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胡雪岩生前妻妾成群,他破产死后,这些女人去了哪里?他有子女吗?

秉烛读春秋


胡雪岩是晚清著名的红顶商人,本名胡光墉,字雪岩,安徽绩溪人。他创办的阜康钱庄曾经遍布大江南北,斥巨资兴建的位于杭州元宝街的府邸雕梁画栋,富丽堂皇,亭、台、楼、阁,一应俱全,小桥、流水、假山、奇石,堪称四绝。当然,做为当时富甲江南的“财神”,胡雪岩的妻妾之多不亚于王候,据记载光娶回家中的就有13人之多,这还不包括他在全国各地钱庄分号安置的外室。

从跑街伙计到钱庄东家

胡雪岩自幼家境贫寒,13岁孤身闯荡杭州,从钱庄学徒做到跑街伙计,慢慢立定脚跟。他的发迹是从结交贫寒举子王有龄开始,从王有龄奉旨署理湖州知府起,胡雪岩开设了阜康钱庄,开始代理府库。官款数额巨大,利息极低,胡雪岩用此巨资做丝茧买卖,开设当铺,从而积累了大量财富。太平军攻陷杭州,升任巡抚的王有龄守土有则,不幸战死。胡雪岩又搭上了左宗棠这座靠山,左宗棠西征期间,由胡雪岩负责西征转运局,购置枪械,采买医药,筹措军费,几乎无所不包,由此大发其财,成为富甲江南的“财神”。

胡雪岩不喜欢为官,讲究及时行乐,对女色颇为喜好。经商自然免不了四处奔波,出入于花街柳巷,他的第一位小妾芙蓉就是在湖州做生丝收购时所纳。芙蓉是一位孀妇,夫家姓何,也叫何寡妇。胡雪岩品味独特,不重名门闺秀,尤爱小家碧玉,特别是居孀在家的俏寡妇,在他众多妻妾中有好几位都是孀妇。胡雪岩在上海长三堂子中结识的娘姨阿巧姐,也是有夫之妇,本来差一点就娶回家了,不料被时任江苏学政的何桂清看上了。于是胡雪岩主动牵线搭桥,成全了这桩姻缘,顺势也搭上了何桂清这座靠山。

罗四太太主持家业

胡雪岩发迹之后,四处应酬不暇,家中奴仆众多,事务繁琐,无人能够分担。恰好有一回在上海静安寺替死去的好友做法事,无意中看见一位楚楚动人的少妇很是面善,于是千方百计派人打探,原来是胡雪岩在当钱庄伙计时所结识,家住杭州螺蛳门外的罗四姐。此时,罗四姐的丈夫因病过世,胡雪岩当初就对罗四姐心存仰慕,至此更是心痒难耐。罗四姐头脑精明,颇具才能,开设了一间规模不大的绣庄。胡雪岩迎娶罗四姐后把家业都交给她主持,全家上下尊称她为罗四太太。罗四太太不仅把家中事务处理的井井有条,而且投其所好地替胡雪岩接连娶了十一房美妾,凑成“十二金钗”。

胡雪岩还在遍布全国的二十余家钱庄分号安置有外室,使他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得到家人般的精心照顾。这些外室除了有临时接待的作用,有些甚至是店铺的管理者,直接参与钱庄及当铺的日常经营活动。

灯火楼台宛如梦幻

1883年,受中法战争影响,上海银根大紧。屯积大量生丝,资金本就捉襟见肘,周转不灵的胡雪岩又遇到阜康钱庄总号档手挪用公款,导致挤兑风潮,不得不关门歇业。正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消息传开后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杭州、北京、南京等多个城市的阜康钱庄纷纷遭到挤兑风潮,胡雪岩被迫宣布破产,田地、家产、店铺等所有产业统统遭到官府查封,用于抵债。家中妻妾大都被遣散,回娘家者有之,重操旧业者有之,只有七姨太朱氏以及罗四太太留了下来。七姨太朱氏是郎中之女,秉性淳厚,性格温婉,胡雪岩将她赠给了旧年好友周少棠。罗四太太接受不了现实的强烈反差,诺大一份家业瞬间毁于一旦,最后服毒自尽。胡雪岩一生有三子五女,长子胡楚三19岁早逝,没有留下后代;次子胡缄三育有两子,三子胡品三育有四子。

