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毀滅的開始:1848年革命

十九世紀的歐洲是一個浪漫與現實、自由與專制並存的時代,它不僅為我們研究歷史提供了大量寶貴的素材,更是一扇博古通今的智慧之窗。但就是這樣一個豐富多彩的歐洲,最終卻在1914年那個偶然又悲劇的一天終結了。歐洲為什麼會走上這麼一條毀滅——徹底失去霸主地位——的道路呢?今天我們就圍繞這個話題來聊一聊歐洲毀滅的開始——1848年歐洲革命。

1848年歐洲革命大致可以分為兩大種類:一是自由革命,主要是要求國家由專制帝王統治轉變成議會政治,典型表現是制定憲法。二是民族革命,也就是後來所謂的民族自決、建立民族國家等等。這兩類革命並非涇渭分明,而是共同出現、互相影響的。為了便於分析,還是先定義一下比較好。

自由革命自古就有,典型代表就是1215年英國大憲章的訂立。但是嚴格意義上的民族革命是遲到1789年法國大革命才開始的。因為在此之前,民族意識只是侷限在少數貴族、知識分子的階層,但是從1789年開始越來越多的底層市民參與進來併成為了主力軍,其性質和影響力也發生了徹底改變。

1848年歐洲革命波及的範圍極廣,法國、德意志各邦國、奧地利、意大利各邦國、沙皇俄國等等都沒能倖免。綜合分析我們發現,這些國家的革命有一些共同點:首先,保守君主在保護自己統治地位的時候,意志十分薄弱。1848年2月22日法國革命開始後,國王路易·菲利普立刻解除了其首相基佐的職務,並於24日自動退位逃往英國。當維也納出現危機時,奧地利皇帝也是立刻解除了偉大的外交家梅特涅親王的職務,並且不久之後王室就化妝逃出了維也納。1848年12月,奧地利皇帝斐迪南也退位,將皇位傳給自己的侄子弗朗西斯·約瑟夫二世。在普魯士,國王弗雷德里希·威廉四世面對公眾壓力被迫頒佈憲法,並且成立三級議會,從而使大量自由派人士進入議會。在這個過程中,只有沙皇尼古拉一世始終堅定地捍衛自己的權利。整個歐洲的貴族階層人心惶惶。

此外,革命運動的結果往往事與願違。在法國,巴黎市民推翻路易·菲利普後成立的新政府反而任命克維格諾將軍鎮壓暴動的市民,最終結果眾所周知——拿破崙三世上臺,法國重新建立了專制帝國。在奧地利,年輕的施瓦岑伯格親王堅定地用武力鎮壓暴亂、解散議會、建立中央集權。在普魯士,自由派和保守派不斷地相互攻伐,直到保守的俾斯麥獨掌大權為止。

歐洲毀滅的開始:1848年革命

圖片來自網絡

更重要的變化來自外交領域。歐洲各國內部的變化很快影響到了外交領域。1848年革命的顯著成果就是1815年維也納體系的建立者們全都下臺了,新生力量佔據了歐洲的領導舞臺。除了沙皇尼古拉一世,他們不論保守還是自由,全都對維也納體系和歐洲協調不感興趣。法國的拿破崙三世一上臺就認定歐洲協調是對法國的枷鎖,因此不遺餘力的要破壞它。奧地利在趕走了梅特涅後,也失去了對自身實力的理性認識和對歐洲協調的有效掌控。匈牙利(當時是奧地利的一部分)是在沙皇的幫助下才平定的,但在隨後的1853年克里米亞危機中奧地利卻信守中立,從而徹底的打破了東歐保守君主國家之間的協調關係。普魯士的俾斯麥更是以整個歐洲秩序為代價建立的德意志帝國。

歐洲協調的崩潰,意味著一個只認自身利益的歐洲國家關係的開始,實際上,1914年那個毀滅整個歐洲的大戰的導火索在薩拉熱窩那幾聲槍響之前半個世紀就已經點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