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史記之五帝本紀--第四帝(堯)篇

  • 本紀原文:漢-司馬遷
  • 註解及知識拓展:卿惟亮

一、若說黃帝建立了“中華一統”的雛形,那堯就是開創了一個開明盛世。

. 堯這個人,很厲害!這個厲害,不僅僅是能力與德行。

. 為了加深理解,還是先仔細看圖,五帝世系圖


精讀史記之五帝本紀--第四帝(堯)篇

五帝世系圖

看圖,我們知道,黃帝傳位給他的親孫子,正常。帝顓頊(zhuan,xu )高陽,傳位給他的侄子,也正常。帝嚳(ku)從他伯父那繼承帝位之後,又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堯,放勳。堯放勳,知道自己的兒子不行,就是不傳給他。而是傳給了一個關係很遠很遠的舜,舜叫重華。

. 堯,開創了第一個壯舉!就是帝位禪讓!

. 也許很多人就有話講,從這個圖,我們知道,舜也是他們這一族人嘛。堯這個壯舉也沒什麼了不起的。

. 我當然是不認同這種說法的。我認同的是:了不起,堯!

. 我們需要知道,五帝時期,每個人會生很多很多兒子,一是因為當時老婆多,自然生的兒子就多。二是因為當時沒有計劃生育,也沒有“人少”的思想,當時的思想,是人越多越好。三是當時自然條件、醫療條件都不好,即使生很多,還不一定都能存活呢,因此,只能多生,才能提高成活率。四是勞動及打仗的需要,需要很多男性。

. 知道上述前提,我們就要說,堯自己的兒子,也很多,堯的侄子,更多!第一篇,我們講過,當時,每一個男子成家以後,需要獨立去一個地方,成為一族人。試想一下,堯的堂爺爺(高陽)雖然和堯,算是很近的關係,而高陽至舜,中間隔了6代人,這6代人,每一代都生了很多,每一個都要按照料嫡庶情況分佈在不同的地方去生活。而堯與舜,簡直就是不可能攀上親戚的陌生人!

. 把帝位,當時神一樣的“貴重之物”交給一個和自己八杆子打不著的人,這是一種什麼樣的胸懷!

. 而堯一輩子的奉獻,何止禪讓。

. 我們經常在電視劇裡,聽臣子拍皇上的馬屁說,您的德啊,堪比堯舜。來吧,我們先來看看讓我們敬佩的厚德之堯。

二、本紀原文(堯部分)


精讀史記之五帝本紀--第四帝(堯)篇

堯、放勳

. 帝堯者,放勳。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富而不驕,貴而不舒。黃收純衣,彤車乘白馬。能明馴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萬國。 

  乃命羲、和,敬順昊天,數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時。分命羲仲,居鬱夷(<strong>即:嵎yu夷,古青州),曰暘(<strong>yang)谷。敬道日出,便程東作。日中,星鳥,以殷中春。其民析,鳥獸字微(<strong>微,通“尾”,字尾,交配)。申命羲叔,居南交。便程南為,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中夏。其民因,鳥獸希革。申命和仲,居西土,曰昧谷。敬道日入,便程西成。夜中,星虛,以正中秋。其民夷易,鳥獸毛毨(<strong>xian,新長出毛)。申命和叔;居北方,曰幽都。便在伏物。日短,星昴(<strong>mao,星宿之一),以正中冬。其民燠(<strong>yu,暖和、熱),鳥獸氄(<strong>rong,三聲,新長出的茂密的茸毛)毛。歲三百六十六日,以閏月正四時。信飭(<strong>chi,整頓)百官,眾功皆興。

