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世民没有后来的“贞观之治”,玄武门事件该如何评判?

王先生143036821


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是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唐高祖李渊嫡次子,母为太穆皇后窦氏。

其实在随父征战的经历中,李世民的战功显赫。相对来说李建成,李元吉就差多了。李世民聪明果断,擅长骑射。少年从军,曾往雁门关解救隋炀帝。其父亲李渊晋阳起兵也是李世民建议的。起兵后拜右领军大都督,册封敦煌郡公。李世民善于用兵,屡建功勋。也是李世民第一个攻破长安然后拜尚书令、光禄大夫、右武候大将军,册封秦国公。然后也就是秦王。给大唐的建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唐朝建立后,领兵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立下赫赫战功,拜天策上将,册封秦王。设立文学馆,笼络各种人才。武德九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隐太子李建成和巢剌王李元吉,册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退位后,正式即位,改年号贞观。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让北方地区各民族融洽相处,尊号“天可汗”,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础。

然后历史都是由胜利者撰写的。李建成,李元吉在史书上的描绘及其顽劣,荒淫无道,无德无能。不排除有丑化的嫌疑。反过来说如果李元吉李建成不坏,而李世民杀了他们,自己夺取皇位。试想后人应该怎么评判他?一般发生政变而夺取皇位的皇帝,后来天下治理都不错。例如:明朝 朱棣 。整体上来说贞观之治确实给李世民带来了很多赞许,也确实削弱了大家对他杀兄夺位的怀疑!即使这样也不能否认李世民确实是一代明君。

下面两图是李世民:




第一能量球


时至今日,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贞观史臣在玄武门之变的前前后后确实对李世民作了一定程度上的美化,与此同时,李建成和李元吉则遭到贞观史臣不遗余力的口诛笔伐,被描写成了彻头彻尾的昏庸之辈、卑劣小人,甚至是衣冠禽兽。

对此,司马光在《通鉴考异》中引述了《高祖实录》和《太宗实录》中的相关描写,今节录于下。《高祖实录》曰:“建成幼不拘细行,荒色嗜酒,好畋猎,常与博徒游……”又曰:“建成帷薄不修,有禽犬之行,闻于远迩。今上以为耻,尝流涕谏之,建成惭而成憾。”

《太宗实录》曰:“隐太子始则流宕河曲,游逸是好,素无才略,不预经纶,于后统左军,非众所附。既升储两,坐构猜嫌。太宗虽备礼竭诚,以希恩睦,而妒害之心,日以滋甚。又,巢剌王性本凶愎,志识庸下,行同禽兽,兼以弃镇失守,罪戾尤多,反害太宗之能……”正因为两朝实录对建成和元吉极尽歪曲之能事,所以连一向倾向于李世民的司马光也不得不在《通鉴考异》中下了一道按语:“按:建成、元吉虽为顽愚,既为太宗所诛,史臣不能无抑扬诬讳之辞,今不尽取。”

而《剑桥中国隋唐史》也认为:“建成和元吉两个人在正史上都被说得无甚是处。根据这些史书的记载,元吉酷嗜射猎,在战阵上反复无常,又是个好色之徒和一个虐待狂;太子建成则冥顽不灵,桀骜难驯,沉湎酒色。这些贬词至少是传统史料中这一时期的记载对他们故意歪曲的部分结果。”

赵克尧、许道勋在《唐太宗传》中也提出了类似的看法:“唐朝官修史书总是把建成与元吉加以丑化,而对世民则尽量粉饰。

直至五代,刘昫等编撰《旧唐书》,也持相同的观点。……所谓‘直书其事’,则未必能做到实事求是。”而牛致功更是在《唐高祖传》中强调,从唐朝的《实录》、《国史》到后来的《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无不受到李世民改史的恶劣影响。他说:“这几部史书,是后来人们研究唐代历史的主要依据。在这几部史书的影响下,高祖缺乏果断处事的能力,李建成庸劣无能,李世民功德卓著,几乎成了妇孺皆知的常识。

