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尹真的是奴隸嗎?從湯伐桀之戰前準備,全面剖析伊尹的真實身份

前言:

大約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夏朝統治出現嚴重危機,崛起於東方夷族集團的一支強大部族—商,在首領湯的率領下自亳起兵,商軍沿黃河一路西行繞過夏都斟鄩(今河南偃師)企圖從背後給予夏桀致命一擊。夏桀大驚之下倉促派軍迎戰,後與商湯決戰於鳴條(今山西夏縣附近)。鳴條之戰,商湯大獲全勝,夏桀戰敗被俘,最後被流放南巢(今安徽巢湖市)而死,夏朝滅亡。

作為輔助商湯滅夏的第一功臣,伊尹的作用極為重要,伊尹之才亙古未有,實乃千古第一名相。因為包括《史記》在內的很多史書均記載過伊尹本是奴隸出身,當年便是以陪嫁奴隸的身份來到商,所以,有如此出身似乎給擁有偉大之人生歷程的伊尹帶來不少話題,而與此同時,商湯也博得了一個擯棄世俗觀念,知人善任的美名。

伊尹真的是奴隸嗎?從湯伐桀之戰前準備,全面剖析伊尹的真實身份

鳴條之戰

伊尹憑藉自身的努力終於完成了從奴隸到聖人的完美蛻變,千百年來,伊尹的奮鬥歷程必然激勵了無數人,而伊尹的身份似乎也由此蓋棺定論。

然近年來,質疑伊尹真實身份的聲音卻愈發多了起來,至於質疑的理由,結合筆者自身的研究總結,有以下四點:

伊尹非奴隸出身的四點原因

  • 一,雖然《史記》有伊尹出身奴隸的記載,但司馬遷並未就此下定最終結論,而是在此段記載之後又另外寫下了伊尹另一種可能的出身

即:

或曰,伊尹處士,湯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後肯往從湯,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湯舉任以國政。

這段記載表明了伊尹本是隱士,商湯前後派人去請了五次才說服伊尹出山。

司馬遷如此記載也表明了當年他對伊尹的出身考證其實並沒有一個肯定的結論,所以只能將兩種可能性都記錄下來希望後人加以判別。

而《孟子》中也有類似記載:

伊尹耕於野,湯聘之乃起,學焉而後臣之

<strong>《孟子》的記載也可佐證當年太史公對伊尹出身留有存疑是有道理的,可見早在先秦時代,伊尹的出身就一直是一個頗具爭論的話題。

伊尹真的是奴隸嗎?從湯伐桀之戰前準備,全面剖析伊尹的真實身份

伊尹畫像

  • 二,事實上,當年輔佐商湯滅夏的功臣一共有兩人,一個是伊尹,另一個是仲虺,而通過仲虺的出身經歷亦可大抵判別伊尹出身奴隸是否合乎當時的情況。

如今大部分人都只瞭解伊尹,卻不瞭解仲虺,其實仲虺在商湯滅夏的整個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不亞於伊尹,仲虺為商湯所作的《仲虺之誥》幫助商湯解決了他最憂心的問題—商之政權的合法性。所以從某些方面來講,仲虺的作用甚至要大過伊尹,也因此商王朝建立後,他與伊尹分別擔任左右相,官職權力都是一樣的。

仲虺的出身是有據可查的,他本是薛國國君,其治理能力亦非常出色,是薛國一代明君,商湯起兵後,仲虺歸順商湯。

<strong>若以常理度之,仲虺憑此高貴的身份和能力才堪為商湯所用,若伊尹在滅夏之前只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奴隸,商湯又怎敢以性命相賭重用伊尹?

伊尹真的是奴隸嗎?從湯伐桀之戰前準備,全面剖析伊尹的真實身份

仲虺圖

  • 三,《史記》記載過伊尹為助湯滅夏而前往夏都進行勘察,而《呂氏春秋》更是直言不諱的記載了伊尹是與商湯盟誓後前往夏都從事類似於現在的“間諜”活動。

湯乃惕懼,憂天下之不寧,欲令伊尹往視曠夏(即間夏),恐其不信,湯由親自射伊尹。伊尹奔夏三年,反報於亳.....湯謂伊尹曰:“若告我曠夏盡如詩。”湯與伊尹盟,以示必滅夏—《呂氏春秋·慎大覽》

通過《呂氏春秋》的記載,我們可以在此推理一下,如果伊尹只是一個奴隸,那麼商湯派伊尹前往夏都“間夏”的計劃能成功嗎?即便商湯是一個不看重出身的明君,那夏桀又怎會輕而易舉的相信並重用一個奴隸?