  堯曰:“誰可順此事?”放齊曰:“嗣(<strong>si)子丹朱開明。”堯曰:“籲!頑兇,不用。”堯又曰:“誰可者?”讙(<strong>huan,一聲)兜(<strong>dou)曰:“共工旁聚布功,可用。”堯曰:“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strong>同“瞞”)天,不可。”堯又曰:“嗟,四嶽,湯湯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其憂,有能使治者?”皆曰鯀(<strong>gun,三聲)可。堯曰:“鯀負命毀族,不可。”嶽曰:“異哉,試不可用而已。”堯於是聽嶽用鯀。九歲,功用不成。

  堯曰:“嗟!四嶽:朕在位七十載,汝能庸命,踐朕位?”嶽應曰:“鄙德忝(<strong>tian,三聲)帝位。”堯曰:“悉舉貴戚及疏遠隱匿者。”眾皆言於堯曰:“有矜(<strong>此處讀guan,一聲,通“鰥”,無妻)在民間,曰虞舜。”堯曰:“然,朕聞之。其何如?”嶽曰:“盲者子。父頑,母嚚,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堯曰:“吾其試哉。”於是堯妻之二女,觀其德於二女。舜飭下二女於媯(<strong>gui)汭(<strong>rui),如婦禮。堯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五典能從。乃遍入百官,百官時序。賓於四門,四門穆穆,諸侯遠方賓客皆敬。堯使舜入山林川澤,暴風雷雨,舜行不迷。堯以為聖,召舜曰:“女謀事至而言可績,三年矣。女登帝位。”舜讓於德不懌。正月上日,舜受終於文祖。文祖者,堯大祖也。

  於是帝堯老,命舜攝行天子之政,以觀天命。舜乃在璿(<strong>xuan)璣(<strong>ji)玉衡,以齊七政。遂類於上帝,禋(<strong>yin)於六宗,望于山川,辯於群神。揖(<strong>yi)五瑞,擇吉月日,見四嶽諸牧,班瑞。歲二月,東巡狩,至於岱宗,祡(<strong>chai),望秩於山川。遂見東方君長,合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脩(<strong>同“修”)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為摯,如五器,卒乃復。五月,南巡狩;八月,西巡狩;十一月,北巡狩:皆如初。歸,至於祖禰(<strong>mi)廟,用特牛禮。五歲一巡狩,群后四朝。徧(<strong>通“遍”)告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肇(<strong>zhao)十有二州,決川。象以典刑,流宥(<strong>you)五刑,鞭作官刑,撲作教刑,金作贖刑。眚(<strong>sheng,三聲)災過,赦;怙(<strong>hu,四聲)終賊,刑。欽哉,欽哉,惟刑之靜哉! 

  讙兜(<strong>huan,dou)進言共工,堯曰不可而試之工師,共工果淫闢。四嶽舉鯀(<strong>gun)治鴻水,堯以為不可,嶽彊(<strong>qiang,三聲)請試之,試之而無功,故百姓不便。三苗在江淮、荊州數為亂。於是舜歸而言於帝,請流共工於幽陵,以變北狄;放驩兜(<strong>huan,dou

)於崇山,以變南蠻;遷三苗於三危,以變西戎;殛(<strong>ji,二聲)鯀於羽山,以變東夷:四罪而天下鹹服。

  堯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攝行天子之政,薦之於天。堯闢位凡二十八年而崩。百姓悲哀,如喪父母。三年,四方莫舉樂,以思堯。堯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於是乃權授舜。授舜,則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則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堯曰“終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堯崩,三年之喪畢,舜讓闢丹朱於南河之南。諸侯朝覲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獄訟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謳歌者不謳歌丹朱而謳歌舜。舜曰“天也夫!”而後之中國踐天子位焉,是為帝舜。

