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領域在中國哪個區域發展得好?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門窗科技界成哥


你好,近幾年就影視領域全國各地區的發展情況,目前建議最好是去一線城市例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近幾年開始北京的劇組越來越多,可以接觸的電影網大,而且也會有更多的機會等等;目前上海的廣告拍攝發達,而且是特別時尚;還有廣州也很有文化底蘊,而且有很多本地傳統節目;深圳地區則拍科技類的宣傳片比較多些。還有一些還不錯的二線城市例如橫店、杭州、長沙、西安等等比較有影視氛圍,這也跟它的文化底蘊相關。

導致區域發展的好原因有很多,以下是兩個城市發展的好原因:

上海目前著力打造特色影視創意產業基地。上海是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較早的地區,同時也具備了相當的發展基礎。現在上海的影視業、出版業、時尚設計、廣告業等行業曾一直處於全國領先地位。據統計,上海市已有18個創意產業基地,近30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家各類設計創意企業入駐,集聚了1萬多名創意人才。

北京目前是重點培育六大包括影視文化創意產業中心。而且目前北京作為全國政治文化中心,擁有歷史文化積澱深厚,科技和創新實力突出,具有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獨特優勢,《北京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中也提出重點培育六個文化創意產業中心,北京市“十一五”規劃中也明確提出要加快推動包括影視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使之成為我國首都經濟的支柱產業。

希望能夠幫到你,祝你前程似錦。


爆笑最前沿


我在深圳二更視頻工作過,跑過國內幾個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也在小城市入行並工作了4年。 以我的經歷來看:影視行業最好去一線城市,北京的劇組多,接觸電影網大等等機會多;上海廣告拍攝發達,很時尚;廣州也很有文化底蘊,有很多本地傳統節目;深圳拍科技類的宣傳片比較多些。然後就是一些還不錯的二線城市橫店,杭州,長沙,西安等等比較有影視氛圍,也跟它的文化底蘊相關。再者就是小城市小縣城,頂多拍到普通宣傳片,基本拍攝是活動婚慶電商為主了。你說的是電影行業,那還是去北京,橫店這些城市才有機會接觸。


野外求生小秘籍


影視領域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最早由上世紀90年代的英國提出。近年來文化創意產業在世界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有關資料表明,全世界文化創意產業每天創造220億美元的價值,並且還在以5%的速度遞增。在英國、美國、丹麥、新加坡等國家,文化創意產業已經成為引領國家產業創新和發展的一股重要力量。而在中國,目前,文化創意產業也越來越得到重視。文化創意產業內涵及特徵文化創意產業是指依靠創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賦,藉助於高科技對文化資源進行創造與提升,通過知識產權的開發和運用,產生出高附加值產品,具有創造財富和就業潛力的產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文化創意產業包含文化產品、文化服務與智能產權三項內容。任何一種文化創意活動,都要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進行,但創意不是對傳統文化的簡單複製,而是依靠人的靈感和想像力,藉助科技對傳統文化資源的再提升。文化創意產業屬於知識密集型新興產業,它主要具備以下特徵:首先,文化創意產業具有高知識性特徵。文化創意產品一般是以文化、創意理念為核心,是人的知識、智慧和靈感在特定行業的物化表現。文化創意產業與信息技術、傳播技術和自動化技術等的廣泛應用密切相關,呈現出高知識性、智能化的特徵。如電影、電視等產品的創作是通過與光電技術、計算機仿真技術、傳媒等相結合而完成的。其次,文化創意產業具有高附加值特徵。文化創意產業處於技術創新和研發等產業價值鏈的高端環節,是一種高附加值的產業。文化創意產品價值中,科技和文化的附加值比例明顯高於普通的產品和服務。第三,文化創意產業具有強融合性特徵。文化創意產業作為一種新興的產業,它是經濟、文化、技術等相互融合的產物,具有高度的融合性、較強的滲透性和輻射力,為發展新興產業及其關聯產業提供了良好條件。文化創意產業在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同時,還可以輻射到社會的各個方面,全面提升人民群眾的文化素質。借鑑世界各國文化創意產業分類,根據我國的行業劃分標準,可以將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分為四大類,即:文化藝術,包括表演藝術、視覺藝術、音樂創作等;創意設計,包括服裝設計、廣告設計、建築設計等;傳媒產業,包括出版、電影及錄像帶、電視與廣播等;軟件及計算機服務。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現狀及前瞻當人們初級的、物質層面的消費需求得到滿足之後,就會產生更高層次的精神文化消費需求。目前,我國主要中心城市人均GDP已經超過3000美元,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人均GDP均超過5000美元。從國外發展經驗看,城市人均GDP達到這一水平後,國民經濟開始進入到持續穩定增長、經濟結構快速升級、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的新階段。社會消費結構將向發展型、享受型轉變,相當一部分居民的消費重心開始向教育、科技、文化、旅遊等領域轉移,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廣泛的市場需求。我國城市結構升級功能提升對文化創意產業提出迫切需求。城市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功能提升的任務非常艱鉅,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儘快形成核心競爭優勢已刻不容緩。文化創意產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快速發展對於促進城市產業結構升級、完善城市各種服務功能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而近年來,文化創意產業在我國也開始得到重視並有很大發展。上海、北京、廣東、浙江等經濟發達地區文化創意產業快速崛起,勢頭強勁,逐漸成為這些城市和地區產業發展的新亮點。上海:著力打造特色創意產業基地。上海是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較早的地區,同時也具備了相當的發展基礎。上海的影視業、出版業、時尚設計、廣告業等行業曾一直處於全國領先地位。上海市首家文化科技創意產業基地正式在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揭牌成立。2005年上海政府工作報告及《上海2004-2010年文化發展規劃綱要》已經明確提出發展創意產業。據統計,上海市已有18個創意產業基地,近30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家各類設計創意企業入駐,集聚了1萬多名創意人才。目前,文化創意產業產值已經佔到上海全市GDP的7.5%。北京:重點培育六大文化創意產業中心。北京作為全國政治文化中心,歷史文化積澱深厚,科技和創新實力突出,具有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獨特優勢。《2004-2008年北京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中提出重點培育六個文化創意產業中心,北京市“十一五”規劃中也明確提出要加快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使之成為首都經濟的支柱產業。