況且,《呂氏春秋》裡已經很明確的提到了,為了能保證伊尹為夏桀所信任,他甚至親自將箭射向伊尹,造成自己要射殺伊尹的假象。

商湯此舉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為了讓夏桀感受到自己與伊尹的仇恨之深不共戴天,俗話說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只有這樣伊尹才更容易得到夏桀的信任,從而實現“間夏”的計劃。

伊尹來到夏都後,便隨即開展“間夏”工作,《管子·輕重甲》裡記載了伊尹在夏都實施的一場具體“間夏”行動:

伊尹以薄之遊女工文繡篡組,一純得粟百鍾於桀之國。夫桀之國者,天子之國也,桀無天下憂,飾婦女鐘鼓之樂,故伊尹得其粟而奪之流。

伊尹投其所好,最終博得夏桀的信任,成功的分化了夏桀與夏都百姓之間的關係。

伊尹真的是奴隸嗎?從湯伐桀之戰前準備,全面剖析伊尹的真實身份

商湯畫像

<strong>所以,問題又回到了最初的狀態,如果伊尹只是一個奴隸,那麼商湯大費周章的將伊尹打入夏都內部,博得夏桀之信任從而實現“間夏”的偉大計劃就非常說不通,因為伊尹的身份卑微,他不具備“間夏”的先天條件。

  • 四,某些古籍對伊尹出身時的描述

《呂氏春秋·孝行覽·曾子》記載:

有侁(莘)氏女子採桑,得嬰兒於空桑之中,獻之其君。其君令烰人養之。察其所以然,曰“其母居伊水之上,孕,夢有神告之曰:‘臼出水而東走,毋顧!’明日,視臼出水,告其鄰,東走十里而顧,其邑盡為水,身因化為空桑”,此伊尹生空桑之故也

此段記載不難理解,伊尹當年只是一個有莘氏採桑女子在空桑無意撿到的,而伊尹的出生則帶有非常鮮明的神話色彩,類似於這樣充滿神話色彩的出生描述在史書中時常出現,這些描述出現的目的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襯托所描述之人的與眾不同,而能得到這種襯托待遇的,往往都是一國之君。<strong>如果伊尹身份卑微,即便他所取得的成就再高,歷代史官都不會如此刻意的神話他的出身,因為這不符合史家記錄之慣例。

概述以上四點,伊尹的身份絕不是奴隸出身那麼簡單,那麼如果伊尹不是奴隸出身,那他真正的身份是什麼?

伊尹真的是奴隸嗎?從湯伐桀之戰前準備,全面剖析伊尹的真實身份

伊尹雕像

其實我們可以根據現有的眾多文獻及出土文物來推測一下,概括起來有兩點:

伊尹的真實身份

  • 第一點,伊尹的名字

伊尹生活在商代,商代通行甲骨文,伊尹名字中的“尹”字若以甲骨文書寫則是一個人執手杖的形象,類似於“首領”或者“巫師”的形象。

另外,夏商時代是神權與王權結合的時代,當時的人們崇信祭祀,在商朝則有主持祭祀的巫咸,巫賢的職務,《尚書·君奭》記載:

成湯既受命,時則有若伊尹,格於皇天,在太甲,時則有若保衡。在太戊,時則有若伊陟、臣扈,格於上帝;巫咸乂王家。在祖乙,時則有若巫賢。在武丁,時則有若甘盤。

此處“格”有降臨之意,《君奭》之意便是,伊尹有讓神明降臨的本領,他可以代替商湯與神明溝通。而且還將伊尹與巫咸,巫賢並列其中,這足以說明,伊尹本身就是一個大巫。

那個時代,只有“巫”才可以代替凡人與神靈溝通,因此“巫”的地位非常之高,也是因為此,商湯才會令伊尹“格於皇天”,所以基於伊尹“巫”的身份,商湯才會另其做《大濩》。

湯乃命伊尹,作為《大濩》—《呂氏春秋·古樂》

《大濩》是商代之舞,通常用於祭祀這一重大場合,如果伊尹不是巫而只是一個奴隸,那麼他又怎能編出如此精妙的祭祀之舞呢?

伊尹真的是奴隸嗎?從湯伐桀之戰前準備,全面剖析伊尹的真實身份

甲骨文

  • 第二點,伊尹與商湯同祀

在出土的甲骨文卜辭中,出現了伊尹與商湯同祀的記載,那個時代能與商湯同祀於一片卜辭中不亞於封建王朝大臣與皇帝之牌位同列太廟正殿共享後人祭祀,可是封建時代,大臣根本沒有資格入主太廟主殿,即便取得非常大的功績也不可能,最多隻能配享太廟,即牌位供奉於太廟偏殿,而配享太廟已經是大臣們死後所能享受到的最大之殊榮了。

但伊尹可以與商湯同祀,這說明當時的商民也已經將伊尹奉為祭祀的對象,那麼伊尹在商民心目中的地位已經等同於商王。

前面說過,夏商時代是神權與王權合二為一的時代,而只有“巫”才可以與神明溝通,所以“巫”的身份自然尊崇無比。那麼伊尹既然可以代替商湯“格於皇天”,又能與商湯同祀,這足以說明伊尹與商湯的關係已然超越了普通的君臣關係之範疇,甚至伊尹完全有可能代替商湯行使王權,而這種待遇與權力是輔佐商湯滅夏的另一功臣仲虺所不具備的。

仲虺具備了非常高貴的出身與能力,在滅夏的偉業中也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但從後人對待兩人的情況來看,他的地位遠不及伊尹,這就說明伊尹不僅具備了仲虺所具備的條件,而且還具備了仲虺所不具備的天然優勢,而這個天然優勢就是伊尹“巫”的身份。

<strong>所以說,伊尹絕不是普通的奴隸出身,他的身份極有可能是高貴神秘的“大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