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經常被提到要有"出處‘’,該如何理解才對?

夔門浪人


說白了就學古帖,仿誰的寫法!不能自己創。比如草法,非常嚴格,若多一筆或少一彎就會變成另一個字,知和去寫法一樣,只有長短之分,口訣長短分知去,說明這一點。現在大部分寫字的,不學習,總覺自己行,大多都是寫自已的習慣,起筆就錯,還混然不知!若投書展字無出處人家不是不受理的。






雲雪書畫


書法中經常提到的"出處"這個詞,說白了就是於當前審評書法作品優劣的標準有關,一副作品好不好,每個時期都有其評審標準,儘管這些標準沒有實質話,但也是評審成員心裡的一個標尺,而"出處"這個詞,也是現在評審書法作品一個重要的因素!到底是對是錯,鬼才知道了。

評委認為,書法是古人的東西,那是老祖宗創造出來的藝術,我們學習書法,創作作品,都得跟著老祖宗的思想和習慣,脫離了這個,就是瞎胡鬧。所以,才有了"出處"這個詞,其意義非常簡單,看你的作用中使用的技法到底來自於哪裡,是來自於二王,還是魏碑,還有每個字的寫法,到底是來自懷素還是于右任,就這麼簡單,不然,評委審評作品時還要查字典,不就是這個原因嗎!

附圖為壹庸硬筆字,大家批評!





壹庸詩書文


這個問題非常好,可能也是很多人不明白的地方,中國書法雖然以藝術形式表現出來,但也是一種文化傳承,經過幾千年的沉澱,博大精深,不可能是某一個人,某一個時代就創造出來,這裡的"出處"就可以理解為"繼承"了。

在過去,書法這門技術不僅受整個文化大環境影響,更多的是在血緣,師承關係中傳播,因而在書風上就有了相互影響的作用。無論父子二王,還是蘇軾,蘇轍兩兄弟,顏真卿和褚遂良,這一點是顯而易見的。當然任何一名書家肯定汲取的不是一個人,而是多個,這就是博採眾長的說法,最終轉化為自己的。

說到個性,其實這應該是個偽命題,因為每一個人都是有自己不一樣的一面,兩個人臨寫同樣的作品風格就是不一樣同一個道理,這點不作重點探討。比如你學顏真卿,一輩子不是顏真卿,你還是你,只不過你接近顏真卿的字而已。有人說創新,這是個性,事實證明沒有傳統的創新就是胡搞。在歷史長河中,比你聰明的人大有人在。他們為什麼要學習他的先人,因為技法、筆法、佈局、結體等基本成熟,但凡丟掉這些創作出來的個性很有個性,那一定是醜書,禁不起推敲。
最有個性的米芾,書風的轉變也是中年以後形成,要知道他是臨習大量前人書法基礎之上,經過幾十年突破,曾經有人說他是集古字者,這就是一種傳承。所以要想走出自己,那一定得先臨帖,臨得多了,筆法,書風,結體等自然就得到更好的繼承,這樣才為個性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書法雅園




“出處”是相對的,絕對的有出處就是“洗稿”、“抄襲”、“剽竊;絕對的無出處,可能就會跳脫傳統法度審美,淪為奇葩怪類的“江湖書法”。


書學者對待“出處”的正確態度是,既不是不要出處,也不能凡是都講出處。書法的學習過程本身就是遵循先依附式學習後反叛式學習、先求同後趨異規律的。初學書法,多講出處是對的,這樣便於規範掌握書寫技法儘早上道;但在後期風格個性的融塑打磨階段,就要跳出定式,融合吸納並打磨求新,這個時候,“出處”則變成了宏觀混合式而非具體規範式的,也就是,不一定一眼就能看出是學誰的字。這才是書法藝術研究探索的真正意義。



很多書法愛好者的書寫水平上不去,並非用功不勤天賦不好,關鍵是書學理論太匱乏、思想認識上不去。一提到書法就是臨摹,一提到筆法字法就講出處,思維層次仍停留在“臨摹階段”,把臨摹這種手段與工具當成了書法學習研究的終極目標。也正因於此,見不得別人談書法創新,看人作品非要講究個出處。