奶瓶Poems


您好,我的觀點如下。

 “未來,電影公司要全面擁抱互聯網,要不然真的要給BAT等互聯網企業打工了”去年在影視業界備受爭議的一句話,進入2016年逐漸的開始接近現實。

  同時我們應該清醒的認識到2016年起,中國電影產業要進行全新的洗牌,真正引領行業風潮的不在是傳統的幾大,也不是單純的互聯網入行跨界影視的公司,而是那些有大用戶、大平臺,並且擁有自己的產銷體系通過互聯網模式打造電影生態體系的平臺級公司。經過觀察,在我看來,這其中將會有三大陣營脫穎而出,分別是樂視、騰訊、萬達。

  在我看來,能進入三大陣營遠遠不是單純票房或者收入的比拼(做紙牌屋的奈飛公司,單純收入規模和體量遠不及六大電影公司,而它的市值卻秒殺大部分電影巨頭),而是基於電影生態,進行用戶關係重塑,IP能力開發和運營,以及協作電影周邊以及衍生品開發能力的比拼。

  這其中樂視方面通過構建互聯網生態+影視,擁有內容播放平臺(樂視視頻和樂視移動),多屏終端(樂視超級電視、手機,乃至未來的汽車和VR等等),會員體系(樂視擁有數千萬不同屏幕的付費會員),並且依託樂視電影生態體系,擁有大量IP的核心版權和後續開發權,並且取得了多項賽事的獨家版權,再加上每年推出的數十部影視劇,已然取得了先發優勢。

  騰訊方面相比樂視和萬達以及其他電影公司,擁有最為廣闊的用戶平臺,並且用戶的粘度和忠誠度也遠超過其他企業。雖然在這三家中發力最晚,但通過收購閱文集團,補足了IP短板,又成立企鵝影業等公司,加上此前騰訊視頻的積累和嘗試,與此同時騰訊的QQ、微信等平臺將成為重要的用戶倒流平臺,加上騰訊的遊戲等互動娛樂等產品,協助效應發揮好的話,很有可能後發先至。

  萬達擁有中國最為龐大的線下商業體系,旗下的萬達院線多年穩固中國電影院線龍頭位置,市值超過1000億人民幣。萬達影視業作為民營電影公司代表,也位居行業五強的位置。同時,萬達旗下的五洲發行,雖然負責人葉寧已經離職,但離開前已經做到了中國電影發行行業的領先地位。當然相比其他公司,萬達“買買買”的策略已經開始奏效,進一步發揮協調效應。未來萬達在電影O2O方面將會走的更穩,電影和實體產業相互促進,相互推動,在萬達每張電影票背後,拉動了難以估算的飲食消費、購物、休閒娛樂等其他家族。

  當然,電影生態體系不是三言兩句能夠說清楚,今天筆者就和大家對這三家在互聯網+時代下,所構建的電影生態體系做一些分析解讀。

  樂視:多屏戰略 協同互聯網+影視生態發展

  2月25日,一封樂視人事任命內部郵件流出。張昭原樂視影業CEO職務不變的同時,任職樂視影視互聯事業群總裁。消息顯示,影視互聯事業群將致力於樂視生態O2O內容付費發行業務發展(包括在線付費影視會員業務)及影視類內容自制及發行業務,發展線上線下付費影視會員並獲得相應付費及內容發行收入。而此前,在2015年12月5日,樂視網(300104)發佈《關於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停牌的公告》,宣佈正式啟動“樂視影業”注入事項。樂視影業注入樂視網,這意味著樂視影業和樂視大生態體系的協同效率將進一步提升,未來利用樂視旗下的網絡平臺、多屏硬件、IP開發等能力,將會全速的提升。

