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些传统武术,特别是所谓的内家拳,非要采取所谓全身上下突然发冷力方式?

青松流云


看了评论里不少关于惊炸劲的解释,请原谅我笑了。很多所谓传武高手大师们用玄而又玄的理论解释惊炸劲,但是一举例原来就是一个人受惊吓以后的表现,什么坐沙发被牙签扎了,还有就是被人从背后推了。不明白这些人究竟是故弄玄虚,还是严重缺乏现代医学常识啊。

人受惊吓以后短时间内肾上腺激素急速分泌过多导致的生理变化,大量的肾上腺激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其兴奋性,使机体处于警觉状态,反应灵敏;呼吸加强加快,肺通气量增加;心跳加快,心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血液循环加快,内脏血管收缩,骨骼肌血管舒张同时血流量增多,全身血液重新分配,以利于应急时重要器官得到更多的血液供应;肝糖原分解增加,血糖升高,脂肪分解加强,血中游离脂肪酸增多,葡萄糖与脂肪酸氧化过程增强,以适应在应急情况下对能量的需要。

肾上腺激素大量分泌还会造成痛觉神经的削弱,不仅是对于受到攻击以后的痛楚不敏感,还对发力过度时肌纤维撕裂的疼痛不敏感。这就是人就能在受刺激以后爆发出更强大力量的原因,危机过去以后,人体分泌恢复正常,各项生理指标都恢复常态,体内能量经过大量消耗以后会导致无力感,严重的会因为体能消耗过度而瘫软,更有甚者因为过度反应造成肌肉严重拉伤而失去行动能力。

按照这些人对于惊炸劲的举例说明,就是说传武训练一直在追求高肾上腺分泌状态下的发力方式,并使其处于可控状态,使之不会过度产生浑身瘫软的后遗症,站桩练惊炸劲就是使自己处于放松状态下更容易找到那个刺激点。

如果是这样,难怪现在传武徒手打不过竞技格斗,因为竞技格斗是用各种强度不同的攻击方式来刺激习练者,提升他们的肾上腺激素分泌水平,通过反复的高强度对抗训练使之能在精神高度紧张状态下掌握身体的动作。也就是说,传武在让习练者自己慢慢摸索找那个刺激点和控制方式的时候,竞技格斗已经是在用系统的训练法逐步提升习练者的控制力了。所以同样的身体素质,你站三年桩也打不过一个练了半年散打的。

顺便说一下,在不少防卫体系中都有让训练者闭上眼睛放松站立,在背后任意部位被人用力撞击以后,迅速猛推胸靶或用其它方式反击的训练。这种训练强度虽然不如竞技格斗,但训练出来的人体反应和高度紧张状态下的身体控制力和整劲发力也都不弱。

继承传统不代表不与时俱进,用那种玄而又玄的方式与现代人沟通,自然会产生交流障碍,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在资讯发达的现代,打不过别人就把自己装的高深莫测是没有意义的。这点个人认为要叶问一脉的咏春学习,让人感觉更踏实,对自己的定位明确,更懂得和现代社会接轨。


MDS矩阵防卫体系教官


内家拳发力和拳击等西方武术不同,内家拳讲究发的是整劲,整劲是一种结构力,即身体上的骨骼肌肉要搭建一个力传递的通道,力始于足下,主宰于腰,到达指端等稍节,整个过程都是为力的传递服务的,即所谓节节贯穿。

陈氏太极拳拳师张志俊先生曾经和中央电视台合作做过一期关于太极拳的节目,和其他外家拳种相比,太极拳师的力量并不占据优势,但是通过测量发力时每块肌肉收缩产生的电极,发现太极拳师的每块肌肉收缩发舒张的一致性最好。也就是说太极拳发力时全身肌肉的协调性更高,也印证了整劲这种结构力的合理性。

关于太极拳发冷劲,可以这么解释:我们出拳对对手的打击效果最终体现在施加到对手身上的力的大小。由物理学中冲量定理F.t=m.v1-m.v0,这里.表示相乘的关系。m是拳头质量,v0是即将打到对手时拳头的速度,v1是打到对手后拳头的速度,一般为0,t为拳头作用在对手身上的时间,F是拳头受到对手的反作用力。所以上面公式可以简化成F.t=-m.v0,学过物理的人知道,力F是矢量,它是负值表示拳头受到的力与初始运动方向相反。也就是我们打别人一拳,别人会反弹给我们同样的力。每个人能发出的拳速是一定的,也就是即将打到对手时速度v0基本是定值,拳头质量不变,那么对手施加到我们拳头的力量就与我们拳头作用到对手的时间成反比,就是我们拳头作用到对手身上时间越短,对手身体给我们拳头的力越大。而发冷劲就是尽量减少拳头作用到对手身体的时间,增大了给对手施加的力。(我们拳头给对手的力,和对手身体给我们拳头的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以上从物理学角度论证了内家拳发冷劲的原理,请大家多多指教。


ilovejinritoutiao


我是煮酒论诗,

我来回答。

我曾经跟着师傅练过几年内家拳,

具体拳种就不说了,

因为说出来我下面的话就不好写出来了。

其实,传统武术,

内家拳,外家拳的划分,并没有科学的标准。

传统拳术存在以下几点重要问题:

一、训练体系和技术落后

很多拳种,并没有一整套关于力量、速度、技能的全方位训练大纲,

而力量、速度是格斗、搏击最关键的要素,

技术则需要大量的实战积累。

而传统拳术的现状只是师傅教徒弟练套路,

也不告诉徒弟套路怎么用,

可能他自己也不会。

还有就是传统拳术很多出拳喜欢蓄劲,

后来有个散打高手告诉我,

蓄劲的拳术都不怎么实用。

二、防护技术落后

很多拳种,没有专业的防护装备与之配套。

现在借鉴了散打的防护装备,情况好转了不少。

没有专业防护装备和防护技术,

直接导致不敢让徒弟过多的实战,

或者基本不实战,

这就导致空有套路,不会应用。

其实,练拳不对打,到老也白搭。

脱离实战,是传统武术很严重的问题。

三、门户之见

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各拳种门户之见依然非常的严重。

这简直让人匪夷所思。

其实,只要好用,你管他什么门派什么拳种,

拿来练就是了。

如果喜欢我的回答,就关注我,每天都有精彩更新。


煮酒论诗


看到很多所谓的大师长篇阔论,一副功夫大师的样子。

其实内家拳的内力或冷劲理论很简单,关键是难练出来: 你找一条湿毛巾拧干,然后抓住毛巾一端用力一抖,爆出惊炸响,那就是冷劲,也就是内家拳高手们所说的内功。

至于用这种方法打人疼不疼,你告诉你老婆找条湿毛巾用这种方法打你的肚子一下就知道了。😸😸😸


逝去的武林远去的功夫


简单点讲,以前人和现代人一样,都要工作生活,但是以前的环境混乱危险多了。所以,传武需要一种对肌肉力量依赖不那么高却能有效攻击的发力方式(没时间没精力没必要练成史泰龙),而且需要一种不随年龄增长而大幅度退化的力量源泉。从这个角度考虑,使用器械和整体发力便成了关注重点。老人少年使用利刃对壮汉都很有威胁,全身肌肉力量如果合而为一同样可以有效提高实战能力。而且为了提高攻击的灵活和迅疾,传武很看重发力的冷脆快活毒,毕竟命是自己的(说攻击要蓄力的是被表演卖艺的骗了,内家外家都没有这要命的蠢思想)。

当然,如果以前是好人家专门习武从军的,肯定是提升绝对力量,用来披甲射箭,舞刀弄枪。最关键的是古代正常野战军队的单兵力量比所谓科学训练的现代搏击运动员强的多了(查查历代步兵的披甲重量和开弓的强度可知)。

传武不是追求以弱胜强,而是被逼无奈,虐菜谁不爱,可有家庭的你有钱有时间科学系统的训练提升力量忙?


LeoHS234


沙发坐垫里插着牙签,你疲惫不堪,全身松散,一屁股坐下去——你弹了起来,这就是惊炸弹抖力;

想象人体是装2/3满水银的容器,向前跨步、刹车、上半身稍向前倾,出拳或掌击打目标——这就是整体劲力。

能练到本能的反应了,就可以了,当然要一整套训练方法,看起来很简单,难坚持——重要的是,你不会相信!


大成皇恢弘


传武发冷力,与武术无关,本质是抖机灵。

中华武术讲究“内练一口气”养生,“外练筋骨皮”搏击。内练一口气要求动作慢,动作到位,均衡发力,发冷力显然是错的,与养生无关。发冷力,力量对内,自己拔弄自己,与外练筋骨皮无关,与搏击无关。

传武关于中国功夫欠缺认识,发冷力,一惊一乍地,唬人而已。

传武发冷力,是个普遍现象,内家拳有,其他拳也有,源于早期走街串巷表演需要,久而久之,自己都以为是真功夫了。

哎,不容易啊。



然术健身


其实很想反问一下提出这个问题的朋友是依据什么来判断得出这样一个问题结论的。

内家拳?请问您知道究竟有哪些内家拳,每种内家拳的形式,特点都是什么样的?

发力?请问您知道,或者了解,或者听说过,或者见到过多少种发力形式,其中的要领诗什么样的,作用形态是怎么样的,使用后的效果又是什么样的?

冷力?那么您知道什么样叫做冷力吗?是温度冷还是说动作冷,又或者说时机冷?又或者反问一下,有没有什么拳相对您说的冷力之外,还有用所谓“热力”去进行所谓发力的?