1885年十一月,胡雪岩在贫恨交加中郁郁而终,临终前曾告诫儿女“白老虎可怕”,意思是说白花花的银两最害人,经商是最冒风险的事情。迄今在胡氏200多位后人中,几乎无人经商,大多从文,从教,从事自然科学。


历史茶坊


说起胡雪岩来,我想很多人不会陌生,他是徽商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中国近代著名的红顶商人。


胡雪岩属于白手起家的那种,自幼出生贫苦,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出去闯荡,做过伙计、杂役学徒,人生阅历也算是丰富。

在杭州一个钱庄当学徒时,由于掌柜没有后代,于是把钱庄全部托付给了干事麻利的胡雪岩,胡雪岩自此有了小资本。

在一个偶然机会,他结识了官员候补浙江盐大使王有龄,两人私交甚好,胡雪岩也对其有过资助。

后来王有龄步步高升,因为胡雪岩与自己关系好,加上有恩于自己,于是很照顾胡雪岩的生意,胡雪岩的生意越做越大。


后来由于战乱,胡雪岩乘机抓住机会暴富。他暗中与军界搭上了钩,加上好友王有龄的帮助,让大量的募兵经费存于自己钱庄当中,逐渐的他几乎掌握了浙江一半以上的战时财经。

在王有龄死后,他又因资助左宗棠的清军,受到了左宗棠的赏识,不久后又因资助有功,成为了一个二品官。左宗棠的庇护,加上过人的商业才能,官员身份,让他走向了人生巅峰,成为了被人津津乐道的“活财神”。

但后来由于受外商排挤,商品贱卖,导致资产去半,又加上各地官僚趁火打劫,竞相提款、敲诈勒索,一代“富财主”胡雪岩最终破产了,官也被撤了。两年后,他于贫恨之中郁郁而终了。


那他破产后,他的老婆、儿女如何呢?

首先来说老婆,是大难临头各自飞呢?还是有难同当呢?两者都有。

胡雪岩妻妾确实很多,传闻他的女人至少可以组成一盘真人的象棋盘,不过有记载的就仅有13位了。

在官场失意、家财散尽的情况下,他深知自己养不活这么多女人,也留不住这么多女人,于是主动遣散了自己的姨太太们,只留下了两位,即自己的结发妻子阳琪和九姨太,结发妻子是在自己未发迹时就跟着自己的,而九姨太则是不愿意离开。

然后说儿女,他有众多姨太太,子女自然不会少,他的子女一共有八人,其中三子五女。

长子胡楚三未满二十就病逝了,次子胡缄三过的平平,长大后还生了两儿子。小儿子胡品三继承了老爸的基因,也是比较花心,儿子也有不少,有四位之多。五位女儿姓名并没有记载。这里提下胡雪岩的长孙胡萼卿,是位革命者,曾在日本加入了孙中山的同盟会。

如今胡雪岩的直系后代超过两百人,多在海外生活。由于胡雪岩生前留下遗言说白老虎(白色的银子)最可怕,于是胡家从胡雪岩之后再无官员与商人,多数都是学者。


夏目历史君


胡雪岩,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传奇,他原来只是钱庄一个伙计,但他并不甘心自己就这样碌碌无为的过完这一辈子,凭借着自己敏锐的眼光,对时机的把握,结交上流社会的权贵,胡雪岩的生意越做越大,遍布中国的四湖五海。其财富可谓是富可敌国,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首富。甚至还以一个商人的身份做了从二品官员,在历史上很少见。可最终却又以家徒四壁的形式谢幕,他的一生跌宕起伏,他的故事今人思索。


