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领域在中国哪个区域发展得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门窗科技界成哥


你好,近几年就影视领域全国各地区的发展情况,目前建议最好是去一线城市例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近几年开始北京的剧组越来越多,可以接触的电影网大,而且也会有更多的机会等等;目前上海的广告拍摄发达,而且是特别时尚;还有广州也很有文化底蕴,而且有很多本地传统节目;深圳地区则拍科技类的宣传片比较多些。还有一些还不错的二线城市例如横店、杭州、长沙、西安等等比较有影视氛围,这也跟它的文化底蕴相关。

导致区域发展的好原因有很多,以下是两个城市发展的好原因:

上海目前着力打造特色影视创意产业基地。上海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早的地区,同时也具备了相当的发展基础。现在上海的影视业、出版业、时尚设计、广告业等行业曾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据统计,上海市已有18个创意产业基地,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各类设计创意企业入驻,集聚了1万多名创意人才。

北京目前是重点培育六大包括影视文化创意产业中心。而且目前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拥有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科技和创新实力突出,具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独特优势,《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也提出重点培育六个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北京市“十一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快推动包括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使之成为我国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

希望能够帮到你,祝你前程似锦。


爆笑最前沿


我在深圳二更视频工作过,跑过国内几个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也在小城市入行并工作了4年。 以我的经历来看:影视行业最好去一线城市,北京的剧组多,接触电影网大等等机会多;上海广告拍摄发达,很时尚;广州也很有文化底蕴,有很多本地传统节目;深圳拍科技类的宣传片比较多些。然后就是一些还不错的二线城市横店,杭州,长沙,西安等等比较有影视氛围,也跟它的文化底蕴相关。再者就是小城市小县城,顶多拍到普通宣传片,基本拍摄是活动婚庆电商为主了。你说的是电影行业,那还是去北京,横店这些城市才有机会接触。


野外求生小秘籍


影视领域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由上世纪90年代的英国提出。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关资料表明,全世界文化创意产业每天创造220亿美元的价值,并且还在以5%的速度递增。在英国、美国、丹麦、新加坡等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引领国家产业创新和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而在中国,目前,文化创意产业也越来越得到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内涵及特征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任何一种文化创意活动,都要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但创意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制,而是依靠人的灵感和想像力,借助科技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再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它主要具备以下特征:首先,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知识性特征。文化创意产品一般是以文化、创意理念为核心,是人的知识、智慧和灵感在特定行业的物化表现。文化创意产业与信息技术、传播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的广泛应用密切相关,呈现出高知识性、智能化的特征。如电影、电视等产品的创作是通过与光电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传媒等相结合而完成的。其次,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附加值特征。文化创意产业处于技术创新和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业。文化创意产品价值中,科技和文化的附加值比例明显高于普通的产品和服务。第三,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强融合性特征。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它是经济、文化、技术等相互融合的产物,具有高度的融合性、较强的渗透性和辐射力,为发展新兴产业及其关联产业提供了良好条件。文化创意产业在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可以辐射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借鉴世界各国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根据我国的行业划分标准,可以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分为四大类,即:文化艺术,包括表演艺术、视觉艺术、音乐创作等;创意设计,包括服装设计、广告设计、建筑设计等;传媒产业,包括出版、电影及录像带、电视与广播等;软件及计算机服务。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前瞻当人们初级的、物质层面的消费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就会产生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目前,我国主要中心城市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人均GDP均超过5000美元。从国外发展经验看,城市人均GDP达到这一水平后,国民经济开始进入到持续稳定增长、经济结构快速升级、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的新阶段。社会消费结构将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相当一部分居民的消费重心开始向教育、科技、文化、旅游等领域转移,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市场需求。我国城市结构升级功能提升对文化创意产业提出迫切需求。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功能提升的任务非常艰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尽快形成核心竞争优势已刻不容缓。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快速发展对于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完善城市各种服务功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而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也开始得到重视并有很大发展。上海、北京、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崛起,势头强劲,逐渐成为这些城市和地区产业发展的新亮点。上海:着力打造特色创意产业基地。上海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早的地区,同时也具备了相当的发展基础。上海的影视业、出版业、时尚设计、广告业等行业曾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上海市首家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正式在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揭牌成立。2005年上海政府工作报告及《上海2004-2010年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已经明确提出发展创意产业。据统计,上海市已有18个创意产业基地,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各类设计创意企业入驻,集聚了1万多名创意人才。目前,文化创意产业产值已经占到上海全市GDP的7.5%。北京:重点培育六大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科技和创新实力突出,具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独特优势。《2004-2008年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重点培育六个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北京市“十一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快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使之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


