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富可敵國的寶藏究竟去了哪裡?為何至今都毫無音信?

聲屏障鋼立柱鐵件加工


太平天國建立之初,洪秀全即實施“聖庫”制度。傳說這是他與外國耶穌會的傳教士愛約瑟,討論天堂虛還是實的問題有關。當時洪秀全問愛約瑟,既然天堂是實的,那天堂是用什麼東西做起來的?

愛約瑟回答,那是用金銀財寶堆起來,而且還得用大量的紅、綠寶石和金子等。結果,洪秀全聽信了愛約瑟的話,為了這番連愛約瑟自己也不知真假、更沒見過的話,開始大肆斂財。

至於這二人到底嘀咕了什麼?是否真有其事才令洪秀全制訂“聖庫”制度的,這個只有天知道了。不過,太平天國的“聖庫制度”,確實令財富高度集中倒是個事實。


天王府遺址

“聖庫”制度規定了凡是戰鬥當中繳獲的所有錢財,全部要上繳到所謂的“聖庫”。而生活必需品只能由“聖庫”統一配給,私藏錢財者斬。有道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洪秀全還夥同自家兄弟一起賣官。

據史料記載,洪秀全總共封了二千七百個王。反正就跟批發一樣,只要給足了錢就能封王,甚至有的王號已給出去了,就再來個“一王多賣”。到最後,早已“財源廣進”的洪秀全又想出了一招,就是削價銷售,“含淚大甩賣”了不少比“王”低了一級的“塵”。

“生財有道”的洪秀全將聚集的大量財寶都堆放到了重金打造的天王府裡,整座建築的核心是“金龍殿”,又稱“榮光大殿”。按照東王楊秀清 的說法就是,“高廣幾等太和殿”,金龍殿與朝廷的太和殿無異。

而這批巨量的財寶,在湘軍攻破天京(南京)後,卻離奇地消失得無影無蹤。清政府也多次派人打探。甚至有傳言,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馬案”,實際上就是為了調查這批財寶的去向。這批太平天國的財寶到底在哪?至今仍是一個未解之謎。


曾國藩故居富厚堂

“不翼而飛”的寶藏

1864年7月,圍城三年的湘軍最終攻陷天京。曾國荃和提督蕭孚泗率先進入天王府。按照慣例,曾國荃每打下一城,必定讓手下士兵在城內燒殺搶掠三天。而在打下天京後,卻允許士兵可搶掠七天七夜並尋找窖藏財物。更下令“凡發掘賊館窖金者,報官充公,違者治罪”。

曾國荃在天王府是否找到了洪秀全“金銀如海,百貨充盈”的藏寶?若從曾國荃當時的舉動來看,應該沒有找到。因為在天王府裡,曾國荃曾掘地三尺,甚至將洪秀全的遺體也挖出來拖到長江邊燒掉,再將骨灰塞進火炮然後炮打。這樣的舉動更像是其因找不到藏寶,而惱羞成怒。

隨後,湘軍抓到了忠王李秀成,曾國荃即以各種手段逼其說出藏寶之處。一直追問: “城中窖瘞金銀能指出數處否?”而李秀成總是以“國庫無存米” 、“家內無存金銀” 來回應。

幾天過後,曾國藩也到了天京。因為洪秀全聚斂了巨量財物已不是什麼秘密,清政府也想著攻下天京後能得到這批藏寶,用以補充因連年征戰而日漸虛空的國庫。於是,派出了僧格林沁和多隆阿到南京督促。

可是,曾國藩兄弟二人,在得到了李秀成的口供後,詭異的一幕出現了,李秀成當即被處決,天王府也被縱火焚燒。另外,曾國荃在給朝廷的奏報中說,聖庫已全然沒有金銀。這樣的說法招致了左宗棠、沈葆楨上奏彈劾曾國藩兄弟二人私吞財寶。

天京事變

寶藏下落之謎

流傳至今的太平天國寶藏,並非藏在同一個地方,而是分散到了各處,相傳可能藏在五個地方。

一、被曾國藩兄弟二人運回湖南老家

據《能靜居士日記》記載,湘軍“在偽天王府取出金銀不資,即縱火燒屋以滅跡” 。而成立於1861年的《上海新報》則在1866年5月19 日的一篇報道上說,“曾國藩的夫人由金陵回湖南,護送的船隻足有 200 多艘。”

