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為人師是職場大忌,學會指正他人的方法也是職場生存哲學

小楊在公司很熱心,遇到他人困難都很願意使力幫一把,當然遇到他人不懂的、不會的、或者不對的,都會插上一手甚至教育別人。

在一次工作協作中,小李寫的技術方案上有一些問題,而恰好小楊以前接觸過這方面,就主動上去看了看,然後就在小李面前說:小李,你這個方案有問題,你方案裡面沒有考慮到背景因素,會導致大問題的。而後小楊還洋洋灑灑講了很多理由,其他同事也都覺得說的有道理。

但小李本身是個好勝的人,就針對的意見也講出自己的觀點,當然我們聽上去都聽得出來小李是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講到後面小李還有點生氣了,就說了句這是你負責還是我負責,要不你來做吧?最後場面尷尬。

這樣的場景在工作中可能會常常發生在我們身上或者身邊,我們看到別人在討論一些我們自己擅長的領域時、我們發現別人在思考一些我們正好懂的東西時,總是會技癢,總想要插上去講兩句,最好是教會別人。

因為好為人師的底層心理是一種自我優勢的張揚,期望他人看到、期望自己所擅長的額部分站在制高點的張揚,但是被好為人師的另一方則恰恰會有另一種心理,就是被否定、自己專業領域被挑釁,所以才容易激起反感、反抗,這一點與孟子所言:“人之忌,在好為人師”不謀而合。

所以在職場上,我們在面對別人問題的時候,不要輕易去指正,或者要用對方法去指正,否則收穫都就不是別人的感謝,而是矛盾與衝突,並且別人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你的好心也付之東流。

好為人師是職場大忌,學會指正他人的方法也是職場生存哲學

在面對他人的問題時怎麼做才不招人反感亦或讓人更容易接受?

1、姿態上不居高臨下

有這麼一類人,在看到別人問題後指正別人的時候就擺著一副居高臨下的態度,彷彿自己是正義的審判。本來被指正的人已經在心理上覺得自己分內的事情被介入、專業領域被否定,這個時候還居高臨下的態度就會讓人覺得自己被凌駕了,更是容易產生牴觸情緒。

曾經我一個下屬參與某個項目工作,其工作範疇的內容被項目內另一個部門級別高於我下屬的經理所提出問題指正,並且指正的時候還對我們領域專業的問題指指點點,站在高處般的揚著大旗說應該怎麼做才對、怎麼做才是專業的做法等等。最後我下屬滿懷不滿但是礙於對方級別較高就沒有當場說,而後各種抱怨。

所以不管是你身處什麼位置,對他人領域指點指正都容易招致他人由衷的反感牴觸,尤其當你級別和對方對等或相差不多時候,更不能有居高臨下的態度,而是應該擺正姿態,充分尊重他人專業領域、尊重他人業務部門,僅僅提出相關風險、疑慮。

好為人師是職場大忌,學會指正他人的方法也是職場生存哲學

2、角色上不做旁觀者

你一定也遇到過一種人,他們提意見指出不足的時候是這樣的:我的意見是這樣,當然才不採納隨便你,反正你們自己評估。

這樣的意見建議看似沒有“侵犯”他人專業領域、沒有干涉其他部門工作,但是這種姿態角色本身顯得自己雙手一抱事不關己的樣子。並且在企業裡面還有問責一說,如果發生問題了,相關部門也許有連帶責任,而這種說辭彷彿就把責任推得乾乾淨淨:反正我意見提了 ,沒采納是你們的事,我沒有責任了。

類似情況,還有提一些不太適合實際的意見或者僅僅提問題提質疑沒有意見,比如方案是存在風險但是其專業意見裡面沒有任何方向性的思考建議,僅僅是質疑而沒有任何思路觀點,亦或者提出要花費一個不實際的成本金額來解決問題的意見,等等這樣都是單穿的旁觀者角色。

這樣的旁觀者,也不受歡迎,因為僅僅是提出問題、提出質疑、或者提出沒有實際建設性的意見,等同於沒有提,甚至所說的話給人感覺還挺抬槓的。

所以在需要對他人提建議時,要讓自己成為主人角色,把這件事情當做是自己的事情來看待。換了一種角色後,重要的是思維也跟著換,事情時我們自己的時候如何處理,如何平衡利益、如何平衡風險、如何思考,基於這樣才能得出問題大難應該思考的方向。

好為人師是職場大忌,學會指正他人的方法也是職場生存哲學

3、語氣上建議而不是意見

很多時候,在面對他人問題時我們提的是意見而不是建議。

意見和建議最大的差別在於:意見更偏向於對事情的正確或錯誤予以判斷然後給出方向性的指導並且這個意見是必須執行的是一種命令,而建議則是對事情處理方法操作細節上的一些參考,可採納也可不採納,我們常常請領導給的是意見而不是建議,就是這樣。

所以意見常常是上對下強制性,方向性的,建議則是平級對平級之間非強制性的,細節性操作性的。比你層級高的給意見可以,同級、協助者之間提的應該是建議。

比如當你看到其他同事在講自己部門PPT時存在一些問題,你提出對方PPT不夠大氣這就是意見,以為它是方向性,不能轉化為實際的操作,而你提出對方PPT色調搭配可以考慮用相近色、只用三種顏色,這就是建議。

所以在給對方指正時候,我們應該是給建議而不是給意見:提出的建議應該是比較具體可以操作層面的觀點,然後語氣上關注和對方互相角色的位置,不要凌駕於他人之上。

好為人師是職場大忌,學會指正他人的方法也是職場生存哲學

4、方法上請教而不是指教

然後在表達的方法上承接用建議而不是意見時,我們則可以針對存在的風險多用引導式的方法去“請教”對方,而不是直接指出問題指教對方,這樣對方就更容易接納這樣謙遜的建議。

比如“這個問題,我請教一下您,關於在風險上面您是怎麼考慮的,要不要考慮增加一些流程上管控措施呢”。

好為人師是職場大忌,學會指正他人的方法也是職場生存哲學

綜上,好為人師本身不是一個好的操作,不是一個能讓人愉快接受的操作,但是在工作中不可避免會存在一些場景我們必須要提出一些建議,必須要要對他人的問題提出疑慮,這時候就需要在姿態上、角色上、語氣上、方法上進行調整,才能讓對方更容易介紹,即不產生矛盾又能達到提出建議的目的。

以上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