由此可见,李世民为了文过饰非而歪曲历史、篡改《实录》的影响多么深远。”

综上所述,贞观史臣确实曾经在李世民的授意下,对玄武门之变前前后后的历史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篡改。而篡改的主要方向有三个:

一、对李世民加以美化和粉饰;

二、对李建成和李元吉加以丑化和歪曲;

三、对有关玄武门事件的许多关键性细节加以改动和增删。


古代史钩沉


这个问题好像问的有点不太专业哦[抠鼻]!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从宣武门之变事件当中李世民的魄力,果断,谋划周密,和对权利的那种渴望!就可以提前预判之后的贞观之治时代是必须的。

还是从头说起吧![呲牙]

李世民的老爸唐高祖“李渊”即位以后,封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三个人当中,数李世民功劳最大。太原起兵,原是李世民的主意,在以后几次战斗中,他立的战功也最多。李建成的战功不如李世民,只是因为他是高祖的大儿子,每天在家就是学学怎么当皇帝怎么批阅奏章,(就跟现在老师批改作业一样)[打脸]才取得太子的地位。

李世民不但有勇有谋,而且手下有一批人才。(个个都是牛皮克拉斯)[灵光一闪]在秦王府中,文的有房玄龄、杜如晦等,号称十八学士;武的有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等著名勇将。

太子建成自己知道威信比不上李世民,心里妒忌,就和弟弟齐王元吉联合,一起排挤李世民。(成天就想着咋样把这货弄死算逑)[酷拽]

建成、元吉知道唐高祖宠爱一些妃子,就经常在这些宠妃面前拍马送礼,讨她们的欢喜。(这两个货还挺有手段的)[爱慕]!

李世民就没有这样做,李世民平定东都之后,有的妃子私下向李世民索取隋宫里的珍宝,还为她们的亲戚谋官做,都被李世民拒绝了。(看看这才是为人民服务的好官吗)[害羞]于是,宠妃们常常在高祖面前说太子的好话,讲秦王的短处。唐高祖听信宠妃的话,跟李世民渐渐疏远起来。

李世民多次立功,建成和元吉更加忌恨,千方百计想除掉李世民。(这货心眼也太小了吧)[大笑]

有一次,建成请李世民到东宫去喝酒。世民喝了几盅,忽然感到肚子痛。别人把他扶回家里,他一阵疼痛,竟呕出血来。李世民心里明白,一定是建成在酒里下了毒,赶快请医服药,总算慢慢好了。

建成、元吉想害李世民,但是又怕世民手下勇将多,真的动起手来,占不到便宜,就想先把这些勇将收买过来。

建成私下派人送了一封信给秦王手下的勇将尉迟敬德,表示要跟尉迟敬德交个朋友,还给尉迟敬德送去一车金银。

尉迟敬德跟建成的使者说:“我是秦王的部下。如果私下跟太子来往,对秦王三心二意,我就成了个贪利忘义的小人。这样的人对太子又有什么用呢。”说着,他把一车金银原封不动地退了。

建成受到尉迟敬德的拒绝,气得要命。当天夜里,元吉派了个刺客到尉迟敬德家去行刺。尉迟敬德早就料到建成他们不会放过他。一到晚上,故意把大门打开。刺客溜进院子,隔着窗户偷看,只见尉迟敬德斜靠在床上,身边放着长矛。刺客本来知道他的名气,怕他早有防备,没敢动手,偷偷地溜回去了。

建成、元吉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那时候,突厥进犯中原,建成向唐高祖建议,让元吉代替李世民带兵北征。唐高祖任命元吉做主帅后,元吉又请求把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三员大将和秦王府的精兵都划归元吉指挥。他们打算把这些将士调开以后,就可以放手杀害世民。(这是调虎离山的一招好棋啊)[泪奔]

但是结果有人把这个秘密计划报告了李世民。世民感到形势紧急,连忙找他舅子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商量。两人都劝李世民先发制人。李世民说:“兄弟互相残杀,总不是件体面的事。还是等他们动了手,我们再来对付他们。”(看看咱家这胸怀)[我想静静][我想静静]

