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些傳統武術,特別是所謂的內家拳,非要採取所謂全身上下突然發冷力方式?

青松流雲


看了評論裡不少關於驚炸勁的解釋,請原諒我笑了。很多所謂傳武高手大師們用玄而又玄的理論解釋驚炸勁,但是一舉例原來就是一個人受驚嚇以後的表現,什麼坐沙發被牙籤紮了,還有就是被人從背後推了。不明白這些人究竟是故弄玄虛,還是嚴重缺乏現代醫學常識啊。

人受驚嚇以後短時間內腎上腺激素急速分泌過多導致的生理變化,大量的腎上腺激素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提高其興奮性,使機體處於警覺狀態,反應靈敏;呼吸加強加快,肺通氣量增加;心跳加快,心縮力增強,心輸出量增加。血壓升高,血液循環加快,內臟血管收縮,骨骼肌血管舒張同時血流量增多,全身血液重新分配,以利於應急時重要器官得到更多的血液供應;肝糖原分解增加,血糖升高,脂肪分解加強,血中游離脂肪酸增多,葡萄糖與脂肪酸氧化過程增強,以適應在應急情況下對能量的需要。

腎上腺激素大量分泌還會造成痛覺神經的削弱,不僅是對於受到攻擊以後的痛楚不敏感,還對發力過度時肌纖維撕裂的疼痛不敏感。這就是人就能在受刺激以後爆發出更強大力量的原因,危機過去以後,人體分泌恢復正常,各項生理指標都恢復常態,體內能量經過大量消耗以後會導致無力感,嚴重的會因為體能消耗過度而癱軟,更有甚者因為過度反應造成肌肉嚴重拉傷而失去行動能力。

按照這些人對於驚炸勁的舉例說明,就是說傳武訓練一直在追求高腎上腺分泌狀態下的發力方式,並使其處於可控狀態,使之不會過度產生渾身癱軟的後遺症,站樁練驚炸勁就是使自己處於放鬆狀態下更容易找到那個刺激點。

如果是這樣,難怪現在傳武徒手打不過競技格鬥,因為競技格鬥是用各種強度不同的攻擊方式來刺激習練者,提升他們的腎上腺激素分泌水平,通過反覆的高強度對抗訓練使之能在精神高度緊張狀態下掌握身體的動作。也就是說,傳武在讓習練者自己慢慢摸索找那個刺激點和控制方式的時候,競技格鬥已經是在用系統的訓練法逐步提升習練者的控制力了。所以同樣的身體素質,你站三年樁也打不過一個練了半年散打的。

順便說一下,在不少防衛體系中都有讓訓練者閉上眼睛放鬆站立,在背後任意部位被人用力撞擊以後,迅速猛推胸靶或用其它方式反擊的訓練。這種訓練強度雖然不如競技格鬥,但訓練出來的人體反應和高度緊張狀態下的身體控制力和整勁發力也都不弱。

繼承傳統不代表不與時俱進,用那種玄而又玄的方式與現代人溝通,自然會產生交流障礙,不利於自身的發展,在資訊發達的現代,打不過別人就把自己裝的高深莫測是沒有意義的。這點個人認為要葉問一脈的詠春學習,讓人感覺更踏實,對自己的定位明確,更懂得和現代社會接軌。


MDS矩陣防衛體系教官


內家拳發力和拳擊等西方武術不同,內家拳講究發的是整勁,整勁是一種結構力,即身體上的骨骼肌肉要搭建一個力傳遞的通道,力始於足下,主宰於腰,到達指端等稍節,整個過程都是為力的傳遞服務的,即所謂節節貫穿。

陳氏太極拳拳師張志俊先生曾經和中央電視臺合作做過一期關於太極拳的節目,和其他外家拳種相比,太極拳師的力量並不佔據優勢,但是通過測量發力時每塊肌肉收縮產生的電極,發現太極拳師的每塊肌肉收縮發舒張的一致性最好。也就是說太極拳發力時全身肌肉的協調性更高,也印證了整勁這種結構力的合理性。

關於太極拳發冷勁,可以這麼解釋:我們出拳對對手的打擊效果最終體現在施加到對手身上的力的大小。由物理學中衝量定理F.t=m.v1-m.v0,這裡.表示相乘的關係。m是拳頭質量,v0是即將打到對手時拳頭的速度,v1是打到對手後拳頭的速度,一般為0,t為拳頭作用在對手身上的時間,F是拳頭受到對手的反作用力。所以上面公式可以簡化成F.t=-m.v0,學過物理的人知道,力F是矢量,它是負值表示拳頭受到的力與初始運動方向相反。也就是我們打別人一拳,別人會反彈給我們同樣的力。每個人能發出的拳速是一定的,也就是即將打到對手時速度v0基本是定值,拳頭質量不變,那麼對手施加到我們拳頭的力量就與我們拳頭作用到對手的時間成反比,就是我們拳頭作用到對手身上時間越短,對手身體給我們拳頭的力越大。而發冷勁就是儘量減少拳頭作用到對手身體的時間,增大了給對手施加的力。(我們拳頭給對手的力,和對手身體給我們拳頭的力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以上從物理學角度論證了內家拳發冷勁的原理,請大家多多指教。


ilovejinritoutiao


我是煮酒論詩,

我來回答。

我曾經跟著師傅練過幾年內家拳,

具體拳種就不說了,

因為說出來我下面的話就不好寫出來了。

其實,傳統武術,

內家拳,外家拳的劃分,並沒有科學的標準。

傳統拳術存在以下幾點重要問題:

一、訓練體系和技術落後

很多拳種,並沒有一整套關於力量、速度、技能的全方位訓練大綱,

而力量、速度是格鬥、搏擊最關鍵的要素,

技術則需要大量的實戰積累。

而傳統拳術的現狀只是師傅教徒弟練套路,

也不告訴徒弟套路怎麼用,

可能他自己也不會。

還有就是傳統拳術很多出拳喜歡蓄勁,

後來有個散打高手告訴我,

蓄勁的拳術都不怎麼實用。

二、防護技術落後

很多拳種,沒有專業的防護裝備與之配套。

現在借鑑了散打的防護裝備,情況好轉了不少。

沒有專業防護裝備和防護技術,

直接導致不敢讓徒弟過多的實戰,

或者基本不實戰,

這就導致空有套路,不會應用。

其實,練拳不對打,到老也白搭。

脫離實戰,是傳統武術很嚴重的問題。

三、門戶之見

現在都什麼年代了,各拳種門戶之見依然非常的嚴重。

這簡直讓人匪夷所思。

其實,只要好用,你管他什麼門派什麼拳種,

拿來練就是了。

如果喜歡我的回答,就關注我,每天都有精彩更新。


煮酒論詩


看到很多所謂的大師長篇闊論,一副功夫大師的樣子。

其實內家拳的內力或冷勁理論很簡單,關鍵是難練出來: 你找一條溼毛巾擰乾,然後抓住毛巾一端用力一抖,爆出驚炸響,那就是冷勁,也就是內家拳高手們所說的內功。

至於用這種方法打人疼不疼,你告訴你老婆找條溼毛巾用這種方法打你的肚子一下就知道了。😸😸😸


逝去的武林遠去的功夫


簡單點講,以前人和現代人一樣,都要工作生活,但是以前的環境混亂危險多了。所以,傳武需要一種對肌肉力量依賴不那麼高卻能有效攻擊的發力方式(沒時間沒精力沒必要練成史泰龍),而且需要一種不隨年齡增長而大幅度退化的力量源泉。從這個角度考慮,使用器械和整體發力便成了關注重點。老人少年使用利刃對壯漢都很有威脅,全身肌肉力量如果合而為一同樣可以有效提高實戰能力。而且為了提高攻擊的靈活和迅疾,傳武很看重發力的冷脆快活毒,畢竟命是自己的(說攻擊要蓄力的是被表演賣藝的騙了,內家外家都沒有這要命的蠢思想)。

當然,如果以前是好人家專門習武從軍的,肯定是提升絕對力量,用來披甲射箭,舞刀弄槍。最關鍵的是古代正常野戰軍隊的單兵力量比所謂科學訓練的現代搏擊運動員強的多了(查查歷代步兵的披甲重量和開弓的強度可知)。

傳武不是追求以弱勝強,而是被逼無奈,虐菜誰不愛,可有家庭的你有錢有時間科學系統的訓練提升力量忙?


LeoHS234


沙發坐墊裡插著牙籤,你疲憊不堪,全身鬆散,一屁股坐下去——你彈了起來,這就是驚炸彈抖力;

想象人體是裝2/3滿水銀的容器,向前跨步、剎車、上半身稍向前傾,出拳或掌擊打目標——這就是整體勁力。

能練到本能的反應了,就可以了,當然要一整套訓練方法,看起來很簡單,難堅持——重要的是,你不會相信!


大成皇恢弘


傳武發冷力,與武術無關,本質是抖機靈。

中華武術講究“內練一口氣”養生,“外練筋骨皮”搏擊。內練一口氣要求動作慢,動作到位,均衡發力,發冷力顯然是錯的,與養生無關。發冷力,力量對內,自己拔弄自己,與外練筋骨皮無關,與搏擊無關。

傳武關於中國功夫欠缺認識,發冷力,一驚一乍地,唬人而已。

傳武發冷力,是個普遍現象,內家拳有,其他拳也有,源於早期走街串巷表演需要,久而久之,自己都以為是真功夫了。

哎,不容易啊。



然術健身


其實很想反問一下提出這個問題的朋友是依據什麼來判斷得出這樣一個問題結論的。

內家拳?請問您知道究竟有哪些內家拳,每種內家拳的形式,特點都是什麼樣的?

發力?請問您知道,或者瞭解,或者聽說過,或者見到過多少種發力形式,其中的要領詩什麼樣的,作用形態是怎麼樣的,使用後的效果又是什麼樣的?

冷力?那麼您知道什麼樣叫做冷力嗎?是溫度冷還是說動作冷,又或者說時機冷?又或者反問一下,有沒有什麼拳相對您說的冷力之外,還有用所謂“熱力”去進行所謂發力的?