三、註解及知識拓展

  1. 由於堯的部分,內容較多,我就不單獨例舉完整的翻譯內容了。僅在此部分註解、拓展的同時,給一些難懂地方翻譯一下。朋友們在閱讀中,若有不太理解,或是需要翻譯的,隨時找我。
  2. 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富而不驕,貴而不舒。這一段話,很經典的。誇堯的仁德如天,智慧如神。接近他(就之),就像太陽一樣溫暖人心;仰望他,就像雲彩一般覆潤大地。他富有卻不驕傲,尊貴卻不放縱(舒)。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堯很富有。就像第一篇,我們講了,黃帝也很富有,諸侯都要給他納貢,他能不富麼?富,卻不浪費,節儉。尊貴,卻不放縱,這才是重點。
  3. 黃收純衣,彤車乘白馬。黃收:這個詞很有意思。需要仔細體會一下。這個詞也很難在網上查到。收:約束,束縛,指把頭髮盤起來。上古,常用冕(mian)來整理頭髮。當時的冕一般呈黃色。逐漸衍生出帽子。黃收,你就暫且把它理解成黃色的帽子吧。純:絲。彤:紅。
  4. 能明馴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萬國。章:使之彰明,也有邊教導邊考核之意。百姓:當時不是指一般人,而是指百官貴族。
  5. 乃命羲、和,敬順昊天,數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時。羲、和:是指羲、和兩大家族。記住,族和現在的族不是一回事,每一個成家的男人那一家人,就是一族。敬順昊天,數法日月星辰:敬天,觀察日月星辰,還是為了總結自然規律,以敬授民時。
  6. 分命羲仲,居鬱夷(<strong>即:嵎yu夷,古青州),曰暘(<strong>yang)谷。敬道日出,便程東作。日中,星鳥,以殷中春。其民析,鳥獸字微(<strong>微,通“尾”,字尾,交配)。這一段信息量,非常大,敬請仔細閱讀理解。
    羲仲:羲家的老二,伯、仲、叔、季等等。鬱夷又叫暘(<strong>yang)谷,在今山東,在當時,那就是東邊的天邊。敬道日出:和以前講的“迎日”是同類型的事。便程:有步驟地制定出安排(幹農活)的工作。東作:日出於東,東屬木,木喻春,春暖花開,因此,東作,特指“春耕”。日中:白天與黑夜一樣長。星鳥:鳥,指朱雀星,星:什麼什麼星宿顯現出來了。什麼時候能顯現?至少要到傍晚吧,因此,星鳥:指“鳥”這個星宿,在傍晚時分,顯現在正南方,這個時候,就是“以殷中春”,殷,也是中、正的意思。表示“春”這個節氣,正了。節氣正了,就是“立春”。記住啊,下面還有,不理解這個,這一段話是根本不知所云的。析:分散。其民析,就是人民分散開來。分散開來幹嘛?從居住地分散開,是為了春耕!春天來了嘛,鳥獸都開始交配了,萬物生長。
  7. 申命羲叔,居南交。便程南為,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中夏。其民因,鳥獸希革。再安排“羲”的老三,去南邊的交趾。便程,上面講過了。南為:南屬火,太陽到了正南,火力最旺,因此用“南”代表夏季。南為,便是夏季的農忙。夏季的農忙,是最忙、最累的。以前農村夏季需要進行“雙搶”,朋友們,有空去體驗一下。敬致,指要謹慎地使農忙的目標實現(致)。日永:永,長。夏天,白天最長。這個時候,“火”這個星宿顯現出來了,表示“立夏”了。人民也依據夏的特點,及時的搬到高的地方去了(免得發大水,把矮的地方淹了)。這個時候,鳥獸的皮(革就是皮)都露出來了(因為“希”,希是指毛掉了)。
