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農村最突出的問題是什麼?

新大風歌


最突出的問題,是單幹分田到戶後,土地分散不集中,難以機耕管理。種子化肥農藥價格高和賣糧難等難題,也是實事!


DDS理圓通


農村問題一句話,把基層鎮鄉村幹部嚴格審查,才會發展,否則講什麼都沒用!本人講得一針見血,會看沒有實質性問題,本人希望有相關監督領導與本人對接,才一吐為快,而可以這樣一句話慨括,如果不實承擔一切責任。


樹老根深114


真正有能力的不願出來做幹部,他們不圖從村中得利,自己的日子過的蒸蒸日上,平靜富足,村裡有不少不懂事理的人和無賴,還有些有點能力和影響的的人想靠當官佔點便宜,擋了他們的道他們會搗亂生事,這些人大多能當上幹部但是沒有帶領群眾制富的能力,因為他自己的小日子都靠沾點光充實家境,但是為保官位經營保位子的能力到不小,黨員都是發展直系親屬自己人,政府的扶持救濟給自己的朋友關係人,拉攏感情,打不下村霸無賴有能力願服務村裡的人不會出來,整治這些人不能讓那些有能力帶動大家制富的人去幹,政府要清好場撐好腰。有能力制富的人算記不過無賴,有句話叫好鞋不踏臭屎有能力的人寧可不出來帶頭也不去主動與無賴為敵。這才是農村最突出看破不說破的最突出的問題,希望有能力的人把這個問題引起中央領導的關心,只有上層領導瞭解了才好破局。農村有了好的帶頭人沒了拌腳石發展的更順暢


築夢之路4


我是農民,一直生活在農村,對農村最突出的問題了如指掌,一清二楚。農村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勞力短缺、田地荒蕪、蟲害嚴重、農產品滯銷、生病生不起、孩子上學上不起等等問題,一直制約著農村經濟發展。下面我就詳細給大家講講具體情況。

勞力短缺

大部分農村人年還沒過完,都忙著到外面打工了,留在家裡都是老人、婦女和兒童。一些沒有老人和兒童的家庭都傾巢出動,全部外出打工,多年來都不曾回過老家,常年大門緊閉。留在家的老人大多都是60歲以上的老人,一些稍為能做得動莊稼的老人,都會把土地給種起來,一些八九十歲的老人做不動莊稼,常年坐在大門邊,兩眼呆滯,盼望著遠方的兒女歸來。

留在家的婦女兼照顧老人和兒童的重任,早晚接孩子上學,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如果老人有生瘡害病之類的話,還得把老人送進醫院就醫。婦女責任重大,壓力也大。

田地荒蕪

農村人大多都外出打工了,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婦女人手不夠,不能把全部耕地都種起來。他們只有挑選部分出糧食的、離家近的、地勢平坦的、面積大塊的土地種莊稼。一些離家遠的、爬坡上坎的、面積小塊的土地都被他們棄之並荒蕪了。所以大家看到當下的農村是耕田無人耕,有的都雜草叢生,變成荒山了。

蟲害嚴重,農藥濫用

農村種莊稼的土地少了,雜草多了,病蟲害寄生於雜草叢中,導致莊稼蟲害嚴重。農民忙不過來,全部使用農藥除它們,以至於雜草和蟲害產生了抗藥性,雜草年年除,年年越旺盛,蟲害年年除,年年有,並且還會增加新的病蟲害。

農產品滯銷

只要是農民產的糧食、水果,一到豐富季節都賣不出去。要麼壓價壓得歷害,要麼沒人要,大部分爛地裡做肥料。這麼多年來,農產品滯銷問題一直未得到妥善解決。相反一些倒賣農產品賣的二道販子卻賺得腰纏萬貫。

農民生病生不起、現在是一病致貧,一病返貧,一場大病就會傾家蕩產。孩子上學上不起,一些不透明的收費壓得農民喘不過氣來,為了孩子能改變命運,有個好的學校,想盡一切辦法交高價讀書。


東北王大美


第一:農村問題。

國家發展戰略對農村發展的定位很高,投入的資金也非常巨大。這幾十年來,農村的變化和發展是世人有目共睹的。基礎設施建設成果是豐碩的。

第二:農民問題。

在大發展,大振興的年代裡,農民是迷茫的,甚至到了無所是事之地。主要是找不到切實穩定的發展項目,定位不了生產發展方向,糧價只跌不漲,農資只漲不跌,種什麼爛市什麼,朝晴夕雨的市場讓無數農民無可適從,只有棄耕荒田外出打工。生產和市場的矛盾是農民無法左右掌控的,這需要國家合理佈局調控才行。才不會使國家的投入不東流,農民的生產熱情不喪失。