  眾所周知,樂視近年來一路前行的核心原因在於樂視搭建的那個“開放的閉環”,之前樂視已經闡述過無數次,這個體系結合樂視生態“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的垂直整合能力,打破硬件邊界、UI邊界、內容邊界、應用邊界,打破整個產業鏈中的創新邊界,打破內部的組織邊界,讓生態產生強大的化學聚變反應,形成開放的閉環,給用戶創造極致體驗的同時,也向所有第三方開發者史無前例的開放所有權。所以近幾年樂視除了影視,電視、手機登業務也取得了讓行業難以匹敵的發展速度。

  之前我分析過樂視影業是中國獨一無二的影視生態聚合體,因為樂視影業可以聯動的資源,除了影視以外,還包括硬件(手機、電視、VR設備未來還會有汽車)、用戶(樂視網以及樂視商城的數千萬用戶都有可能轉化成樂視影業的觀眾)、IP(樂視影業的產品可以和小說、音樂、視頻、遊戲、動漫,甚至體育等聯動起來,一個IP效能擴大多倍)、大數據(樂視生態下每年通過各大渠道產生數億用戶的行為習慣數據,這些數據反過來又可以作為影視產品開發的參照)等等,而且這些價值又可以在樂視的大平臺戰略下轉動起來。

  論內容生產的規模能力和專業能力,中國影視公司中目前還沒有能出號稱“做內容生產”的張昭領導的樂視影業之右。2016年,樂視影業將推出20多部影片,其中將涵蓋面向年輕觀眾的6部青春電影,面向25-35歲白領觀眾的7部娛樂電影,面向親子觀眾的動畫電影《熊出沒3》,面向文藝片市場的兩部人文紀錄電影。除去眾多國產電影,樂視影業明年將要打造的電影中,有眾多中外明星參與的《長城》尤其引人關注。《長城》由張藝謀導演,包括馬特•達蒙、威廉•達福、佩德羅•帕斯卡、劉德華、張涵予、彭于晏、鹿晗等眾多中外明星將要參加演出。在影視劇方面,樂視影業昨日還發布了其超級戰略和Y-Pro戰略,宣佈2016年將根據旗下眾多人氣IP《凡人修仙傳》、《茅山後裔》、《屍語者》、《睡在我上鋪的兄弟》、《畢業那天我們一起失戀》等推出網絡劇。

  在樂視的節奏中,多屏戰略也將在2016年有重大進展,而不是單純的平臺移植。舉個簡單的例子,《睡在我上鋪的兄弟》擁有的網劇就適合用戶躺著床上,通過樂視的手機來看,而《睡》電影版顯然更適合去樂視合作的電影院線以及大屏的樂視電視來觀看。並且據我所知,樂視將在不久的將來為汽車、VR這樣的設備打造特殊的影視內容。而多屏戰略的發力,可以讓樂視一位用戶的價值多倍擴大,這也是樂視未來在會員體系競爭中的優勢所在。

  更為重要的是,樂視的生態價值加上多屏戰略,可以讓樂視的影視作品不再單一。樂視影業出品的電影不是簡單的電影,更是可以進行多維度價值拓展的互聯網產品。以春節前後大熱的《熊出沒3》為例,樂視投資的這部電影同時聯動了樂視旗下的易到用車和會員體系,再比如樂視的《小時代》系列和《太子妃》這樣爆品級的產品,同時又帶動了樂視手機、超級電視的銷量,以及樂視的校園戰略等等。去年雙十二當天樂視用《羋月傳》,協同了電視和手機等產品,一天賣了5.1億,這其中就是影視內容和集團其他體系發揮協同效應後的結果。

  2015年以來樂視全球戰略開啟,2016年全球化的進程將進一步加速,可以說最近樂視影業注入是生態完善以及全球化最重要的一環。以《長城》為先頭炮開始,未來幾年樂視將會打造十多部全球化體系下運作的超級大片,留給了業界足夠的想象力。

  騰訊:7億用戶 互動娛樂泛娛樂戰略加速前行

  前文筆者談過,在中國影視產業未來三大巨頭中,騰訊的資歷最淺,但騰訊擁有超過7億的用戶是任何企業難以望其項背的資產,只是7億用戶如何轉化成騰訊影視產品的消費用戶,則是騰訊要考慮的核心問題。

  2015年以來,騰訊收購了中國最大的在線文學企業盛大文學,隨後更名閱文集團。這家中國最大的文學集團在騰訊戰略協同的推進下動作頻頻,先後簽署了一大批文學作品改編影視劇、遊戲的協議,並且和騰訊“泛娛樂”戰略的其他業務部門相輔相成,新推出多種共贏策略的合作模式。以網絡文學大神貓膩為例,在閱文旗下網站創世連載的《擇天記》,近期就已經和《Q Q炫舞》、《洛克王國》、《Q Q飛車》、《屍兄》一起被改編成影視劇。