  8. 申命和仲,居西土,曰昧谷。敬道日入,便程西成。夜中,星虛,以正中秋。其民夷易,鳥獸毛毨(<strong>xian,新長出毛)。再命“和”家的老二,去西邊,昧谷,就是當時西邊的天邊,傳說夸父追日,追 到這,追不動了,倒了。在此,記念一下夸父。敬道日入,觀察太陽下山的規律。西成:西,屬金,秋天,自然是收穫的季節。西成,秋收咯。這個時候,陰氣開始出來了,《周易》講陰陽變化,春天,是陽氣開始的時候。到了夏,陽氣最足。夏到秋,陽氣下降。到了秋,陰氣出來。因此,用“夜”來作參照物了。黑夜和白天一樣長,叫夜中。這個時候,“虛”這個星宿顯現了。表示“立秋”了。人們又搬到平坦的地方來居住了。(因為秋天,水不可能漲上來了),鳥獸呢,也長出新毛了。
  9. 申命和叔;居北方,曰幽都。便在伏物。日短,星昴(<strong>mao,星宿之一),以正中冬。其民燠(<strong>yu,暖和、熱),鳥獸氄(<strong>rong,三聲,新長出的茂密的茸毛)毛。再命“和”家的老三,去北邊。以前,我們重點講過“幽”與“明”的事,幽,不明,屬冬,很寒,才叫幽,居北。冬天,需要儲存食物,便叫“伏物”。冬天,自然白天很短。昴(<strong>mao,星宿之一
    )這個星宿顯現了,表示“立冬”了。人們需要取暖了(燠)。鳥獸呢,秋天新長的毛,到這時,都茂密了。
  10. 歲三百六十六日,以閏月正四時。信飭(<strong>chi,整頓)百官,眾功皆興。堯這個時候,人們天天觀察日月星辰,終於總結出了:一年是366天,還有農曆,為了正四個季節、正四個主要節氣,需要用“閏月”來輔助和較正一下。堯在人們中,樹立“信用”,整飭百官,自然,所有的目標,都完成的很好。(眾功興)
  11. 堯曰:“誰可順此事?”:誰能夠繼續我的事業呢? 放齊曰:“嗣(<strong>si)子丹朱開明。”:放齊這個人說,你的兒子“丹朱”很開明,可以繼承你啊。堯曰:“籲!頑兇,不用。”堯又曰:“誰可者?”讙(<strong>huan,一聲)兜(<strong>dou)曰:“共工旁聚布功,可用。”:旁聚:旁,廣大。廣泛地匯聚民心。布功:做出成績。堯曰:“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strong>同“瞞”)天,不可。”:用:用心,僻:偏僻,即不正。看起來恭敬,實則“瞞天過海”。堯又曰:“嗟,四嶽,湯湯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其憂,有能使治者?”,滔天的洪水啊,浩浩湯湯,把山都包圍(
    懷:包圍)了,把小山包都淹沒(襄:蓋過頭,就是淹沒)了。皆曰鯀(<strong>gun,三聲)可。堯曰:“鯀負命毀族,不可。”,誰能治水?大家說鯀這個人可以治水。堯卻認為不可以,說他經常違揹我命,還損壞家族利益。嶽曰:“異哉,試不可用而已。”,四嶽說,不是那樣的,您試一試他吧,若是不行,再停止用他。這裡有個“已”字,重點說一下:已,止。如“死而後已”。堯於是聽嶽用鯀。九歲,功用不成。
  12. 堯曰:“嗟!四嶽:朕在位七十載,汝能庸命,踐朕位?”嶽應曰:“鄙德忝(<strong>tian,三聲)帝位。”:我都當了70年帝了,你們誰能遵照上天的旨意,來接替我當這個帝?忝(tian,三聲):有辱。四嶽說:“我們德太鄙陋了,我們若是當帝,簡直是有辱帝這個位置。
  13. 堯曰:“悉舉貴戚及疏遠隱匿者。”:這句話,就體現堯的胸懷了。悉:全,全部範圍。舉:推薦。從哪裡推薦?從貴、戚、疏、遠、隱、匿,這些全部的範圍裡,來推薦。他不從兒子、侄子範圍裡推薦,也不僅僅從貴族裡推薦,而是從
    所有範圍裡的推薦。這個所有範圍,就是胸懷。