尉迟敬德、长孙无忌都着急起来,说如果世民再不动手,他们也不愿留在秦王府白白等死。李世民看他的部下十分坚决,就下了决心。

当天夜里,李世民进宫向唐高祖告了一状,诉说太子跟元吉怎么谋害他。唐高祖答应等明天一早,叫兄弟三人一起进宫,由他亲自查问。

第二天早上,李世民叫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带了一支精兵,埋伏在皇宫北面的玄武门,只等建成、元吉进宫。

没多久,建成、元吉骑着马朝玄武门来了,他们到了玄武门边,觉得周围的气氛有点反常,心里犯了疑。两人拨转马头,准备回去。

李世民从玄武门里骑着马赶了出来,高喊说:“殿下,别走!”

元吉转过身来,拿起身边的弓箭,就想射杀世民,但是心里一慌张,连弓弦都拉不开来。李世民眼明手快,射出一支箭,把建成先射死了;紧接着,尉迟敬德带了七十名骑兵一起冲了出来,尉迟敬德一箭,把元吉也射下马来。

东宫和齐王府的将士听到玄武门出了事,全部出动,猛攻秦王府的兵士。李世民一面指挥将士抵抗,一面派尉迟敬德进宫。

唐高祖正在皇宫里等着三人去朝见,尉迟敬德手拿长矛气吁吁地冲进宫来,说:“太子和齐王发动叛乱,秦王已经把他们杀了。秦王怕惊动陛下,特地派我来保驾。”(我原来还以为这个门神就是一介武夫,原来还这么机灵)[捂脸][捂脸]

高祖这才知道外面出了事,吓得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宰相萧瑀等说:“建成、元吉本来没有什么功劳,两人妒忌秦王,施用奸计。现在秦王既然已经把他们消灭,这是好事。陛下把国事交给秦王,就没事了。”(还是这大哥会说话)[大笑]

到了这步田地,唐高祖要反对也没用了,只好听左右大臣的话,宣布建成、元吉罪状,命令各府将士一律归秦王指挥。过了两个月,唐高祖让位给秦王,自己做太上皇。李世民即位,就是唐太宗,一致梦想成真[灵光一闪][灵光一闪]

唉!说了这么多,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宣武门之变的原因,也是李世民能当皇帝的原因。

至于贞观之治吗!且听下回分解[打脸][打脸][打脸]




观典


“贞观之治”,唐朝初年,清明政治,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带给百姓的种种福利足以让百姓忘记玄武之变的血腥。

“玄武门之变”死的是皇亲贵族,和老百姓没多大关系,该吃吃该喝喝。李建成被李世民亲手射死,他的皇位之路沾满亲人的鲜血,可是帝王之家,本身就不易。

再看“贞观之治”,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这才是百姓所需要的。

所以,“玄武门之变”的残忍在“贞观之治”的国泰明安下是很容易让人忽略的。也使得百姓乃至后世对李世民的评判中,褒多于贬。





五秒鱼


问题:如果李世民没有后来的“贞观之治”,玄武门之变事件该如何评判?

首先这个问题有偷换概念的嫌疑,贞观之治和玄武门事件这两个问题不能放在一起评判。他们只是存在“因果”关系。

玄武门之变是“贞观之治”的因。

唐高祖李渊在位期间,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因为储君之位多有嫌隙。兄弟之间貌合神离。

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以唐高祖李渊的名字邀请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入宫觐见。在太子和齐王入宫的必经之路的玄武门埋下伏兵,从而射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这就是著名的“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皇位,再这以后李世民积极吸取隋朝二世而亡的教训一直勤政为民对百姓爱戴有加。

正是因为有了“玄武门之变”才有了后来的“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玄武门之变”的果。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李世民一直把这句话记在心里。

初登皇位的李世民一直深信百姓是国家的根本,百姓就像是水,而朝廷就好比是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李世民在位期间重用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一批忠臣良将,广纳言路善于听取意见并且知错能改。

