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電影是好電影?

旅英海歸導演李廣博


什麼樣的電影是不好的電影?在你心中回答下,回答完了然後加個否定,這樣,在你心中的好電影標準就出來了,這問題太簡單了吧哈哈。

我說下自己的看法。

1、得到大獎的電影

獎項雖然不能完全衡量一個電影的好與壞,但是個很重要的指標。一般這種電影都不會太差,怎麼說都是經過專業電影人的考量,例如《英雄本色》、《霸王別姬》。



2、評分高的電影

舉個例子,你跟女朋友去看電影,但是事先沒想好看哪部,在這樣情況下你通常會怎麼選電影呢 ?我相信大多數人跟我一樣,哪部評分高就看哪部。評分是經過很多觀眾投票的結果,是經過廣大觀眾考驗的,評分高的電影總不會太差。

3、票房高的電影

好的電影才有觀眾掏錢去看,那麼票房就高了。不好的電影,無論你是大導演拍的,或者賣情懷的或者炒舊飯的,觀眾都不會買賬。以前選擇不多,大多數都是港臺的電影,但是現在情況不一樣了,大陸的電影質量越來越高,觀眾會理性消費的。但也有特殊的情況,例如周星馳的《大話西遊》, 剛上映時口碑和票房都不理想,觀眾看不懂,但是現在就是周星馳的代表作之一,當年是因為太超前了,觀眾接受不了。



4、傳遞正能量的電影

當今社會相當浮躁,繼續滿滿的正能量灌溉。而電影又是一種很好的傳播途徑。

舉個例子,《當幸福來敲門》是一部2016年年底上映的一部美國片,其中的故事相當勵志,小人物在逆境中克服困難,我相信很多人都會有如此的情況,也經歷過類似的事情,主人公加德納沒有放棄,或者說不能放棄,他唯一的推動力就是養大兒子。此片教會了我,逆境不放棄,總有出頭日。



你認為好電影還要有那些特徵呢?


餘生有潔


我判斷好電影的標準就是能不能讓我觸動,我還記得大一那一年,我在網吧裡看完三個小時的《本傑明巴頓奇事》,整個人都呆住了,思緒萬千,回味無窮,腦海裡不斷重現著裡面的情節,沒想到竟然還有這樣的故事,太好看了,直到現在那種觸動依然讓我熱淚盈眶。

後來,我的閱片量越來越多,有時候甚至一天一部,也學會了如何判斷電影的好壞,看到那種敘事空洞,演技差,邏輯差,沒有記憶點的電影,就感覺自己的時間白白浪費。


楊八妹偏愛看劇


早在今年年初,我立下了接下來一年要刷1000部電影的flag。後來將這個想法講給朋友聽的時候,坦誠如他,覺得數量劃分並不能代表你的觀影閱歷。

“與其你看1000部所謂的榜單電影,倒不如看1部好的電影。”他語氣平靜地勸告我說,並表示自己從來不去在乎數量上的盲目追求。

於是我問他,照你這麼說,什麼樣的電影,才算是好的電影呢?大概是當時問得比較突然,朋友愣了一愣,然後迅速拋下一個隨意的答案,匆匆作罷那次的談話。

後來我去知乎看了下,同樣意思的問題下約有300多個花樣頻出的答案。每個答案的角度盡不相同,但真正讓我覺得說得好的寥寥無幾。

知名編劇張小北說,好的電影,技術層面上要有突破,內容層面要有情懷與靈魂,最重要的是,能夠激發觀眾內心“最隱秘的慾望”。也有人直言觀影一事屬個人審美,判斷一部電影的好壞,最主要的是“看得爽不爽”。而某些資深經典電影愛好者又說,所謂的好電影,那必定是經受得起時間考驗的電影。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大家的出發點不同,給出的答案也各有千秋。

可是如果要我來說呢,到底怎樣才能算是一部好的電影。在這個問題下我更遵循影志的三條不成文規則:真正優秀的電影,必然同時滿足“啟迪”、“共鳴”、“娛樂”三大共性。不要看這隻有區區三個貌似平淡無奇的詞,它們在我(作為一名普通觀影者)的心中,足以代表所有高品質電影。

