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非得处死许攸和荀彧?

23UYDE'eo


一、许攸不作不死

在三国众多谋士中,南阳人许攸极富才华和战略眼光,孔融称他为“智计之士”。许攸与袁绍、曹操少有交情,早年就立志要干一番大事业。黄巾起义爆发后,他曾同王芬等地方豪杰联手,密谋废黜汉灵帝,改立刘氏宗亲合肥侯为帝,原以为能得到实力派曹操的支持,不料却因遭拒而流产。王芬自杀,许攸等人逃亡。袁绍在讨伐董卓过程中谋得冀州,许攸跟随袁绍并成为其谋士,后因所献计谋不被看重,一怒之下,许攸转而投奔曹营。

这当口,正值官渡之战相持阶段,袁军兵强马壮,稳居上风,曹军兵少粮缺,难以为继。许攸对袁绍的底细一清二楚,建议曹操派轻兵急袭乌巢烧其粮草,结果战局峰回路转,袁军大败。接下来,许攸又献计引漳灌城,平定冀州,袁绍基业彻底崩塌。许攸自恃功高勋著,口没遮拦,不仅不把同僚放在眼里,还时常轻慢曹操。他曾在大庭广众之下,直呼曹操的小名说,阿瞒,要不是我,你得不到冀州!众将闻言,皆愤愤不平,尽管他有所不恭,但讲的是实话,曹操也就不好翻脸,然而内心底处,却逐渐心存芥蒂。

后来,许攸在邺城东门遇到许褚,大大咧咧地说,你们这伙人,如果没有我,怎能出入此门?许褚忍无可忍,遂拔剑出手,提着许攸的头颅来见曹操谢罪。曹操狠狠地责备了许褚一通,下令厚葬许攸。按照《三国志·崔琰传》的说法,许攸等人恃才居功,狂傲过甚,屡出狂言,亵渎了曹操的尊严,终究不会有好果子吃。即便曹操不会亲手处治,也会借刀除之。但不管怎么说,才华可溢不可横,荣宠当谦不当矜。一个人纵然是才华盖世,功勋齐天,也不可骄矜傲慢,狂妄任性。


二、荀彧蹈节死义

曹操处死的谋士中,最令人扼腕痛惜的是荀彧之死。此前,论者往往将荀彧之死作为曹操害贤的主要论据之一,这固然不错,但是,问题并非如此简单,究其实,曹操之所以要逼死荀彧,关键在于他此时已经视荀彧为异己分子了。在史传中,荀彧是病死的:“以忧薨”。当然,其忧的原因的确是与曹操要“进爵国公,九锡备物”有关。

当曹操“密以咨彧”时,荀彧认为曹操“不宜如此”。对此曹操也非常不满:“太祖由是心不能平”。但无论怎么说,荀彧并非曹操所杀,这与《三国演义》的结局有本质的不同。

在《三国演义》中,荀彧则是被曹操赐死的:建安十七年冬十月,曹操使人送饮食一盒至,盒上有操亲笔封记。开盒视之,并无一物。彧会其意,遂服毒而亡。年五十岁。


曹操将自己千辛万苦打下的天下基业传给儿子,是任何时代都可以理解的。为此,他就要不遗余力地扫除阻碍此目标实现的任何障碍。荀彧此时的阻止曹操进魏公加九锡,就成为了曹操实现远大目标的障碍,他怎么会把这一障碍留给羽毛未丰、难以与前朝老臣相抗衡的儿子呢?曹操的“深恨之,以为不助己也”,即认为荀彧已是异己分子,担心留下荀彧会妨碍儿子曹丕称帝。从荀彧的角度说,他不惜生命的劝阻曹操进魏公加九锡,是认为这有违其“匡扶汉室”的初衷,也有违“忠贞之志,因此荀彧是正义的行为,其骨气、人格也令人佩服。