所以朝堂之上一片清明,李世民更是被周边国家的称为是“天可汗”正因为李世民的勤政爱民和百官的勇敢谏言才有的大唐初年的“贞观之治”。

如果没有当年的玄武门之变就没有后来的贞观之治。所以:贞观之治是玄武门之变事件的结果。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弑兄杀弟最后取得皇位,这种做法虽然是无奈之举,但历史就是历史,谁也不能改变。功就是功,过就是过,功过不能相抵。

我们既不能因为他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就否定他的政绩,相反我们也不能因为他的政绩就对他之前做的事情视而不见。

有没有后来的贞观之治都不能影响历史对玄武门之变的记载。也不会改变后人对玄武门之变的看法。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身上一个永久的烙印,不管后来如何都是抹不掉的。


努力的就是最好的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即位,才会出现后面贞观之治,才会有大唐盛世。李世民在位时,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现,国力增强,老百姓生活富裕,史称贞观之治。假如历史重演,没有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即位,那是就是当时的太子李建成即位当了皇帝,唐朝又会是什么样?现在一说起李建成就是一个嫉妒心强,沉迷酒色,没一点胆识之人。这样的人怎么能当一个明君。其实我觉的李建成也并非是这样的一个人,如果他真的这样的一个人,李渊也不会立他为太子,李建成也是立下很多战功的人。只是两人相比李建成比起李世民少了不少的政治智慧和狠辣。魏征多次建议李建成杀了李世民,他都没有动手,李建成的性格属于宅心仁厚那一类。虽然李建成的手腕没有李世民那么硬,但是如果李建成当了皇帝,虽没有贞观之治那么辉煌,但也不会差到哪去。


艿芯寶寶


如果没有玄武门之变,那么不会有贞观之治,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

而如果没有李世民,大唐是否会建立像贞观之治那样的盛世呢?

给历史一个假设,假如李世民没能发动玄武门之变,当时的太子李建成理所当然会继承皇位,当上新天子。

要知道,李建成并非庸碌无名之辈,在唐朝初建时立下赫赫战功,然而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着,李世民登基后大肆篡改史书记录,几乎把所有功劳全部揽在自己身上,把太子李建成描述成一个昏聩无能的权利斗争者,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李渊并非无能之人,他之所以坚持让李建成做皇位继承人,说明他也看中李建成的才能。

当然,以李建成和李世民斗争的激烈程度和二人个性,李建成如果登基,李世民必死无疑,甚至全家都会被除灭干净,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的必然之举,自保之举。

然而,李世民终究不是残忍无情之人,杀弟囚父让他一声活在内疚之中,于是更加虚怀纳谏做个好皇帝,可以说这个一生的污点反而成了鞭策的前进动力,我们才有幸看到一个震撼世界的贞观盛世,一个走向历史顶点的煌煌大唐!

图一为李世民画像,图二为影视剧中的李建成(失败者当然没有画像)




历史有趣儿


历史没有如果,真正的唐朝贞观年间的“贞观之治”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安逸舒适,清净无为,在李世民统治期间,唐朝的军队一直都没有停下征伐的脚步,打服了西边各个部落,和吐蕃和亲,东征高丽没有成功,耗费巨大,与“文景之治”相比都相差很远!不过李世民能听进不同的意见,在老年时期并没有彻底的昏庸,当然跟他对整个国家做出的贡献相比,仅仅是一个不好的小缩影而已!


一个冒牌的读书人


历史是成功者书写的,

“贞观之治"是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盛世巅峰才有后来的"开元盛世"。李世民是一位有雄才大略,治国有方的开明君主。他的雄心撑得起他的野心,没有"玄武门之变"就没有"贞观之治"。

功过是非一分为二,历史没有如果,人文社会也是遵守了丛林法则,历史选择了李世民一代明君,大唐盛世辉煌鼎盛时代,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永远熣灿耀眼。


手机用户6474252763


据史料记载,玄武门之变,也是李世民被逼无奈之举。而贞观之治恰恰认证了李世民的雄才大略,对于改变一些人对玄武门之变的负面看法起到了纠偏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