  14. 眾皆言於堯曰:“有矜(<strong>此處讀guan,一聲,通“鰥”,無妻)在民間,曰虞舜。”堯曰:“然,朕聞之。其何如?”嶽曰:“盲者子。父頑,母嚚,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最普通的那一個階層中,有一個沒有老婆的單身漢,他是一個瞎子的兒子,這個瞎子父子,簡直是個笨蛋,他那母親也特囂張,弟弟非常傲慢。但是呢,他就能與他們和氣相處,用厚德去感化他們(治:感化),使本來生性並不太好的他們,不至於更壞去做壞事。
  15. 堯曰:“吾其試哉。”於是堯妻之二女,觀其德於二女。舜飭下二女於媯(<strong>gui)汭(<strong>rui),如婦禮。:那我試試他,我把兩個女兒許配給他,再從我們女兒的表現,來推測這個人品行怎麼樣。因為:老婆歸老公管,老婆如果囂張,那自然是這個男人,要麼也囂張,要麼就是沒有認識到囂張的危害。舜呢,整飭並告誡堯帝的這兩個女兒:”你們別以為你們是公主啊,嫁給我了,就不能擺公主的譜了!你們倆,跟著我,去媯(<strong>gui
    )水這個地方、過普通人的生活吧(在山西,黃河東,不是延慶),汭(<strong>rui):河流彎曲之處。堯帝的兩個女兒,被舜訓得降下了公主的姿態,謹遵普通婦女的本分。
  16. 堯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五典能從。乃遍入百官,百官時序。賓於四門,四門穆穆,諸侯遠方賓客皆敬。堯使舜入山林川澤,暴風雷雨,舜行不迷。堯認為舜做得很好,讓舜去謹慎的調和五典(五種倫理道德,父義、母慈、兄友等等),五典好了之後,就讓他全面熟悉並參加百官的工作,百官工作井井有條。再讓他去朝堂的四門,接待賓客。要知道,那時候,禮,很重要。是一項重要工作。接待賓客,就是禮的事項。穆穆:端莊典雅。讓他去山林辦事,突然雷雨交加,舜也沒有迷失,而且把事辦成回來了。
  17. 堯以為聖,召舜曰:“女謀事至而言可績,三年矣。女登帝位。”舜讓於德不懌。正月上日,舜受終於文祖。文祖者,堯大祖也。通過了這麼多鍛鍊,堯認為舜這個人有聖德。對他說:“你(女,通”汝“)計劃做什麼,都能辦事。說到什麼,都能幹出成績。三年考驗期過了,你來當這個帝吧。舜說,我的德行還不夠。讓於德:用德作為理由來推讓。懌:高興、歡喜,不懌,不高興。這裡借指:舜沒有立即接受。到了第二年正月,上日,有說是初一,有說是上旬的某個吉日。舜在文祖廟接受帝位。
  18. 於是帝堯老,命舜攝行天子之政,以觀天命。舜乃在璿(<strong>xuan)璣(<strong>ji)玉衡,以齊七政。璿(<strong>xuan)璣(<strong>ji)玉衡:璿(<strong>xuan),通“璇”,美玉。璣(<strong>ji):運轉。衡:橫著的一根大簫,其實就是最古老的望遠鏡。用玉作成類似天空球形狀的東西,還有望遠鏡。都是當時的天文儀器。指舜親自操作天文設備,來“齊七政”。七政:指日、月、金木水火土,七星。齊:觀測這個星辰,有沒有異常。
  19. 遂類於上帝,禋(<strong>yin)於六宗,望于山川,辯於群神。類:類推,引申為祭告。好像我們把一樣東西,比劃給另一個人聽。舜,比劃給老天聽。禋(<strong>yin):燒柴,以生煙。當時祭祀,就是這麼祭的。望:望祭。前幾篇,我介紹過,古人祭山,還有望祭一說。因為山太高太大了,有些太陡,怎麼辦?只能望祭,類似於行注目禮。辯:同“遍”,遍於群神,是指祭拜,涉及的範圍,覆蓋到群神。怎麼覆蓋?就是,都走一遍。因為,你得走過去燒點柴,冒點菸,才能算祭了。
