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亲历丨穿白大褂的“大堂经理”

“战疫”亲历丨穿白大褂的“大堂经理”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除了治病救人,医生还能做些什么?在象山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奋战过6天5夜的沈朝霞和于赛芬医生给了我两个不同的答案:“观察”和“安抚”。

1月28日,沈朝霞和于赛芬主动请缨,要去“南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替换在那里已经持续工作两天两夜的同事,并立下“军令状”,保证把工作落实好。而在这之前,她们刚完成在象山与宁海交界的万金山卡点轮班执勤的任务。“南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此时刚成立两天时间,很多工作需要协调对接,两人都是象山县妇保院副院长,有管理经验,申请很快得到了批准。

当天入驻后,身为医生的沈朝霞和于赛芬,又多了个“大堂经理”的身份。从交接隔离对象,到安排住宿房间,再到之后的配送食物,垃圾处理等等工作的流程和细节都要逐一商定,隔离对象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对部分不配合的“顾客”还要尽快安抚...两人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4点才抽空眯了2个小时,被闹钟叫醒后又去协调早饭问题。

“战疫”亲历丨穿白大褂的“大堂经理”

“酒店管理,对我们是最大考验!”刚接手时很多事只能电话请示疫情防控指挥部,结果事后发现需要了解的东西太多了,有些只能自己摸索。”沈朝霞半开玩笑地说,这“大堂经理”不好当,各种琐碎工作以前想都没想到,更别说接触了。

“全员完成体温测量,消杀已指导做好,全部人员宣教到位。”大堂经理不好当,做好医生的本职工作更不容易,沈朝霞和于赛芬每天都要通过对讲机及时沟通工作情况向指挥部汇报。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医护人员要为隔离对象开展测体温、医学观察、健康指导等一系列工作,还要做好指导消杀人员环境消毒,保障隔离人员日常生活需求并安抚好他们的情绪,面对未知的风险,大家虽然紧张,但都没有抱怨和迟疑。

“战疫”亲历丨穿白大褂的“大堂经理”

“今天感觉怎么样?有生活上的需要跟我们说。”每天,在为隔离人员测温的时候,于赛芬都会跟他们聊上几句,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隔离人员多少都有些焦虑,我们医护人员要尽量安抚好他们的情绪,多帮他们解决些生活问题。”于赛芬说。

“印象最深的是一名孕妇,刚被送来的时候有情绪,每天吃不下饭,夜里老是打电话出些‘难题’。”于赛芬回忆那6天5夜的经历时提到,“我们也怕她这样对孩子不好,当时觉得最紧要的就是先安抚好她的情绪。”于赛芬一边讲清不配合隔离的利害关系,一边用妇科的专业知识进行指导,两人的关系渐渐融洽起来,每次同事送来的食物和水果,于赛芬也会贴心的给她留一份,之后每晚“出难题”的电话也变成了“提问题”的电话。

“战疫”亲历丨穿白大褂的“大堂经理”

“有一位食道癌术后8个月的隔离人员,刚进来的时候很烦躁,因为气管留有内套管,说话说不清,观察了很久才知道,他是需要用小刷子刷清内套管内粘着的分泌物。”沈朝霞打听到这种小刷子只有宁波李惠利医院有,便把情况上报了疫情防控指挥部,几经周折,在石浦找到了可替代的刷子,虽然尺寸有些差异,但也让他很感动,沈朝霞听懂了他努力说清的“谢谢!”。

面对疫情,即要看懂帮助对象的需求,也要坚持‘有时是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在安慰’的行医准则,陪大家一起过关!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的日子,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医生和大堂经理的双重身份,也让这份独特的记忆铭刻于心。截至2月12日24时,我县已解除医学观察163人,尚有20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希望春暖花开日,我们可以摘下口罩,以“战友”的身份,再相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