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什麼提高免疫力的智慧?

在流行疾病到來的時候,人們更多的關注自己的免疫力高低,畢竟傳染病更容易傳染給免疫力低下的人。

這次冠狀病毒肺炎是瘟疫,是傳染性更強的傳染病,但是和病毒攜帶者在一起吃飯的人還是有的人被傳染上,免疫力好的人沒有被傳染上。

怎麼提高自己的免疫力是每個人都關心的問題,特別是現在疫情還在繼續的時候,免疫力好就意味著可以更容易避免傳染。

中華文化是一個養生的文化,古人有什麼提高免疫力的好方法?

張仲景是一代醫聖,他也是在苦難中成長為一代醫聖。

張仲景生活的時代發生了幾次大的瘟疫,許多地方十室九空,張家也未能倖免於難,原本有兩百多人的張家,在短短十年間,就僅僅剩下五六十人,其中有一百多人死於傷寒。

為了對付瘟疫,張仲景發明了一種藥叫“祛寒嬌耳湯”,也就是最早的餃子。這種餃子的皮是麵皮,但餡卻是煮熟切粹的羊肉、辣椒和配製的祛寒藥材。

得病的百姓吃了張仲景的餃子,免疫力提高了,病癒率明顯提高了。

我們經常吃的餃子,原來是一種保健品,餃子餡可以用有藥食兩用的中藥,既可以充飢,還可以提高免疫力。

古人有什麼提高免疫力的智慧?


人們在過冬至和春節都要吃水餃,這兩個時間都是季節交替的時候,人體容易得病,吃水餃不僅是傳承民間風俗習慣,也有提高免疫力的需要。

以前北方人在立春這一天有吃春餅和生蘿蔔的習俗,稱為“咬春”。

春餅是麵粉烙制的薄餅,裡面要卷菜吃,裡面卷的菜一般都要有蘿蔔,還要再加上其他的菜,既要好吃,也有提高免疫力的功效。

在春天和冬天交替這個時間人體的免疫力比較低,也是病毒容易爆發的時候。咬春這個風俗是為了提高免疫力。

在端午節南方的人會舉行賽龍舟,賽龍舟原來是祭祀屈原的一種祭祀儀式,後來就演變成一個有娛樂功能的祭祀活動。

賽龍舟是古人流傳下來的民間運動會。

端午節每家每戶都會在家門口掛上艾草,這不僅是一種風俗,還因為艾草具有一些揮發性物質,蚊蟲對這種物質非常敏感,艾草可以驅蚊。

艾草還可以做艾灸,古人利用艾絨做成艾條,艾灸某些特殊的穴位可以治病,艾灸足三里不僅可以治病,還可以提高免疫力。

日本有世界長壽國之稱,有什麼秘訣?大多醫學研究者都認為和這個生活習慣有關:日本人注重艾灸養生。

日本人都很重視艾灸足三里來預防疾病。每日都要在足三里這個穴位艾灸,促進身體氣血運行。

在德川時期,日本政府已將三里灸列入政府健民措施,提倡全民施灸,男女老少都可以艾灸。

日本流傳有“勿與不灸足三里之人行旅”、“旅行灸三里,健步行如飛”的諺語。

艾灸本來是中醫文化的內容,我們沒有重視艾灸足三里的保健作用,倒是日本人把艾灸養生很好傳承了下來。

古人有什麼提高免疫力的智慧?


談到促進氣血運行,不能不提傳統的養生氣功。

馬王堆考古發現出土的古引導術圖譜,屬於氣功動功,有人根據這個圖譜開發出了馬王堆引導術,健身效果很好。

流傳很廣的養生氣功《五禽戲》也是動功,主要活動人體各個重要的關節,是漢末名醫華佗編創的,華佗的學生吳普經常練習五禽戲,活了九十多歲。

氣功是古人在長期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養生運動,對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有很好的效果。

在傳統文化中有很多的提高免疫力的方法,我們更需要的是去發掘和傳承,而不是盲目的把傳統文化當做落後的文化。

古人有什麼提高免疫力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