奶瓶Poems


您好,我的观点如下。

 “未来,电影公司要全面拥抱互联网,要不然真的要给BAT等互联网企业打工了”去年在影视业界备受争议的一句话,进入2016年逐渐的开始接近现实。

  同时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2016年起,中国电影产业要进行全新的洗牌,真正引领行业风潮的不在是传统的几大,也不是单纯的互联网入行跨界影视的公司,而是那些有大用户、大平台,并且拥有自己的产销体系通过互联网模式打造电影生态体系的平台级公司。经过观察,在我看来,这其中将会有三大阵营脱颖而出,分别是乐视、腾讯、万达。

  在我看来,能进入三大阵营远远不是单纯票房或者收入的比拼(做纸牌屋的奈飞公司,单纯收入规模和体量远不及六大电影公司,而它的市值却秒杀大部分电影巨头),而是基于电影生态,进行用户关系重塑,IP能力开发和运营,以及协作电影周边以及衍生品开发能力的比拼。

  这其中乐视方面通过构建互联网生态+影视,拥有内容播放平台(乐视视频和乐视移动),多屏终端(乐视超级电视、手机,乃至未来的汽车和VR等等),会员体系(乐视拥有数千万不同屏幕的付费会员),并且依托乐视电影生态体系,拥有大量IP的核心版权和后续开发权,并且取得了多项赛事的独家版权,再加上每年推出的数十部影视剧,已然取得了先发优势。

  腾讯方面相比乐视和万达以及其他电影公司,拥有最为广阔的用户平台,并且用户的粘度和忠诚度也远超过其他企业。虽然在这三家中发力最晚,但通过收购阅文集团,补足了IP短板,又成立企鹅影业等公司,加上此前腾讯视频的积累和尝试,与此同时腾讯的QQ、微信等平台将成为重要的用户倒流平台,加上腾讯的游戏等互动娱乐等产品,协助效应发挥好的话,很有可能后发先至。

  万达拥有中国最为庞大的线下商业体系,旗下的万达院线多年稳固中国电影院线龙头位置,市值超过1000亿人民币。万达影视业作为民营电影公司代表,也位居行业五强的位置。同时,万达旗下的五洲发行,虽然负责人叶宁已经离职,但离开前已经做到了中国电影发行行业的领先地位。当然相比其他公司,万达“买买买”的策略已经开始奏效,进一步发挥协调效应。未来万达在电影O2O方面将会走的更稳,电影和实体产业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在万达每张电影票背后,拉动了难以估算的饮食消费、购物、休闲娱乐等其他家族。

  当然,电影生态体系不是三言两句能够说清楚,今天笔者就和大家对这三家在互联网+时代下,所构建的电影生态体系做一些分析解读。

  乐视:多屏战略 协同互联网+影视生态发展

  2月25日,一封乐视人事任命内部邮件流出。张昭原乐视影业CEO职务不变的同时,任职乐视影视互联事业群总裁。消息显示,影视互联事业群将致力于乐视生态O2O内容付费发行业务发展(包括在线付费影视会员业务)及影视类内容自制及发行业务,发展线上线下付费影视会员并获得相应付费及内容发行收入。而此前,在2015年12月5日,乐视网(300104)发布《关于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停牌的公告》,宣布正式启动“乐视影业”注入事项。乐视影业注入乐视网,这意味着乐视影业和乐视大生态体系的协同效率将进一步提升,未来利用乐视旗下的网络平台、多屏硬件、IP开发等能力,将会全速的提升。

  众所周知,乐视近年来一路前行的核心原因在于乐视搭建的那个“开放的闭环”,之前乐视已经阐述过无数次,这个体系结合乐视生态“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垂直整合能力,打破硬件边界、UI边界、内容边界、应用边界,打破整个产业链中的创新边界,打破内部的组织边界,让生态产生强大的化学聚变反应,形成开放的闭环,给用户创造极致体验的同时,也向所有第三方开发者史无前例的开放所有权。所以近几年乐视除了影视,电视、手机登业务也取得了让行业难以匹敌的发展速度。

