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农村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新大风歌


最突出的问题,是单干分田到户后,土地分散不集中,难以机耕管理。种子化肥农药价格高和卖粮难等难题,也是实事!


DDS理圆通


农村问题一句话,把基层镇乡村干部严格审查,才会发展,否则讲什么都沒用!本人讲得一针见血,会看没有实质性问题,本人希望有相关监督领导与本人对接,才一吐为快,而可以这样一句话慨括,如果不实承担一切责任。


树老根深114


真正有能力的不愿出来做干部,他们不图从村中得利,自己的日子过的蒸蒸日上,平静富足,村里有不少不懂事理的人和无赖,还有些有点能力和影响的的人想靠当官占点便宜,挡了他们的道他们会捣乱生事,这些人大多能当上干部但是没有带领群众制富的能力,因为他自己的小日子都靠沾点光充实家境,但是为保官位经营保位子的能力到不小,党员都是发展直系亲属自己人,政府的扶持救济给自己的朋友关系人,拉拢感情,打不下村霸无赖有能力愿服务村里的人不会出来,整治这些人不能让那些有能力带动大家制富的人去干,政府要清好场撑好腰。有能力制富的人算记不过无赖,有句话叫好鞋不踏臭屎有能力的人宁可不出来带头也不去主动与无赖为敌。这才是农村最突出看破不说破的最突出的问题,希望有能力的人把这个问题引起中央领导的关心,只有上层领导了解了才好破局。农村有了好的带头人没了拌脚石发展的更顺畅


筑梦之路4


我是农民,一直生活在农村,对农村最突出的问题了如指掌,一清二楚。农村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劳力短缺、田地荒芜、虫害严重、农产品滞销、生病生不起、孩子上学上不起等等问题,一直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下面我就详细给大家讲讲具体情况。

劳力短缺

大部分农村人年还没过完,都忙着到外面打工了,留在家里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一些没有老人和儿童的家庭都倾巢出动,全部外出打工,多年来都不曾回过老家,常年大门紧闭。留在家的老人大多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一些稍为能做得动庄稼的老人,都会把土地给种起来,一些八九十岁的老人做不动庄稼,常年坐在大门边,两眼呆滞,盼望着远方的儿女归来。

留在家的妇女兼照顾老人和儿童的重任,早晚接孩子上学,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如果老人有生疮害病之类的话,还得把老人送进医院就医。妇女责任重大,压力也大。

田地荒芜

农村人大多都外出打工了,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妇女人手不够,不能把全部耕地都种起来。他们只有挑选部分出粮食的、离家近的、地势平坦的、面积大块的土地种庄稼。一些离家远的、爬坡上坎的、面积小块的土地都被他们弃之并荒芜了。所以大家看到当下的农村是耕田无人耕,有的都杂草丛生,变成荒山了。

虫害严重,农药滥用

农村种庄稼的土地少了,杂草多了,病虫害寄生于杂草丛中,导致庄稼虫害严重。农民忙不过来,全部使用农药除它们,以至于杂草和虫害产生了抗药性,杂草年年除,年年越旺盛,虫害年年除,年年有,并且还会增加新的病虫害。

农产品滞销

只要是农民产的粮食、水果,一到丰富季节都卖不出去。要么压价压得历害,要么没人要,大部分烂地里做肥料。这么多年来,农产品滞销问题一直未得到妥善解决。相反一些倒卖农产品卖的二道贩子却赚得腰缠万贯。

农民生病生不起、现在是一病致贫,一病返贫,一场大病就会倾家荡产。孩子上学上不起,一些不透明的收费压得农民喘不过气来,为了孩子能改变命运,有个好的学校,想尽一切办法交高价读书。


东北王大美


第一:农村问题。

国家发展战略对农村发展的定位很高,投入的资金也非常巨大。这几十年来,农村的变化和发展是世人有目共睹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果是丰硕的。

第二:农民问题。

在大发展,大振兴的年代里,农民是迷茫的,甚至到了无所是事之地。主要是找不到切实稳定的发展项目,定位不了生产发展方向,粮价只跌不涨,农资只涨不跌,种什么烂市什么,朝晴夕雨的市场让无数农民无可适从,只有弃耕荒田外出打工。生产和市场的矛盾是农民无法左右掌控的,这需要国家合理布局调控才行。才不会使国家的投入不东流,农民的生产热情不丧失。