啟迪

知名獨立影評人魏知超曾調度自身擅長的心理學將所有電影區分為十二個維度,而這十二個不同的維度內,每三個都包含一個劃分的臨界點。這四個臨界點分別是“意料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情理之外”。

私以為這樣的劃分很有道理,縱然我非心理學研究者,更對心理學一竅不通,但僅僅從臨界點名稱的字面意思上來理解,“意料”代表的是客觀,而“情理”更多的是主觀。

而他的答案,表示“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區塊的好電影居多。前半句指代作品的顛覆性,後半句指代作品的合理性。而這兩個性質組合起來看,即為啟發或啟迪。

啟迪這東西,一定是我們曾經沒有過的,這樣的啟迪能夠帶給你顛覆性的認知,但放在常理邏輯中,它又合乎其道。這是好電影理應具備的要素,它能讓你以一個嶄新的角度看待某些事情。

再看骨灰級文青們奉若神明的豆瓣電影TOP250榜單,它們無不闡述著各自的道理,輸送著所謂的啟迪或啟發。《申肖克的救贖》講自由與釋放;《英國病人》講愛情與慾望;《海上鋼琴師》講才華與天賦......優秀的電影,大概就像中國古代神話裡所說的那般,“八仙過海,各有神通。”

共鳴

在我還只有十三四歲的時候,和很多青春期男孩女孩一樣,都曾對安妮寶貝、郭敬明的文字有過浪漫的幻想。後來想想,文字創作者之所以能夠輕鬆俘虜受眾,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都曾帶給我們別人給不了的共鳴。

放在電影作品的評價體系中亦如此,一部好的電影,一定像是“老友”一樣貼心貼己。它替你說出你放在心裡的話,讓你有“我也有這種感受”的奇妙讚歎。

這也就能解釋郭敬明的改編作品總是讓人失望的原因,因為他的電影相比於文字總是缺乏青春期的共鳴。他或許擅長用筆觸造夢,編織一個夢幻風情的國度讓我們如痴如醉,但一旦將那些美妙的文字換成視聽畫面,就缺乏了他慣有的單薄、敏感、脆弱的青春文學氣息。

同類型的《七月與安生》作為一部青春文學改編作,顯然口碑方面趕超《小時代》。暫且不談其他方面,只從懷舊角度入手。《七月與安生》的兩位女主人公總是能夠讓女性觀眾找到歸屬感,要麼漂泊,要麼安穩,加上極具年代感的服化道與場布及合乎常理的劇情發展線,國產青春片黑馬實至名歸。

娛樂

娛樂性主要為商業片正名,相比於獨立電影而言,市場普及廣度更大的商業電影似乎沒有高深立意、深刻主題,但這並不能埋沒商業電影的優秀。一部成功的商業電影,也應當被稱作一部成功的電影。

比較知名的是《哈利波特》系列、《星球大戰》系列、《指環王》系列、《泰坦尼克號》等等,它們往往通俗易懂,更大程度上為簡單娛樂而生。但這樣並非拉低自身檔次,相反,這樣的電影作品在感官體驗上更具苛刻要求。

而能將娛樂性與藝術性權衡較好的一票名導裡,首推李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作為一部披著商業電影外套內核卻充滿文藝氣息的劇作盛宴,在帶給我們奇幻繽紛的3D視聽體驗之外,更給予觀眾飽含哲理的啟迪。所以說《少年派》是一部優秀電影毫不為過,而上映之際狂攬N億的超高票房和IMDB、豆瓣後生難以匹敵的觀眾評分,也是大家對它的最好肯定。

綜上所述,一部成功的電影,應該能夠帶給觀眾前所未有的啟發,震撼心靈的共鳴以及曼妙享受的體驗。或許這不是對於優秀電影定義的標準答案,但就像知名影評人艾小柯說的那樣:

如果你的回答不再是“好”和“壞”的兩分法,那麼恭喜你,你終於開始看電影了,而不僅僅是看故事。而只有真正開始看電影,什麼是“好電影”這個問題才能真正開始討論。


我愛吃果園蔬菜


我是傳媒公司裡的一名文案編輯,我非常感性,對於我來說,好的電影一定是能夠打動我,並且讓我有所感受的,而不是看完一遍就忘記了,我非常喜歡二刷電影,但是不停看的電影,一種是你喜歡的,一種是有想法有內容有深度,值得你去再看一次的。近幾年,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不是藥神》(就我個人而言)我非常喜歡,我在電影院看了三次,哭了三次,每一次都能夠哭暈在電影院。好的電影,一定是打動人心,並且值得你回味和反思的!!!