  之前我分析过乐视影业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影视生态聚合体,因为乐视影业可以联动的资源,除了影视以外,还包括硬件(手机、电视、VR设备未来还会有汽车)、用户(乐视网以及乐视商城的数千万用户都有可能转化成乐视影业的观众)、IP(乐视影业的产品可以和小说、音乐、视频、游戏、动漫,甚至体育等联动起来,一个IP效能扩大多倍)、大数据(乐视生态下每年通过各大渠道产生数亿用户的行为习惯数据,这些数据反过来又可以作为影视产品开发的参照)等等,而且这些价值又可以在乐视的大平台战略下转动起来。

  论内容生产的规模能力和专业能力,中国影视公司中目前还没有能出号称“做内容生产”的张昭领导的乐视影业之右。2016年,乐视影业将推出20多部影片,其中将涵盖面向年轻观众的6部青春电影,面向25-35岁白领观众的7部娱乐电影,面向亲子观众的动画电影《熊出没3》,面向文艺片市场的两部人文纪录电影。除去众多国产电影,乐视影业明年将要打造的电影中,有众多中外明星参与的《长城》尤其引人关注。《长城》由张艺谋导演,包括马特•达蒙、威廉•达福、佩德罗•帕斯卡、刘德华、张涵予、彭于晏、鹿晗等众多中外明星将要参加演出。在影视剧方面,乐视影业昨日还发布了其超级战略和Y-Pro战略,宣布2016年将根据旗下众多人气IP《凡人修仙传》、《茅山后裔》、《尸语者》、《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等推出网络剧。

  在乐视的节奏中,多屏战略也将在2016年有重大进展,而不是单纯的平台移植。举个简单的例子,《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拥有的网剧就适合用户躺着床上,通过乐视的手机来看,而《睡》电影版显然更适合去乐视合作的电影院线以及大屏的乐视电视来观看。并且据我所知,乐视将在不久的将来为汽车、VR这样的设备打造特殊的影视内容。而多屏战略的发力,可以让乐视一位用户的价值多倍扩大,这也是乐视未来在会员体系竞争中的优势所在。

  更为重要的是,乐视的生态价值加上多屏战略,可以让乐视的影视作品不再单一。乐视影业出品的电影不是简单的电影,更是可以进行多维度价值拓展的互联网产品。以春节前后大热的《熊出没3》为例,乐视投资的这部电影同时联动了乐视旗下的易到用车和会员体系,再比如乐视的《小时代》系列和《太子妃》这样爆品级的产品,同时又带动了乐视手机、超级电视的销量,以及乐视的校园战略等等。去年双十二当天乐视用《芈月传》,协同了电视和手机等产品,一天卖了5.1亿,这其中就是影视内容和集团其他体系发挥协同效应后的结果。

  2015年以来乐视全球战略开启,2016年全球化的进程将进一步加速,可以说最近乐视影业注入是生态完善以及全球化最重要的一环。以《长城》为先头炮开始,未来几年乐视将会打造十多部全球化体系下运作的超级大片,留给了业界足够的想象力。

  腾讯:7亿用户 互动娱乐泛娱乐战略加速前行

  前文笔者谈过,在中国影视产业未来三大巨头中,腾讯的资历最浅,但腾讯拥有超过7亿的用户是任何企业难以望其项背的资产,只是7亿用户如何转化成腾讯影视产品的消费用户,则是腾讯要考虑的核心问题。

  2015年以来,腾讯收购了中国最大的在线文学企业盛大文学,随后更名阅文集团。这家中国最大的文学集团在腾讯战略协同的推进下动作频频,先后签署了一大批文学作品改编影视剧、游戏的协议,并且和腾讯“泛娱乐”战略的其他业务部门相辅相成,新推出多种共赢策略的合作模式。以网络文学大神猫腻为例,在阅文旗下网站创世连载的《择天记》,近期就已经和《Q Q炫舞》、《洛克王国》、《Q Q飞车》、《尸兄》一起被改编成影视剧。

  阅文目前拥有文学作品数近1000万部、创作者队伍400万人,造就了《步步惊心》、《致青春》、《鬼吹灯》等诸多热门改编作品。阅文组建后,将在移动端发力,并在版权建设上持续投入,已适应全阅读的新趋势。