第三:农业问题。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几乎占总人口的半数,而且十四亿人的吃饭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事。我们有广阔的适农跃土,农业生产不但重要且很有前景和未来,然而近些年天文数字的粮食进口量和大面积弃耕荒废土地的事实,足以引起国人的三思。振兴农业,必须脚踏实际,狠抓苦干才行。

三农发展,任重道远,上下同心,众志成城,共同圆兴农梦而努力。


董满宪


我也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六十年代人,咱到不敢说其它地方,就拿我村来说虽说现在道路水泥路但是还不如九十年代那时什么吨位车都能走因为有人修,现在没人管,那时每个村都挺好住的,不管大小村,村风好谁家有困难都能帮助,现在也变楼里人了家里往外看,就医没有买药处全是县城买下备用,过期全扔掉,用时再买,听起来各村都有村医,可光领补助连村里也不住在县城住,学校无人,加工个粮食还的自己买机器,再说种地前二十年前绿豆黄豆就三元敀二元而现在还是那价,那时一年种地搞个万二八千很好挣现在不行现在站在高处看看全是荒地,真不知道以后的农村会怎么发展。


用户4316270050508


邻村的马大娘中年丧夫,她千辛万苦的把儿子养大,由于家境贪寒,孩子勉强初中毕业就去城里打工了。马大娘身体欠佳,风湿,高血压,腿窍也不好,一个冬天的傍晚,她去抱柴烧炕时,不小心趺了一跤,不省人世,在乡亲的帮助下送往医院急救,还没等到儿子回家,沧桑离世。儿子回来了,左邻右舍都指责孩子的不对,尤其是一个表舅,说了好多康慨激动的话,怒斥儿子的过错。儿子说,表舅,我妈今年67了,一年365天,天天吃止疼片,降压药,我不出去,谁来提供生活费,药钱?前几年下连阴雨,旧房漏雨,我向你借20块钱买塑料纸,你都没有借,我知道你卖了两头牛。我只能打工,虽说收入微薄,却能让我妈有饭吃,有衣穿,不疼痛呀,农村虽然好,收入太艰难,我们真的是穷在路边无人问,我有什么办法呀……这才是农村真实的写照。



大红鹰


目前农村最突出的问题是,村庄房屋超建而无人。

我退休后,在城市呆了五年,65岁后,我就移居农村,到济南的南部山区,大山里去快乐生活了,算是养生吧。

我到大山中的养生生活,就是每天爬山,钻山沟,登险峰,穿密林深处,探险健步游。正天游走在大山深处的镇,乡,村等之中。

所以见了很多大山深处的村庄,见箸了大山深处村庄的风貌和乡土民情。我见到的村庄千篇一律的风貌是,村庄都干淨整洁,可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老旧,破烂不堪。村庄房屋很多,都是二至三层建筑,但,除一层有人住外,二三层是空屋,有名无实,因没有门,没有窗。只有门口,窗口,我习惯称鬼屋鬼村。因为若大个村庄,多见屋子少见人。几乎每个村庄都是如此,看不到人影,除了能听到鸡

呜狗叫外,整个村庄死气沉沉,没有什么生气。

这就是我见到的所有村庄的一个现实现象。住房都很好,村村通公路,有公交车。私家车拥有量也很大,这样的场景真让人疑惑,这也是我最担心的。


虚谷子金涛


当前农村发展矛盾很多,热点问题层出不断。

尽管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并连续多年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可农村发展还有不少新矛盾,新问题发生。我们是农业大国,几亿农村人口,全面做好农村工作实属不易。

作为一个普通农民把自家发展好了,不给党和政府添麻烦也是对国家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但是,我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了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能提出来,让国家出台更有针对性政策,更好地解决我们遇到的困难,让农村发展的更好,农民生活更富裕,我们的国家也能更加繁荣昌盛。

目前,农村最突出的矛盾是什么?