作为一个富可敌国的人,胡雪岩不可避免也有很多女人。而这些女人长的很看好,但最主要的是对胡雪岩有利益,有价值。如胡雪岩偶遇家道中落的的官宦人家千金小姐芸香,自己虽然很喜欢,但为了利益最大化把芸香送给了王有龄巡抚。也借此得到了王有龄的帮助,有了靠山。胡雪岩不仅会做生意,也很风流。仅仅他的姨太太就有12个,还专门修了一栋大楼,里面金碧辉煌,十分奢侈。而是好景不长,胡雪岩遭受了朝中大臣李鸿章的打击,生意一落千丈最终破产。而他的妻妾也大多数大难临头各自飞,离开了胡家。只有结发妻子阳琪和九姨太陪伴他,胡雪岩死后,九姨太不久也自尽。


胡雪岩有三子五女,长子胡楚三19岁便早殁,次子胡缄三育有两子,三子胡品三育有四子.。胡雪岩死前曾对子女说,让他们不要经商,不要走自己的老路,而其后人也一直遵守着。


秋风流月


在历史上出过很多富可敌国的商人,例如在明朝时期的沈万三等等,可因为古代封建统治的影响,商人的地位在古代大多是不受重视的,即使是在有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明朝和清初时期。可是在清朝的后期,出现了这么一个半官半商的人,他的名字叫做胡雪岩,被后世历史评论家称为称为“红顶商人”。

我们首先来看看这位大神的光荣事迹,此人早期曾开办了一家中药店,但是因为某种原因,逐步进入了官场,慢慢成为了浙江巡抚幕,他的工作就是为当时镇压太平军的清军提供粮饷和辎重。在后期的时候,他又为了朝廷,也是为了发展民族的产业,急忙去往上海进行了采运局的工作。人们总说大树底下好遮凉,而胡商人为了更好的发展自己的势力和财产,就使劲的抱住了湘军的大腿,依靠了其的势力运营了一个又一个的银号、中药以及丝绸和茶叶的产业。

在我进行了简单的叙述后,大家是不是被此人的智商所叹服?在自己手上有常年经商所积累的资源和盟友以及资金,而在靠山上,他又死死的抱住了左宗棠的大腿,被其庇护有加,再加上其在清廷较为困顿的时候,及时的看准的了时机,加以资助,使得朝廷对此人很是满意;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操作,使得胡老板的生意做得可以说是顺风顺水的,好不滋润。

可天有不测风云,一个人较为优秀和得意的时候,难免就会有出头鸟的意味,这就会进一步的被人们所嫉妒和排斥。就在其春风得意的时候,因为一系列的原因和相关的变故,使得其被身边的外商所集体的排斥,为了逼迫和弄倒胡老板,这些外商可以说是使尽了全身的解数,如压价格、抢人脉和抢货源等等,胡老板虽然不是吃素的,这么多年也不是白熬过来的,但无奈的是,其虽然想反击,可自己双拳难敌四手,自己所依靠的湘军,也在后期太平天国被镇压后大大削弱了势力。所以这一系列的权力效应的连锁,使得胡老板的大量商品被贱卖,自己的资产很快便元气大伤。如果说胡老板在这个时候能够强顶过来,可气就气在一些地方官看准了此人的大势已去,便紧接着的去趁火打劫,最后使得这个被人们称为“生意祖宗”的胡老板家财散尽,乌纱帽不保。

在大家看其老婆的时候,大家最感兴趣的便是胡老板的老婆们在其破产后的选择。胡老板总归是一个明事理,心理素质较强的人,其在得知自己破产后,主动打法走了自己很多的妻妾,虽然说破产,到最后也是待她们不薄,该分的银子,多少还是分的恰当了。

如果说这些妻妾中有没有要一直跟着胡老板的,答案是当然有的。据说胡老板的原配和九太太还是执意陪在了其身边。

要说胡老板的子女,当然是有的,据说他有八个孩子,当中是3个儿子,5个女儿,但是据胡雪岩临终前叮嘱子女,令她们不需经商,因此后人无一人从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