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门诊里的战“疫”群英像:有时“无情”,才能“无疫”

发热门诊里的战“疫”群英像:有时“无情”,才能“无疫”

发热门诊里的“白衣战士”。

红网时刻 记者 谭倩 通讯员 封恬恬 衡阳报道

从大年初二到正月二十,窦橙云已经整整19天没有见过自己的孩子淮淮和依依了。

“工作算不上辛苦,能应付得来,就是觉得有点对不住小女儿依依,她才4个多月,之前一直是纯母乳喂养,还没添加辅食,一下子就给她断奶了......”这位新晋的二孩母亲说道,“我还得隔离两周左右,每次在视频里见到孩子都会泣不成声......”

窦橙云是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住院医师,也是一名共产党员。纵使再“依依”不舍,乐观开朗的她也选择了暂别家人,逆行勇战。舍小家,护大家。

与窦橙云一样,感染科同事戴容娟同样拥有党员和母亲的双重身份。她争当1月21日成立发热门诊以来的第一批“前锋”,2月1日夜班出班觉得乏力、胸闷,做CT排除新冠肺炎后,才得知自己怀孕了。以大局为重的她力排众议,坚守岗位至2月9日。因长期暴露在充斥着刺鼻消毒液的环境中,加上CT的影响,她无奈选择在2月13日终结了与腹中胎儿的缘分。“谢谢关心,我会好好照顾自己的,希望我的女儿小茜语也好好的。”轻描淡写的她温柔的声线中透着一股子坚韧,令人心疼。

有时“无情”,才能“无疫”。

“当时我们都是临危受命,一部分同事去了隔离病房,剩下的纷纷冲向发热门诊。刚开始那几天,重感冒的我一边咳嗽一边流涕一边看病,病人没嫌弃我,就已经很开心了......”风趣幽默、性格爽朗的感染科医师杨歆是“赖”在发热门诊里时间最久的姑娘。

21天里,因感冒抵抗力下降曾担忧自己会被病毒“看上”的她,笑称御寒全凭一身正气,没想到一咬牙也走完了这么长一段路。她说自己还年青,是做本职工作,倒很感谢手外科及自己科里护理组小姐妹们的帮助,一群女生争先恐后抢干体力活,才使得隔离病房的组建得以顺利进行。

“往后余生,山河无恙、国泰民安。”新年里,杨歆虔诚地许下愿望。

“我作为感染科的小年轻,比别的同事少些顾虑,毕竟自己未婚未育,风险虽然有,该上还得上!”刘冰洁没有告诉战友们的是,去年她父亲生了场重病,原本身为脱产教师的她有春节假期陪伴父母,但使命责任在召唤,她立即踏上了返程的列车。从最开始接管去隔离区医生主管的病人,到与大家并肩奋战在发热门诊,20天里,刘冰洁见证了工作场所“一天一小变、三天一大变”的过程。

说没有委屈是假的,一次她接诊一位从武汉回衡,由于病情严重、情绪不稳的患者,她唯能充当“出气筒”,一边帮助病人止血、一边安抚家属情绪。一声真诚的道歉和感谢抵得过所有的坚持。“驰援湖北的医务人员们比起我们危险百倍,他们辛苦了!”刘冰洁笑道,写在自己的工作照上:对面不识君,都长一个样。

自1月22日,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热门诊实行24小时接诊制以来,为整个科室顶住压力、运筹帷幄的学科主任们;为前线人员四处奔走争取防护物资的“老总”;为临时组建隔离病房尽心尽力从不叫苦的护理们;甚至是起早贪黑任劳任怨的保安、保洁人员,正直勇敢的他们构成了发热门诊中不可或缺的群英影像,谱写了一个个暖心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