  20. 揖(<strong>yi)五瑞,擇吉月日,見四嶽諸牧,班瑞。五瑞:五種玉,分別是珪、壁、琮、璜、璋。揖:拿著它,像作揖那樣。拓展一下:這個五瑞,不是誰想拿就能拿的。得有身份的人,才能拿五瑞。一般是,諸侯拿著這五瑞去朝拜舜,五瑞,既是信符,又是身份標誌。四嶽諸牧:四個主要方面的大員,牧,舜當時劃分了十二個州,後面會詳細介紹。這個牧,就是州長。給他們頒發五瑞,既是為了給地方官發一個“聘書”,又是為了章顯自己的正統地位。因為,只有代表中央政府的人,才能有資格來發這五瑞。
  21. 歲二月,東巡狩,至於岱宗,祡,望秩於山川。遂見東方君長,合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脩(<strong>同“修”)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為摯,如五器,卒乃復。祡:chai,也是指燒柴,以冒煙祭天。望秩:就是我前面說的望祭。君長:地方上大大小小的官。合時月,正日,較正日期時間。同:使之統一標準。同什麼?同“律、度、量、衡”。律:音律。度、量、衡,大家都知道意思啊。修...為摯:制定...什麼什麼規則作為朝拜的禮節。什麼規則呢?五禮:吉,用來敬鬼神。兇,用來哀邦國。軍,用來誅不虔。親,用來親賓客。嘉,用來合姻好。五玉:就是上面說的五瑞。公侯伯子男,五個等級的諸侯,分別持之,不同的玉,有不同的用途。珪,用來作為信用合符、壁,用作聘問、琮,用作搞建設起土功、璜,徵召、璋,用作發兵。三帛:三種織物。因為玉是貴重物品,你得用織物包好。你不能直接用手抓著,那樣成何體統。二生一死:後稱”三牲“,二牲:羊、雁。一死:死雉,即死雞。三牲祭體,就是這麼來的。現在,一般用”牛、羊、豬”作為三牲。當時,物質匱乏,牛,一般人用不起。只能用羊和雁,一般是卿(部長級)才能用羊,大夫才能用雁。普通的士,只能用死雞,來作為朝拜的禮物。至於諸侯朝拜時,手上拿著的五瑞之器,最後,會還給諸侯。
    卒:最終
  22. 五月,南巡狩;八月,西巡狩;十一月,北巡狩:皆如初。歸,至於祖禰(<strong>mi)廟,用特牛禮。禰:已死去且入了宗廟的父親,叫禰,後來又叫“考”。考妣(亡故的父母)。特牛禮:特,完整的。
  23. 五歲一巡狩,群后四朝。徧(<strong>通“遍”)告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群后:群,諸侯。後:諸侯以下的官,即州長,牧。遍告:廣泛的告知。明試以功:明,公開的,試,任用。以什麼標準去任用官員?用“功”,功績。車服以庸:庸,還是功績的意思。根據功績,來獎賞車與服。
  24. 肇(<strong>zhao)十有二州,決川。肇:最初的時候。舜初,就把國家劃分成十二個州。還做了一件大事,就是決川。決:排除、清理阻塞物。
  25. 象以典刑,流宥(<strong>you)五刑,鞭作官刑,撲作教刑,金作贖刑。眚(<strong>sheng,三聲)災過,赦;怙(<strong>hu,四聲)終賊,刑。欽哉,欽哉,惟刑之靜哉!典刑:正常的刑罰,相對於酷刑。象:治理。用正常的刑罰來治理國家。五刑:五刑就是酷刑。哪五刑?墨,在臉上刺字。劓yi,割鼻子。剕fei,砍腳。宮,閹割。大辟,砍頭。害怕這五刑麼?宥(<strong>you
    ):寬恕。流:流放。流宥(<strong>you):用流放,來寬恕犯了五刑罪的人。此外,用鞭打,作為官府內的刑,撲:拍打,用戒尺打,作作教學的刑,金,交點錢,作贖罪的刑罰。眚(<strong>sheng,三聲):災難,指天災。因天災,無力救助而導致的過錯,赦免。怙(<strong>hu,四聲):自始至終。指屢教不改的壞人,就得刑你。欽:謹慎。惟刑之靜:靜,不動。指刑罰,不能輕易的去動、去使用。