賽歐傳媒


我是一名初學電影剪輯的愛好著,我來說一下我對好電影的認識,我認為不同的年齡段所喜歡的電影都不一樣,例如我家二寶三歲,喜歡看小豬佩奇,光頭強熊大熊二,等等一些動畫片,我家大寶上六年級喜歡看走路上學,唸書的孩子,摔跤吧爸爸,這也可能是學校要求看的,但我認為這些都是好電影,大家喜歡看,而且題材也特別新穎。我喜歡看戰狼,大師兄,警察故事等一些動作題材的電影,老年人喜歡看一些家庭劇。我對好電影的理解是,人人都喜歡看的電影,積極向上,有正能量,有教育意義,或者真人真事,有歷史記載等等一些電影,都屬於是好電影。前段時間剛上映的天火,我們一家四口去看的,除了我小兒子一直哭著喊“怕,怕,怕,怕”我們三個人都喜歡看,最後我問我女兒看完有什麼感受,她說,這是一部災難片,他教育我們要保護環境,保護大自然,人在火山爆發面前是多麼的渺小,和無可奈何,所有我們要敬畏自然,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所以我認為她說的很對,這些都是好的電影,好電影有很多,我們要從中發現他的美,導演想想傳達給觀眾的題材意義是什麼,受到了什麼啟發。





剛子剪電影


早在今年年初,我立下了接下來一年要刷1000部電影的flag。後來將這個想法講給朋友聽的時候,坦誠如他,覺得數量劃分並不能代表你的觀影閱歷。

“與其你看1000部所謂的榜單電影,倒不如看1部好的電影。”他語氣平靜地勸告我說,並表示自己從來不去在乎數量上的盲目追求。

於是我問他,照你這麼說,什麼樣的電影,才算是好的電影呢?大概是當時問得比較突然,朋友愣了一愣,然後迅速拋下一個隨意的答案,匆匆作罷那次的談話。

後來我去知乎看了下,同樣意思的問題下約有300多個花樣頻出的答案。每個答案的角度盡不相同,但真正讓我覺得說得好的寥寥無幾。

知名編劇張小北說,好的電影,技術層面上要有突破,內容層面要有情懷與靈魂,最重要的是,能夠激發觀眾內心“最隱秘的慾望”。也有人直言觀影一事屬個人審美,判斷一部電影的好壞,最主要的是“看得爽不爽”。而某些資深經典電影愛好者又說,所謂的好電影,那必定是經受得起時間考驗的電影。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大家的出發點不同,給出的答案也各有千秋。

可是如果要我來說呢,到底怎樣才能算是一部好的電影。在這個問題下我更遵循影志的三條不成文規則:真正優秀的電影,必然同時滿足“啟迪”、“共鳴”、“娛樂”三大共性。不要看這隻有區區三個貌似平淡無奇的詞,它們在我(作為一名普通觀影者)的心中,足以代表所有高品質電影。

啟迪

知名獨立影評人魏知超曾調度自身擅長的心理學將所有電影區分為十二個維度,而這十二個不同的維度內,每三個都包含一個劃分的臨界點。這四個臨界點分別是“意料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情理之外”。

私以為這樣的劃分很有道理,縱然我非心理學研究者,更對心理學一竅不通,但僅僅從臨界點名稱的字面意思上來理解,“意料”代表的是客觀,而“情理”更多的是主觀。

而他的答案,表示“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區塊的好電影居多。前半句指代作品的顛覆性,後半句指代作品的合理性。而這兩個性質組合起來看,即為啟發或啟迪。