報道上雖沒說船上的東西是什麼,可有什麼東西需要這麼多船,從南京運回湖南老家?最大的可能就是太平天國的寶藏,並將其分別藏於湖南婁底雙峰縣荷葉鎮的富厚堂,和天坪村白楊坪的曾國藩兩處故居。

二、重慶王坪山

1857年6月,石達開在天京事變後率部出走。而石達開在出走時,曾帶走了太平天國大部分的財物。在大渡河戰敗前夕,將攜帶的大量金銀隱匿起來。而這筆鉅額寶藏在石達開死後,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據說石達開曾留下一張藏寶圖,圖上寫有,“面水靠山,寶藏其間” 的暗語。到了近代,傳聞石達開藏寶的地方就在重慶南充縣山王坪,並且以“太平山”為標記。


廣東始興縣“曾氏銀庫”

三、廣東“曾氏銀庫”

據說當年曾國荃拿到太平天國財寶後, 將其中一部分藏於廣東省始興縣東湖坪的“曾氏銀庫” 中,在曾氏銀庫的外牆上,刻有一張藏寶圖。據說,只要破解了這張藏寶圖,就能找到太平天國的部分寶藏。

據當地的傳說,曾國荃事成之後, 將到手的金銀分為九份,四處藏匿。因東湖坪靠近他的老家湖南,被曾國荃相中,並將其中的部分金銀存放在曾氏銀庫內。

據當地曾氏後人介紹,“曾氏銀庫”裡的財富從人們的視野裡徹底消失是在1945年。 那一年的冬天,日本人進犯粵北, 在戰火即將燒到東湖坪的前夜, 當時的族長選派村中36名男丁,將銀庫裡所剩的金銀連夜轉移到了附近的 山裡。

後來,這36名埋藏財物的男丁全部犧牲,只留下了,“兩江夾一河,江江十八籮。左一丈、右一丈、前一丈、後一丈、跳一 跳、 讓一讓,一腳踢出個元寶缸。”的尋寶口訣。


南京蔣園

四、南京天王府

有說當年曾國荃在天王府內雖然掘地三尺,但仍一無所獲。這主要是洪秀全在建造天王府時,曾專程從廣西重金聘請了兩位工匠,這兩位工匠在建造天王府時,修建一條秘密地道,而這條秘道的盡頭就是放置大量金銀的地方。由於秘道入口只有洪秀全一個人知道,在他死後這個秘密也成了一個無人知曉的謎團。

五、南京石頭山某處

據《紅羊佚聞·蔣驢子軼事》記載,“有金銀數千箱,命驢往,埋於石頭山某所。” 蔣氏曾經幫太平天國以驢子運送金銀,湘軍攻破天京後不久,忽然某天蔣某突然暴富,成了近代金陵的鉅富。民間懷疑其暴富的原因,就是其得到了洪秀全“聖庫”裡的藏寶。

結語:

上述五大藏寶之處多是傳聞,至於是真是假,恐怕只有在藏寶重見天日之時才可得知。


夜不閉戶深耕半夜


從公元1853年太平天國攻佔南京開始到1864年天京陷落,其間經歷了14年之久。受“不要錢糧”的施政綱領所困,太平天國一直沒有建立起良好的賦稅制度,那麼拿什麼維持龐大的軍費開支呢?實際比收稅更可怕,他們反覆地劫掠老百姓。據說洪秀全積累了巨大的財富。

1864年8月隨著天京一段城牆的轟然倒塌,湘軍士兵如潮水般湧入城內,他們一邊大肆廝殺,擒獲俘虜,一邊不遺餘力的搜查寶藏,甚至要求俘虜協助虜掠財富,為了錢財竟然使洪秀全的兒子洪天福貴漏網逃出南京城,可見當時之亂象。當時坊間一直流傳著洪秀全窖藏金銀財寶,“金銀如海”,形成所謂的聖庫。但是根據歷史記載曾國藩和曾國荃在審訊太平天國名將李秀成時,他卻對寶藏矢口否認,其自述中也寫有“國庫無存艮銀米”。總之洪秀全寶藏存在與否,如果存在去向何處已成無頭公案,消失在歷史的迷霧中。現據實推測如下:

1. 確如李秀成所言,錢糧已被消耗怠盡,也就是說不存在所謂的寶藏,這種可能性當然是有的,畢竟幾十萬人的軍隊,開銷也是很龐大的

2. 財富已被湘軍化整為零運回湖南,當時民間有傳說湘軍運送財物的船隻佈滿了長江,一時間千船百舸爭流,日夜不停,竟長達一個多月。這種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因為湘軍靠喝粥攻下南京城靠的不是什麼保家衛國的信念,完全就是重金之下必有勇夫。特別是曾國荃的吉字營因為燒殺搶掠太過兇殘,多次受到清廷的斥責,可謂惡名遠揚,早在安慶攻佔之時就曾出現過刨棺求財的惡性事件。 另外,在戰後曾國荃蓋了一處非常大而豪華的府第,沒錢拿什麼建?後來曾國藩及曾國荃所呈戰報俘獲之少引起清廷懷疑,遂派馬新貽為兩江總督查訪此事,結果鬧出了晚清四大迷案的“刺馬案”,因為怕激起湘軍事變,清廷也只能息事寧人。

3. 第三種可能就是真的有寶藏,至今還沒被發現。希望如此,把財富留給後世子孫吧!


字匠甲


太平天國運動是滿清時期爆發的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運動,由領導者洪秀全、李秀成、楊秀清等人一手建立,於1853年3月定都南京。在太平天國中,洪秀全建立了以基督教為核心的統治制度。其中聖庫制度是洪秀全建立主要經濟制度,這項制度要求太平天國內的所有軍民不能私藏金銀、玉石等財物,要將這些財物全部繳納到聖庫中由國家統一分配。聖庫中收納了無數金銀財寶,然而在天平天國滅亡後,這筆富可敵國的財富卻再也不見蹤影,那麼洪秀全的寶藏究竟到了什麼地方呢?

在一些歷史記載中,認為聖庫中的財富絕大多數都被以洪秀全為代表的太平天國領導人揮霍掉了。在定都南京後,洪秀全等人再也沒有雄心壯志,由洪秀全開始,大肆享受貴族腐敗的生活。洪秀全在南京城內建造華麗至極的宮殿,名為天王府,日夜笙歌,極盡奢侈之能事。天平天國諸王依樣畫葫蘆,互相攀比,盡情享樂。

據說,洪秀全曾偷偷命人將大量的財寶埋在天王府地下的洞穴中,那時中外都稱洪秀全富可敵國,金銀財寶不計其數。後來,曾國荃帶領軍隊終於攻入南京,卻只得到南京城內表面上的一些財物,根本沒有發現太平天國所謂的聖庫和洪秀全埋下的寶藏。據相關記載,找不到寶藏的曾國荃極為惱火,在南京城中和周邊地區四處挖掘,甚至放火燒了天王府,卻毫無所獲。

然而,還有一種說法是曾國荃的哥哥曾國藩得到了寶藏,有記載稱曾國荃將太平天國首領之一忠王李秀成抓獲後,交由曾國藩審理。曾國藩對李秀成嚴刑逼供,終於將寶藏的下落盤問出來,然後立即將李秀成處死,這也是李秀成死得時間相對較晚的原因。而有明確記載稱,曾國藩的夫人從南京返回湖南時,曾由超過兩百艘船隻護送,這些船隻中運送的很有可能就是洪秀全的寶藏。

你對於此有什麼看法,歡迎到評論區留言吧~


財源滾滾達三江


洪秀全的寶藏來源於太平天國運動,當時身為創始人之一的洪秀全建立了以基督教為核心的統治制度。

其中聖庫制度是洪秀全建立的主要經濟制度,洪秀全的財富就來源於聖庫制度,他要求太平天國內的所有軍民不能私藏金銀,玉石等財物,必須要將財寶, 金銀,等財物全部交到聖庫中由國家統一分配。 聖庫中收納了無數金銀財寶,然而在太平天國滅亡之後,這筆富可敵國的財寶卻不見蹤影。