古人說,“我手寫我心”。書法的真諦不是引經據典地雕飾形體,與古人書法比相似度,而是坦露個人的書法學養,神交於古人。對於“出處”,一般書法人都具有傳統的底蘊,不自覺地多少都會有體現,今人寫字也大多潛意識地在因循古人的筆法筆意,不必太過強調。能出新,成功的出新,實在很難得,要比因循守舊、摩仿古人要高明得多的多。



抱庸淺談。插圖為抱庸硬筆書法習作。2019年9月23日。南京。


抱庸詩書


只要是藝術,都要講出處,繼承傳統的優秀成果。在此基礎上發揚光大。

京劇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之一。表現了傳統文化和審美情趣。有很高欣賞價值和藝術價值。在服飾、唱腔、舞姿、臉譜形象,精神氣質方面給欣賞者美的享受。因為它繼承積澱了傳統成果,包涵中國古典戲劇的古典美,有古典戲劇的審美規範。

中國的古典書法也一樣,有古典美,有極高藝術價值。只要繼承了經典的古典書法精髓,就是書法經常被提到的出處,在此基礎上再發揚光大,創新出具有時代精神的書法藝術才有意義。

近代書法大家吳玉如先生,他是歐陽中石先生的老師。他學習書法講究有出處,繼承古典書法的精髓為自成獨特風格打下了根基。

吳玉如先生曾學蘇東坡書法,趙孟頫書法,米芾書法,李北海書法,二王書法。這些都是他的書法風格出處,當然也加入了他自己的審美情趣。自成一家,秀雅豪放。

(下圖行書作品由吳玉如先生書,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











神韻軒書法


望道友哂正,臨五鐸立軸。



zhi1345442


書法經常被提到要有"出處‘’,該如何理解才對?

書法的“出處”是中華書法得以傳承的根本保障

書法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和國粹,它始終沿著一條主脈絡傳承和發展,保證了中華傳統文化始終沿著“漢文字”這個主線傳承,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中華文明始終沿著“漢文明”主線傳承和發展,並使之成為世界上五千年唯一延續不斷的古老文明。

中國的漢文字從象形文字算起,至今已經有五千年的歷史,而中國書法的源頭應該從出現甲骨文開始算起,這樣以來,中國書法就有三千年的歷史了。三千年來,中國的書法由甲骨文過渡到金文、石鼓文而演化出大篆書體,秦國統一六國文字後,由丞相李斯整理創造出小篆,成為中華書法的第一個標準書體。我們現代一些書家創作的小篆作品多出自李斯的鐵線篆,也包括唐代李陽冰的小篆,代表作品有李斯《泰山刻石》、李陽冰《千字文》。

漢代發生的中國書法文化史上的第一次隸變,將小篆發展成為漢隸。而隸書產生後就成為中國書法文化史上的重要過渡書體,對中國書法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隸書的發展,西漢和東漢的交匯點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西漢時期的隸書叫做“古隸”,還未完全脫離篆書的樣子,粗細大致一樣,字形長且收尾舒張。東漢之後的隸書被稱為“今隸”,代表特徵是出現了長橫等筆畫的波磔,也叫做“一波三折”。我們現在所說的隸書主要是東漢時期成熟時期的漢隸,比如《曹全碑》、《乙瑛碑》、《史晨碑》、《禮器碑》、《張遷碑》、《石門頌》等,寫隸書只要出自這些碑帖的寫法,都算是有出處的作品。

隸書在漢末發生了中國書法文化史上的第二次重要隸變,一個分支經過章草過渡產生出草書,另一個分支經過魏碑過渡產生出楷書,至魏晉時期,尤其是王羲之時期發展成熟,最終又產生出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行書。至此,中華書法的幾個重要書體全部發展成熟。

其後的一千多年時間,中國書法百花齊放,唐朝時期楷書發展到了極致,出現了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禇遂良等楷書大家,其中包括元代的趙孟頫在內,形成了高度完善的楷書門類。在楷書上,只要符合上述書法規範的就是有出處。而行書、行草書在這個時期則更是空前發展,出現了一大批優秀的書法大家,數不勝數了。


書法的“出處”應該包含兩層涵義

我上邊歷數了中國書法的大致發展演變的脈絡,但是書法名家這麼多、書法門類也這麼多,究竟怎樣才算是書法的“出處”呢?我認為 書法的“出處”應該至少包括兩層含義:

一是書法的筆法要從古人處找到出處。在千百年的書法發展和演變中,古人總結了大量的精妙筆法,但歸根結底還是那句“筆法千古不易”的要求。但是有些筆法只在某個時期、某個書法大家使用過,這些筆法也就形成了某位書法家的代表筆法,使人一看到這個寫法就知道出自於誰。比如王羲之獨創的“打筆”、“蹙筆”。

二是書法的結字要在古人處找到出處。中國漢字用在書法上會出現一些特殊的寫法,甚至會出現一些地異體字寫法,有些寫法是由篆書向其他書體過渡期間自然形成的,有些是古人約定俗成的固定寫法,但不論哪種情況一定要有古人的出處,現代書家不能隨意亂造。


現代 人學習書法和書法創作一定要講究“出處”

中華書法發展到了今天,已經由原來的實用性書法完全過渡為娛樂性和藝術性書法。尤其是流行書風盛行的展廳書法,一些書法家隨便造字,擅自拆散漢字的結構杜撰一些奇形怪狀的文字,還美其名曰“創新”,這其實是打著藝術創作的旗號在糟蹋書法。

所以,我們在臨習古人碑帖時一定要注意一些碑別字、異體字的獨特寫法,只要有古人出處的就可以借鑑,否則就不能使用。


方圓居文化


書法要有“出處”,實際上也就是說書法要有“取法”,要有“師承關係”,要有“淵源”,繼承前人,發展自己,而不是任筆為體、隨意塗抹。

這好比學武術,總得去拜師傅,學一門派。一個門派有一個門派的功夫、技法、路數,這些都會在你的拳腳功夫展露無遺,學的是武當,還是少林,懂行的人一看就明白。這些功夫、技法、路數,靠一個人自己閉門造車是很難練出來的。

學書法也是這樣,最怕沒有“取法”,任筆為體。清人宋曹在《書法約言》中開篇就談到這個問題,可見取法是一個根本性、方向性的問題:

“古人下筆有由,從不虛發;今人好溺偏固,任筆為體,態意揮運,以少知而自炫新奇,以意足而不顧顛錯,究於古人妙境,茫無體認,又安望其升晉魏之堂乎!”

書法的取法,一定要高,要學正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不是隨便弄個帖,或者學的野狐禪,那些都是旁門左道,只會耽誤時間,而不會真正帶領您進入書法的殿堂。


更多書法技巧文章,歡迎關注【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


麓風軒


談出處是一種證明!


證明書寫的人不是野路子出身,證明評論人有書法見識!


學書法都需要從古人學起,幾千年的書法積累為書法人提供了許多可借鑑的瑰寶,為什麼不學呢?


或許你很自負,你認為你是天造地設的奇才,可是書法從來都沒有過這樣的奇才!


所以,你的書法需要表露你的淵源,讀書法的人也需要審出你的淵源,看不出淵源的書法真的難以讓人承認。


談出處是書法的一種好跡象,好傳統,有利於書法本質的迴歸,也有利於書法以後的發揚光大!


但是,我也反對一味地談出處,對於普通的書法人來說談出處是能表明你書法的見識,對於高端一點的人談一談出處也無可厚非,可是,作為站在這個時代的頂尖人物談出處就有點寒酸了!因為書法不是隻有出處,她還有更多的藝術性需要談,需要推廣,比如書法的審美,比如高端的筆法,(看不到幾個人談提按)比如審美的發展方向,即使是模糊的趨向也好!

評論書法不是出處與浮華的讚美詞,應該具體到提按那裡不過關,連與斷哪裡處理的不好,章法與墨法有什麼樣的建議等等,這樣才有利於更多的書法人更深入地瞭解書法,也有利於書法藝術的大面積推廣!


一笑貫長天


所謂的出處,就是講的繼承。書者所書的字法,筆法,章法,筆勢等,出於那位古書家之法帖。說白了,就是形似那位書家的碑帖。這就告訴人們,學習書法,一定要選自已喜好的碑帖,沉下心,認真讀,好好臨,日積月累,達到與碑帖形神相似,以便在繼承的基礎上,加上自已的風格去創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