  26. 讙兜(<strong>huan,dou)進言共工,堯曰不可而試之工師,共工果淫闢。試之工師:工師,工匠中的老大。試用他為工師。淫闢:不端正。
  27. 四嶽舉鯀(<strong>gun)治鴻水,堯以為不可,嶽彊(<strong>qiang,三聲)請試之,試之而無功,故百姓不便。鴻水:洪水。彊(qiang,三聲):通“強”,硬要。不便,不能正常進行工作及日常生產。
  28. 三苗在江淮、荊州數為亂。三苗,古族名,後成一小諸侯國。
  29. 於是舜歸而言於帝,請流共工於幽陵,以變北狄;放驩兜(<strong>huan,dou
    )於崇山,以變南蠻;遷三苗於三危,以變西戎;殛(<strong>ji,二聲)鯀於羽山,以變東夷:四罪而天下鹹服。流:流放。把共工流放到幽州去了,以改變教化北狄。崇山:五嶺山,在廣東北部。三危,在西邊青藏高原腳下,危:高。三危,指很多很多高山腳下。殛(<strong>ji,二聲):殺死。四罪,給這四個壞人定了罪,懲治了他們,天下全都臣服了。
  30. 這裡還有兩個重點知識,需要講一下。一,東夷、南蠻、西戎、北狄。這四個詞,從這個時候開始了。這四個詞,後來一直延用。這四個詞,從此分別指四個方面的”野蠻不化“的人。二是殺鯀於羽山的事。鯀,是後來的禹的父親。這裡有一個與禹的”殺父之仇“。但是,殺,並不是私心,而是出於公心,禹也沒有去報仇,帝后來還給了禹官職。後篇我們再詳細介紹。
  31. 堯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攝行天子之政,薦之於天。堯當了70年的帝,才遇到舜。又過了20年,老了,自己主動退休了。讓舜代替他處理政務。
  32. 堯闢位凡二十八年而崩。百姓悲哀,如喪父母。三年,四方莫舉樂,以思堯。讓位(指不親自處理政務)28年後去世了。三年,全國都沒有奏過樂,以表哀悼。
  33. 堯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於是乃權授舜。授舜,則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則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堯曰“終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堯的兒子,叫丹朱。病:不利。堯說,我不能讓天下人都不利,而光利我兒子一個人。卒:最終。因此,最終把天下給了舜。
  34. 堯崩,三年之喪畢,舜讓闢丹朱於南河之南。諸侯朝覲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獄訟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謳歌者不謳歌丹朱而謳歌舜。舜曰“天也夫!”而後之中國踐天子位焉,是為帝舜。舜給堯守喪三年之後,又把處理政務的權力給了丹朱。舜讓闢丹朱於南河之南:這裡需要分段,舜讓闢丹朱,是一件事。於南河之南,是另外一件事。是指他讓出權力之後,自己到南河之南去了。南河:指黃河。為什麼叫南河?因為舜當時住在山西曆山腳下,歷山在黃河以北,舜住在地方,是”首都“,以都為中心,黃河自然就是南河了。而後之中國:而後之,後至。然後到了(某某地方)。到哪兒去呢?到中國去,即到首都去,因為南河之南是”地方“。你得去京城當”帝“才行啊。


  • 本紀原文:漢-司馬遷
  • 註解及拓展:卿惟亮

精讀史記之五帝本紀--第四帝(堯)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