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俾斯麥和亞洲“俾斯麥”李鴻章

奧托·愛德華·利奧波德·馮·俾斯麥(德語:Otto Eduard Leopold von Bismarck;1815年4月1日-1898年7月30日), 德意志帝國首任宰相(1871年—1890年),人稱“鐵血宰相”(德語:Eiserner Kanzler;“鐵”指武器,“血”指戰爭)、“德國的建築師”及“德國的領航員”。

歐洲俾斯麥和亞洲“俾斯麥”李鴻章

鐵血宰相俾斯麥

俾斯麥擔任普魯士王國首相期間,在1866年發動了普奧戰爭並取得勝利。1870年又進行普法戰爭,打敗了法軍。年底南德四邦加入了德意志聯邦,成立了德意志帝國,俾斯麥任德意志帝國宰相兼普魯士首相。俾斯麥靠“鐵血政策”自上而下地統一了德國,還幫助法國凡爾賽政府鎮壓巴黎公社。他對 [殘酷鎮壓工人運動;對外力圖運用聯盟政策,確立德國在歐洲大陸的霸權(在海上英國還是老大)。1890年3月被德皇威廉二世解職。俾斯麥下臺時被封為勞恩堡公爵。此後他長住漢堡附近的弗里德里希斯魯莊園,1898年病逝。

俾斯麥是保守派,維護專制主義;但他通過立法,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人養老金、健康醫療保險制度、社會保險。俾斯麥在外交上縱橫捭闔,成為19世紀下半葉歐洲政治舞臺上的風雲人物。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本名章銅,字漸甫、子黻[fú],號少荃(一作少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安徽合肥人,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世人多稱“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間又稱“李二先生”。

歐洲俾斯麥和亞洲“俾斯麥”李鴻章

李鴻章

作為晚清重臣,李鴻章是淮軍和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領袖之一,建立了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官至東宮三師、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爵位一等肅毅伯。一生參與了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包括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鎮壓捻軍、洋務運動、甲午戰爭等,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德國海軍大臣柯納德稱為“東方俾斯麥”,慈禧太后視為“再造玄黃之人”,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

俾斯麥在普魯士的改革大獲成功,使普魯士成為歐洲強國,發動普奧戰爭、普法戰爭,並最終統一德意志各個聯邦,成立了德意志帝國,俾斯麥也得以功成名就,安享晚年;同時期的李鴻章也在東方進行著改革,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似乎能使沒落的大清國看見一絲曙光,但中日甲午海戰的爆發和戰敗,宣告著洋務運動的徹底失敗。李鴻章不得已,冒著千古罵名簽訂了一系列喪國辱權的賣國條約,直到他將死之際,還被俄國人逼迫簽訂不平等條約,簽完條約就吐血而亡。不能說俾斯麥比李鴻章強多少,只是他們所處的環境不一樣而已。

時勢造英雄,俾斯麥所處的那個時代,正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德國迅速發展的時代。為了衝破封建割據對經濟的阻礙,德國的統一提到了歷史的議事日程。在當時的情況下,德意志的統一存在著兩條道路。一條是“自下而上”,由民眾起來革命,推翻封建勢力,建立統一的民主共和國。另一條是“自上而下”,通過王朝戰爭把德意志諸邦統一在普魯士或者奧地利君主的領導之下。但是由於當時的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都不成熟,前一條道路沒有走通。德國通過第二條道路走向了統一,這其中俾斯麥建立了卓越的功勳。俾斯麥順應時勢,全力以赴,表現了他的毅力,反映了他的膽識,在統一德國的過程中起了積極的作用。列寧評價他說:“俾斯麥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歷史上進步的事業。” 蘇聯歷史學家葉魯薩里姆斯基說他“不僅僅是1848年不徹底的革命的掘墓人,同時也是這場革命的遺囑執行人。”這句話可說是精當而形象地概括了俾斯麥複雜而又矛盾的一生。

李鴻章身處的時代與環境則不同,大清帝國在經歷康乾盛世後逐漸走向衰落。在太平天國和後續的農民起義中,大清帝國搖搖欲墜。李鴻章盡力維護中國的利益,洋務圖強,然而無法改變中國落後的現實。對於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他曾據理力爭,然而無奈國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他與曾國藩等人主導洋務運動是其進步的表現。他也有外交上維護中國的事蹟,如在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後獨自前往談判,最終不割地而平息事件;在甲午戰爭處於不利情況時曾主動用最小代價來達成和解等,都是他衛國有利的一面。但後人也多詬病李鴻章曾作出的錯誤決策。如過於避戰和重視海防而願意犧牲整個新疆放棄疆防;1885年在完勝日本的情況下籤訂的《中日天津會議專條》,給予了日本可以派兵進入朝鮮的權利;與日本的中日甲午戰爭中的指揮失誤導致軍艦在威海衛被全殲(其實是慈禧60大壽挪用了600萬兩北洋水師的海軍軍費);中法戰爭勝利後反而簽訂了不平等條約等。雖然這些不利條約和做法受制於各種客觀條件,但他依然要為這些事件的誤國行為承擔很重的責任。另外在早期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時,他殺人過多。這也牽涉到湘軍和淮軍的整體評價。洋務運動和他的一系列措施並沒有改變中國繼續淪落,也讓他的功勞並不顯著。但在國際上,李鴻章的評價頗高。

歐洲俾斯麥和亞洲“俾斯麥”李鴻章

李鴻章訪問美國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

日本人對李鴻章的評價是:知西來大勢,識外國文明,想效法自強,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

美國人的評價是:以文人來說,他是卓越的;以軍人來說,他在重要的戰役中為國家作了有價值的貢獻;以從政來說,他為這個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多的國家的人民提供了公認的優良設施;以一個外交家來說,他的成就使他成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