  腾讯基于用户需求出发的“泛娱乐”战略加速前行,旗下几大涉及到娱乐业务的板块通力协助(电影、游戏、文学、音乐等等),推动粉丝用户由原本单纯的体验者转变为参与者;通过对海量用户的需求、兴趣以及行为习惯的洞察与分析,能为电影的投资、创作与营 销提供决策参考。而在几大板块里面,文学的价值无疑是重中之重,并且起到基石的作用。一个简单的事实就是,近年来国内外票房大卖的影视剧大都都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来,掌握中国90%文学版权资源的阅文,将成为腾讯泛娱乐战略最主要的发动机。

  并且腾讯在2015年后半程成立了自己的影业公司,虽然目前还没有拿出手的作品,但加上此前耕耘多年的腾讯视频和阅文集团,腾讯储备的资源足够让其未来一飞冲天。3月25日,UP2016腾讯互动娱乐年度发布会在京举行,与往年不同,本届发布会将“泛娱乐IP多元打造”作为独立版块发布,首次完整阐述了腾讯互动娱乐(简称腾讯互娱)全新泛娱乐IP打造的三种模式理念,以及多个全新孵化项目的探索成果。相比乐视和万达,腾讯也有自己的电影生态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承载就是腾讯每年收入达到几百亿规模的互动娱乐。我们知道腾讯互动娱乐,旗下涵盖腾讯游戏、阅文集团(腾讯文学)、腾讯动漫、腾讯影业四个泛娱乐业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包括游戏、文学、动漫、影视等在内的多元化、高品质的互动娱乐内容体验。

  万达:电影O2O战略启幕 线上线下联动发展

  这几天对于万达来说,风波不断。万达电影体系最大的功臣叶宁离职加盟华谊兄弟,引发了业界极大的震动。不过,叶宁在离开前已经把万达的电影产业做的足够扎实,多项业务取得行业领先地位。而且在万达的文化体系内,只要王健林还做董事长,任何人离开与否都不会影响其发展,万达依然是中国电影生态体系中强有力的选手。

  在风波之际,万达当然也有利好,万达于3月8日晚间发布了资产重组公告。公告明确了筹划的重大事项为发行股份购买万达集团影视类资产,涉及重大资产重组公司将继续停牌。市场猜测,万达院线拟购买的影视类资产,很有可能就是估值350亿元的万达影业。这意味着刚刚被乐视用过的招数,万达要再复制一次。万达影视注入万达院线,其原理和乐视影业注入乐视网如出一辙,都是未来更好的提升效率,加速协同发展。

  那么万达的电影生态体系包括哪些呢?据媒体报道,万达影视传媒有限公司(Wanda Media,下称“万达影视”)成立于2011年,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民营电影制作公司及民营电影发行公司。万达影视 (Wanda Media)旗下包括负责国内电影开发、制作、投资等业务的万达影业(Wanda Pictures)以及新收购的传奇影业(Legendary Pictures),与万达旗下时光网、五洲发行与万达院线共同构筑了“策划-投拍-宣发-放映-影迷”生态系统。2015年万达影视投拍影片票房收入总计73亿元,占国产片市场份额24.8%,列民营影视公司第一。

  显然,仅仅院线、电影制片、发行、新媒体平台等等这些还不足以概括万达影视生态的全部。相比腾讯和乐视,万达在线下商业、文化、旅游层面做了太多的布局,万达仅仅在青岛的一个影视娱乐地产项目投资就达到百亿规级别,这方面的布局可以促进影视生态的发展,这些资源是腾讯和乐视难以比拟的。

  与此同时万达买买买的脚步从未停歇,2015年并购世茂影院17家影院、澳洲Hoyts院线52家影院之后,2016年2月万达院线又公告收购了大连奥纳以及广东厚品合计13家院线92块银幕。截至2015年年底,万达院线已拥有292家开业影院,2557块银幕。万达旗下AMC Entertainment将以11亿美元收购电影放映行业的世界领导者卡麦克影业(Carmike Cinemas),成为全球最大连锁电影院。我们知道AMC是美国第二电影院公司,在2012年5月以26亿美元被万达收购。在被收购一年后即在纽交所上市并成功融资4亿美元,在2015年12月,以1.27亿美元受收购了连锁影院Starplex Cinemas。由此,万达一步步成为全球最大的院线公司。

  2016年1月12日,万达集团并购美国传奇影业公司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万达集团宣布以不超过35亿美元现金(约230亿元人民币)收购美国传奇影业公司,这是迄今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最大一桩文化并购。传奇影业董事会主席兼CEO托马斯•图尔将留任,继续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并且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万达的成功发展中。