啟迪這東西,一定是我們曾經沒有過的,這樣的啟迪能夠帶給你顛覆性的認知,但放在常理邏輯中,它又合乎其道。這是好電影理應具備的要素,它能讓你以一個嶄新的角度看待某些事情。

再看骨灰級文青們奉若神明的豆瓣電影TOP250榜單,它們無不闡述著各自的道理,輸送著所謂的啟迪或啟發。《申肖克的救贖》講自由與釋放;《英國病人》講愛情與慾望;《海上鋼琴師》講才華與天賦......優秀的電影,大概就像中國古代神話裡所說的那般,“八仙過海,各有神通。”

共鳴

在我還只有十三四歲的時候,和很多青春期男孩女孩一樣,都曾對安妮寶貝、郭敬明的文字有過浪漫的幻想。後來想想,文字創作者之所以能夠輕鬆俘虜受眾,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都曾帶給我們別人給不了的共鳴。

放在電影作品的評價體系中亦如此,一部好的電影,一定像是“老友”一樣貼心貼己。它替你說出你放在心裡的話,讓你有“我也有這種感受”的奇妙讚歎。

這也就能解釋郭敬明的改編作品總是讓人失望的原因,因為他的電影相比於文字總是缺乏青春期的共鳴。他或許擅長用筆觸造夢,編織一個夢幻風情的國度讓我們如痴如醉,但一旦將那些美妙的文字換成視聽畫面,就缺乏了他慣有的單薄、敏感、脆弱的青春文學氣息。

同類型的《七月與安生》作為一部青春文學改編作,顯然口碑方面趕超《小時代》。暫且不談其他方面,只從懷舊角度入手。《七月與安生》的兩位女主人公總是能夠讓女性觀眾找到歸屬感,要麼漂泊,要麼安穩,加上極具年代感的服化道與場布及合乎常理的劇情發展線,國產青春片黑馬實至名歸。

娛樂

娛樂性主要為商業片正名,相比於獨立電影而言,市場普及廣度更大的商業電影似乎沒有高深立意、深刻主題,但這並不能埋沒商業電影的優秀。一部成功的商業電影,也應當被稱作一部成功的電影。

比較知名的是《哈利波特》系列、《星球大戰》系列、《指環王》系列、《泰坦尼克號》等等,它們往往通俗易懂,更大程度上為簡單娛樂而生。但這樣並非拉低自身檔次,相反,這樣的電影作品在感官體驗上更具苛刻要求。

而能將娛樂性與藝術性權衡較好的一票名導裡,首推李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作為一部披著商業電影外套內核卻充滿文藝氣息的劇作盛宴,在帶給我們奇幻繽紛的3D視聽體驗之外,更給予觀眾飽含哲理的啟迪。所以說《少年派》是一部優秀電影毫不為過,而上映之際狂攬N億的超高票房和IMDB、豆瓣後生難以匹敵的觀眾評分,也是大家對它的最好肯定。

綜上所述,一部成功的電影,應該能夠帶給觀眾前所未有的啟發,震撼心靈的共鳴以及曼妙享受的體驗。或許這不是對於優秀電影定義的標準答案,但就像知名影評人艾小柯說的那樣:

如果你的回答不再是“好”和“壞”的兩分法,那麼恭喜你,你終於開始看電影了,而不僅僅是看故事。而只有真正開始看電影,什麼是“好電影”這個問題才能真正開始討論。


金ri逞


下面說的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四個晝夜》是我這麼久以來看到的挺淚人的電影

周總理帶病下鄉視察,饑荒年代的人們已經餓到吃樹葉了,周總理進村的第一句“我進來的時候發現一句上的樹葉都掉光了,這是怎麼回事”村裡的幹部們都撒謊試圖騙總理,最後被一個小女孩揭穿了

待到總理進村以後幹部想讓總理吃個飯,總理前腳剛踏入門,看到滿桌的肉時,總理又把腳縮了回去,最後總理和村民幹部一起吃的樹葉湯,這裡我覺得特別的觸人心旋,還有很多抨擊心靈的片段我就不一一說了,你們自己去看吧,

此生不悔入華夏,來世再做中國人🇨🇳






小福子觀電影


關於解放戰爭這幾部大片兒。都可以稱得上好電影。平津戰役 淮海戰役 遼瀋戰役





網遊小魚兒44066093


大家好,我是影視領域小編老五電影解說!