  閱文目前擁有文學作品數近1000萬部、創作者隊伍400萬人,造就了《步步驚心》、《致青春》、《鬼吹燈》等諸多熱門改編作品。閱文組建後,將在移動端發力,並在版權建設上持續投入,已適應全閱讀的新趨勢。

  騰訊基於用戶需求出發的“泛娛樂”戰略加速前行,旗下幾大涉及到娛樂業務的板塊通力協助(電影、遊戲、文學、音樂等等),推動粉絲用戶由原本單純的體驗者轉變為參與者;通過對海量用戶的需求、興趣以及行為習慣的洞察與分析,能為電影的投資、創作與營 銷提供決策參考。而在幾大板塊裡面,文學的價值無疑是重中之重,並且起到基石的作用。一個簡單的事實就是,近年來國內外票房大賣的影視劇大都都是由文學作品改編而來,掌握中國90%文學版權資源的閱文,將成為騰訊泛娛樂戰略最主要的發動機。

  並且騰訊在2015年後半程成立了自己的影業公司,雖然目前還沒有拿出手的作品,但加上此前耕耘多年的騰訊視頻和閱文集團,騰訊儲備的資源足夠讓其未來一飛沖天。3月25日,UP2016騰訊互動娛樂年度發佈會在京舉行,與往年不同,本屆發佈會將“泛娛樂IP多元打造”作為獨立版塊發佈,首次完整闡述了騰訊互動娛樂(簡稱騰訊互娛)全新泛娛樂IP打造的三種模式理念,以及多個全新孵化項目的探索成果。相比樂視和萬達,騰訊也有自己的電影生態體系,而這個體系的承載就是騰訊每年收入達到幾百億規模的互動娛樂。我們知道騰訊互動娛樂,旗下涵蓋騰訊遊戲、閱文集團(騰訊文學)、騰訊動漫、騰訊影業四個泛娛樂業務平臺,為用戶提供包括遊戲、文學、動漫、影視等在內的多元化、高品質的互動娛樂內容體驗。

  萬達:電影O2O戰略啟幕 線上線下聯動發展

  這幾天對於萬達來說,風波不斷。萬達電影體系最大的功臣葉寧離職加盟華誼兄弟,引發了業界極大的震動。不過,葉寧在離開前已經把萬達的電影產業做的足夠紮實,多項業務取得行業領先地位。而且在萬達的文化體系內,只要王健林還做董事長,任何人離開與否都不會影響其發展,萬達依然是中國電影生態體系中強有力的選手。

  在風波之際,萬達當然也有利好,萬達於3月8日晚間發佈了資產重組公告。公告明確了籌劃的重大事項為發行股份購買萬達集團影視類資產,涉及重大資產重組公司將繼續停牌。市場猜測,萬達院線擬購買的影視類資產,很有可能就是估值350億元的萬達影業。這意味著剛剛被樂視用過的招數,萬達要再複製一次。萬達影視注入萬達院線,其原理和樂視影業注入樂視網如出一轍,都是未來更好的提升效率,加速協同發展。

  那麼萬達的電影生態體系包括哪些呢?據媒體報道,萬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Wanda Media,下稱“萬達影視”)成立於2011年,已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民營電影製作公司及民營電影發行公司。萬達影視 (Wanda Media)旗下包括負責國內電影開發、製作、投資等業務的萬達影業(Wanda Pictures)以及新收購的傳奇影業(Legendary Pictures),與萬達旗下時光網、五洲發行與萬達院線共同構築了“策劃-投拍-宣發-放映-影迷”生態系統。2015年萬達影視投拍影片票房收入總計73億元,佔國產片市場份額24.8%,列民營影視公司第一。

  顯然,僅僅院線、電影製片、發行、新媒體平臺等等這些還不足以概括萬達影視生態的全部。相比騰訊和樂視,萬達在線下商業、文化、旅遊層面做了太多的佈局,萬達僅僅在青島的一個影視娛樂地產項目投資就達到百億規級別,這方面的佈局可以促進影視生態的發展,這些資源是騰訊和樂視難以比擬的。

  與此同時萬達買買買的腳步從未停歇,2015年併購世茂影院17家影院、澳洲Hoyts院線52家影院之後,2016年2月萬達院線又公告收購了大連奧納以及廣東厚品合計13家院線92塊銀幕。截至2015年年底,萬達院線已擁有292家開業影院,2557塊銀幕。萬達旗下AMC Entertainment將以11億美元收購電影放映行業的世界領導者卡麥克影業(Carmike Cinemas),成為全球最大連鎖電影院。我們知道AMC是美國第二電影院公司,在2012年5月以26億美元被萬達收購。在被收購一年後即在紐交所上市併成功融資4億美元,在2015年12月,以1.27億美元受收購了連鎖影院Starplex Cinemas。由此,萬達一步步成為全球最大的院線公司。