  万达电影体系之外,最有价值的资产当然是万达的商业地产。万达商业地产是中国最大的零售企业,拥有超过100家万达广场或者购物中心,预计2014年收入规模在2000亿以上。万达已经成功进行了三次转型后,将会在明年1月17日正式宣布第四次转型计划,未来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将成为新万达的主营业务。万达旗下各类商城租户超2600个品牌,并且万达自由一系列线下品牌,这些品牌共同组成了万达O2O战略的基础硬件,未来和主流互联网企业的合作会进一步挖掘这些品牌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潜力。餐饮、电影、酒店等业务将会成为万达O2O业务的重中之重。正所谓“万达,就是城市中心”,未来万达显然要做的是“万达,就是生活中心”,而电影作为产业的核心环节,又可以把所以的娱乐生活消费联动起来。

  总结: 当然,中国电影产业还有一个可喜的发展趋势是“行业的恶性竞争减少,跨界合作成了趋势”,对于以上三家巨头也是如此,看似对手,但又不是对手,更充满了诸多合作的机会。比如2016年,万达旗下传奇影业和乐视影业等合作将在全球推出中美合拍片《长城》,而我们知道,《长城》是乐视影业在2016年最大豪赌,必然要和各大合作方保持良好的关系和往来。《爵迹》是中国电影产业迄今为止乐视影业主导的二次元里程碑级作品,投资合作伙伴中有腾讯的阅读和游戏业务身影。当然,在、乐视的多屏终端上总可以到万达、腾讯乃至其他公司生产的电影。



恐怖电影收集站


影视后期这个行业目前处于上升期,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越来高。

影视后期制作也分许多职位,有剪辑师、特效师、合成师、配音师等,有的公司分工会明确一些,有的公司基本上一人全包。

而且现在影视发展越来越好了,各种传媒公司、广告公司、动画公司层出不穷,影视后期人员还是很稀缺的。

影视后期的缺点也很明显,第一是枯燥乏味,工作就是剪、剪、剪、或者删了剪、剪了删。

第二就是比较累,会经常加班。

从事影视后期专业,需要付出很大的耐心和热爱,不喜欢这个行业,在哪里都发展不好。

原因:中国现在人口越来越多,在就业方面的困境让人们朝着这方面去专研,去学习!


肥仔谈影片


北京——文化产业发达,角色动画、特效、影视后期、电视包装公司比较多,大小公司都有,鱼龙混杂,最好是三维软件与合成软件都精通就业面会广一点;上海——建筑表现动画方面的公司和影视广告公司较多,会MAX,会特效,会剪辑,比较好就业;苏杭一代小公司较多,二维的多,待遇方面不如北京上海,但是公司门槛较低,好就业,但是后期发展有限,作为跳板不错;广州、深圳、香港——特效公司较多,要求技术精湛,可以作为后期发展的平台,相对消费也最高,物价、房价各方面都较高。建议LZ把三维软件比如MAYA或者MAX的技术攻克一下,加上自己对后期、剪辑软件比较擅长,可以考虑干栏包,出片快,活比较集中,提成也相对较高,对技术要求不是特别高,只要镜头感和审美达标就能出不错的作品,还可以经常和电视台打交道,对扩大自己的圈子很有帮助


浮世若海


你可以去长沙,那里可是中国娱乐之都,文艺影视,动画等单位相当多,所以对影视制作,制片需求的人才也相当多,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影视院校毕业生首先都要去长沙看看,特别是大多想进湖南卫视

只要你有能力和信心再加上运气,我想长沙一定有你满意的单位。


影锦集


本人暂居在浙江省,如果要问那个地方的影视领域发展的比较好,当属浙江,其影视发展的比较好,大致有以下几点:

1.经济发达是是发展的必备基础,可以有资本建设动辄千万上亿的影视基地,影视资本也是相当雄厚。

2.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较为发达,毗邻上海,福建江苏,可以更好的加强多方合作。

