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麥:是歐洲政治舞臺上的風雲人物,解決問題只靠鐵和血

導語:

俾斯麥是德國著名的宰相,母親在25歲的時候就生下了俾斯麥,俾斯麥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但是在學校中的表現不是家長眼中的好孩子,而俾斯麥的秉性也註定了他是一個冷血的人,那麼在解決問題的時候用鐵和血是什麼時候提出來的呢?

俾斯麥:是歐洲政治舞臺上的風雲人物,解決問題只靠鐵和血

鐵血宰相

1962年俾斯麥擔任宰相,在一次會議中說到:“當代的重大問題並非通過演說和多數派決議就能解決的,而是要用鐵和血來解決。”從此俾斯麥被稱為“鐵血宰相。”俾斯麥是堅固的守舊派,當然為了自己的利益會不顧一切。俾斯麥開始暗中籌劃三場王朝戰爭。

1864年普奧聯軍向丹麥開戰,俾斯麥想要將奧地利趕出德意志聯邦,為了實現德國的統一,開始孤立奧地利,但是俾斯麥的陰謀並沒有得逞,反而決定和奧地利講和,因為俾斯麥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統一德國,這樣的做法傷害了德國的利益,所以講和才是關鍵的決定。在《俾斯麥傳》中記載:

“俾斯麥卻高度保持理智:“我也認為,僅通過暴力事件來推進德國的統一是可能的。但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問題是造成一場暴力災難的使命,和選擇時機的責任。”

俾斯麥剛當普魯士首相時,並沒有很大的權威,因為“鐵血宰相”的稱號在人們的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但是普法戰爭之後,俾斯麥的地位大大上升,因為俾斯麥一人擁有多個稱號,帝國宰相、中將、侯爵加身等等這些都是俾斯麥實力的象徵。

俾斯麥73歲的時候,威廉一世去世,新一任國王的登基,讓俾斯麥意識到這樣的道理,兔死狗烹,所以俾斯麥決定辭職,這一新聞當時驚天動地。

俾斯麥:是歐洲政治舞臺上的風雲人物,解決問題只靠鐵和血

功不可沒

俾斯麥雖然被稱為“鐵血宰相,”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還是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俾斯麥重視保障勞工的權利,使德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擁有勞工立法的國家。此事在《俾斯麥傳》中記載。戰爭對於俾斯麥來說是達到目的的一種工具,但是他不是一個軍事狂人;而是一個政治家,是一個讓手段完全服從於目標的政治家。

俾斯麥實現了德國的統一,在德國近代史上十一位舉足輕重的政治家,這在德國的歷史上是具有進步意義的,但是德國統一後,實力日漸加強,導致的結果就是擴張版圖,向外發動侵略戰爭。

俾斯麥:是歐洲政治舞臺上的風雲人物,解決問題只靠鐵和血

結束語:

俾斯麥因為“鐵血宰相”的稱號在歷史上的評價褒貶不一,在當時歷史背景下讓俾斯麥不得不使用戰爭的方式實現德國統一,總之在一定程度上俾斯麥還是有積極作用的。在《列寧全集》中列寧評價他說:“俾斯麥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歷史上進步的事業。”


參考文獻:

《俾斯麥傳》

《列寧全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