秋姨讲历史


许攸,荀彧本都不该死,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不死又不行,何况他遇到的老板又是曹操,那就只有死路一条啦,只不过荀彧死的体面些,无奈一些罢啦。

01



职业杀手

政治就是屠宰场,政治家从事的就是杀人的职业,一定意义上啊!曹操欲成就霸业,就必须大开杀戒。遇神杀神,遇鬼杀鬼。杀董卓,杀吕伯奢,杀吕布,杀袁绍,杀袁术,杀刘备,杀孙权,杀孔融,杀杨修,自然也杀了许攸,荀彧。当然也有许多想杀没有杀得了的,有时还差点被人家杀啦。这就是游戏规则,你不把他干掉,他就把你干掉。在那个时间节点上,有点想法的人,几乎不是在杀人,就是在杀人的路上。我不玩三国杀,不知道其游戏规则,我猜想是否也是这个套路呢?

被杀的人不仅仅是对手,还有一种人,那就是耽误你杀人的人。在杀人的道路上,谁成为绊脚石,谁就会被踢开,无一例外。不把绊脚石踢开,就会被绊脚石绊倒。何况杀人这个活,不是去赶集,绊倒了再爬起来。杀人时被绊倒,就再也爬不起来啦。

“宁教我负天下人,决不教天下人负我。”这是曹操说的,时人及后人对曹操诟病较多,视其滥杀,多是因为这句话,多是因为杀了不该杀的吕伯奢一家。杀人是不对,啥时候杀人都不行。但他是曹操啊,他想干大事啊!在曹操眼里只有两种人,一是帮手,二是对手。不能成为帮手,那就作为对手来对待,无一例外。

知道“问路杀樵”的故事吧,那是韩信干的!韩信行军打仗,找了个樵夫问路,问明白了就把他杀啦,部下惊问其故,韩信说怕泄露行动机密。看我军抓个舌头,堵上嘴,捆起来,战斗结束就放了,多么仁义啊。

不比较就没有伤害,曹操是不太仗义,但项羽仗义啊,鸿门宴把刘邦放跑了,自己玩完了。

如果曹操不杀吕伯奢而被其告密,丢性命的就是曹操,果真如此,又作何评论哪?岂不又说曹操你傻啊!

说了半天,我就想说,不杀许攸,就可能被许攸所杀。曹操深知许攸不是吕伯奢,更不能留着,留着就是祸害,好比是怀里揣着个地雷,不定哪时就会爆炸。

02



杀许攸

许攸,曹操,袁绍是一起光屁股长大的发小,小时候经常玩“两个撒尿,一个和泥”的游戏,那时玩玩还是很开心的。到了官渡大战,再撒尿和泥就不行了。

许攸先是鼓动冀州刺史王芬、沛国周旌等,连接豪强谋废汉灵帝,改立合肥侯为帝造反,失败后让王芬顶锅,自己跑了。看到曹操袁绍也反了的时候,就投靠了势力较为强大的袁绍,出谋划策想把曹操做掉。官渡大战时,曹操与袁绍对垒。恰恰许攸家人犯事被抓,看看不好,就投奔了曹操,出了些馊主意,火烧乌巢,掘漳淹邺,把袁绍做掉了。



曹操之所以看到许攸到来“跣足相迎”,是因为“君从敌营来,必知敌营事”啊。曹操正愁拿袁绍木办法呢,来了个叛徒投靠,叫谁谁不高兴那?人家曹操说“我想死你啦,这几年找不到你可把我急坏啦,不想你在这里啊,来得正是时候啊。”那是人家曹操会做人,你还真以为他念旧情啊。就你许攸那个小性格,荀彧都知道你“好贪不治”,难道曹操就忘啦,你几斤几两,曹操不知道吗?这是杀许攸的主要原因。你昨天能废汉灵帝另立新帝,能背叛袁绍,将来说不定哪一天有个风声草动,你就会割下我的脑袋去做投名状啦。