據史料記載,聖庫中的財寶絕大多數都被以洪秀全代表的太平天國領導人揮霍掉了,自從定都南京之後,洪秀全等人再也沒有雄心壯志,每天安心享樂,大肆過著貴族腐敗的生活,洪秀全在南京城內建造華麗至極的宮殿,名為天王府,日夜笙歌,極盡奢侈之事,太平天國諸王看洪秀全如此墮落揮霍,也跟著造仿。互相攀比,盡情享樂。但是據我分析就算如此揮霍也不至於把這麼多的寶藏財富揮霍一空。

還有一種說法, 洪秀全曾偷偷命人將大量財寶埋藏在天王府地下, 當時中外都稱洪秀全富可敵國,金銀財寶不計其數,後來曾國荃帶領軍隊攻入南京,只得到南京城內,天王府表面的一些財物,真正太平天國收來的財寶,曾國荃根本就沒找到。 據相關記載,曾國荃未找到財寶極為惱火,在南京城中和周邊四處挖掘,甚至放火燒了天王府,都毫無所獲。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曾國荃哥哥曾國籓得到了寶藏,

這就是為什麼曾國籓幾次上奏說:賊人宮殿早已一把火化成灰燼,並沒有什麼寶藏,寶藏說法均是誤傳,但是曾國籓還下令,若是有人挖到寶藏必須充公,違令者治罪。 這就互相矛盾了

有記載稱曾國荃將太平天國首領之一李秀成交給曾國籓審理, 很可能在曾國籓嚴刑逼供,軟硬兼施之下, 李秀成將寶藏的下落交代出來了。 這就是為什麼有一天突然李秀成被殺的原因,如此也死無對證了。 這也是為什麼李秀成死的比較晚的原因。

還有明確記載曾國籓的夫人從南京返回湖南時,曾有超過200艘船護送, 這些船中很有可能是洪秀全的寶藏。 清政府也曾幾次派人調查,都沒有線索,之後也就作罷了, 總總跡象都表明曾國籓有很大嫌疑。







帶你走進中國歷史長河


在太平天國中,洪秀全建立了以基督教為核心的統治制度,其中聖庫制度是洪秀全建立主要經濟制度,這項制度要求太平天國內的所有軍民不能私藏金銀、玉石等財物,要將這些財物全部繳納到聖庫中由國家統一分配。聖庫中收納了無數金銀財寶,然而在天平天國滅亡後,這筆富可敵國的財富卻再也不見蹤影,那麼洪秀全的寶藏究竟到了什麼地方呢?

在一些歷史記載中,認為聖庫中的財富絕大多數都被以洪秀全為代表的太平天國領導人揮霍掉了。在定都南京後,洪秀全等人再也沒有雄心壯志,由洪秀全開始,大肆享受貴族腐敗的生活。洪秀全在南京城內建造華麗至極的宮殿,名為天王府,日夜笙歌,極盡奢侈之能事,其他諸王也是如此大肆揮霍。

據說,洪秀全曾偷偷命人將大量的財寶埋在天王府地下的洞穴中,那時中外都稱洪秀全富可敵國,金銀財寶不計其數。後來,曾國荃帶領軍隊終於攻入南京,卻只得到南京城內表面上的一些財物,根本沒有發現太平天國所謂的聖庫和洪秀全埋下的寶藏。據相關記載找不到寶藏的曾國荃極為惱火,在南京城中和周邊地區四處挖掘,甚至放火燒了天王府,卻毫無所獲。

然而,還有一種說法是曾國荃的哥哥曾國藩得到了寶藏,有記載稱曾國荃將太平天國首領之一忠王李秀成抓獲後,交由曾國藩審理。曾國藩對李秀成嚴刑逼供,終於將寶藏的下落盤問出來,然後立即將李秀成處死,這也是李秀成死得時間相對較晚的原因。而有明確記載稱,曾國藩的夫人從南京返回湖南時,曾由超過兩百艘船隻護送,這些船隻中運送的很有可能就是洪秀全的寶藏。


歷史TOP榜


當年天京的寶藏,一方面在南京被圍困前,有可能一部分被轉運了出去,到了兩廣的大山裡面,包括貴州。也有可能是被曾國荃搬走了,南京城破,曾國荃的一件大事就是找到寶藏,可是他自己說翻遍了南京城也沒見到,這就奇怪了,一個答案就是自己拿走了,拿到了湖南老家進行藏匿








小小國民良人


都是騙人的


用戶950879422972


這批寶藏大概率被湘軍搶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