第三:農業問題。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民幾乎佔總人口的半數,而且十四億人的吃飯問題是非常重要的事。我們有廣闊的適農躍土,農業生產不但重要且很有前景和未來,然而近些年天文數字的糧食進口量和大面積棄耕荒廢土地的事實,足以引起國人的三思。振興農業,必須腳踏實際,狠抓苦幹才行。

三農發展,任重道遠,上下同心,眾志成城,共同圓興農夢而努力。


董滿憲


我也是土生土長的農村六十年代人,咱到不敢說其它地方,就拿我村來說雖說現在道路水泥路但是還不如九十年代那時什麼噸位車都能走因為有人修,現在沒人管,那時每個村都挺好住的,不管大小村,村風好誰家有困難都能幫助,現在也變樓里人了家裡往外看,就醫沒有買藥處全是縣城買下備用,過期全扔掉,用時再買,聽起來各村都有村醫,可光領補助連村裡也不住在縣城住,學校無人,加工個糧食還的自己買機器,再說種地前二十年前綠豆黃豆就三元敀二元而現在還是那價,那時一年種地搞個萬二八千很好掙現在不行現在站在高處看看全是荒地,真不知道以後的農村會怎麼發展。


用戶4316270050508


鄰村的馬大娘中年喪夫,她千辛萬苦的把兒子養大,由於家境貪寒,孩子勉強初中畢業就去城裡打工了。馬大娘身體欠佳,風溼,高血壓,腿竅也不好,一個冬天的傍晚,她去抱柴燒炕時,不小心趺了一跤,不省人世,在鄉親的幫助下送往醫院急救,還沒等到兒子回家,滄桑離世。兒子回來了,左鄰右舍都指責孩子的不對,尤其是一個表舅,說了好多康慨激動的話,怒斥兒子的過錯。兒子說,表舅,我媽今年67了,一年365天,天天吃止疼片,降壓藥,我不出去,誰來提供生活費,藥錢?前幾年下連陰雨,舊房漏雨,我向你借20塊錢買塑料紙,你都沒有借,我知道你賣了兩頭牛。我只能打工,雖說收入微薄,卻能讓我媽有飯吃,有衣穿,不疼痛呀,農村雖然好,收入太艱難,我們真的是窮在路邊無人問,我有什麼辦法呀……這才是農村真實的寫照。



大紅鷹


目前農村最突出的問題是,村莊房屋超建而無人。

我退休後,在城市呆了五年,65歲後,我就移居農村,到濟南的南部山區,大山裡去快樂生活了,算是養生吧。

我到大山中的養生生活,就是每天爬山,鑽山溝,登險峰,穿密林深處,探險健步遊。正天遊走在大山深處的鎮,鄉,村等之中。

所以見了很多大山深處的村莊,見箸了大山深處村莊的風貌和鄉土民情。我見到的村莊千篇一律的風貌是,村莊都乾淨整潔,可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老舊,破爛不堪。村莊房屋很多,都是二至三層建築,但,除一層有人住外,二三層是空屋,有名無實,因沒有門,沒有窗。只有門口,窗口,我習慣稱鬼屋鬼村。因為若大個村莊,多見屋子少見人。幾乎每個村莊都是如此,看不到人影,除了能聽到雞

嗚狗叫外,整個村莊死氣沉沉,沒有什麼生氣。

這就是我見到的所有村莊的一個現實現象。住房都很好,村村通公路,有公交車。私家車擁有量也很大,這樣的場景真讓人疑惑,這也是我最擔心的。


虛穀子金濤


當前農村發展矛盾很多,熱點問題層出不斷。

儘管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對“三農”工作高度重視,並連續多年出臺一系列惠農政策,可農村發展還有不少新矛盾,新問題發生。我們是農業大國,幾億農村人口,全面做好農村工作實屬不易。

作為一個普通農民把自家發展好了,不給黨和政府添麻煩也是對國家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貢獻。但是,我們在生產、生活中遇到了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能提出來,讓國家出臺更有針對性政策,更好地解決我們遇到的困難,讓農村發展的更好,農民生活更富裕,我們的國家也能更加繁榮昌盛。

目前,農村最突出的矛盾是什麼?

