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苦逼的鄂国怎样一步步走没了,最后又成了湖北的简称?


历史课:苦逼的鄂国怎样一步步走没了,最后又成了湖北的简称?

在中国的历史上,鄂国一直都不是很出名。原因是它是一个小国,有关它早期的记载并不多。

不过从灿若星辰的历史文献中,还是能找到有关早期鄂国的一些记载。

比如《战国策·赵策三》里有这样一段话:“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

这里的鄂侯,自然是鄂国的君主。他跟文王一道辅佐商纣王。这表明鄂国在商朝时已经肯定存在,而且有相当的实力,鄂侯的地位也很高。

历史课:苦逼的鄂国怎样一步步走没了,最后又成了湖北的简称?

在其他史料中,也能找到鄂侯因为忠言直谏,被纣王所杀的记载。鄂侯死得很惨,是脯刑,也就是被杀死制成了人肉干。

从《殷契粹编》中,还可以找到这样一句话:“其尞于鄂,专大牢。”

意思是,商王在鄂国用大牢之礼进行祭祀。所谓大牢之礼,是指祭祀规格极高,牛、羊、豖三牲并用。

同样,从这篇甲骨文中,还能推断出鄂国的大致方位,约在今天的河南泌阳一带。

历史课:苦逼的鄂国怎样一步步走没了,最后又成了湖北的简称?

商灭入周。周初改封鄂侯在湖北随州安居。公元前878年至前841年在位的周厉王,是西周第十位国王,暴虐无道。此时的鄂侯叫驭方。从青铜礼器 《鄂侯驭方鼎》铭文记载中可知,周王南征角夷,驭方亲往恭候迎接,献礼设宴。周王也亲赐驭方很多财物,君臣看起来十分融洽。

但这只是表面,青铜器《禹鼎》铭文记载:此事不久,鄂国与周王室的关系出现逆转。鄂侯驭方率南淮夷、东夷叛周,联军声势浩大,一直打到东都成周(今洛阳白马寺一带)附近,周厉王动用精锐平叛。

驭方反叛,令周厉王恼羞成怒,《禹鼎》铭文中两次强调了周王“扑伐鄂侯驭方,勿遗寿幼”的命令。也就是无论老幼,通通杀光。

历史课:苦逼的鄂国怎样一步步走没了,最后又成了湖北的简称?

大战结果,驭方被俘,并招至灭国之灾。

西周灭了鄂国。于是西周早年分封在随的姬姓随(曾)侯,取代了鄂侯的位置,逐步成为显赫一方的“汉东大国”。

但是鄂国并没有就此消亡。此后,鄂国又在两个地方出现,那就是河南的南阳和湖北的鄂州。

在史学界,有关厉王灭鄂后鄂国的方位、存亡时间都有争论,众说不一。甚至出现了西鄂、东鄂,乃至中鄂的说法。

历史课:苦逼的鄂国怎样一步步走没了,最后又成了湖北的简称?

徐中舒、唐兰、马承源、船越昭生等人持西鄂说,王国维、郭沫若等人持东鄂说,日本人谷口满持中鄂说。

以考古发现为依据,能确定为周朝时鄂国所在地的有两处:一是湖北随州安居羊子山,一是河南南阳新店夏饷铺。两地先后发现了鄂国墓葬和鄂国青铜器。

专家们推断,鄂国因叛乱几被灭国,一部分北迁,后来成为申国的私属,也就是申国之下的西鄂(今河南南阳),南阳出土的鄂侯墓群,就是鄂侯驭方的后裔墓地。

南阳之鄂正好是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的鄂国。《汉书·地理志》南阳郡下有西鄂县,注曰:“江夏有鄂,故加西”,南阳之鄂便被后世称为西鄂。

历史课:苦逼的鄂国怎样一步步走没了,最后又成了湖北的简称?

鄂国另一部分南逃,成为后来楚国的东鄂(今湖北鄂州)。再后来,楚人扩张,楚文王灭申,鄂亡于楚。

应该说,随州之鄂与鄂州之鄂,都是湖北省的源头,随州之鄂更早。这就是湖北简称“鄂”的由来。

我是笑谈古和今,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关注我哦。(图片来自网络)

历史课:苦逼的鄂国怎样一步步走没了,最后又成了湖北的简称?


历史课:苦逼的鄂国怎样一步步走没了,最后又成了湖北的简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