可许攸不明白啊,还在那里嘚瑟呢!一次聚会上,许攸叫着魏公的小名说: 阿瞒啊,不是我,你能坐在这里哈酒啊!曹操当时就想,我想把你脑袋挂腰上当酒壶,可嘴上却说:是啊是啊,不是你的话,我的脑袋现在就成了本初的尿壶啦(袁绍,字本初)。

许攸还以为是在撒尿和泥,不小心把尿滋在曹操脸上的时候哪!攻下邺城后,许攸出邺城城门,继续跟守门的将士得瑟,不是我许攸,你们会在这里吗?守门的就把许攸抓啦,曹操就把他杀啦。

许攸之死,在于他做人没有底线,摆不正自己的位置。屁股坐不到该坐的地方去,只生活在美好的记忆里,屁股不动,那就只好脑袋换个地方啦。

03



荀彧之死

荀彧说许攸“好贪不治”,意思是贪图利益,又没啥能耐,官渡之战之所以能出奇计是因为对袁绍的情况熟悉啊。无能而不自知,必有一死。既然这么清楚,那为何自己的事就没整明白呢?

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历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威望,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在汉灵帝时官至太尉。而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宦官中常侍唐衡的养女为妻。汉末宦官权势很大,但毕竟地位卑微,是以曹操跟荀彧这对小兄弟自然有了阶级感情,一个战壕奋斗有了共同的阶级基础。



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初举孝廉,任守宫令。后弃官避难冀州,袁绍待为上宾。后投奔曹操,为曹操除吕布保全兖州三城出计谋立下大功,又出奇谋扼袁绍于官渡,被曹操奉为首席谋士,称之为:“吾之子房”(刘邦的谋士张良)。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也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等等。同时,举荐钟繇,荀攸,陈群,杜袭,郭嘉等大量人才,为曹操的霸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时,荀攸为曹操谋主,荀彧与荀攸分主内外,都是地位显贵。荀彧将所赐之物皆散给族人和朋友,家无余财。曹操还将安阳公主(曹操之女)许配荀彧长子荀恽为妻,成了儿女亲家。建安十二年,增荀彧食邑千户,前后共计两千户。还要授以三公之职,荀彧使荀攸推辞十几次才作罢。 这些都不是许攸那个财迷所能做到的。

建安十七年,曹操欲进爵国公,加封九锡。荀彧认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因此惹怒了曹操。

曹操做皇帝的心思都有,何况做个魏公。当时持荀彧这个意见的不在少数,荀彧又是第一大佬,也就成为曹操成就霸业最大的绊脚石,那就只好借荀彧的脑袋用用啦。

同年,曹操征孙权,荀彧到谯县劳军,曹操趁机把他留在军中。后因病留在寿春,不久忧虑而死。史书有种说法:曹操送荀彧一空食盒,荀彧因而服毒自杀。

不管是否属实,荀彧的死与曹操脱不了干系。荀彧一直以为跟曹操是一起背靠背战斗的兄弟,同为汉家高管,至多就是级别高一些罢啦。不曾想,到了到了,曹操想自己做老板。而荀彧不想给曹操打工啦,而且导致了员工们产生了情绪波动。问题很严重,后果也就可想而知啦。既然不想食魏禄,那汉家的饭也别吃啦。杀鸡儆猴,以儆效尤。

荀彧之死跟许攸不同,情势所迫,无法选择啊,荀彧死于自己坚守的道义,也算死得其所。


豹眼看历史


《魏略》:攸字子远,少与袁绍及太祖善。初平中随绍在冀州,尝在坐席言议。官渡之役,谏绍勿与太祖相攻,语在《绍传》。绍自以强盛,必欲极其兵势。攸知不可为谋,乃亡诣太祖。绍破走,及后得冀州,攸有功焉。攸自恃勋劳,时与太祖相戏,每在席,不自限齐,至呼太祖小字,曰:“某甲,卿不得我,不得冀州也。”太祖笑曰:“汝言是也。”然内嫌之。其后从行出邺东门,顾谓左右曰:“此家非得我,则不得出入此门也。”人有白者,遂见收之。