3.自然环境优越,其处在亚热带季风气候,树木常绿,山水海陆皆有,森林覆盖率高。

就拿中国比较有名的横店影视城便位于此,此外还有象山影视城等等,无愧于中国影视的老大哥。




落叶繁


一.\t中国电影行业的发展与现状

1.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

纵观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中国电影行业可以说先 后经历了“高峰—低谷—上升”的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 代,中国电影曾经辉煌过,由于人民收入水平提升,票价 低廉,再加上人民对精神食粮的渴求以及其他娱乐方式极 度匮乏,看电影的人数和票房收入节节攀升,到了1991 年达到顶点,年票房收入达到24亿元,人均年观影10次 以上。然而,自1992年之后,随着电视普及率的提高、节 目质量的提升,再加上电影盗版猖獗,中国电影行业步入 了低谷,到1999年,票房收入跌入谷底,票房收入8.1亿 元。到了2002年,为了挽救濒死的电影行业,应对WTO 之后进口影片对国产电影的冲击,国家开始推行电影产业 化改革,允许民营、外资进入电影投资、制作、发行、放 映环节。根据“数太奇”电影大数据平台的最新数据显 示,19~35岁的年轻观众已经成为中国影院观众的主要人群,占所有影院观众的85.9%。虽然这一时期电影票价有 了较大增长,但是随着国人消费能力的提升,有消费能力 的年轻人逐渐成为电影消费的主力军,中国的电影市场进 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时期(如图1)。

自2003年电影产业化改革启动以来的十余年间,中国电影的市场规模便一直保持着每年30%左右的增长。 2005年,中国电影在度过百年华诞之后,迎来了蓬勃发展 的“新元年”,电影产业在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 不断增强、电影产业化改革和市场需求的拉动下,焕发出 旺盛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潜力。2010年,中国电影全年票房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的产量也一直保持着快 速增长的态势。2001年,全国各电影制片厂和制作公司出 品的故事片电影总和只有88部,但是仅仅过去了十年,到 2010年时,国产故事片电影的数量便达到了526部。根据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公布的数据,2013年各大电 影制片方共生产故事片电影638部,相比于2001年提升了 625%。以此推算,我国故事片电影的产量平均每年增长48%左右,产品规模增速极为可观。

不仅仅是电影产量快速增长,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 容量进入21世纪之后也在不断扩大。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 总局电影局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中国电影 市场票房总额已达217.69亿元,比2012年增长了27.51%, 是2005年全年票房总额的13.6倍;其中国产片总票房为 127.67亿元,同比增长54.32%,占比58.65%;进口片总票 房90.02亿,同比增长2.30%,占比41.35%(如图2)。同 一时期,美国的年票房增长额约为4.7%,全球平均增长水 平也仅为6.7%。

2.亿元电影俱乐部会员不断攀升

随着电影票房市场规模不断上升,中国电影的单片票 房收入也在不断提高。十年之前,“票房过亿”还是评价 一部电影是否是一部成功商业大片的重要指标。2002年, 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获得2.5亿元票房,业内普遍 认为只有商业大片才能取得如此可观的票房成绩。目前, 很多中小成本电影也实现了“票房破亿”。2012年“贺岁 档”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的前期制作成本约为3000万 元,后期营销成本约为3000万元,总投资不超过8000万元 的电影实现了12.6亿元的票房收入。在为期一个月的上映 期内,《人再囧途之泰囧》共获得了近3910万人次的观影 成绩,在电影票房和观影人次两个方面均成为国产电影排 行榜的第一名。位居2013年电影票房排行榜前10位的《致 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北京遇上西雅图》《中国合伙 人》《小时代》等总投资均不超过7000万元。2013年,国 内上映的中外电影中,票房过亿的电影已经达到51部(如 图3)。

伴随着“过亿”电影数量的增加,中国亿元级电影 票房占全年总票房的比重也在不断扩大,从2005年占比 17.3%一路攀升至2013年占比74.7%。此外,从最近四年的电影市场和票房统计情况来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 电影大约七成左右的票房都非常有可能继续被亿元级电影 收入囊中。

3.影院数量、观影人次和人均观影频次明显提升

随着电影产量的增加和票房容量的扩大,全国各地 的影院建设也进行的如火如荼。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 影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全国主流院线仅有影院 1140家,银幕1923块,即便是到了2007年,全国银幕总数 也仅为3527块;但是到了2013年,全国银幕总数就已超过 18000块,仅2013年一年,全国新增银幕就超过4500块, 平均每天新增银幕14块。影院数量和银幕数量的爆炸性增 长为电影市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建设条件。

