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麥對歐洲有什麼影響

俾斯麥的吞併速度讓整個歐洲都驚詫不已。對此,英格蘭不甚在意,法國卻極為不滿。拿破崙三世對法國的統治已經開始動搖。克里米亞戰爭讓法國耗費巨大,卻什麼目標都沒能完成。

1863年,拿破崙三世決定再次冒險,想讓一個名叫馬克西米利安的奧地利大公成為墨西哥人民的皇帝。但隨著美國內戰北方獲得勝利,拿破崙三世的如意算盤又落空了。華盛頓政府要求法國從墨西哥撤軍,墨西哥人終於有了一個將敵人剷除乾淨的機會,他們槍決了那個不受歡迎的皇帝。

拿破崙三世要想坐穩皇位,就去要取得新的榮譽。僅僅幾年的時間,北日耳曼聯盟就變成法國的一個勁敵。拿破崙三世認為,與德國開戰有利於他的王朝統治。他便四下尋找藉口,而國內革命不斷的西班牙剛好給了他這個藉口。

俾斯麥對歐洲有什麼影響

那時,西班牙王位仍處於空缺狀態。一開始,本應由霍亨索倫家族的一個天主教旁系來繼承王位,但法國政府不同意,於是霍亨索倫家族便禮貌地拒絕了。但身染疾病的拿破崙三世,深受妻子歐仁妮·德·蒙蒂若的影響。歐仁妮的父親是一位西班牙紳士,她的曾祖父威廉·基爾巴特里克是一位美國領事,常年駐守在盛產葡萄的馬拉加。

歐仁妮雖然天資聰穎,但她和當時大多數西班牙婦女一樣,沒有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她受到宗教顧問們的擺佈,而這些紳士又非常討厭普魯士的那位新教國王。“勇敢起來。”她給自己的丈夫提議道,但她忽略了這句著名的波斯諺語的後半句。它本來的意思是想告誡那些英雄:“要勇敢,但絕不可魯莽。”

拿破崙三世對法國軍隊很有信心,於是他給普魯士的國王寫了一封信,要求他保證“絕不允許霍亨索倫的王孫子弟成為西班牙王位的候選人”。鑑於霍亨索倫家族已經放棄了王位繼承權,這個要求完全就是畫蛇添足,因此俾斯麥答應了法國政府的條件。但拿破崙三世還是不滿意。

1870年的一天,威廉國王正在埃姆斯河游泳。一位法國外交官突然造訪,想要舊事重提。國王愉快地答道,既然西班牙的問題已經解決了,在這麼好的天氣裡就不需要再討論這個話題了。作為規定,相關人員把這次會面的內容用電報發給了俾斯麥,此時他正負責處理所有外交事務。

俾斯麥對歐洲有什麼影響

為了給普魯士和法國的媒體提供些猛料,俾斯麥重新編輯了這次談話內容。很多人對他的做法表示不滿,但俾斯麥有自己的藉口,他說將官方新聞進行加工是任何一個文明政府的特權。當這篇“編輯後”的電報發表時,柏林群眾覺得那個高傲的法國小男人惹惱了他們敬愛的留著白鬍子的國王;巴黎市民也義憤填膺,他們彬彬有禮的外交大臣吃了普魯士王室走狗的閉門羹。

於是,兩國展開了一場激戰。不到兩個月,拿破崙三世和大部分軍隊都成了德國人的階下囚。法蘭西第二帝國走到了盡頭,第三共和國正在積極籌備,誓死守衛巴黎,不讓德國侵略者有機可乘。

巴黎足足堅守了5個月,就在這座城市投降的10天前,在凡爾賽宮(由德國人最危險的敵人路易十四建造的宮殿)附近,普魯士國王正式宣佈登基,成為德意志皇帝。隆隆的槍炮聲向飢餓的巴黎市民宣告,一個嶄新的日耳曼帝國已經誕生,從前那個由條頓國家組成的弱小的聯盟已不復存在。

俾斯麥對歐洲有什麼影響

通過這個簡單粗暴的方法,德國問題終於得到了解決。1871年年底(維也納會議召開56年後),維也納會議的陰謀被一一清除。梅特涅、亞歷山大和塔列朗想為歐洲人民帶來長治久安,他們所採用的方法卻引發了無數戰爭和革命。在18世紀氾濫的“兄弟情誼”之後,出現了一個民族主義時代,它至今仍未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