗衣機等,使患者有舒適的休息環境。”李濟強介紹。

醫務科科長田宏介紹,四院北陵院區於2月1日已具備收治疑似及確診新型肺炎患者的能力和條件,2月7日接到第一批7名疑似患者。截至2月11日12時,醫院已收治22例疑似病例,出院14例。醫院主要收治的患者有幾個群體:瀋陽市各個醫院已做過一次核酸檢測陰性、需要做第二次排查的疑似患者;在瀋陽北站排查出的發熱患者;市委黨校隔離區出現發熱的患者。

患者入院仍要進行“軌跡”消毒

“院內感染防控很重要,我們的目標就是要做到醫護人員零感染。但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並不簡單。”感染管理科科長高操告訴記者,每次醫護人員接診患者,到患者入住病房,再到患者離開醫院,每一個步驟都要有嚴格的消毒過程。每天全院要保證至少兩次的全面消毒,而且每名患者入住以後,還會進行“軌跡”消毒,就是患者每經過的一個地方,都會馬上做消毒工作。同時患者出院以後的“終末消毒”也至關重要,不能給醫護人員和下一位收治患者帶來潛在危害。“出院患者的房間,我們平均消毒時間達到1個半小時以上,首先要進行一個全屋的紫外線消毒,照射一個小時左右,然後消毒人員再進入進行‘細節’上的消毒。”

機器人為患者送飯送水還送藥

在瀋陽四院北陵院區的隔離病房裡,還有三位特殊的“護士”,它們就是瀋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送餐機器人。這些機器人應用物聯網技術,通過無線路由器接收指令,可以將物品精準送至指定地點。醫院信息網絡中心郭迪飛介紹,目前院區共有三個機器人,每個機器人的托盤可以承受10公斤重量。“我們通過監控視頻和機器人配合,醫護人員先在有24小時紫外線消毒的通道換上隔離服,將每個病房患者所需物品分袋裝好(避免取物時交叉感染)並做上標記,放在機器人的托盤上,機器人再聽從指令給患者送飯、水等一些生活物資,有時還會給患者送藥。機器人‘走’到患者房間門口,我們再通過床頭呼叫告訴患者,出來取走就可以了。”郭迪飛說,機器人的使用,不但節約了人力,減少醫護人員感染的機會,同時降低了防護用品的使用頻次。

醫護收到出院患者的暖心提醒

隔離病房的日子忙碌而充實,醫護每天都在工作中修訂流程、制定工作制度、進行病歷書寫指導,醫護配合,與預防科、醫保科、信息科隨時進行溝通。同時,病房裡的很多患者情緒都不穩定,醫護人員還要化身心理醫生,安撫平穩患者的情緒。

疑似患者周先生入院時候很焦慮,不吃不喝,拒絕一切檢查。護士長張雪帶領的護士團隊對其精心照顧,經治醫生李鐸、值班醫生黃超、李賽、趙嚴、楊佳昕分別和其談話,主任陳平進入病房進一步交流,醫務科科長田宏深夜還通過微信與他溝通交流,安撫其焦慮的心情。最終周先生積極配合檢查,經過兩次咽試紙篩查均顯示陰性,可以出院了。高操科長帶領團隊做終末消毒的時候,在周先生的病房內發現寥寥數語的表揚信。大家瞬間紅了眼眶,這或許是在特殊時期繁忙工作中最溫暖的安慰。瀋陽晚報、沈報全媒體記者王禹哲醫院供圖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