4.中国电影在经历了近十年的高速增长后,于2016年放慢了脚步。

2016年全国电影总票房457.12亿元,同比增长3.73%,较之2015年48.7%的超高增幅大幅下滑。与此同时,作为中国电影票房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的银幕数量增长并未放缓,2016年全国银幕数量达4万块,全年增加0.9万块,比去年的增速稍快。中国电影在经历了近十年的高速增长后,于2016年放慢了脚步。

二.\t中国电影行业存在的问题

1.电影质量不稳定

中国电影市场正在迎来产业转型期,在这一过程中,影片质量将成为关键。电影质量的不稳定是阻碍观众走入影院的障碍之一。在当前电影市场供给较为饱和的情况下,寄希望通过哗众取宠来获得市场认同的方式已经行不通了。最有效的方式,应当是以稳定的影片质量塑造品牌形象。

2.电影只是选择之一

目前,中国和美国的影院观众在其主要消费人群中所占的比例相差较大。对于中国观众来说,网络在线、网络下载和电视等是非常重要的观影途径。如果能将更多的网络观影受众吸引进电影院,将大大拓展中国电影的票房成长空间,同时,影院观影的仪式感和情感渲染也有助于延长电影的生命周期、更好地发挥其长尾效应。此外,电影产业所面临的竞争,并不只是互联网。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也让不少人愿意去尝试更加多样的娱乐方式,电影只是人们可能选择的方式之一。

3.电影市场较单一

因为中国主流观众在观影时的社交性需求远远超越了审美性需求,喜剧片持续卖座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而有许多高口碑影片,在市场上并没有取得好票房,叫好而不叫座。单纯以市场为导向的创作,难免会让中国电影市场类型越来越狭窄。中国电影应该前瞻性地推进供给侧改革,从创作层面提供更优质的产品,不仅满足人们的娱乐性需求,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更重要的是,应该全力、全面有效推进差异化市场体系建设,让差异化、多类型、多品种、多样化的电影都能有良性的出口和渠道,都能有效对接自己的目标观众群体,从而实现良性的循环。

4.人口红利减少

庞大的人口基数,一直被视为中国电影市场的最大红利。新建影院曾经是拉动票房增长的主要原因,但继续拓展的空间已经有限。中国近30年来的城镇化进程在客观上促进了人口向经济发达地区聚集,而发达地区的影院数量已接近饱和;欠发达地区由于人口密度相对较低,新建影院的效率则明显不足、回报有限。

5.观众结构失衡

《2015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显示,80、90后共约32%的电影观众贡献了近八成中国电影票房,即约4,000万年轻人(16-35岁)贡献了约230亿元票房,成为2014年中国电影市场的消费主力。我国电影观众结构失衡现象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甚至影响到电影创作发行放映的发展走向。健康的电影产业应该具有在地区、城镇、年龄层面上都分布均衡的观众群体,这样才能引导电影创作生产的多样化发展。

中投顾问对2017-2021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预测。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创造了近几年来最好的成绩,电影总票房达到440.69亿元,同比增长48.7%。其中,国产影片票房271.36亿元,同比增长68%,占票房总额的61.58%。我们预计,2017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将达到613亿元,未来五年(2017-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7.62%,2021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将达到1,173亿元。

三.\t中国电影行业的发展前景

有利因素

1.政策利好

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强,电影产业的发展亦受益颇多。2010年国家发布的《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中第一次将电影产业提升至战略高度。而近年来各职能部门陆续颁布扶持电影和院线行业发展的诸多优惠政策,其中包括:将电影产业的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国产片票房分档执行电影发展专项资金先征后返政策;增加中国民营企业发布进口片的机会;取消一般题材电影剧本审查,实行梗概公示等。在政策扶持与简政放权的背景下,我国电影产业将获得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产业规模将持续提升。

2.电影在线票务市场

2015年中国在线销售电影票的比例已占到影票总销售量的70%以上。这一数据在2014年时约为40%,而在2013年仅为25%。在快速增长的市场中,收购整合也更为频繁。2015年7月,光线传媒发布公告,拟投资1.3亿元获得捷通无限68.55%的股权。8月,万达院线与时光网签署协议,战略投资其20%的股权,双方全面展开电影电商O2O业务。同月,阿里影业旗下粤科软件联合首都电影院,推出首家智能影院,不但可以实现观影“无票化”,还能为淘宝电影购票用户提供“退/换票”服务。12月,美团网宣布整合大众点评,旗下的猫眼电影随后开始与大众点评电影频道的整合,并推出了电影票在线改签功能。同月,作为影视界新秀的微影时代“牵手”格瓦拉,保持双品牌独立运营。这一系列紧锣密布的动作,不但让电影在线票务市场的格局更加清晰,也促使竞争主体在相互制衡间,开始寻找增量市场并提升服务水平。

