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志成城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疾控專家指導社會公眾如何正確使用口罩

【眾志成城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疾控專家指導社會公眾如何正確使用口罩 科學合理 不盲目使用 不過度防護

口罩是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重要防線,合理選用和佩戴口罩是降低感染風險的重要手段。但是否都是科學規範地佩戴,是否真正起到了有效防護呢?為此,本網記者2月15日專訪了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主任醫師張玲。張玲表示,口罩的使用原則是科學合理使用,不盲目使用,不過度防護。

記者:為什麼要科學按需佩戴口罩?

張玲:佩戴口罩是社會公眾預防新冠肺炎的重要手段,在必要場合,每個人都應當選擇合適的口罩類型佩戴使用,做好自身防護。同時,每個人也有責任區分不同的工作性質、生產生活場所,按照疫情的暴露風險等級,適度適當地佩戴口罩,不過度防護,提高口罩使用效率,減少資源浪費。目前,有高、較高、中等、較低、低5種不同等級的暴露風險,可以作為選擇和使用口罩的指導。高、較高暴露風險人員主要是直接在一線從事疫情防控工作的人員。其他人員大都屬於中等、較低或低暴露風險人員。

記者:

生產生活中必須佩戴N95口罩才安全嗎?

張玲:在抗擊疫情一線,屬於高(較高)暴露風險的醫護人員有必要使用醫用防護口罩或N95等級防護口罩。在醫院普通門診、病房工作的醫護人員,一般建議佩戴醫用外科口罩。一般社會公眾既沒有必要,也不提倡使用N95口罩。

記者:不是醫護人員,但工作場所在空間密閉或人員密集的場合,應當如何佩戴口罩?

張玲:如果是醫院、機場、火車站、地鐵、地面公交、飛機、火車、超市、餐廳等相對密閉、人員密集場所的工作人員,或者是與疫情相關的行政管理、警察、保安、快遞等從業人員,屬於中等暴露風險人員,建議在工作場所佩戴醫用外科口罩。

記者:既不是醫護人員,生產生活場所也不是前幾個問題所說的情況,應當如何佩戴口罩?

張玲:

如果處在超市、商場、交通工具、電梯等人員密集區,或處於普通室內辦公、工廠車間等環境,或是在醫療機構就診(除發熱門診外)的患者,或是集中學習和活動的在校學生等,一般屬於較低暴露風險人員,建議佩戴一次性使用的醫用口罩,兒童可以選用性能相當的口罩。

記者:有哪些場合可以不佩戴口罩?

張玲:如果本人健康,在居家、通風良好或人員密度低的場所,一般屬於低暴露風險人員,可以不佩戴口罩。比如,家中沒有疑似患者,也沒有密切接觸者、疫區回來的家人;私家車沒有搭乘過疫區客人或者疑似患者;在通風條件好的露天勞動、工作,並和相鄰人員保持適當距離;逛公園時沒有遊客聚集,有條件和周圍人保持適當距離;辦公室嚴格採取了消毒、測體溫、通風措施,同事也沒有疑似和密切接觸者,這些情況可以不戴口罩。

記者:兒童應佩戴什麼樣的口罩,應注意哪些事項?

張玲:兒童選用符合國家標準並標註兒童或青少年顆粒物防護口罩的產品。兒童在佩戴口罩前,需在家長的幫助下,認真閱讀並正確理解使用說明,以掌握正確使用方法。家長應隨時關注兒童口罩佩戴情況,如兒童在佩戴口罩過程中感覺不適,應及時調整或停止使用。因兒童臉型較小,與成人口罩邊緣無法充分密合,不建議兒童佩戴具有密合性要求的成人口罩。

記者:佩戴口罩有什麼要注意的?

張玲:選擇合適尺寸的口罩。佩戴口罩前,應洗手。佩戴時,要讓口罩緊貼面部,同時用左右手的手指按壓鼻兩側的鋁片,以減少四周的空氣洩漏。醫用外科口罩的鼻夾在上方,使用時要壓緊。佩戴口罩後,應避免觸摸口罩。若必須觸摸口罩,在觸摸前、後都要洗手。摘下口罩時,儘量避免觸摸口罩的外面,並立即洗手。

記者:佩戴兩層口罩更安全嗎?

張玲:

佩戴兩層口罩不能增加安全性。

記者:口罩能重複使用嗎?

張玲:除了高或較高暴露風險人員,健康人佩戴的口罩可反覆多次使用,包括適當延長口罩使用時間、使用次數。

如需再次使用的口罩,可懸掛在潔淨、乾燥通風處,或將其放置在清潔、透氣的紙袋中。口罩需單獨存放,避免彼此接觸,並標識口罩使用人員。

記者:口罩什麼情況下需要更換?

張玲:一般在口罩變形、弄溼或弄髒導致防護性能降低時更換。

記者:口罩使用後應該如何丟棄處理?

張玲:如果屬於健康人群,佩戴過的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類的要求處理即可。如果您是疑似病例或已確診,佩戴後的口罩不能隨意丟棄,應視做醫療廢棄物,嚴格按照醫療廢棄物有關流程處理。(袁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