我做为一个普通农民说几点自身感受。

一,农民普遍反映种粮不挣钱。光靠种地收入太少,钱不够花。

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有这几点。

(一)农民土地产出效益低,光靠种地收入少。

因为粮食价格决定了种粮收益高低。粮食价格低,卖粮收入就少。以大田作物小麦、玉米为例。种一亩地,小麦亩产1000斤,扣除成本(麦种、化肥、农药、浇水、机械收割、耕种等)亩收入500元左右(不包括人工费)。玉米,亩收入500元左右。全年一亩地总收入1000就是很不错的年景了。如果年景不好,遇到些自然灾害收入就更少了。我们国家大部分省份人均耕地一亩多,不到二亩。一个农户一家也就3~5亩左右。光靠种粮一年也就收入三千、五千元。光靠种地卖粮收入太少了,根本不够花。所以,村里的年轻人不得不外出打工挣钱。在家种地的都是50多岁以上的人为主。

50岁左右的人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在附近打份零工,挣点前贴补家用。这部分人还要照顾年老的父母,也还要照看留守在家的孙子、孙女,接送孩子上学。他们很不容易,可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这件事。

农村平时只见留守老人和留收儿童的现状不知还要持续多少年?

(二)农村龙头企业少,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少,农业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低。造成农产品卖不上好价钱。

每个县域不仅只有个面粉厂这么简单的事。还要有各种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这样不光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还能带动农副产品标准提高和价值提升。

(三)农村畜禽养殖户减少了,农民庭院经济没有了。

以前农村家家户户养牛、养羊、养猪、养鸡鸭鹅的现象大幅度减少。庭院经济收入这块减少了。

现在要上大的畜禽养殖厂,必须要到规化好的地方建厂。畜禽养殖投资大、风险大,如遇大的疫情,养殖户血本无归。如,去年的猪非洲疫,使得养猪业受重创,才造成今年猪肉价格一路高涨。市民纷纷呛声猪肉贵、吃不起肉了。

如何做好动物疫情灾害防治?政府也下了很大功夫。

畜禽养殖还有个贵三年、贱三年的怪圈。这也和市场调解机制不完善,养殖户掌控市场能力有关。

因此,养殖户投资养殖热情不高。

尽管政府出台了鼓励政策,可养殖需要周期,短时间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不会立刻见到效益。

(四)搞设施农业投资大,风险大。

1,一家一户搞设施农业,面临土地调整、项目、贷款、等因素制约很难发展。

2,像搞的比较成熟的冬季大棚种植,农户建设一个高标准的大棚投资也很高。建棚材料贵、人工费高,一个棚投资少则7~8万,多的十几万,还有更多的。建一个棚的花费能赶上建一座房子了。

(五)搞订单农业农户没有多大话语权。

订单农业话语权在资本手里。农户只有愿意种和不想种的权利,对农产品没有多大定价权。

农业经济发展在产、供、销方面需要不断融合,责任共担、利益共享,才能走出高效平稳之路。在资本下乡、土地调整、利益分配诸多方面政府部门要大有作为。

其二,农村教育事业,政府的不断加大投入和农民子女不愿意在农村上学形成不和谐现象。

一方面是政府不断加大教育投资,各乡镇都建成了高标准的教学楼,可农民就是不愿意孩子在本乡镇读书,有的情愿到县城上私立学校。这是怎么回事呢?

农民为自己子女教育投资不断加大了。谁家中有孩子上学一定身有体会。

其三,农村新农合每年涨,看病费用也在涨。

有农民都不想再交新农合了,可又怕遇到大病大灾过不去那个坎。农民很矛盾,也是一种无奈吧。

还有很多方面,比如,黄河水来的不及时,春季浇麦,夏季种玉米时你左盼右盼黄河水就是来不了,农民真急啊。我国水资源短缺是主要原因吧。

农村要发展,农民自身更要加倍努力,积极探索各种有效途径,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经验为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农人小匠


说起农村的发展问题其实就是一是政策规化问题,二是人才培养的问题。

先说政策规化问题:中国人多地少,地形多丘陵地面积零散,农民基数特大,所以中国不适合学美国的大农业,如果搞美的大农业,必然造成大量农民失业,国家一下子又不能把失地农民全部安排工作,这将造成不可欲知的后果。个人认为现行的农业政策需要继续延续。但个人认为粮价偏低是农村发展的瓶颈,如果提高粮价是解决农民收入水平的直接办法。把国家补助农民的钱以直接提高粮价的办法发给农民。粮食值钱了,还会有挌荒地吗?

二是农村的带头人问题:农村的村官普遍水平老化素质低,不能学习新事物新经验,思路窄,能力差。如果国家定期分一批给以培训,提高其能力水平。各大院校加设农村干部培训班以备后续人才接班。到那时的农村带头人涣然一新,农村大有希望,农民大有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