许攸确实在官渡之战中为曹操立了了决定性的功劳,在关键的时候提供了致胜的信息。但是他为人狂涓,不知进退。即使有这么大的功,但指着上司的脸喊他小名说:阿瞒,没有我,你无法战胜袁绍,无法夺取翼州。这个也太过分了,更过分的是,还见人就说:没有我,这个门进不来。

要知道,曹操能战胜袁绍,固然许攸在关键时刻有建言献策之功,但是并不是功劳的全部,只是提前了袁绍的覆灭而已。这样大言不惭,置在前线战斗的将士于何地?置其谋臣于何地?苟攸、郭嘉、程昱等人都论述过袁绍的必败,袁绍虽然一时有点兵力优势,但他自己多谋无断,粮草早晚不继,几个儿子还会争斗不休,早晚会被曹操擒杀。


至于荀彧,简单的说,他并不是个单纯的汉室忠臣,他辅佐曹操统一北方,其实已经默认了汉室衰微,由曹操行使丞相职权,挟天子以令诸候。他不是个傻子,不可能看不出曹操的野心,辅佐曹操20多年,眼看着曹操坐大,统一北方,这个时候,曹魏代汉是势在必行的了。

荀彧是颖川士族荀家的领袖,对这些士族来说,最好的体制当然是天子垂供而治,由士族协助皇帝治理天下。曹操实行唯才是举的制度,对士族并不是十分的友好,所以荀彧多次反对曹操加封魏王,加九锡,说什么君子爱人以德,这些都是表面理由。


作为曹操的首席谋臣之一,反对曹操代汉,实际上就是挡了功臣集团的路,新君上位都会加官进爵。在这个时候,即使曹操要当汉室忠臣,挡了这个利益集团的路,曹操本身都会粉身碎骨,更不用说荀彧了。所以荀彧是非死不可,另外荀彧不是曹操处死的,而是自杀的。


一点点人生经验


我一个人吃饭旅行旅行到处走走停停……

大家好,我就是那个有时呼之即来;有时不请自来;一直坚持原创和厚着脸皮求赞求关注的小小三国迷——暮雨夜行归何处,大家也可以叫我归何处!

曹操杀荀彧和许攸的原因不同,但是两个人的死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必然的。

阿满发小 许攸

许攸是袁绍手下的谋士,为人很有智谋,但是却不修私德,贪财好利,因为自己的亲戚贪污被审配抓住,担心审配发难、袁绍搞自己而投降了曹操,给了曹操一个重要的军事信息——乌巢是袁军粮草重地,而且兵力不多。

进而促成了曹操火烧乌巢,重创袁军。

许攸在官渡之战起的左右真的是很重要的,对曹操帮助很大。

但是许攸也不得不死,为什么?因为他太傲,居功自傲,而且还还自己的老大曹操没大没小,这样真的让曹操很不爽,让曹操很没有领导的威严,所以许攸必须死!

王佐之才 荀彧

荀彧是曹操手下的文臣之首,是曹操手下最重要的大管家,是东汉大士族颍川荀氏大族的代表人物。

荀彧虽然一直帮曹操做事儿,但是终荀彧一生,他却一直都是汉臣,和曹操名义上只算同僚而不是上下级。

荀彧是个典型的古代士族,一心为汉,忠贞无二,因此上,荀彧在曹操有了篡汉的念头之后就和曹操越走越远了,至于最后的死亡,也算是必然了吧。

说的不好,希望大家多多指正,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希望大家点一下关注,多多点赞,我会不定期的推送关于三国的小文章,谢谢!


暮雨夜行归何处


路線與方針的分道揚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