因為每個人思想觀點和境界不一樣,所以每個人觀看世界的角度也是不一樣的。哪怕是同一部電影,也會有不同的看法。

但是小編還是認為好電影可以分為三大類。

1.能夠經得起時間的沉澱。

-《肖申克的救贖》,《千與千尋》,《記憶碎片》,《阿甘正傳》,《東方不敗》,《勇敢的心》,《辛德勒的名單》

這些都是可以影響人一生,甚至思想境界的好電影!

2.通過電影情節能夠引起觀眾共鳴的電影才能算得上是好電影!

-《寄生蟲》:演繹了貧富差距的現實狀況的電影,群眾共鳴,分分感受生在其中!

-《勇敢的心》:演繹了一種生活下去的勇氣,任何人都用困境和順境,但是我們都需要一顆勇敢的心!

-《E.T.外星人》:演繹了質樸乾淨打動人心的情感,質樸純潔也是我們每個人嚮往做到的一種理想情感!

還有很多的電影,演繹了一種狀態,我們生活需要的或者真實發生的,讓我們引起共鳴!

3.另外演員是否能夠通過成功的演技,把真實的感情演繹表達出來。

斯皮爾伯格成功的掌控全局,事件的真實性和感人性最終拍出來《辛德勒的名單》這部經久耐看的好電影。

羅伯特·貝尼尼用細膩的感情演繹出父愛的偉大,最終拍出來經典的《美麗人生》

以上是小編對於好電影的個人定位,大家有什麼不同的想法或者看法,可以下方留言,我們共同探討,謝謝!






老五電影解說


在我看來,打動人心的就是好電影。

拋開史上經典以及大多數被盛讚的優秀電影,我們來談一部評分不高但卻是佳作的電影。

第一部想要說的就是大鵬的《縫紉機樂隊》。

《縫紉機樂隊》由大鵬指導並主演,參演人員有喬杉,古力娜扎,李鴻其,韓童生等人。故事主要講述胡亮的家鄉集安,幾個年齡跨度巨大,職業角色不同的普通人為了自己心中的搖滾夢組建了一個樂隊的故事。

我們先來說說大鵬董成鵬。

大鵬的成名作應該是《屌絲男士》了,一段段詼諧的小故事讓大鵬在短短時間收穫了大量的關注和支持。

緊接著,大鵬第一部自導自演的電影《煎餅俠》上映了,11億的收入,卻招來了大多數網友的謾罵和差評,得了票房,失了人心。這也是導致《縫紉機樂隊》的“敗走麥城”,“僅僅”收穫了幾億票房——距離大鵬的預期想必差了不少。

《縫紉機樂隊》真的很差嗎?我的答案是否定的,至少在我這裡有七分的評價。

電影的主題講述的是最最老套和爛俗的,夢想。

夢想是不會褪色的,大到回到過去,穿越未來;小到粗茶淡飯,平淡生活。無論在哪個年代,哪個年紀,他是我們心中的聖地和力量的所在。

所謂好的電影,就是用它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讓觀眾能感受到創作者和演員們想要表達出來的情感。

該笑的笑,該哭的哭,該感慨的地方感慨,該憤怒的地方憤怒。

《縫紉機樂隊》做到了,大鵬做到了。

好的電影,觀眾看完了,推薦給身邊的小夥伴們;網上寫影評,推薦給不瞭解的人們……這就是一部好的電影該有的感覺,所以說,《縫紉機樂隊》就是好的電影。

大鵬說:“評價電影是很主觀的事情,作為創作者,比起傳遞,我更在乎的是到達。觀影是一種互動體驗,導演一部電影,屬於傳遞,而評價,則是到達以後的事情。”

那麼,再回到我們的問題,什麼樣的電影才是好電影。

我的回答是,不論他人,可以觸動你內心的電影就是好電影。

我是@愛音樂的小甲魚 ,一個混跡娛樂邊緣的普通人,給你們最好的推薦就是我最大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