  2016年1月12日,萬達集團併購美國傳奇影業公司簽約儀式在北京舉行。萬達集團宣佈以不超過35億美元現金(約230億元人民幣)收購美國傳奇影業公司,這是迄今中國企業在海外的最大一樁文化併購。傳奇影業董事會主席兼CEO托馬斯•圖爾將留任,繼續負責公司的日常經營,並且將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萬達的成功發展中。

  萬達電影體系之外,最有價值的資產當然是萬達的商業地產。萬達商業地產是中國最大的零售企業,擁有超過100家萬達廣場或者購物中心,預計2014年收入規模在2000億以上。萬達已經成功進行了三次轉型後,將會在明年1月17日正式宣佈第四次轉型計劃,未來文化、旅遊、電子商務等將成為新萬達的主營業務。萬達旗下各類商城租戶超2600個品牌,並且萬達自由一系列線下品牌,這些品牌共同組成了萬達O2O戰略的基礎硬件,未來和主流互聯網企業的合作會進一步挖掘這些品牌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潛力。餐飲、電影、酒店等業務將會成為萬達O2O業務的重中之重。正所謂“萬達,就是城市中心”,未來萬達顯然要做的是“萬達,就是生活中心”,而電影作為產業的核心環節,又可以把所以的娛樂生活消費聯動起來。

  總結: 當然,中國電影產業還有一個可喜的發展趨勢是“行業的惡性競爭減少,跨界合作成了趨勢”,對於以上三家巨頭也是如此,看似對手,但又不是對手,更充滿了諸多合作的機會。比如2016年,萬達旗下傳奇影業和樂視影業等合作將在全球推出中美合拍片《長城》,而我們知道,《長城》是樂視影業在2016年最大豪賭,必然要和各大合作方保持良好的關係和往來。《爵跡》是中國電影產業迄今為止樂視影業主導的二次元里程碑級作品,投資合作伙伴中有騰訊的閱讀和遊戲業務身影。當然,在、樂視的多屏終端上總可以到萬達、騰訊乃至其他公司生產的電影。



恐怖電影收集站


影視後期這個行業目前處於上升期,社會在不斷髮展,人們對生活的要求也越來高。

影視後期製作也分許多職位,有剪輯師、特效師、合成師、配音師等,有的公司分工會明確一些,有的公司基本上一人全包。

而且現在影視發展越來越好了,各種傳媒公司、廣告公司、動畫公司層出不窮,影視後期人員還是很稀缺的。

影視後期的缺點也很明顯,第一是枯燥乏味,工作就是剪、剪、剪、或者刪了剪、剪了刪。

第二就是比較累,會經常加班。

從事影視後期專業,需要付出很大的耐心和熱愛,不喜歡這個行業,在哪裡都發展不好。

原因:中國現在人口越來越多,在就業方面的困境讓人們朝著這方面去專研,去學習!


肥仔談影片


北京——文化產業發達,角色動畫、特效、影視後期、電視包裝公司比較多,大小公司都有,魚龍混雜,最好是三維軟件與合成軟件都精通就業面會廣一點;上海——建築表現動畫方面的公司和影視廣告公司較多,會MAX,會特效,會剪輯,比較好就業;蘇杭一代小公司較多,二維的多,待遇方面不如北京上海,但是公司門檻較低,好就業,但是後期發展有限,作為跳板不錯;廣州、深圳、香港——特效公司較多,要求技術精湛,可以作為後期發展的平臺,相對消費也最高,物價、房價各方面都較高。建議LZ把三維軟件比如MAYA或者MAX的技術攻克一下,加上自己對後期、剪輯軟件比較擅長,可以考慮幹欄包,出片快,活比較集中,提成也相對較高,對技術要求不是特別高,只要鏡頭感和審美達標就能出不錯的作品,還可以經常和電視臺打交道,對擴大自己的圈子很有幫助


浮世若海


你可以去長沙,那裡可是中國娛樂之都,文藝影視,動畫等單位相當多,所以對影視製作,製片需求的人才也相當多,每年有成千上萬的影視院校畢業生首先都要去長沙看看,特別是大多想進湖南衛視

只要你有能力和信心再加上運氣,我想長沙一定有你滿意的單位。


影錦集


本人暫居在浙江省,如果要問那個地方的影視領域發展的比較好,當屬浙江,其影視發展的比較好,大致有以下幾點:

1.經濟發達是是發展的必備基礎,可以有資本建設動輒千萬上億的影視基地,影視資本也是相當雄厚。

2.地理位置優越,海陸交通較為發達,毗鄰上海,福建江蘇,可以更好的加強多方合作。

3.自然環境優越,其處在亞熱帶季風氣候,樹木常綠,山水海陸皆有,森林覆蓋率高。

就拿中國比較有名的橫店影視城便位於此,此外還有象山影視城等等,無愧於中國影視的老大哥。




落葉繁


一.\t中國電影行業的發展與現狀

1.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

縱觀改革開放後的30多年,中國電影行業可以說先 後經歷了“高峰—低谷—上升”的發展歷程。20世紀80年 代,中國電影曾經輝煌過,由於人民收入水平提升,票價 低廉,再加上人民對精神食糧的渴求以及其他娛樂方式極 度匱乏,看電影的人數和票房收入節節攀升,到了1991 年達到頂點,年票房收入達到24億元,人均年觀影10次 以上。然而,自1992年之後,隨著電視普及率的提高、節 目質量的提升,再加上電影盜版猖獗,中國電影行業步入 了低谷,到1999年,票房收入跌入谷底,票房收入8.1億 元。到了2002年,為了挽救瀕死的電影行業,應對WTO 之後進口影片對國產電影的衝擊,國家開始推行電影產業 化改革,允許民營、外資進入電影投資、製作、發行、放 映環節。根據“數太奇”電影大數據平臺的最新數據顯 示,19~35歲的年輕觀眾已經成為中國影院觀眾的主要人群,佔所有影院觀眾的85.9%。雖然這一時期電影票價有 了較大增長,但是隨著國人消費能力的提升,有消費能力 的年輕人逐漸成為電影消費的主力軍,中國的電影市場進 入了前所未有的繁榮發展時期(如圖1)。

自2003年電影產業化改革啟動以來的十餘年間,中國電影的市場規模便一直保持著每年30%左右的增長。 2005年,中國電影在度過百年華誕之後,迎來了蓬勃發展 的“新元年”,電影產業在國內經濟高速發展、綜合國力 不斷增強、電影產業化改革和市場需求的拉動下,煥發出 旺盛的生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巨大潛力。2010年,中國電影全年票房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電影的產量也一直保持著快 速增長的態勢。2001年,全國各電影製片廠和製作公司出 品的故事片電影總和只有88部,但是僅僅過去了十年,到 2010年時,國產故事片電影的數量便達到了526部。根據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公佈的數據,2013年各大電 影製片方共生產故事片電影638部,相比於2001年提升了 625%。以此推算,我國故事片電影的產量平均每年增長48%左右,產品規模增速極為可觀。

不僅僅是電影產量快速增長,中國電影市場的票房 容量進入21世紀之後也在不斷擴大。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 總局電影局公佈的相關數據顯示,2013年全年中國電影 市場票房總額已達217.69億元,比2012年增長了27.51%, 是2005年全年票房總額的13.6倍;其中國產片總票房為 127.67億元,同比增長54.32%,佔比58.65%;進口片總票 房90.02億,同比增長2.30%,佔比41.35%(如圖2)。同 一時期,美國的年票房增長額約為4.7%,全球平均增長水 平也僅為6.7%。

2.億元電影俱樂部會員不斷攀升

隨著電影票房市場規模不斷上升,中國電影的單片票 房收入也在不斷提高。十年之前,“票房過億”還是評價 一部電影是否是一部成功商業大片的重要指標。2002年, 張藝謀導演的電影《英雄》獲得2.5億元票房,業內普遍 認為只有商業大片才能取得如此可觀的票房成績。目前, 很多中小成本電影也實現了“票房破億”。2012年“賀歲 檔”電影《人再囧途之泰囧》的前期製作成本約為3000萬 元,後期營銷成本約為3000萬元,總投資不超過8000萬元 的電影實現了12.6億元的票房收入。在為期一個月的上映 期內,《人再囧途之泰囧》共獲得了近3910萬人次的觀影 成績,在電影票房和觀影人次兩個方面均成為國產電影排 行榜的第一名。位居2013年電影票房排行榜前10位的《致 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北京遇上西雅圖》《中國合夥 人》《小時代》等總投資均不超過7000萬元。2013年,國 內上映的中外電影中,票房過億的電影已經達到51部(如 圖3)。

伴隨著“過億”電影數量的增加,中國億元級電影 票房佔全年總票房的比重也在不斷擴大,從2005年佔比 17.3%一路攀升至2013年佔比74.7%。此外,從最近四年的電影市場和票房統計情況來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 電影大約七成左右的票房都非常有可能繼續被億元級電影 收入囊中。

3.影院數量、觀影人次和人均觀影頻次明顯提升

隨著電影產量的增加和票房容量的擴大,全國各地 的影院建設也進行的如火如荼。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 影局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2003年全國主流院線僅有影院 1140家,銀幕1923塊,即便是到了2007年,全國銀幕總數 也僅為3527塊;但是到了2013年,全國銀幕總數就已超過 18000塊,僅2013年一年,全國新增銀幕就超過4500塊, 平均每天新增銀幕14塊。影院數量和銀幕數量的爆炸性增 長為電影市場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建設條件。