我做為一個普通農民說幾點自身感受。

一,農民普遍反映種糧不掙錢。光靠種地收入太少,錢不夠花。

影響農民收入的因素有這幾點。

(一)農民土地產出效益低,光靠種地收入少。

因為糧食價格決定了種糧收益高低。糧食價格低,賣糧收入就少。以大田作物小麥、玉米為例。種一畝地,小麥畝產1000斤,扣除成本(麥種、化肥、農藥、澆水、機械收割、耕種等)畝收入500元左右(不包括人工費)。玉米,畝收入500元左右。全年一畝地總收入1000就是很不錯的年景了。如果年景不好,遇到些自然災害收入就更少了。我們國家大部分省份人均耕地一畝多,不到二畝。一個農戶一家也就3~5畝左右。光靠種糧一年也就收入三千、五千元。光靠種地賣糧收入太少了,根本不夠花。所以,村裡的年輕人不得不外出打工掙錢。在家種地的都是50多歲以上的人為主。

50歲左右的人農忙時種地,農閒時在附近打份零工,掙點前貼補家用。這部分人還要照顧年老的父母,也還要照看留守在家的孫子、孫女,接送孩子上學。他們很不容易,可沒有更好的辦法解決這件事。

農村平時只見留守老人和留收兒童的現狀不知還要持續多少年?

(二)農村龍頭企業少,特別是農產品加工企業少,農業產業鏈條短,農產品附加值低。造成農產品賣不上好價錢。

每個縣域不僅只有個麵粉廠這麼簡單的事。還要有各種農產品深加工企業。這樣不光解決一部分就業問題,還能帶動農副產品標準提高和價值提升。

(三)農村畜禽養殖戶減少了,農民庭院經濟沒有了。

以前農村家家戶戶養牛、養羊、養豬、養雞鴨鵝的現象大幅度減少。庭院經濟收入這塊減少了。

現在要上大的畜禽養殖廠,必須要到規化好的地方建廠。畜禽養殖投資大、風險大,如遇大的疫情,養殖戶血本無歸。如,去年的豬非洲疫,使得養豬業受重創,才造成今年豬肉價格一路高漲。市民紛紛嗆聲豬肉貴、吃不起肉了。

如何做好動物疫情災害防治?政府也下了很大功夫。

畜禽養殖還有個貴三年、賤三年的怪圈。這也和市場調解機制不完善,養殖戶掌控市場能力有關。

因此,養殖戶投資養殖熱情不高。

儘管政府出臺了鼓勵政策,可養殖需要週期,短時間養殖戶擴大養殖規模,不會立刻見到效益。

(四)搞設施農業投資大,風險大。

1,一家一戶搞設施農業,面臨土地調整、項目、貸款、等因素制約很難發展。

2,像搞的比較成熟的冬季大棚種植,農戶建設一個高標準的大棚投資也很高。建棚材料貴、人工費高,一個棚投資少則7~8萬,多的十幾萬,還有更多的。建一個棚的花費能趕上建一座房子了。

(五)搞訂單農業農戶沒有多大話語權。

訂單農業話語權在資本手裡。農戶只有願意種和不想種的權利,對農產品沒有多大定價權。

農業經濟發展在產、供、銷方面需要不斷融合,責任共擔、利益共享,才能走出高效平穩之路。在資本下鄉、土地調整、利益分配諸多方面政府部門要大有作為。

其二,農村教育事業,政府的不斷加大投入和農民子女不願意在農村上學形成不和諧現象。

一方面是政府不斷加大教育投資,各鄉鎮都建成了高標準的教學樓,可農民就是不願意孩子在本鄉鎮讀書,有的情願到縣城上私立學校。這是怎麼回事呢?

農民為自己子女教育投資不斷加大了。誰家中有孩子上學一定身有體會。

其三,農村新農合每年漲,看病費用也在漲。

有農民都不想再交新農合了,可又怕遇到大病大災過不去那個坎。農民很矛盾,也是一種無奈吧。

還有很多方面,比如,黃河水來的不及時,春季澆麥,夏季種玉米時你左盼右盼黃河水就是來不了,農民真急啊。我國水資源短缺是主要原因吧。

農村要發展,農民自身更要加倍努力,積極探索各種有效途徑,不斷學習新技術、新經驗為新農村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農人小匠


說起農村的發展問題其實就是一是政策規化問題,二是人才培養的問題。

先說政策規化問題:中國人多地少,地形多丘陵地面積零散,農民基數特大,所以中國不適合學美國的大農業,如果搞美的大農業,必然造成大量農民失業,國家一下子又不能把失地農民全部安排工作,這將造成不可欲知的後果。個人認為現行的農業政策需要繼續延續。但個人認為糧價偏低是農村發展的瓶頸,如果提高糧價是解決農民收入水平的直接辦法。把國家補助農民的錢以直接提高糧價的辦法發給農民。糧食值錢了,還會有挌荒地嗎?

二是農村的帶頭人問題:農村的村官普遍水平老化素質低,不能學習新事物新經驗,思路窄,能力差。如果國家定期分一批給以培訓,提高其能力水平。各大院校加設農村幹部培訓班以備後續人才接班。到那時的農村帶頭人渙然一新,農村大有希望,農民大有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