非要?這個結論是怎麼得出來的?從字面上來說,感覺就是一種光明大道不走,偏偏過臭水溝的意思,而且還是無一例外,只要是內家拳都這個德行好比的蓋棺定論似的結論。真心覺得很疑惑這個結論是怎麼得出來的?

這以上的問題如果提這個問題的朋友能夠都答出來,感覺這樣的問題也就不存在了。不知道算不算也是一種解答。

另外正面說一下所謂的冷力的一個方面。您說的“所謂全身上下突然發”這樣的形容是一個完全不合邏輯也不可能實際做到的動作。因為人全身的骨骼肌肉是互相作用相對的。比如小臂胳膊伸出去,必然是肱三頭肌收縮而肱二頭肌舒張,反過來縮回就是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也就是任何一個動作,必然是與之相對的部分肌肉發力而另外肌肉不發力。那麼怎麼可能做到“全身上下突然發力”?

嗯,其實也有全身肌肉都發力的情況。不過那叫做抽筋,俗稱醫學上俗稱肌肉筋攣。內家拳如果按照您的說法練到肌肉筋攣的境界,也算是到頭了吧!

再最後說一下,提出這個問題的朋友,假如說是真心對所謂內家拳有興趣希望瞭解或者說學習,那麼提出這樣的問題是過於草率和武斷了的,而其中想要的答案在多多瞭解過程中是自然可以解決的疑惑,所以不用回答。而假如說純粹是為了對內家拳進行質疑,詆譭,那麼這個問題的形式其實跟“為什麼某某某是個SB,他為什麼非要像個SB”這類型的問題是一個道理,所以根本不屑去回答。

所以以上就是吐槽而已。完畢。


劍客浪心2020


力量和速度,在沒有掌握用力的技法以前是很難成正比例發展的。任何武術流派的用力技法都要求剛柔結合,剛柔是用力技法中相輔相成、互相依存的兩各方面。剛柔相濟、先柔後剛、剛後必柔這種週期性的放鬆——收縮——放鬆就是武術用力的技法所在。只有肌肉處在完全放鬆的狀態下,才能產生第二次的最大收縮力量。

內家拳是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發力,但時當時綜合性學科進展有限,不能詳細說清。借用體操的理論參考下。

一、完成體操動作的內力

凡是人體內部各環節相互作用產生的力,稱為內力。

特點:內力的作用與反作用的著力點均在人體內部,其總和等於零。

1)在無支撐狀態下,內力只能改變身體各環節的相對位置,而不能改變身體重心運動的軌跡。

2)在支撐狀態下,內力不僅能引起身體各環節的相對運動,而且能改變身體重心運動的軌跡。

1. 內力的種類

1)肌肉拉力:通過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使肌肉收縮而產生的力。(是人體運動變化的唯一主動力。)

2)組織的被動阻力:是指對抗肌群、韌帶、關節軟組織和內臟器官等,對肌肉收縮的阻力。

2. 運用內力的方法

1)做好準備活動 肌肉升溫、神經系統適宜興奮,可使肌肉收縮迅速、準確、有力。

2)各部協調配合 身體各環節協調配合,能保證肌肉力量最集中地使用在動作上。如頭部的狀態反射。

3)肌肉適當放鬆 肌肉放鬆增加初長度,增加肌肉收縮的速度、幅度和力量。

4)掌握用力時機 根據身體運動的方向和部位,準確地掌握用力的時機,才能合理地完成動作。

5)注意調整呼吸 呼吸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肌肉的緊張程度。用力時憋氣,保持靜止時以淺呼吸為宜。

二、內力與外力的關係

1.內力是產生位移的原動力,外力是產生位移的條件。

2.內力可以引起相應的外力,外力也能引起相應的內力,並在一定程度上能決定內力的大小、方向、作用時間等。

3.內外力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繫,相輔相存的整體。


福州禪武


你沒有練習過內家拳,對其真的不是很瞭解,這樣的冷力是突襲的一種,而這樣的突襲是不是會傷身甚至達不到預期的攻擊效果呢,這與其拳理是有關係的,內家拳都會讓力量積蓄,而這樣的積蓄的力量假如一直存在於醞釀之中是會讓心脈加速運行,這於身體是不當或者不合理的練習,這樣的練習假如不進行調理以及儘快的把內力消耗掉,這勢必會影響接下來的運氣與勁力的展開,所以是要發冷力的,但是你一定要在調理之後再發冷力,在調息過程中千萬不要貿然發力,這樣會鎮斷筋脈,輕則傷骨,重則阻心肺,能讓人四肢不聽使喚,有時癱瘓,有時很可能就會有性命的危險,所以習武練習不要自以為是的練習,以為就是鍛鍊身體,而不注意練習方式,甚至沒有老師的指導與指引,而誤入了習武之誤區裡面了,而真正的習武之才,有老師的指引,則才會能成大才,否則練習一輩子也不過是花架式,甚至只會是傷身又害人,於己於國則無甚益處,所以還是要量力而行,擇良師而日益精進,爭取早日成才,而不誤入歧途為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