4.中國電影在經歷了近十年的高速增長後,於2016年放慢了腳步。

2016年全國電影總票房457.12億元,同比增長3.73%,較之2015年48.7%的超高增幅大幅下滑。與此同時,作為中國電影票房高速增長的主要動力的銀幕數量增長並未放緩,2016年全國銀幕數量達4萬塊,全年增加0.9萬塊,比去年的增速稍快。中國電影在經歷了近十年的高速增長後,於2016年放慢了腳步。

二.\t中國電影行業存在的問題

1.電影質量不穩定

中國電影市場正在迎來產業轉型期,在這一過程中,影片質量將成為關鍵。電影質量的不穩定是阻礙觀眾走入影院的障礙之一。在當前電影市場供給較為飽和的情況下,寄希望通過譁眾取寵來獲得市場認同的方式已經行不通了。最有效的方式,應當是以穩定的影片質量塑造品牌形象。

2.電影只是選擇之一

目前,中國和美國的影院觀眾在其主要消費人群中所佔的比例相差較大。對於中國觀眾來說,網絡在線、網絡下載和電視等是非常重要的觀影途徑。如果能將更多的網絡觀影受眾吸引進電影院,將大大拓展中國電影的票房成長空間,同時,影院觀影的儀式感和情感渲染也有助於延長電影的生命週期、更好地發揮其長尾效應。此外,電影產業所面臨的競爭,並不只是互聯網。消費需求的不斷升級,也讓不少人願意去嘗試更加多樣的娛樂方式,電影只是人們可能選擇的方式之一。

3.電影市場較單一

因為中國主流觀眾在觀影時的社交性需求遠遠超越了審美性需求,喜劇片持續賣座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而有許多高口碑影片,在市場上並沒有取得好票房,叫好而不叫座。單純以市場為導向的創作,難免會讓中國電影市場類型越來越狹窄。中國電影應該前瞻性地推進供給側改革,從創作層面提供更優質的產品,不僅滿足人們的娛樂性需求,也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更重要的是,應該全力、全面有效推進差異化市場體系建設,讓差異化、多類型、多品種、多樣化的電影都能有良性的出口和渠道,都能有效對接自己的目標觀眾群體,從而實現良性的循環。

4.人口紅利減少

龐大的人口基數,一直被視為中國電影市場的最大紅利。新建影院曾經是拉動票房增長的主要原因,但繼續拓展的空間已經有限。中國近30年來的城鎮化進程在客觀上促進了人口向經濟發達地區聚集,而發達地區的影院數量已接近飽和;欠發達地區由於人口密度相對較低,新建影院的效率則明顯不足、回報有限。

5.觀眾結構失衡

《2015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顯示,80、90後共約32%的電影觀眾貢獻了近八成中國電影票房,即約4,000萬年輕人(16-35歲)貢獻了約230億元票房,成為2014年中國電影市場的消費主力。我國電影觀眾結構失衡現象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甚至影響到電影創作發行放映的發展走向。健康的電影產業應該具有在地區、城鎮、年齡層面上都分佈均衡的觀眾群體,這樣才能引導電影創作生產的多樣化發展。

中投顧問對2017-2021年中國電影票房收入預測。2015年,中國電影市場創造了近幾年來最好的成績,電影總票房達到440.69億元,同比增長48.7%。其中,國產影片票房271.36億元,同比增長68%,佔票房總額的61.58%。我們預計,2017年中國電影票房收入將達到613億元,未來五年(2017-2021)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17.62%,2021年中國電影票房收入將達到1,173億元。

三.\t中國電影行業的發展前景

有利因素

1.政策利好

隨著國家對文化產業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強,電影產業的發展亦受益頗多。2010年國家發佈的《關於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中第一次將電影產業提升至戰略高度。而近年來各職能部門陸續頒佈扶持電影和院線行業發展的諸多優惠政策,其中包括:將電影產業的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按國產片票房分檔執行電影發展專項資金先徵後返政策;增加中國民營企業發佈進口片的機會;取消一般題材電影劇本審查,實行梗概公示等。在政策扶持與簡政放權的背景下,我國電影產業將獲得更加寬鬆的發展環境,產業規模將持續提升。

2.電影在線票務市場

2015年中國在線銷售電影票的比例已佔到影票總銷售量的70%以上。這一數據在2014年時約為40%,而在2013年僅為25%。在快速增長的市場中,收購整合也更為頻繁。2015年7月,光線傳媒發佈公告,擬投資1.3億元獲得捷通無限68.55%的股權。8月,萬達院線與時光網簽署協議,戰略投資其20%的股權,雙方全面展開電影電商O2O業務。同月,阿里影業旗下粵科軟件聯合首都電影院,推出首家智能影院,不但可以實現觀影“無票化”,還能為淘寶電影購票用戶提供“退/換票”服務。12月,美團網宣佈整合大眾點評,旗下的貓眼電影隨後開始與大眾點評電影頻道的整合,並推出了電影票在線改簽功能。同月,作為影視界新秀的微影時代“牽手”格瓦拉,保持雙品牌獨立運營。這一系列緊鑼密佈的動作,不但讓電影在線票務市場的格局更加清晰,也促使競爭主體在相互制衡間,開始尋找增量市場並提升服務水平。