3.IP改编

来自文学、动漫、戏剧、电视剧等文化产品的IP演化成电影,仍然会是电影题材的最主要来源,这是电影行业降低风险的需要,也是有影响力的文学等IP向相关艺术形式延展的内在需求。电影续集和系列电影将占据高票房影片的主要份额。反过来这也会刺激商业文学作品的繁盛,以及电影与其它娱乐产品的高度互动。

4.字化提速

经历了长时间的实验与磨合,2006年数字电影正式进入了提速发展阶段。在今年8月25日BIRTV的“中国北京第四届数字电影论坛”上,广电总局提出将在未来5~10年内完成中国电影从胶片放映向数字放映的转变。目前我国已安装2K数字影院银幕32块,近期还有100多块即将安装,1.3K商业数字影院银幕68块,1.3K数字一体机银幕100块,数量上仅次于美国、韩国、英国和日本,跻身世界五强。

与此同时,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工程在全国范围内的试点工作也于年内正式启动。该工程涉及全国8个省,16个市,145个县的37000个行政村,主要分布在河南、江西、浙江、陕西、湖南、吉林、宁夏、广东八个省区。据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张丕民介绍,该项目获得了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一期总投资达1.25亿元。广电总局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主任毛羽介绍说,率先成为全国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工作试点的浙江台州,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进行了贴片广告和企事业单位形象宣传等经营方式的尝试,创立了农村数字放映的台州模式,目前已经实现了盈利。除了国家的扶持,也有一批民营企业看准市场空间,迅速进入了该领域。据广电总局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副所长季平介绍,2005年以来,已有北京世纪东方电影发行有限公司、北京时代今典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等八家公司研制的数字电影流动放映系统通过了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的系统检测。这些企业按照市场规律分别开发学校、工矿、社区等二级市场,成为我国电影数字化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预计总投资约90728万元的国家数字电影工程目前也正在紧张的施工过程中,该项目占地34.1439公顷,总建筑面积11.9万平方米,建成后将具备年制作80部故事片电影、100部数字电影、200部电视电影、500集电视剧和动漫的生产能力,将为我国电影在数字化发展过程中提供丰富的内容资源。

总结:2017 年中国电影将开启一个内容驱动增长的新阶段,主要是由于中国的电影内容对内和对外开放,有望引入更优质的内容,提升票房。首先从对外开放看来,除了 2 月份中美电影重新谈判外,进口片 17 年也是一个大年,诸多大片将有望提振票房;其次,国产内容电影将在政策护佑下迎来创新的新时代。


和而不同一一一


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总的来说一线城市大于二线城市,二线大于三线以此类推,自古以来都是经济文化中心,经济好的文化自然不会差,文化好的经济也不差,以北京,上海,南京等为例,那为什么为产生如此现象呢?我将从以下方便解答,希望有所帮助。

1.影视产业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不可或缺,它是一种精神需求,只有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要的时才会考虑精神需求,而根据恩格尔系数我们都知道,经济越好的地区,花费在物质上的金钱与时间都会较少,而花在精神需求上的金钱与时间将会增多,这也用来判断一个地区是否发达的一个依据,而我国的一线城市肯定会比二线城市相对发达,人们有多余的时间与金钱去追求精神需要。

2.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为什么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会对影视有影响呢,上面我们已经说到经济越好的城市对于精神需求会更需要,而影视正是一种精神需求,但这只是一个开始,随着经济的越来越好,人们的精神世界越来越丰富,对于影视的口味会更加的挑剔,这就推动的影视产业的发展逐渐成熟化,观众对于精神需求的更加快速化,会进而推动影视产业的工业化,而经济越好的地区会更早的进入这一步,进一步导致一二线城市等影视产业的差距。

3.国家的政策扶持等。有一些城市虽然经济发展可能不那么好,但是人命好,我们这么大的市场,只要有意扶持,在不好的城市也能扶起来,比如深证,重庆等直辖市等。

以上就是我对这一问题的个人理解,纯属个人想法,希望能有所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