非要?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从字面上来说,感觉就是一种光明大道不走,偏偏过臭水沟的意思,而且还是无一例外,只要是内家拳都这个德行好比的盖棺定论似的结论。真心觉得很疑惑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

这以上的问题如果提这个问题的朋友能够都答出来,感觉这样的问题也就不存在了。不知道算不算也是一种解答。

另外正面说一下所谓的冷力的一个方面。您说的“所谓全身上下突然发”这样的形容是一个完全不合逻辑也不可能实际做到的动作。因为人全身的骨骼肌肉是互相作用相对的。比如小臂胳膊伸出去,必然是肱三头肌收缩而肱二头肌舒张,反过来缩回就是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也就是任何一个动作,必然是与之相对的部分肌肉发力而另外肌肉不发力。那么怎么可能做到“全身上下突然发力”?

嗯,其实也有全身肌肉都发力的情况。不过那叫做抽筋,俗称医学上俗称肌肉筋挛。内家拳如果按照您的说法练到肌肉筋挛的境界,也算是到头了吧!

再最后说一下,提出这个问题的朋友,假如说是真心对所谓内家拳有兴趣希望了解或者说学习,那么提出这样的问题是过于草率和武断了的,而其中想要的答案在多多了解过程中是自然可以解决的疑惑,所以不用回答。而假如说纯粹是为了对内家拳进行质疑,诋毁,那么这个问题的形式其实跟“为什么某某某是个SB,他为什么非要像个SB”这类型的问题是一个道理,所以根本不屑去回答。

所以以上就是吐槽而已。完毕。


剑客浪心2020


力量和速度,在没有掌握用力的技法以前是很难成正比例发展的。任何武术流派的用力技法都要求刚柔结合,刚柔是用力技法中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两各方面。刚柔相济、先柔后刚、刚后必柔这种周期性的放松——收缩——放松就是武术用力的技法所在。只有肌肉处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才能产生第二次的最大收缩力量。

内家拳是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发力,但时当时综合性学科进展有限,不能详细说清。借用体操的理论参考下。

一、完成体操动作的内力

凡是人体内部各环节相互作用产生的力,称为内力。

特点:内力的作用与反作用的着力点均在人体内部,其总和等于零。

1)在无支撑状态下,内力只能改变身体各环节的相对位置,而不能改变身体重心运动的轨迹。

2)在支撑状态下,内力不仅能引起身体各环节的相对运动,而且能改变身体重心运动的轨迹。

1. 内力的种类

1)肌肉拉力: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使肌肉收缩而产生的力。(是人体运动变化的唯一主动力。)

2)组织的被动阻力:是指对抗肌群、韧带、关节软组织和内脏器官等,对肌肉收缩的阻力。

2. 运用内力的方法

1)做好准备活动 肌肉升温、神经系统适宜兴奋,可使肌肉收缩迅速、准确、有力。

2)各部协调配合 身体各环节协调配合,能保证肌肉力量最集中地使用在动作上。如头部的状态反射。

3)肌肉适当放松 肌肉放松增加初长度,增加肌肉收缩的速度、幅度和力量。

4)掌握用力时机 根据身体运动的方向和部位,准确地掌握用力的时机,才能合理地完成动作。

5)注意调整呼吸 呼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肌肉的紧张程度。用力时憋气,保持静止时以浅呼吸为宜。

二、内力与外力的关系

1.内力是产生位移的原动力,外力是产生位移的条件。

2.内力可以引起相应的外力,外力也能引起相应的内力,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决定内力的大小、方向、作用时间等。

3.内外力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辅相存的整体。


福州禅武


你没有练习过内家拳,对其真的不是很了解,这样的冷力是突袭的一种,而这样的突袭是不是会伤身甚至达不到预期的攻击效果呢,这与其拳理是有关系的,内家拳都会让力量积蓄,而这样的积蓄的力量假如一直存在于酝酿之中是会让心脉加速运行,这于身体是不当或者不合理的练习,这样的练习假如不进行调理以及尽快的把内力消耗掉,这势必会影响接下来的运气与劲力的展开,所以是要发冷力的,但是你一定要在调理之后再发冷力,在调息过程中千万不要贸然发力,这样会镇断筋脉,轻则伤骨,重则阻心肺,能让人四肢不听使唤,有时瘫痪,有时很可能就会有性命的危险,所以习武练习不要自以为是的练习,以为就是锻炼身体,而不注意练习方式,甚至没有老师的指导与指引,而误入了习武之误区里面了,而真正的习武之才,有老师的指引,则才会能成大才,否则练习一辈子也不过是花架式,甚至只会是伤身又害人,于己于国则无甚益处,所以还是要量力而行,择良师而日益精进,争取早日成才,而不误入歧途为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