3.IP改編

來自文學、動漫、戲劇、電視劇等文化產品的IP演化成電影,仍然會是電影題材的最主要來源,這是電影行業降低風險的需要,也是有影響力的文學等IP向相關藝術形式延展的內在需求。電影續集和系列電影將佔據高票房影片的主要份額。反過來這也會刺激商業文學作品的繁盛,以及電影與其它娛樂產品的高度互動。

4.字化提速

經歷了長時間的實驗與磨合,2006年數字電影正式進入了提速發展階段。在今年8月25日BIRTV的“中國北京第四屆數字電影論壇”上,廣電總局提出將在未來5~10年內完成中國電影從膠片放映向數字放映的轉變。目前我國已安裝2K數字影院銀幕32塊,近期還有100多塊即將安裝,1.3K商業數字影院銀幕68塊,1.3K數字一體機銀幕100塊,數量上僅次於美國、韓國、英國和日本,躋身世界五強。

與此同時,農村電影數字化放映工程在全國範圍內的試點工作也於年內正式啟動。該工程涉及全國8個省,16個市,145個縣的37000個行政村,主要分佈在河南、江西、浙江、陝西、湖南、吉林、寧夏、廣東八個省區。據廣電總局電影局副局長張丕民介紹,該項目獲得了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的大力支持,一期總投資達1.25億元。廣電總局電影數字節目管理中心主任毛羽介紹說,率先成為全國農村電影數字化放映工作試點的浙江台州,經過一年多的實踐,進行了貼片廣告和企事業單位形象宣傳等經營方式的嘗試,創立了農村數字放映的台州模式,目前已經實現了盈利。除了國家的扶持,也有一批民營企業看準市場空間,迅速進入了該領域。據廣電總局電影技術質量檢測所副所長季平介紹,2005年以來,已有北京世紀東方電影發行有限公司、北京時代今典傳媒科技有限公司等八家公司研製的數字電影流動放映系統通過了電影技術質量檢測所的系統檢測。這些企業按照市場規律分別開發學校、工礦、社區等二級市場,成為我國電影數字化過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外,預計總投資約90728萬元的國家數字電影工程目前也正在緊張的施工過程中,該項目佔地34.1439公頃,總建築面積11.9萬平方米,建成後將具備年製作80部故事片電影、100部數字電影、200部電視電影、500集電視劇和動漫的生產能力,將為我國電影在數字化發展過程中提供豐富的內容資源。

總結:2017 年中國電影將開啟一個內容驅動增長的新階段,主要是由於中國的電影內容對內和對外開放,有望引入更優質的內容,提升票房。首先從對外開放看來,除了 2 月份中美電影重新談判外,進口片 17 年也是一個大年,諸多大片將有望提振票房;其次,國產內容電影將在政策護佑下迎來創新的新時代。


和而不同一一一


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總的來說一線城市大於二線城市,二線大於三線以此類推,自古以來都是經濟文化中心,經濟好的文化自然不會差,文化好的經濟也不差,以北京,上海,南京等為例,那為什麼為產生如此現象呢?我將從以下方便解答,希望有所幫助。

1.影視產業作為文化的一部分不可或缺,它是一種精神需求,只有人們在滿足了基本的物質需要的時才會考慮精神需求,而根據恩格爾係數我們都知道,經濟越好的地區,花費在物質上的金錢與時間都會較少,而花在精神需求上的金錢與時間將會增多,這也用來判斷一個地區是否發達的一個依據,而我國的一線城市肯定會比二線城市相對發達,人們有多餘的時間與金錢去追求精神需要。

2.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為什麼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會對影視有影響呢,上面我們已經說到經濟越好的城市對於精神需求會更需要,而影視正是一種精神需求,但這只是一個開始,隨著經濟的越來越好,人們的精神世界越來越豐富,對於影視的口味會更加的挑剔,這就推動的影視產業的發展逐漸成熟化,觀眾對於精神需求的更加快速化,會進而推動影視產業的工業化,而經濟越好的地區會更早的進入這一步,進一步導致一二線城市等影視產業的差距。

3.國家的政策扶持等。有一些城市雖然經濟發展可能不那麼好,但是人命好,我們這麼大的市場,只要有意扶持,在不好的城市也能扶起來,比如深證,重慶等直轄市等。

以上就是我對這一問題的個人理解,純屬個人想法,希望能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